第179章 打獵
穿越逃荒,我鹹魚,子孫得努力 作者:芝麻要開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又拆了2天的房子。
27號晚上,趙遠珍跟大家講,年前先不招工了,等來年初七繼續招工拆房。
給所有工人都多結算了10文錢,算是過年的福利。
給自己買的這10個小廝,每個也給了900文,過年要辛苦大家看守拆下來的建築材料了。
給了客棧掌櫃的加了錢,讓他給10個小廝,新年加餐,多吃一些好的。
渡口這邊,張於也都收拾好了,船夫已經回去一批了。
留下了10個看守小廝,2個廚娘,其他要全部回京城過年去了。
錢小慧逗著小家夥,一邊和同樣在逗著小孩的李誌娟聊著天。
“娘不在家,總覺得缺了什麽,過年都沒意思了。”
“是啊,總覺得,都隨便弄一下得了。”
李誌娟也有這種感覺。
“今年的鋪子裏的人,給他們什麽過年福利呢?”
“去年娘多給了600文的工錢,還有一些甜品。要不今年每人也給600文加一些甜品或者其他自家作坊的東西?”
“嗯,也行,那就雇傭的每人給600文,再加上一袋泡麵吧。”
“嗯,可以的,大嫂。”
“自家的下人,每人也給600文,再發一套外衣和裏衣,以及鞋襪吧。”
“嗯,小姑姑那邊的鞋襪和衣服做好了嗎?”
“做好了,昨天來通知了。”
“嗯,大嫂,娘信上說的罐頭售賣,咱們賣出去多少了?”
“基本上要賣完了,雜貨鋪子昨天送過去了最後一批,家裏留下的這些是自家要吃的,娘囑咐,還要給大舅和皇後娘娘送一些去。”
“嗯,那就讓大哥和辛年給送過去吧。”
“嗯。這幾個月的報賬,我都寫好了,給娘親郵寄過去了。”
“嗯,也不知道娘那邊怎麽樣了。”
兩個兒媳婦還是很想念婆婆的,婆婆在家,她們就有種很強烈的安全感,而且有事也有娘親輕而易舉的解決了。
自從娘親去了燕山,他們四個就開始各種忙碌。
錢小慧要管理家裏的各種瑣碎事情,還要管理家外的各種賬目。
李誌娟也要管理美容鋪子裏,以及其他幾個鋪子多各種賬目。
張辛百要負責莊子和黃河那邊的各種事情。
張辛年要負責所有鋪子的貨物調配問題。
這樣下來,幾個人都忙的很。
莊子那邊已經把所有的菜籽都壓成了菜籽油,足足有10萬斤的油。
1000畝的菜籽,每畝產菜籽300斤左右,3斤菜籽榨出一斤油,這10萬斤的菜籽油,除去自家各個作坊。鋪子、家裏莊子裏用的。還能剩下一大半。
已經放在了雜貨鋪子售出,當然也批發,有需要的雜貨鋪和飯店酒樓的,都可以過來批發。
紅薯粉、土豆粉、米粉、米飯、餌塊也製作了些,因為土豆是能放的住的菜,所以隻製作了一些,自家吃的,剩下的土地和紅薯都做菜吃了。
地窖裏之前留下的水果,除了自家吃了一些,還剩下一大半,他們決定拿出一部分,趁著過年高價賣出去,不然自己家要吃不完,就瞎了。
準備年貨的各個府邸的采買突然發現,這【張雜貨鋪子】簡直是太有勢力了,年底了竟然還有保存的很好的水果。
車厘子、桃子、橘子、沃柑、沙糖桔、蘋果、南果梨、山楂、葡萄、提子等等,
各種水果,琳琅滿目的。
京城果然是京城,這些水果,定價都在500文以上一斤,但是不到2天,全部售賣光了。
錢小慧和李誌娟看賣的這麽快,每樣水果就留了150斤,其他全部賣出去了。
這可都是錢,過年吃點就行了,趁著價格高,還是賣了換錢吧。
雖然現在家裏的月收入都是30w+了,但是幾人還是很純樸的想法,沒有那種暴富以後要大手大腳的意思。
銀耳又收了一波,晾曬幹了。
有一日,美容鋪子的客人說,他們的銀耳燕窩格外的好吃,李誌娟正好聽見,就說是因為自家的銀耳是上上品,朵狀大,肉還厚實。
那些夫人都好奇的要看看,李誌娟拿了幾朵給她們看,引得這些貴婦們驚歎連連。
她們這些注重保養的,拿燕窩和銀耳是成天不離口的,因此對銀耳是很熟悉的,看著這麽好的銀耳,都表示想買一些,方便不能來美容作坊的時候,在府裏熬煮吃。
李誌娟先表演了一遍,他們的這些都是塞外的采菇人千辛萬苦才找到的,成本高不說,數量也不多。
隻能勉強賣給她們一小部分,而且她們買到的還要保密,不然沒買到的客人不高興。
大家都表示理解,明白。
於是表麵不在乎,背地裏都偷偷的去找李誌娟買銀耳。
李誌娟跟每個客人都會講一遍。
“x夫人\/小姐,您經常來鋪子裏,才偷偷的給您留了一份,要不早就賣沒了,您可得悄悄的,保密,不能讓別人知道了,不然我可難做了。”
買到的一個個守口如瓶,嘴上都是唉,又沒搶到這麽好的銀耳,心裏早已經了笑開了花。
想不到吧,李掌櫃的給我留了一份。
我偷偷買,偷偷吃,偷偷的變漂亮,卷死大家。
就在這種美麗的小心思後,每個來店裏的基本上都買到了上上乘的好銀耳。
李誌娟賣的很貴,她之前聽娘說過,一匣銀耳賣給幹貨鋪子是50兩左右的銀子,錢小慧直接賣了60兩。
每個人都是買了好幾匣,就怕下次再沒有這麽好的貨了。想多存一些。
就這樣,賣銀耳的錢,都有好幾萬了。
年關將近,還要給大舅和皇後娘娘那邊準備年禮。
他們幾個雖然有錢,但是也不知道買什麽,幾人一商量,就自家有啥送啥吧。
首先是各種水果,皇後娘娘和大舅,一人50斤,罐頭樣每人5壇子,辣椒醬每家10瓶子,紅酒每家5瓶,暖棚種植的新鮮菜每樣每家5斤,粉條、紅薯粉、米粉、米線等一家10斤。
這些雖然在現在的技術來看,價格都很便宜,但是奈何這些大梁朝都沒有,因此送禮也是一種稀罕的物資,不怕太寒酸。
張辛年點了運輸隊,一路護送著到了將軍府,全部給了大舅媽,叫她安排著送去皇後娘娘那。
趙遠瀾走的時候,留下了心腹副將,也能進出午門,因此嶽紅棉叫他安排人手,把張辛年送過來的物品,都好好的護送到皇後娘娘那裏。
到了五門,報備一下,會有人去皇後娘娘那邊通知,娘娘會派人過來檢查,收貨。
家裏養著各種家禽,幾個人一合計,家裏人多,多殺些雞、鴨、豬、羊吧。
莊子那邊殺了12隻豬,12隻羊,60隻雞,50隻鴨子。
當然,都是選的公的殺的,母的要留著繁殖的。
自家家裏這邊,豬殺了3隻,羊殺了2隻,雞殺了20隻,鴨子殺了20隻。
到時候鋪子裏回來的人,都去莊子上住。家裏這邊不需要準備那麽多。
告訴食堂,過年這幾天,都準備6菜一湯,三葷三素。
過年這幾天,各個鋪子裏的廚娘也都會回來的,不怕忙不過來。
28號的時候,收到了趙遠珍寄過來的信和一個包裹的東西。
信就是一些囑咐的話,還有對莊子和鋪子裏的一些任務,以及對人員的調動。
最後還有對幾個小家夥的想念。
包裹裏是給幾人的過年禮物。
錢小慧和李誌娟的是一套金鑲玉的頭麵,幾個小家夥的都是一個100多克的金項圈,張辛百三兄弟的是一雙非常漂亮的皮草靴子。
靴子不論是做工和皮子,都非常大好。
收到禮物的幾人,一邊開心的很,一邊又更加的想念他們娘親了。
娘親不在家,老宅那邊的過年禮也是李誌娟和錢小慧商量的。
給兩個老人都做了一套新衣服、新鞋子、新裏衣。
還給孫張氏打造了一套銀頭麵,包括銀釵、銀冠、兩個銀手鐲、一對銀耳當、一條銀項鏈。
給張三道的是一條銀腰帶。
給吳二萍的是一對銀手鐲,給張青山的是一個銀冠。
還給帶了一壇酒,20斤那種的。
忙忙碌碌的,現在才知道趙遠珍在家的時候,需要做的事情是真的多,娘受累了。
兩個才接手了管家的兒媳婦還是有些兵荒馬亂。
好在她家的親戚朋友少,需要備禮的就這幾家。
趙遠珍這邊,打發完縣城裏的事情,就回軍營了。
她想給這群背井離鄉,保家衛國的士兵改善一下夥食,想買100頭豬,但是蕭山縣都沒有那麽多。
想來想去,要不帶人去打獵吧。
自己買一些野豬放出來,叫他們打獵回去。
想想可行。
趙遠珍買了120頭的野豬,找了個山洞放進去了。
隨後回到了軍營找趙遠瀾。
“大哥,大哥!”
“怎麽了?小妹?”
“我剛才回來的時候,路過山上,發現了一群的野豬,我看得有100多隻啊,咱們趕緊去打獵吧,這要是都抓到了,可以給士兵們加餐了啊。”
“100多隻?這麽多啊。”
“是的,你快去組織人,咱們趕緊出發,一會跑了怎麽辦。”
“好好好,我這就去組織人,你不要著急。”
趙遠瀾帶了一支弓箭手和步兵的隊伍,就跟著趙遠珍出發了。
27號晚上,趙遠珍跟大家講,年前先不招工了,等來年初七繼續招工拆房。
給所有工人都多結算了10文錢,算是過年的福利。
給自己買的這10個小廝,每個也給了900文,過年要辛苦大家看守拆下來的建築材料了。
給了客棧掌櫃的加了錢,讓他給10個小廝,新年加餐,多吃一些好的。
渡口這邊,張於也都收拾好了,船夫已經回去一批了。
留下了10個看守小廝,2個廚娘,其他要全部回京城過年去了。
錢小慧逗著小家夥,一邊和同樣在逗著小孩的李誌娟聊著天。
“娘不在家,總覺得缺了什麽,過年都沒意思了。”
“是啊,總覺得,都隨便弄一下得了。”
李誌娟也有這種感覺。
“今年的鋪子裏的人,給他們什麽過年福利呢?”
“去年娘多給了600文的工錢,還有一些甜品。要不今年每人也給600文加一些甜品或者其他自家作坊的東西?”
“嗯,也行,那就雇傭的每人給600文,再加上一袋泡麵吧。”
“嗯,可以的,大嫂。”
“自家的下人,每人也給600文,再發一套外衣和裏衣,以及鞋襪吧。”
“嗯,小姑姑那邊的鞋襪和衣服做好了嗎?”
“做好了,昨天來通知了。”
“嗯,大嫂,娘信上說的罐頭售賣,咱們賣出去多少了?”
“基本上要賣完了,雜貨鋪子昨天送過去了最後一批,家裏留下的這些是自家要吃的,娘囑咐,還要給大舅和皇後娘娘送一些去。”
“嗯,那就讓大哥和辛年給送過去吧。”
“嗯。這幾個月的報賬,我都寫好了,給娘親郵寄過去了。”
“嗯,也不知道娘那邊怎麽樣了。”
兩個兒媳婦還是很想念婆婆的,婆婆在家,她們就有種很強烈的安全感,而且有事也有娘親輕而易舉的解決了。
自從娘親去了燕山,他們四個就開始各種忙碌。
錢小慧要管理家裏的各種瑣碎事情,還要管理家外的各種賬目。
李誌娟也要管理美容鋪子裏,以及其他幾個鋪子多各種賬目。
張辛百要負責莊子和黃河那邊的各種事情。
張辛年要負責所有鋪子的貨物調配問題。
這樣下來,幾個人都忙的很。
莊子那邊已經把所有的菜籽都壓成了菜籽油,足足有10萬斤的油。
1000畝的菜籽,每畝產菜籽300斤左右,3斤菜籽榨出一斤油,這10萬斤的菜籽油,除去自家各個作坊。鋪子、家裏莊子裏用的。還能剩下一大半。
已經放在了雜貨鋪子售出,當然也批發,有需要的雜貨鋪和飯店酒樓的,都可以過來批發。
紅薯粉、土豆粉、米粉、米飯、餌塊也製作了些,因為土豆是能放的住的菜,所以隻製作了一些,自家吃的,剩下的土地和紅薯都做菜吃了。
地窖裏之前留下的水果,除了自家吃了一些,還剩下一大半,他們決定拿出一部分,趁著過年高價賣出去,不然自己家要吃不完,就瞎了。
準備年貨的各個府邸的采買突然發現,這【張雜貨鋪子】簡直是太有勢力了,年底了竟然還有保存的很好的水果。
車厘子、桃子、橘子、沃柑、沙糖桔、蘋果、南果梨、山楂、葡萄、提子等等,
各種水果,琳琅滿目的。
京城果然是京城,這些水果,定價都在500文以上一斤,但是不到2天,全部售賣光了。
錢小慧和李誌娟看賣的這麽快,每樣水果就留了150斤,其他全部賣出去了。
這可都是錢,過年吃點就行了,趁著價格高,還是賣了換錢吧。
雖然現在家裏的月收入都是30w+了,但是幾人還是很純樸的想法,沒有那種暴富以後要大手大腳的意思。
銀耳又收了一波,晾曬幹了。
有一日,美容鋪子的客人說,他們的銀耳燕窩格外的好吃,李誌娟正好聽見,就說是因為自家的銀耳是上上品,朵狀大,肉還厚實。
那些夫人都好奇的要看看,李誌娟拿了幾朵給她們看,引得這些貴婦們驚歎連連。
她們這些注重保養的,拿燕窩和銀耳是成天不離口的,因此對銀耳是很熟悉的,看著這麽好的銀耳,都表示想買一些,方便不能來美容作坊的時候,在府裏熬煮吃。
李誌娟先表演了一遍,他們的這些都是塞外的采菇人千辛萬苦才找到的,成本高不說,數量也不多。
隻能勉強賣給她們一小部分,而且她們買到的還要保密,不然沒買到的客人不高興。
大家都表示理解,明白。
於是表麵不在乎,背地裏都偷偷的去找李誌娟買銀耳。
李誌娟跟每個客人都會講一遍。
“x夫人\/小姐,您經常來鋪子裏,才偷偷的給您留了一份,要不早就賣沒了,您可得悄悄的,保密,不能讓別人知道了,不然我可難做了。”
買到的一個個守口如瓶,嘴上都是唉,又沒搶到這麽好的銀耳,心裏早已經了笑開了花。
想不到吧,李掌櫃的給我留了一份。
我偷偷買,偷偷吃,偷偷的變漂亮,卷死大家。
就在這種美麗的小心思後,每個來店裏的基本上都買到了上上乘的好銀耳。
李誌娟賣的很貴,她之前聽娘說過,一匣銀耳賣給幹貨鋪子是50兩左右的銀子,錢小慧直接賣了60兩。
每個人都是買了好幾匣,就怕下次再沒有這麽好的貨了。想多存一些。
就這樣,賣銀耳的錢,都有好幾萬了。
年關將近,還要給大舅和皇後娘娘那邊準備年禮。
他們幾個雖然有錢,但是也不知道買什麽,幾人一商量,就自家有啥送啥吧。
首先是各種水果,皇後娘娘和大舅,一人50斤,罐頭樣每人5壇子,辣椒醬每家10瓶子,紅酒每家5瓶,暖棚種植的新鮮菜每樣每家5斤,粉條、紅薯粉、米粉、米線等一家10斤。
這些雖然在現在的技術來看,價格都很便宜,但是奈何這些大梁朝都沒有,因此送禮也是一種稀罕的物資,不怕太寒酸。
張辛年點了運輸隊,一路護送著到了將軍府,全部給了大舅媽,叫她安排著送去皇後娘娘那。
趙遠瀾走的時候,留下了心腹副將,也能進出午門,因此嶽紅棉叫他安排人手,把張辛年送過來的物品,都好好的護送到皇後娘娘那裏。
到了五門,報備一下,會有人去皇後娘娘那邊通知,娘娘會派人過來檢查,收貨。
家裏養著各種家禽,幾個人一合計,家裏人多,多殺些雞、鴨、豬、羊吧。
莊子那邊殺了12隻豬,12隻羊,60隻雞,50隻鴨子。
當然,都是選的公的殺的,母的要留著繁殖的。
自家家裏這邊,豬殺了3隻,羊殺了2隻,雞殺了20隻,鴨子殺了20隻。
到時候鋪子裏回來的人,都去莊子上住。家裏這邊不需要準備那麽多。
告訴食堂,過年這幾天,都準備6菜一湯,三葷三素。
過年這幾天,各個鋪子裏的廚娘也都會回來的,不怕忙不過來。
28號的時候,收到了趙遠珍寄過來的信和一個包裹的東西。
信就是一些囑咐的話,還有對莊子和鋪子裏的一些任務,以及對人員的調動。
最後還有對幾個小家夥的想念。
包裹裏是給幾人的過年禮物。
錢小慧和李誌娟的是一套金鑲玉的頭麵,幾個小家夥的都是一個100多克的金項圈,張辛百三兄弟的是一雙非常漂亮的皮草靴子。
靴子不論是做工和皮子,都非常大好。
收到禮物的幾人,一邊開心的很,一邊又更加的想念他們娘親了。
娘親不在家,老宅那邊的過年禮也是李誌娟和錢小慧商量的。
給兩個老人都做了一套新衣服、新鞋子、新裏衣。
還給孫張氏打造了一套銀頭麵,包括銀釵、銀冠、兩個銀手鐲、一對銀耳當、一條銀項鏈。
給張三道的是一條銀腰帶。
給吳二萍的是一對銀手鐲,給張青山的是一個銀冠。
還給帶了一壇酒,20斤那種的。
忙忙碌碌的,現在才知道趙遠珍在家的時候,需要做的事情是真的多,娘受累了。
兩個才接手了管家的兒媳婦還是有些兵荒馬亂。
好在她家的親戚朋友少,需要備禮的就這幾家。
趙遠珍這邊,打發完縣城裏的事情,就回軍營了。
她想給這群背井離鄉,保家衛國的士兵改善一下夥食,想買100頭豬,但是蕭山縣都沒有那麽多。
想來想去,要不帶人去打獵吧。
自己買一些野豬放出來,叫他們打獵回去。
想想可行。
趙遠珍買了120頭的野豬,找了個山洞放進去了。
隨後回到了軍營找趙遠瀾。
“大哥,大哥!”
“怎麽了?小妹?”
“我剛才回來的時候,路過山上,發現了一群的野豬,我看得有100多隻啊,咱們趕緊去打獵吧,這要是都抓到了,可以給士兵們加餐了啊。”
“100多隻?這麽多啊。”
“是的,你快去組織人,咱們趕緊出發,一會跑了怎麽辦。”
“好好好,我這就去組織人,你不要著急。”
趙遠瀾帶了一支弓箭手和步兵的隊伍,就跟著趙遠珍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