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賑災糧
穿越逃荒,我鹹魚,子孫得努力 作者:芝麻要開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遠珍第二天早早的就起來了。
她要回村子裏。
給張三道準備了一壇酒,一隻烤鴨,燒雞,燒鵝,豬肘,牛肉,羊肉,茶葉。
給孫張氏準備了幾件精致的首飾。
另外還有兩匹布,30斤棉花,以及兩小瓶高級靈泉水。
張辛百帶著她回去的。
一個小時,就到了村裏。
直接去了張三道家。
這會泡麵作坊還沒上工呢。
“娘,爹,我回來了。”
“啊呀,老二家的回來了,他爹,你快出來,老二家的回來了。”
趙遠珍這次出去了四年多,孫張氏也是四年多沒看見趙遠珍了,平時不覺得,如今這人站在了麵前,就覺得很想念。
“娘,你身體最近還好嗎?”
“好好好,還是老樣子的,好得很,快進屋。”
把趙遠珍迎進屋裏,趕緊吆喝孫媳婦去倒水。
吳二萍不在家。去撿蘑菇了。
“娘,你坐,不用忙乎了,我給你號號脈。”
“哎,好的。”
孫張氏聽話的坐在了桌子旁,把手伸出去遞給趙遠珍。
趙遠珍仔細的號脈了下,發現沒啥問題,身體比以前好點了,不是那麽的虧空了。
看來孫張氏很聽話,有在好好的吃雞蛋喝牛奶。
“娘,不錯,身體挺好的,比上次好多了,不那麽虧空了。”
“是嘛,我每天都吃雞蛋的。還有你叫人送來的牛奶,我也在喝著呢。”
說著,張三道進來了。
“老二家的回來了。”
“嗯,爹,您坐,我給您號號脈。”
張三道也是聽話的坐下。
號脈結果差不多,身體比之前好一點,不虧空了。
“爹,你這身體沒啥事,不那麽虧空了,就這麽好好吃飯,吃雞蛋,會越來越好的。”
“嗯,好,知道了。”
“嗯,爹,娘,我這次出去遊曆,得到一種藥水,這個喝了對身體好,會把身體裏的髒東西排出來,你和我爹先準備好洗澡水,然後再喝這個藥,多準備點,最好是每人準備2大盆。”
“好的,我一會就去燒水。”
“嗯嗯。娘,這個藥比較珍貴,不要和任何人說,也不要讓人看見。懂了嗎?”
“嗯,我懂,我知道。你放心吧,我和你爹嘴很嚴的。”
“嗯,那就好。一定記得,你和我爹,一人一瓶,不能給別人喝。”
趙遠珍怕兩個人疼愛孫子,再給了小寶寶喝了。
“嗯,放心吧,我們懂。”
“嗯,那爹娘你們忙著吧,我還得回去看看呢。”
“好,那你慢點啊,知道你忙,也不強留你了。”
“嗯嗯,我改天再來。”
從老宅回來,直接去了自己家的院子裏。
院子還是那個樣子,沒什麽太大的變化。
就是花草樹木更加的高大了,四處轉了轉,和張辛百就去了莊子裏。
莊子裏這邊沒收到趙遠珍回來的消息,看見她都很驚訝。
趙遠珍先是查看了庫存和各種賬本,以及考勤。
當然,都是趙會計看的。她隻負責裝裝樣子。
作坊的機械小組現在已經開始自主研究一些東西了。
趙遠珍看了看,發現都很實用。
個工作坊裏的機械,他們都會製作了。
檢修更是不成問題。
不錯,這樣以後即使沒有了係統,機器的問題也能解決。
趙遠珍又給搞了一些書籍,還有小型器械,供他們研究。
去了糧倉,留足莊子和自家人吃喝一年的,其他的都帶走了。
莊子這邊的都是大米,和燕山的小麥穀子中和一下,主糧基本上就夠了。
植物油剩下的趙遠珍也都帶走了。
還有各種的酒,浴室一套,衛生紙,等等,都帶走了不少。
揚州那邊現在災後重建,什麽都很需要的。
因此趙遠珍是毫不留情的能帶走的都帶走了。
在莊子食堂吃的午飯,吃完又去果園和田地裏看了看。
基本上也沒什麽狀況。
下午倆人又回去了。
沒辦法,時間實在是緊急,揚州那邊還等著她呢。
她準備明天就走了。
這次不帶藍英了,帶上張子衿和上次一起出行的小廝清風,她再選個小丫頭。
要給藍英放假。
“夫人,我暫時不想放假,您帶上我吧,大半個大梁朝都是我和您走的,我還想陪您繼續走。”
藍英是真的想跟在夫人身邊,一邊是為了好好的伺候夫人,一邊是為了見見世麵。
“你不和你娘親回燕山了?”
“我想等探險結束再回燕山也是可以的,我已經和我娘說了。”
白薇還是很支持女兒的決定的。
自己現在和張於都還身體健康,不需要人照顧,女兒也在闖蕩的年紀,能跟在夫人身邊,是她的福氣,因此藍英說先不回燕山,跟著趙遠珍去探索,她立馬就同意了,年輕人還是要有拚勁的。
“行吧,既然你做好決定了,那就跟著一起去吧,回去早點休息,收拾好東西,咱們明天一早就出發。”
“是,多謝夫人,奴婢這就去收屍。”
“嗯,去吧。”
張子衿那邊,已經跟書院請假了,書院的夫子看過他之前寫的遊記,都覺得寫的很好,很新奇。
好多他們不知道的事務,像是風俗習慣,府城特產,瓜果蔬菜,地理環境,自然美景等等。
看了遊記以後,真的受益匪淺。
因此,夫子和山長們一聽說,張子衿請假,是為了完成剩下的遊記,都痛痛快快的批準了。
張子衿的物品也都準備好,放在了房車裏了。
老樣子,第二天趙遠珍帶著藍英,張子衿,清風,原班人馬繼續去探險了。
不過這次要先去解決揚州城的事情。
因為要抓緊趕路,不到十天,就到了揚州府。
運輸船早就到了港口了,隻是在等趙遠珍回來。
因為趙遠珍要夾帶私貨,所以她到了港口後,把這一批船員都放假了,才開始叫運輸隊過來運送。
船上沒人的時候,她開始各種從空間往外拿東西。
糧食,白酒,紅酒,泡麵,抽紙等等,各種物品。
把十三艘船加上自己的那艘船,都塞的滿滿當當。即使這樣,自己帶來的還有好多沒拿出來呢。
看來隻能再找機會往外拿了。
這些糧食,包括燕山府的和京城的這些糧食,一共有三百六十萬斤,趙遠珍全部捐獻給了揚州府,由揚州城的知府張辛書調配。
剩下的泡麵,五連包算一包這樣,還有大概十二萬包。
這些是搜刮了京城和燕山的所有訂單以外的存貨了。
這些泡麵暫時是不捐贈的,但是可以低價出售,放在自己的雜貨鋪子裏,準備半價出售。
十四艘船滿滿當當的貨物,運輸隊運送了兩天多才運送完。
糧食全部運送到了知府衙門。
剩下的運送回了別裝的大倉庫。
隨後趙遠珍給南澄園的大庫,又放了一大倉庫的糧食,叫運輸隊運送去了別院,剩下的都運送到了糧食鋪子。
自己走之前留下的那些糧食早就賣沒了。
糧食鋪子都關門休息了好幾天了。趙遠珍趕緊給運送了大米,白麵,小米,玉米麵,高粱米。
每樣都很多,這些應該夠賣到了新一茬的糧食下來的時候了。
朝廷針對揚州府的受災情況,幾個特別嚴重的縣城,都減免了各種賦稅。
因此,這一批糧食收上來,都是自己的了。
莊子裏的糧食也是緊巴巴的,存貨都被張辛書和趙遠珍拿走了。他們也是省吃儉用的在維持。
眼瞅著,再有十天就沒糧食了。
夫人終於帶著好多好多的糧食回來了。
夫人派人送過來的這些糧食,夠別院的這些人吃一年了。
終於可以放開肚皮吃飽飯了。
中午,食堂就蒸了很多的米粉,讓大家都吃個飽飯。
張辛書收到趙遠珍的贈送後,先是張貼了各種告示,告知了趙遠珍的捐贈行為。
又寫了折子給陛下,做了好事不留名,那等於白做。
張辛書是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的,這麽大的美名,陛下必須得知道啊。
趙遠珍必須得得到應有的榮譽。
於是,第二天,大家就看見衙門的官兵,敲鑼打鼓的在歌頌趙遠珍。
但是歌頌的完全沒毛病。
誰叫人家趙遠珍捐贈了三百六十萬斤的糧食了呢。
他們嫉妒,也想要這樣敲鑼打鼓滿城告知的榮譽。
但是他們沒實力。
他們沒有糧食。
嗚嗚嗚,家裏也快要揭不開鍋了。
要不是朝廷給各個糧食鋪子進行了限購,糧食鋪子的那些糧食,得都被他們買光光。
張辛書把糧食,先給那些受災比較嚴重的縣城分了一些。讓他們不至於餓死。
隨後又給實在是吃不上飯的人,分配了一些,讓他們也不至於餓死了。
隻見運輸糧食的車輛,一輛接著一輛地從府城衙門駛出,緩緩駛向各個縣城。
這些車輛裝滿了糧食,沉重的車輪碾壓過地麵,發出沉悶的聲音,仿佛是大地在訴說著饑餓與渴望。
每一輛車上都飄揚著鮮豔的旗幟,上麵寫著“救災糧”三個大字,遠遠望去,像是一條流動的紅色河流,給人帶來希望和溫暖。
百姓們站在路邊,眼中閃爍著感激的淚水,他們知道,這輛輛運糧車不僅僅是送來食物,更是送來生命的希望。
每一個駕車的車夫臉上都洋溢著自豪和責任,他們知道自己肩負著重要的使命,要將這些寶貴的糧食安全送到目的地。
他們小心翼翼地駕馭著車輛,不敢有絲毫疏忽。
這哪裏是運送糧食啊?這分明是運送功德啊!這些糧食不僅能拯救無數饑寒交迫的百姓,更能帶給人們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每一粒糧食都是一份愛心,一份關懷,一份對生命的尊重。
隨著運糧車的離去,百姓們紛紛跪地祈禱,感謝上蒼的恩賜,也感謝那些無私奉獻的人們。
運糧車繼續前行,它們將穿越山川湖泊,走過崎嶇山路,把希望傳遞到揚州府每一個需要幫助的角落。這些糧食將成為生命的種子,孕育出未來的希望和繁榮。
她要回村子裏。
給張三道準備了一壇酒,一隻烤鴨,燒雞,燒鵝,豬肘,牛肉,羊肉,茶葉。
給孫張氏準備了幾件精致的首飾。
另外還有兩匹布,30斤棉花,以及兩小瓶高級靈泉水。
張辛百帶著她回去的。
一個小時,就到了村裏。
直接去了張三道家。
這會泡麵作坊還沒上工呢。
“娘,爹,我回來了。”
“啊呀,老二家的回來了,他爹,你快出來,老二家的回來了。”
趙遠珍這次出去了四年多,孫張氏也是四年多沒看見趙遠珍了,平時不覺得,如今這人站在了麵前,就覺得很想念。
“娘,你身體最近還好嗎?”
“好好好,還是老樣子的,好得很,快進屋。”
把趙遠珍迎進屋裏,趕緊吆喝孫媳婦去倒水。
吳二萍不在家。去撿蘑菇了。
“娘,你坐,不用忙乎了,我給你號號脈。”
“哎,好的。”
孫張氏聽話的坐在了桌子旁,把手伸出去遞給趙遠珍。
趙遠珍仔細的號脈了下,發現沒啥問題,身體比以前好點了,不是那麽的虧空了。
看來孫張氏很聽話,有在好好的吃雞蛋喝牛奶。
“娘,不錯,身體挺好的,比上次好多了,不那麽虧空了。”
“是嘛,我每天都吃雞蛋的。還有你叫人送來的牛奶,我也在喝著呢。”
說著,張三道進來了。
“老二家的回來了。”
“嗯,爹,您坐,我給您號號脈。”
張三道也是聽話的坐下。
號脈結果差不多,身體比之前好一點,不虧空了。
“爹,你這身體沒啥事,不那麽虧空了,就這麽好好吃飯,吃雞蛋,會越來越好的。”
“嗯,好,知道了。”
“嗯,爹,娘,我這次出去遊曆,得到一種藥水,這個喝了對身體好,會把身體裏的髒東西排出來,你和我爹先準備好洗澡水,然後再喝這個藥,多準備點,最好是每人準備2大盆。”
“好的,我一會就去燒水。”
“嗯嗯。娘,這個藥比較珍貴,不要和任何人說,也不要讓人看見。懂了嗎?”
“嗯,我懂,我知道。你放心吧,我和你爹嘴很嚴的。”
“嗯,那就好。一定記得,你和我爹,一人一瓶,不能給別人喝。”
趙遠珍怕兩個人疼愛孫子,再給了小寶寶喝了。
“嗯,放心吧,我們懂。”
“嗯,那爹娘你們忙著吧,我還得回去看看呢。”
“好,那你慢點啊,知道你忙,也不強留你了。”
“嗯嗯,我改天再來。”
從老宅回來,直接去了自己家的院子裏。
院子還是那個樣子,沒什麽太大的變化。
就是花草樹木更加的高大了,四處轉了轉,和張辛百就去了莊子裏。
莊子裏這邊沒收到趙遠珍回來的消息,看見她都很驚訝。
趙遠珍先是查看了庫存和各種賬本,以及考勤。
當然,都是趙會計看的。她隻負責裝裝樣子。
作坊的機械小組現在已經開始自主研究一些東西了。
趙遠珍看了看,發現都很實用。
個工作坊裏的機械,他們都會製作了。
檢修更是不成問題。
不錯,這樣以後即使沒有了係統,機器的問題也能解決。
趙遠珍又給搞了一些書籍,還有小型器械,供他們研究。
去了糧倉,留足莊子和自家人吃喝一年的,其他的都帶走了。
莊子這邊的都是大米,和燕山的小麥穀子中和一下,主糧基本上就夠了。
植物油剩下的趙遠珍也都帶走了。
還有各種的酒,浴室一套,衛生紙,等等,都帶走了不少。
揚州那邊現在災後重建,什麽都很需要的。
因此趙遠珍是毫不留情的能帶走的都帶走了。
在莊子食堂吃的午飯,吃完又去果園和田地裏看了看。
基本上也沒什麽狀況。
下午倆人又回去了。
沒辦法,時間實在是緊急,揚州那邊還等著她呢。
她準備明天就走了。
這次不帶藍英了,帶上張子衿和上次一起出行的小廝清風,她再選個小丫頭。
要給藍英放假。
“夫人,我暫時不想放假,您帶上我吧,大半個大梁朝都是我和您走的,我還想陪您繼續走。”
藍英是真的想跟在夫人身邊,一邊是為了好好的伺候夫人,一邊是為了見見世麵。
“你不和你娘親回燕山了?”
“我想等探險結束再回燕山也是可以的,我已經和我娘說了。”
白薇還是很支持女兒的決定的。
自己現在和張於都還身體健康,不需要人照顧,女兒也在闖蕩的年紀,能跟在夫人身邊,是她的福氣,因此藍英說先不回燕山,跟著趙遠珍去探索,她立馬就同意了,年輕人還是要有拚勁的。
“行吧,既然你做好決定了,那就跟著一起去吧,回去早點休息,收拾好東西,咱們明天一早就出發。”
“是,多謝夫人,奴婢這就去收屍。”
“嗯,去吧。”
張子衿那邊,已經跟書院請假了,書院的夫子看過他之前寫的遊記,都覺得寫的很好,很新奇。
好多他們不知道的事務,像是風俗習慣,府城特產,瓜果蔬菜,地理環境,自然美景等等。
看了遊記以後,真的受益匪淺。
因此,夫子和山長們一聽說,張子衿請假,是為了完成剩下的遊記,都痛痛快快的批準了。
張子衿的物品也都準備好,放在了房車裏了。
老樣子,第二天趙遠珍帶著藍英,張子衿,清風,原班人馬繼續去探險了。
不過這次要先去解決揚州城的事情。
因為要抓緊趕路,不到十天,就到了揚州府。
運輸船早就到了港口了,隻是在等趙遠珍回來。
因為趙遠珍要夾帶私貨,所以她到了港口後,把這一批船員都放假了,才開始叫運輸隊過來運送。
船上沒人的時候,她開始各種從空間往外拿東西。
糧食,白酒,紅酒,泡麵,抽紙等等,各種物品。
把十三艘船加上自己的那艘船,都塞的滿滿當當。即使這樣,自己帶來的還有好多沒拿出來呢。
看來隻能再找機會往外拿了。
這些糧食,包括燕山府的和京城的這些糧食,一共有三百六十萬斤,趙遠珍全部捐獻給了揚州府,由揚州城的知府張辛書調配。
剩下的泡麵,五連包算一包這樣,還有大概十二萬包。
這些是搜刮了京城和燕山的所有訂單以外的存貨了。
這些泡麵暫時是不捐贈的,但是可以低價出售,放在自己的雜貨鋪子裏,準備半價出售。
十四艘船滿滿當當的貨物,運輸隊運送了兩天多才運送完。
糧食全部運送到了知府衙門。
剩下的運送回了別裝的大倉庫。
隨後趙遠珍給南澄園的大庫,又放了一大倉庫的糧食,叫運輸隊運送去了別院,剩下的都運送到了糧食鋪子。
自己走之前留下的那些糧食早就賣沒了。
糧食鋪子都關門休息了好幾天了。趙遠珍趕緊給運送了大米,白麵,小米,玉米麵,高粱米。
每樣都很多,這些應該夠賣到了新一茬的糧食下來的時候了。
朝廷針對揚州府的受災情況,幾個特別嚴重的縣城,都減免了各種賦稅。
因此,這一批糧食收上來,都是自己的了。
莊子裏的糧食也是緊巴巴的,存貨都被張辛書和趙遠珍拿走了。他們也是省吃儉用的在維持。
眼瞅著,再有十天就沒糧食了。
夫人終於帶著好多好多的糧食回來了。
夫人派人送過來的這些糧食,夠別院的這些人吃一年了。
終於可以放開肚皮吃飽飯了。
中午,食堂就蒸了很多的米粉,讓大家都吃個飽飯。
張辛書收到趙遠珍的贈送後,先是張貼了各種告示,告知了趙遠珍的捐贈行為。
又寫了折子給陛下,做了好事不留名,那等於白做。
張辛書是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的,這麽大的美名,陛下必須得知道啊。
趙遠珍必須得得到應有的榮譽。
於是,第二天,大家就看見衙門的官兵,敲鑼打鼓的在歌頌趙遠珍。
但是歌頌的完全沒毛病。
誰叫人家趙遠珍捐贈了三百六十萬斤的糧食了呢。
他們嫉妒,也想要這樣敲鑼打鼓滿城告知的榮譽。
但是他們沒實力。
他們沒有糧食。
嗚嗚嗚,家裏也快要揭不開鍋了。
要不是朝廷給各個糧食鋪子進行了限購,糧食鋪子的那些糧食,得都被他們買光光。
張辛書把糧食,先給那些受災比較嚴重的縣城分了一些。讓他們不至於餓死。
隨後又給實在是吃不上飯的人,分配了一些,讓他們也不至於餓死了。
隻見運輸糧食的車輛,一輛接著一輛地從府城衙門駛出,緩緩駛向各個縣城。
這些車輛裝滿了糧食,沉重的車輪碾壓過地麵,發出沉悶的聲音,仿佛是大地在訴說著饑餓與渴望。
每一輛車上都飄揚著鮮豔的旗幟,上麵寫著“救災糧”三個大字,遠遠望去,像是一條流動的紅色河流,給人帶來希望和溫暖。
百姓們站在路邊,眼中閃爍著感激的淚水,他們知道,這輛輛運糧車不僅僅是送來食物,更是送來生命的希望。
每一個駕車的車夫臉上都洋溢著自豪和責任,他們知道自己肩負著重要的使命,要將這些寶貴的糧食安全送到目的地。
他們小心翼翼地駕馭著車輛,不敢有絲毫疏忽。
這哪裏是運送糧食啊?這分明是運送功德啊!這些糧食不僅能拯救無數饑寒交迫的百姓,更能帶給人們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每一粒糧食都是一份愛心,一份關懷,一份對生命的尊重。
隨著運糧車的離去,百姓們紛紛跪地祈禱,感謝上蒼的恩賜,也感謝那些無私奉獻的人們。
運糧車繼續前行,它們將穿越山川湖泊,走過崎嶇山路,把希望傳遞到揚州府每一個需要幫助的角落。這些糧食將成為生命的種子,孕育出未來的希望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