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禮成
穿越逃荒,我鹹魚,子孫得努力 作者:芝麻要開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後是騎著白馬,身形俊逸的張辛書。
張辛書一路向著各位恭喜的路人行著禮。
張子衿在旁邊給小叔叔牽著馬。
別人他不放心。
張辛書後邊跟著6個小廝,一路呈護送狀態,在張辛書身周圍。
其中有四個背著大大的袋子,一邊走,還一邊撒著喜錢,喜糖等等。
這些是給那些路上遇見的,說著吉利話的路人的。
路人看著這喜慶的畫麵,都會說著吉祥話,過來討要一些喜錢。
喜錢是十文一串,用紅繩串好的,剩下的喜糖和喜果子是用紅布做的抽繩布袋。
小廝們牢牢的記住夫人來時候的囑咐,喜錢,喜糖多撒點,不要剩下了。
四個小廝也是聽話,使勁的撒著,手一直沒停過。
圍觀的路人,看著張家這麽大方,喜錢一直撒不停,都跟著迎親隊伍說著吉祥話,一直跟著撿錢。
再後麵,是嶽紅棉和錢小慧的兩頂小紅轎子。
這是媒婆和迎親婆的。
怕搶了新娘的風頭,倆人選的轎子,都是四台的小轎子。
倆人身後就是新娘的儀仗隊了。
最前麵的也是兩個舉著高燈的人,上邊寫著的是女方的姓和堂號。
後邊是十八人抬著的九個箱子,這個稱為‘轎前擔’,裝一些新娘的嫁妝。
其後就是新娘的八抬大轎了。
除了抬轎子的人,兩邊還有兩個小丫鬟,和兩個精通各種規矩的送娘子緊貼著轎子邊。
左右逢源,不會出錯。
兩個小丫頭,也是趙遠珍安排過來的,負責一路的撒花。
撒的都是大紅的玫瑰花花瓣。
今日有一點微風,把花瓣吹起來,輕輕的飄著。
煞是美麗。
新娘的轎子後邊,坐著的就是新娘子的兄弟的轎子。
因為兄弟們多,有十幾個轎子。
再往後,是千工拔步床,子孫桶,洗漱,梳妝,廚房食物等等用品。
這些也就是新娘的嫁妝了。
裏邊除了這些日用品,還有金銀珠寶,布匹首飾,包含甚廣,從生到死,以及衣食住行都有了。
範清秋的嫁妝有280抬,老太傅把張辛書送過來的那360抬的聘禮,全部作為添妝給了範清秋,導致她現在有640抬的嫁妝。
長長長長的一大串,一直到現在,還有很多沒從府裏出來的嫁妝呢。
嫁妝的最後麵,是一口棺材。
紅床開路,棺材壓陣,生死一世,十裏盡顯。
張辛書的迎親隊伍,繞著東城繞了一圈。
足足有一個小時多,才順著東邊的巷子回去了澄園。
而這麽長的道路,人民才看見了新娘嫁妝的最尾端。
“天啊,這範家的三小姐,這是多少的嫁妝啊!”
“我大概數了數,得有六百多抬啊!”
“是的,是的,我聽說是有六百四十抬,其中範家自己的240抬,還有張家送去的360抬老太傅作為添妝給了新娘!”
“天啊!我聽說張家送的聘禮,極其豪華,光是銀子就有100萬兩,還有黃金66666萬兩!”
“這些都不是最值錢的,最值錢的新年的那十八個首飾箱子。”
“此話怎講?”
“我聽我三姨家的表妹的兒子的媳婦的表嫂說啊,那十八個首飾箱子裏麵,有十幾套十八件套的頭麵。各種顏色寶石的都有一套,最最值錢的還是一套珍珠的頭麵,據說那上邊的珍珠啊,有雞蛋那麽大呢!”
“我的個天啊!雞蛋那麽大的珍珠,那的多少錢啊!”
“誰說不是呢,我以前有幸看過薈萃樓的珍珠耳鐺,那顆珍珠,手指肚那麽大,一對耳鐺,要一千多兩銀子。”
“那這雞蛋大的,還不得上萬啊!”
“何止啊,我看得十幾萬啊!”
“差不多,張家真有錢啊!”
“可不是咋的,你看這迎親的這一路的紅毯,還有兩邊的這個,真氣派啊!”
“這個我知道,叫氣球,是張家最近研究出來的,據說就是為了給張三公子結婚用的,用著喜慶。”
“確實喜慶啊!真好看。”
“我悄悄的問過那張家的下人,他說她們夫人說了,這個等舉行完婚宴,就可以隨意拿了。我要給我家孩子拿幾個玩玩。”
“真的?那我也要拿幾個!”
“我也要!”
聊天的人都趕緊的盯著氣球,一會得找個人少的地方下手,不然搶不到就慘了。
巷子裏等候的小廝,看見迎親隊伍過來了。
立馬放了幾個炮仗,提醒著府裏的人,迎親隊伍回來了。
府裏的小廝們收到消息,都開始準備著,各就各位。
趙遠珍她們也出來迎親了。
大梁朝的習俗,婆母是不需要出來迎接的,但是趙遠珍想看看婚禮的儀仗隊,也想給兒媳婦撐個場麵,就去大門口等著迎親了。
果然,不一會,迎親的隊伍就到了大門口。
鞭炮劈裏啪啦的就響了起來。
張辛書到了澄園門口,下了馬,走到了新娘的轎子門口。
輕輕的掀開轎子簾子。
對著裏邊的新娘輕聲的說著。
“娘子,請下轎!”
範清秋一手拿著團扇,遮著臉,另一隻手,輕輕的伸過去,拿住了張辛書遞過來的紅繡球的彩綢,抓住彩綢慢慢的下轎子。
因為新娘下花轎不能踩地,都是用青氈花上行走。
青氈花趙遠珍早早的就叫人鋪好了。
新娘下來以後,踩在青氈花上,開始向前走。
“新娘跨火盆!”
“娘子,小心,不要怕,我牽著你呢。”
張辛書怕她害怕,在一旁小心的牽著紅綢。
範清秋走到火盆前,抬高腿,大跨步,跨過去了。
“新郎新娘紅紅火火!”
“新娘誇馬鞍!”
馬鞍不是很大,範清秋也輕鬆跨過去了。
“新郎新娘闔家平安!”
一對新人,相互牽著慢慢的走向中門。
到了中門,就算進了府,腳下不需要鋪青氈花了,一直順著紅毯走就可以了。
張辛書一直牽著她,慢慢的走向禮堂。
範清秋用團扇遮著臉,一直在偷偷打量兩旁的裝飾。
這是風車?
這麽多的風車。
像兩麵牆,風吹過,風車賣力的轉著,濃烈的喜慶氣氛,撲麵而來。
前麵頭上的紅色小燈籠,小彩旗,迎風招展,分外活潑。
兩旁的鮮花可真漂亮啊!
婆家真的是用心了。
張辛書牽著她到了花廊,就要穿過月亮拱門花橋了。
跟著來見禮的賓客,也在感歎著花牆的漂亮。
“張府這布置的真漂亮啊,這花,好多我都不認識!”
“是呢,不僅漂亮,還開的大氣豔麗。搞得我都手癢,想摘兩朵了。”
“哈哈哈,我也是,要不,一會咱們走的時候,跟他們討兩盆?”
“可以,就是不知道國夫人願不願意給!”
“應該會吧,我聽說國夫人是個大氣的女子。”
性格爽朗,灑脫,有勇有謀,又大氣。
這是京城裏傳的,趙遠珍的形象。
“好,那咱們一會試試。”
“嗯,你看,那個就是國夫人,剛出去親自迎親來的。”
“真年輕漂亮啊!”
“誰說不是呢。據說四十多了,但是我看著,像是30出頭的。”
“是的呢,對新婦真好,還親自出去迎接了,看來是很重視這個兒媳婦了。”
“哎,這你就不知道了,國夫人對兒媳婦是出了名的好,據說啊,那家裏的產業都是平均分了的,每房都有,收入的錢都是兒媳婦拿的,我估計,兩位少奶奶的銀子,都得有幾千萬兩了!”
“!!!這麽多!張家也太富有了吧。”
“是啊,我們家的姑娘或者兒子,要是能嫁進來,或者娶一個張家的姑娘也行啊!”
“誰說不是呢。”
張家長房得長子,好像到了說親的年紀了,不行,自己得積極點,這兒子輩的沒撈著,孫子輩的總要試試。
不能讓別人,捷足先登了。
趙遠珍率先進了入大堂。讓係統記錄著新人進來的全過程,全部錄下來。
“新郎新娘拜堂。”
兩位新人站在大堂中間,等著主事人的吆喝。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對拜!”
“禮成,送入洞房!”
拜堂結束,張辛書拉著範清秋送去了他們院子的臥室。
“娘子,我去招待客人,你先在房間休息一下,需要什麽跟丫鬟們說。”
範清秋沒說話,點了點頭。
張辛書安排好,就出去了。
沒辦法,前廳還有好多的人等著他去招待呢。
這會的時間,才9點多。
婚宴是還有差不多三個小時呢。
他得招呼著。
好在戲台子那邊開始表演了,好多來客都去了那邊。
趙遠珍去了蕭管家旁邊。
“蕭管家,怎麽樣,來了多少人?”
“國夫人,目前計算的是,來了600多人了。我估計一會,還會有人過來的。”
“好的,辛苦了。”
寫禮單的是張子虎和蕭管家帶來的一個人,張辛百負責收禮,然後登記存到庫房裏去。
大梁朝的婚禮,來客基本上都是帶著東西來的,文玩擺件,首飾裝飾等等,很少有直接隨銀子的。
當然也有,比如張家村裏的,都是隨的銀子。
他們平時在村子裏,隨禮最多就是一兩,這還是頂頂好的關係的那種。
剩下都是隨禮銅錢的。
他們這次特別大氣,每家都隨禮了五兩銀子的!
要知道,這對於他們來說,已經很豪橫了。
其實不怪他們大方。
家裏有在趙遠珍那作坊或者鋪子做夥計的。
每人都拿了主家大喜的5兩銀子的紅包。
像是村長家裏,有三個在張家做事,就拿了十五兩銀子呢!
張辛書一路向著各位恭喜的路人行著禮。
張子衿在旁邊給小叔叔牽著馬。
別人他不放心。
張辛書後邊跟著6個小廝,一路呈護送狀態,在張辛書身周圍。
其中有四個背著大大的袋子,一邊走,還一邊撒著喜錢,喜糖等等。
這些是給那些路上遇見的,說著吉利話的路人的。
路人看著這喜慶的畫麵,都會說著吉祥話,過來討要一些喜錢。
喜錢是十文一串,用紅繩串好的,剩下的喜糖和喜果子是用紅布做的抽繩布袋。
小廝們牢牢的記住夫人來時候的囑咐,喜錢,喜糖多撒點,不要剩下了。
四個小廝也是聽話,使勁的撒著,手一直沒停過。
圍觀的路人,看著張家這麽大方,喜錢一直撒不停,都跟著迎親隊伍說著吉祥話,一直跟著撿錢。
再後麵,是嶽紅棉和錢小慧的兩頂小紅轎子。
這是媒婆和迎親婆的。
怕搶了新娘的風頭,倆人選的轎子,都是四台的小轎子。
倆人身後就是新娘的儀仗隊了。
最前麵的也是兩個舉著高燈的人,上邊寫著的是女方的姓和堂號。
後邊是十八人抬著的九個箱子,這個稱為‘轎前擔’,裝一些新娘的嫁妝。
其後就是新娘的八抬大轎了。
除了抬轎子的人,兩邊還有兩個小丫鬟,和兩個精通各種規矩的送娘子緊貼著轎子邊。
左右逢源,不會出錯。
兩個小丫頭,也是趙遠珍安排過來的,負責一路的撒花。
撒的都是大紅的玫瑰花花瓣。
今日有一點微風,把花瓣吹起來,輕輕的飄著。
煞是美麗。
新娘的轎子後邊,坐著的就是新娘子的兄弟的轎子。
因為兄弟們多,有十幾個轎子。
再往後,是千工拔步床,子孫桶,洗漱,梳妝,廚房食物等等用品。
這些也就是新娘的嫁妝了。
裏邊除了這些日用品,還有金銀珠寶,布匹首飾,包含甚廣,從生到死,以及衣食住行都有了。
範清秋的嫁妝有280抬,老太傅把張辛書送過來的那360抬的聘禮,全部作為添妝給了範清秋,導致她現在有640抬的嫁妝。
長長長長的一大串,一直到現在,還有很多沒從府裏出來的嫁妝呢。
嫁妝的最後麵,是一口棺材。
紅床開路,棺材壓陣,生死一世,十裏盡顯。
張辛書的迎親隊伍,繞著東城繞了一圈。
足足有一個小時多,才順著東邊的巷子回去了澄園。
而這麽長的道路,人民才看見了新娘嫁妝的最尾端。
“天啊,這範家的三小姐,這是多少的嫁妝啊!”
“我大概數了數,得有六百多抬啊!”
“是的,是的,我聽說是有六百四十抬,其中範家自己的240抬,還有張家送去的360抬老太傅作為添妝給了新娘!”
“天啊!我聽說張家送的聘禮,極其豪華,光是銀子就有100萬兩,還有黃金66666萬兩!”
“這些都不是最值錢的,最值錢的新年的那十八個首飾箱子。”
“此話怎講?”
“我聽我三姨家的表妹的兒子的媳婦的表嫂說啊,那十八個首飾箱子裏麵,有十幾套十八件套的頭麵。各種顏色寶石的都有一套,最最值錢的還是一套珍珠的頭麵,據說那上邊的珍珠啊,有雞蛋那麽大呢!”
“我的個天啊!雞蛋那麽大的珍珠,那的多少錢啊!”
“誰說不是呢,我以前有幸看過薈萃樓的珍珠耳鐺,那顆珍珠,手指肚那麽大,一對耳鐺,要一千多兩銀子。”
“那這雞蛋大的,還不得上萬啊!”
“何止啊,我看得十幾萬啊!”
“差不多,張家真有錢啊!”
“可不是咋的,你看這迎親的這一路的紅毯,還有兩邊的這個,真氣派啊!”
“這個我知道,叫氣球,是張家最近研究出來的,據說就是為了給張三公子結婚用的,用著喜慶。”
“確實喜慶啊!真好看。”
“我悄悄的問過那張家的下人,他說她們夫人說了,這個等舉行完婚宴,就可以隨意拿了。我要給我家孩子拿幾個玩玩。”
“真的?那我也要拿幾個!”
“我也要!”
聊天的人都趕緊的盯著氣球,一會得找個人少的地方下手,不然搶不到就慘了。
巷子裏等候的小廝,看見迎親隊伍過來了。
立馬放了幾個炮仗,提醒著府裏的人,迎親隊伍回來了。
府裏的小廝們收到消息,都開始準備著,各就各位。
趙遠珍她們也出來迎親了。
大梁朝的習俗,婆母是不需要出來迎接的,但是趙遠珍想看看婚禮的儀仗隊,也想給兒媳婦撐個場麵,就去大門口等著迎親了。
果然,不一會,迎親的隊伍就到了大門口。
鞭炮劈裏啪啦的就響了起來。
張辛書到了澄園門口,下了馬,走到了新娘的轎子門口。
輕輕的掀開轎子簾子。
對著裏邊的新娘輕聲的說著。
“娘子,請下轎!”
範清秋一手拿著團扇,遮著臉,另一隻手,輕輕的伸過去,拿住了張辛書遞過來的紅繡球的彩綢,抓住彩綢慢慢的下轎子。
因為新娘下花轎不能踩地,都是用青氈花上行走。
青氈花趙遠珍早早的就叫人鋪好了。
新娘下來以後,踩在青氈花上,開始向前走。
“新娘跨火盆!”
“娘子,小心,不要怕,我牽著你呢。”
張辛書怕她害怕,在一旁小心的牽著紅綢。
範清秋走到火盆前,抬高腿,大跨步,跨過去了。
“新郎新娘紅紅火火!”
“新娘誇馬鞍!”
馬鞍不是很大,範清秋也輕鬆跨過去了。
“新郎新娘闔家平安!”
一對新人,相互牽著慢慢的走向中門。
到了中門,就算進了府,腳下不需要鋪青氈花了,一直順著紅毯走就可以了。
張辛書一直牽著她,慢慢的走向禮堂。
範清秋用團扇遮著臉,一直在偷偷打量兩旁的裝飾。
這是風車?
這麽多的風車。
像兩麵牆,風吹過,風車賣力的轉著,濃烈的喜慶氣氛,撲麵而來。
前麵頭上的紅色小燈籠,小彩旗,迎風招展,分外活潑。
兩旁的鮮花可真漂亮啊!
婆家真的是用心了。
張辛書牽著她到了花廊,就要穿過月亮拱門花橋了。
跟著來見禮的賓客,也在感歎著花牆的漂亮。
“張府這布置的真漂亮啊,這花,好多我都不認識!”
“是呢,不僅漂亮,還開的大氣豔麗。搞得我都手癢,想摘兩朵了。”
“哈哈哈,我也是,要不,一會咱們走的時候,跟他們討兩盆?”
“可以,就是不知道國夫人願不願意給!”
“應該會吧,我聽說國夫人是個大氣的女子。”
性格爽朗,灑脫,有勇有謀,又大氣。
這是京城裏傳的,趙遠珍的形象。
“好,那咱們一會試試。”
“嗯,你看,那個就是國夫人,剛出去親自迎親來的。”
“真年輕漂亮啊!”
“誰說不是呢。據說四十多了,但是我看著,像是30出頭的。”
“是的呢,對新婦真好,還親自出去迎接了,看來是很重視這個兒媳婦了。”
“哎,這你就不知道了,國夫人對兒媳婦是出了名的好,據說啊,那家裏的產業都是平均分了的,每房都有,收入的錢都是兒媳婦拿的,我估計,兩位少奶奶的銀子,都得有幾千萬兩了!”
“!!!這麽多!張家也太富有了吧。”
“是啊,我們家的姑娘或者兒子,要是能嫁進來,或者娶一個張家的姑娘也行啊!”
“誰說不是呢。”
張家長房得長子,好像到了說親的年紀了,不行,自己得積極點,這兒子輩的沒撈著,孫子輩的總要試試。
不能讓別人,捷足先登了。
趙遠珍率先進了入大堂。讓係統記錄著新人進來的全過程,全部錄下來。
“新郎新娘拜堂。”
兩位新人站在大堂中間,等著主事人的吆喝。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對拜!”
“禮成,送入洞房!”
拜堂結束,張辛書拉著範清秋送去了他們院子的臥室。
“娘子,我去招待客人,你先在房間休息一下,需要什麽跟丫鬟們說。”
範清秋沒說話,點了點頭。
張辛書安排好,就出去了。
沒辦法,前廳還有好多的人等著他去招待呢。
這會的時間,才9點多。
婚宴是還有差不多三個小時呢。
他得招呼著。
好在戲台子那邊開始表演了,好多來客都去了那邊。
趙遠珍去了蕭管家旁邊。
“蕭管家,怎麽樣,來了多少人?”
“國夫人,目前計算的是,來了600多人了。我估計一會,還會有人過來的。”
“好的,辛苦了。”
寫禮單的是張子虎和蕭管家帶來的一個人,張辛百負責收禮,然後登記存到庫房裏去。
大梁朝的婚禮,來客基本上都是帶著東西來的,文玩擺件,首飾裝飾等等,很少有直接隨銀子的。
當然也有,比如張家村裏的,都是隨的銀子。
他們平時在村子裏,隨禮最多就是一兩,這還是頂頂好的關係的那種。
剩下都是隨禮銅錢的。
他們這次特別大氣,每家都隨禮了五兩銀子的!
要知道,這對於他們來說,已經很豪橫了。
其實不怪他們大方。
家裏有在趙遠珍那作坊或者鋪子做夥計的。
每人都拿了主家大喜的5兩銀子的紅包。
像是村長家裏,有三個在張家做事,就拿了十五兩銀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