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梁孝王王後墓長2l0米,是迄今國內發現的最大石室陵墓。漢墓中出土的壁畫、金縷玉衣、鎏金車馬器、騎兵俑、精美玉器等眾多文物,實屬稀世珍品,藝術瑰寶,具有較高的曆史、藝術、科研價值。富有神奇色彩的漢高祖斬蛇起義紀念碑,夜間光照顯現劉邦高大威武幻影,堪稱天下奇觀。
逶迤起伏的芒碭群山,占據茫茫豫東平原製高點,錯落突兀的十三座山頭,從古至今素有十三座“仙女峰”之美稱。
保安山王陵景區
位於芒碭山保安山中的西漢梁國王陵墓群,是芒碭山漢文化旅遊景區的主要景點之一。這一墓群是我國乃至世界罕見的大型石室墓群。它斬山為廓,穿石為藏,結構複雜而又氣勢恢宏,宛如地下宮殿一般,其規模之大,品位之高是極為罕見的。供遊客遊覽的有三處,即梁孝王王後陵,梁孝王劉武陵,梁共王陵。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梁孝王王後陵,其規模是bj十三陵定陵的兩倍之多。
1、梁孝王王後陵:
位於保安山北山頭,地宮東西全長210.5米,最寬處72.6米,地宮內總麵積1600多平方米,總容積6500多立方米,是由2條墓道、3條甬道、兩個主室、三十四側室等部分構成的龐大地下宮殿群,其年代早於bj十三陵1300年之久,其規模大於bj明定陵兩倍之多,被中外考古界稱為“天下石室第一陵”。其內部結構是按照漢代王室宮殿的布局而建造的。由前庭、車馬室、甬道、客廳、臥室、回廊、冰窖、馬廄、兵器庫、壁櫥、糧庫、前庭、後室、洗浴室、廁所、皰廚及隧道、排水係統等構成。
該地宮有四大特點:一是室內有中國最早使用、雕刻精美的石製座便器,與今日的衝水馬桶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比現在的衝水馬桶早2000多年。二是有貯藏食物的冰窖,相當於現代人用的電冰箱。三是有一線天奇妙景觀。站在李王後塑像旁,向東望去,可見一線天,其設計精妙,堪稱一絕。四是在梁孝王陵和王後陵之間有一條地下通道,名曰“相思道”,是梁孝王和王後靈魂幽會的通道,可惜的是未及完工,王後就駕鶴西去,留下了千古遺恨。
2、梁孝王劉武陵:
這座陵墓由墓道、甬道、主室、角室、回廊及排水係統組成,是中國西漢早期“鑿山為室”的橫穴大型石崖墓,係人工在堅硬的崖石中開鑿而成,全長96米,最寬處32米,麵積約700平方米。墓道口為“u”形,上部用梯形石板扣壓,極其堅固,至今保存完好。許多建築專家參觀後驚歎不已,認為可以改寫中國建築史,其設計理念仍值得現代建築工程借鑒。(因為史學界認為拱頂建築應是漢武帝通西域後,從西域傳來。但是漢武帝即位是在前140年,而梁孝王去世是在前144年,比以前認識的年代早了很長時間)東漢末年被曹操引兵伐塚,掘墓破棺,盜走了全部珍寶,得金銀72船,養兵三年,奠定了曹操爭雄天下的經濟基礎。
3、梁共王陵:
保安山景區最精致的墓是梁共王陵,於1986年發現,1987年發掘,1991年發掘竣工,被評為“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屬於大型崖洞墓,它座東麵西,係人工在堅硬的岩石中開鑿而成,整個地宮由墓道、甬道、主室、耳室、巷道及排水係統組成,長約70餘米,總麵積383平方米,經專家考證,該陵的主人為梁孝王劉武的長子梁共王劉買,距今已2100多年。劉買是梁孝王劉武的大兒子,繼位為梁王,史稱梁共王。該地宮出土了一件轟動全國考古、美術等學術界的國寶級文物——四神雲氣圖彩繪壁畫。壁畫以青龍、白虎、朱雀為主題圖案,配以繚繞的雲氣和綬帶穿壁加以裝飾,曆經二千多年仍色彩豔麗,被專家學者評價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雖然這座地宮遭多次盜掘,但在墓道塞石的下邊還僥幸保存下來錢窖一座,出土漢代“半兩”銅錢225萬枚,重5.5噸。出土鎏金車馬飾物一萬餘件,騎兵俑和待女俑40多件,這些,為漢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漢興源景區
漢興園是為紀念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開創400餘年大漢王朝功績而建的一處旅遊景點,集中展示劉邦反秦起義、建立大漢王朝的曆史功績。係統展示漢室江山400餘年的輝煌曆史以及漢朝曆代帝王在各自曆史舞台上的是非功過。反映大漢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農耕等對推動曆史進步的輝煌成果。漢興園是一處仿古建築群,分為廣場、牌坊、門廳殿、斬蛇宮、碑亭及東西廂房、線刻碑廊、後大殿等部分組成。
漢興源中最令人歎為觀止的就是高祖斬蛇紀念石碑,為1982年第三次立碑,1983年3月份,一駕駛員夜間行路,發現石碑上出現一人的影像,後人竟向觀看。盡管眾說紛紜,但誰也否認不了這塊石碑上出現的“天下奇觀”,每當夜幕降臨,燈光直射碑體,兩米多高的石碑突忽不見,隻見一尊金燦燦的帝王形象,分明欲向你走來,他頭戴皇冠,身穿龍袍,腰束玉帶,足登高靴,一手捋黑色胡須,一手按貼身寶劍,極富立體感,恰似畫中人,如同當年戎馬征戰的劉邦再現。中央電視台《走進科學》《走遍中國》《發現之旅》、中國旅遊衛視、鳳凰衛視中文台、福建電視台、湖南電視台、台灣中天等多家電視台前來對其解密,但至今無解。
陳勝園景區
陳勝園景區是大澤英雄陳勝的魂歸之處。在長達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曆史長河中,每一次改朝換代,總是源於農民起義。因為人民大眾的意誌總在決定著曆史的走向。本景點作為曆史唯物主義教育基地,選取了中國兩千多年來封建社會20次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農民起義事件,以史實資料為基礎,以線刻石碑為載體,為大家展現了眾多扼腕而歎的故事。如陳勝、張角、黃巢、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等,這些令封建帝王聞風喪膽的名字,這些從泥土與市井中走出的草莽英雄,將在這裏聚會。他們的功過與得失、對當時及後世的影響將在此讓世人評說。
陳勝園景區由門闕、山門、前殿、主殿、石碑、墓塚及東西廂房組成。陳勝墓地現存石券墓塚一座,高5米,周長約200米,周圍用青石圍券。墓前立石碑一通,上刻郭沫若手書“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之墓”。
夫子山景區
夫子山景區位於芒碭山西部,是為紀念孔子周遊列國在此避雨而得名。此山雖不大,但它是全國唯一用“夫子”命名的山體。山因人名,自古以來,到夫子山訪古探秘的人絡繹不絕,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和傳奇的故事。夫子山景區的主要景點有文廟、觀音閣、夫子避雨處、郭塔及兩座漢墓等
夫子避雨處夫子避雨處位於芒碭山主峰西南夫子山南坡,為一天然懸崖,下有半覆鍋狀石室,進深6.5米,寬20米,最高處約4米。傳說春秋末年孔子率弟子周遊列國去曹適宋,途徑芒碭山,天降大雨,孔子師徒在此避雨。為紀念孔子,後人雕孔子石像一尊置於石室內,石像麵南拱手屈膝盤坐,現麵部已殘。洞外石刻甚多,現石室東側僅存明代殘碑二通,碑文字跡模糊,為明萬曆年間所立。夫子崖前有曬書台,傳說孔子帶弟子在此處避雨,雨過天晴,在此台上曬書,故名曬書台。當地人說此台晚上不下露水,曬糧可以過夜。夫子崖為永城古代八景之一的“石崖滴翠”。
逶迤起伏的芒碭群山,占據茫茫豫東平原製高點,錯落突兀的十三座山頭,從古至今素有十三座“仙女峰”之美稱。
保安山王陵景區
位於芒碭山保安山中的西漢梁國王陵墓群,是芒碭山漢文化旅遊景區的主要景點之一。這一墓群是我國乃至世界罕見的大型石室墓群。它斬山為廓,穿石為藏,結構複雜而又氣勢恢宏,宛如地下宮殿一般,其規模之大,品位之高是極為罕見的。供遊客遊覽的有三處,即梁孝王王後陵,梁孝王劉武陵,梁共王陵。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梁孝王王後陵,其規模是bj十三陵定陵的兩倍之多。
1、梁孝王王後陵:
位於保安山北山頭,地宮東西全長210.5米,最寬處72.6米,地宮內總麵積1600多平方米,總容積6500多立方米,是由2條墓道、3條甬道、兩個主室、三十四側室等部分構成的龐大地下宮殿群,其年代早於bj十三陵1300年之久,其規模大於bj明定陵兩倍之多,被中外考古界稱為“天下石室第一陵”。其內部結構是按照漢代王室宮殿的布局而建造的。由前庭、車馬室、甬道、客廳、臥室、回廊、冰窖、馬廄、兵器庫、壁櫥、糧庫、前庭、後室、洗浴室、廁所、皰廚及隧道、排水係統等構成。
該地宮有四大特點:一是室內有中國最早使用、雕刻精美的石製座便器,與今日的衝水馬桶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比現在的衝水馬桶早2000多年。二是有貯藏食物的冰窖,相當於現代人用的電冰箱。三是有一線天奇妙景觀。站在李王後塑像旁,向東望去,可見一線天,其設計精妙,堪稱一絕。四是在梁孝王陵和王後陵之間有一條地下通道,名曰“相思道”,是梁孝王和王後靈魂幽會的通道,可惜的是未及完工,王後就駕鶴西去,留下了千古遺恨。
2、梁孝王劉武陵:
這座陵墓由墓道、甬道、主室、角室、回廊及排水係統組成,是中國西漢早期“鑿山為室”的橫穴大型石崖墓,係人工在堅硬的崖石中開鑿而成,全長96米,最寬處32米,麵積約700平方米。墓道口為“u”形,上部用梯形石板扣壓,極其堅固,至今保存完好。許多建築專家參觀後驚歎不已,認為可以改寫中國建築史,其設計理念仍值得現代建築工程借鑒。(因為史學界認為拱頂建築應是漢武帝通西域後,從西域傳來。但是漢武帝即位是在前140年,而梁孝王去世是在前144年,比以前認識的年代早了很長時間)東漢末年被曹操引兵伐塚,掘墓破棺,盜走了全部珍寶,得金銀72船,養兵三年,奠定了曹操爭雄天下的經濟基礎。
3、梁共王陵:
保安山景區最精致的墓是梁共王陵,於1986年發現,1987年發掘,1991年發掘竣工,被評為“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屬於大型崖洞墓,它座東麵西,係人工在堅硬的岩石中開鑿而成,整個地宮由墓道、甬道、主室、耳室、巷道及排水係統組成,長約70餘米,總麵積383平方米,經專家考證,該陵的主人為梁孝王劉武的長子梁共王劉買,距今已2100多年。劉買是梁孝王劉武的大兒子,繼位為梁王,史稱梁共王。該地宮出土了一件轟動全國考古、美術等學術界的國寶級文物——四神雲氣圖彩繪壁畫。壁畫以青龍、白虎、朱雀為主題圖案,配以繚繞的雲氣和綬帶穿壁加以裝飾,曆經二千多年仍色彩豔麗,被專家學者評價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雖然這座地宮遭多次盜掘,但在墓道塞石的下邊還僥幸保存下來錢窖一座,出土漢代“半兩”銅錢225萬枚,重5.5噸。出土鎏金車馬飾物一萬餘件,騎兵俑和待女俑40多件,這些,為漢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漢興源景區
漢興園是為紀念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開創400餘年大漢王朝功績而建的一處旅遊景點,集中展示劉邦反秦起義、建立大漢王朝的曆史功績。係統展示漢室江山400餘年的輝煌曆史以及漢朝曆代帝王在各自曆史舞台上的是非功過。反映大漢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農耕等對推動曆史進步的輝煌成果。漢興園是一處仿古建築群,分為廣場、牌坊、門廳殿、斬蛇宮、碑亭及東西廂房、線刻碑廊、後大殿等部分組成。
漢興源中最令人歎為觀止的就是高祖斬蛇紀念石碑,為1982年第三次立碑,1983年3月份,一駕駛員夜間行路,發現石碑上出現一人的影像,後人竟向觀看。盡管眾說紛紜,但誰也否認不了這塊石碑上出現的“天下奇觀”,每當夜幕降臨,燈光直射碑體,兩米多高的石碑突忽不見,隻見一尊金燦燦的帝王形象,分明欲向你走來,他頭戴皇冠,身穿龍袍,腰束玉帶,足登高靴,一手捋黑色胡須,一手按貼身寶劍,極富立體感,恰似畫中人,如同當年戎馬征戰的劉邦再現。中央電視台《走進科學》《走遍中國》《發現之旅》、中國旅遊衛視、鳳凰衛視中文台、福建電視台、湖南電視台、台灣中天等多家電視台前來對其解密,但至今無解。
陳勝園景區
陳勝園景區是大澤英雄陳勝的魂歸之處。在長達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曆史長河中,每一次改朝換代,總是源於農民起義。因為人民大眾的意誌總在決定著曆史的走向。本景點作為曆史唯物主義教育基地,選取了中國兩千多年來封建社會20次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農民起義事件,以史實資料為基礎,以線刻石碑為載體,為大家展現了眾多扼腕而歎的故事。如陳勝、張角、黃巢、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等,這些令封建帝王聞風喪膽的名字,這些從泥土與市井中走出的草莽英雄,將在這裏聚會。他們的功過與得失、對當時及後世的影響將在此讓世人評說。
陳勝園景區由門闕、山門、前殿、主殿、石碑、墓塚及東西廂房組成。陳勝墓地現存石券墓塚一座,高5米,周長約200米,周圍用青石圍券。墓前立石碑一通,上刻郭沫若手書“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之墓”。
夫子山景區
夫子山景區位於芒碭山西部,是為紀念孔子周遊列國在此避雨而得名。此山雖不大,但它是全國唯一用“夫子”命名的山體。山因人名,自古以來,到夫子山訪古探秘的人絡繹不絕,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和傳奇的故事。夫子山景區的主要景點有文廟、觀音閣、夫子避雨處、郭塔及兩座漢墓等
夫子避雨處夫子避雨處位於芒碭山主峰西南夫子山南坡,為一天然懸崖,下有半覆鍋狀石室,進深6.5米,寬20米,最高處約4米。傳說春秋末年孔子率弟子周遊列國去曹適宋,途徑芒碭山,天降大雨,孔子師徒在此避雨。為紀念孔子,後人雕孔子石像一尊置於石室內,石像麵南拱手屈膝盤坐,現麵部已殘。洞外石刻甚多,現石室東側僅存明代殘碑二通,碑文字跡模糊,為明萬曆年間所立。夫子崖前有曬書台,傳說孔子帶弟子在此處避雨,雨過天晴,在此台上曬書,故名曬書台。當地人說此台晚上不下露水,曬糧可以過夜。夫子崖為永城古代八景之一的“石崖滴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