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苗與後來的苗族,更不存在對應關係,“苗族”這個稱呼是宋代才有的,與三苗時代隔了三千多年,而且苗並非苗族的自稱,是宋人對南方少數民族的共同通稱。
從考古來看,如果三苗確實存在,應該與屈家嶺、石家河文化有關,但這兩種文化都具有強烈的藏緬民族特色,以虎為圖騰,而從苗族文化無法找到與之有明確對應關係的證明。
可見三苗、荊蠻、苗族,並不存在任何對應關係,它們是不同時代三個不同族群。
但是九黎和三苗還是有一定關係,《周書·呂刑》的“蚩尤對苗民製以刑”,《國語·鄭注》的“有苗複九黎之德”,三苗,九黎之後也”,等記載,就已經顯出“九黎”和“三苗”的親緣關係。《禮記·衣疏·引甫刑·鄭注》說,“有苗、九黎之後……居於西裔者三苗”等語,也直接指出“三苗”是九黎的後裔。宋代以後,一些人將苗族和三苗聯係起來,例如:“苗人,古三苗之裔也”;“苗者,三苗之裔”;“考紅苗蟠據楚、蜀、黔三省之界,即古三苗遺種也”。但是這些書大都是一些遊記、縣誌之類,不具權威。
《後漢書·西羌傳》說:“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別也。其國近南嶽。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關之西羌地是也。”這就是說,羌族是出自三苗,是三苗的後裔是薑姓的別支。據史料記載,薑姓就是西北一帶原來的薑族,後來稱為羌,以後逐漸南遷和西遷。所以,北至今天的青海,西至今天的xz,南至今天的四川、貴州、雲南,都有羌族人民居住。羌族西遷到xz的人自稱為“烏斯藏”,烏斯就是烏氏,藏就是羌,烏斯藏就是烏氏羌的統稱。他們又稱為“xz”,實際上xz就是西羌。這就可以證明,今天的藏族,也是羌族和烏族相互融合而成的。其中也有苗族。羌族向南遷的,到四川的與當地的表族融合叫青羌,一部分羌族向南遷的,到四川的與當地的青族融合後叫青羌,一部分再由四川遷到貴州、雲南。如今貴州西部的羌族,他們的公開族號為羌,而族人間仍自稱為苗。雲南的羌族,其來源與貴州西部的羌族大致相同,公開的族號為羌,族人間仍自稱為苗。由此可見,羌族也是九黎、三苗的後裔,作為九黎之君的蚩尤亦當是羌族的先祖。
曆史唯物主義認為,曆史是人民創造的,“人民,隻有人民,才是曆史的創造者。”同時,承認個人在曆史發展中的作用。傑出人物的產生是曆史的必然,是一定曆史條件下的產物。在中國曆史上,產生了許許多多曆史人物。但是,根據史書記載和曆史傳說,中國曆史上最早的三個偉大曆史人物當是黃帝、炎帝、蚩尤。而且,可以說黃帝、炎帝、蚩尤是中國人民長期懷念的中國曆史上最早的三個偉大的曆史人物。關於中國人民懷念黃帝、炎帝的情況,已有許多論、著的文章作了闡述,而對中國人民懷念蚩尤的情況則論述得很少。因此,我們在這裏著重談談中國人民長期懷念蚩尤的情況。
首先,在蚩尤死後,黃帝及其後代帝王都把蚩尤奉為“兵主”,視為“戰神”來崇敬和緬懷。《路史·後紀四·蚩尤傳》說“後世聖人著其‘像於尊彝,以為貪戎’。”‘羅萍注雲:“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著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戎”。《龍魚河圖》說:“靈尤沒後,天下複擾亂不寧。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鹹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殄狀。”由此可見,蚩尤在九黎部落聯盟戰略被擒殺而死以後,黃帝及其族人們就將蚩尤的形象用來威嚇天下八方,從而將蚩尤變成了自己的保護神,並對蚩尤加以崇敬和緬懷。
其次,近代以來苗族人民較普遍地將蚩尤視為自己的先祖,長期地懷念和祭祀。湘西、黔東北的苗族祭祀時,須殺豬供奉“剖尤”,並傳說“剖尤”是遠古時代一位勇敢善戰的領袖。“剖”,按湘西苗語意為公公,“尤”是名字,“剖尤”就是“尤公”之意。hun省cbmz自治縣的苗族人民有祭“楓神”為病人驅除“鬼疫”的習俗,裝扮“楓神”的人打扮得十分威武;這位令人敬畏的“楓神”就是蚩尤的化身,這與《山海經·大荒南經》所記載的“蚩尤所棄其桎梏進為楓木”的傳說有關。黔東南的《苗族古歌》中有一首叫《楓木歌》,歌中唱詞的含義也是把蚩作為苗族的始祖來看待和懷念。川南、黔西北一帶還有“蚩尤廟”,受到苗族人民的供奉。
有相當一部分人程度不同地長期懷念著蚩尤。民間傳說,一直在說蚩尤是一位長期受人懷念的曆史人物。《蘇氏演義》說:“冀州人把蚩尤稱為神,民間人常作戲;齊魏之間,太原村落中祭蚩尤神;漢武帝時,太原人還為蚩尤立祠;。如今,heb省涿鹿縣仍有蚩尤墓、蚩尤碑、蚩尤祠、蚩尤廟等,深綬當地人民的懷念和祭祀。
《太平寰宇記·河東道七》客觀存在邑縣條下記:“蚩尤城在縣南一十八裏……其城今摧毀”。故安邑縣治在今山西yc市安邑鎮。
關於蚩尤塚的記載,見於《皇覽·墓塚記》:“蚩尤塚,在東平壽張縣闞鄉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氣出如匹絳帛,民名為蚩尤旗。肩髀塚在山陽郡钜野縣重聚,大小與闞塚等”。三國時之東平壽張縣治在今山東陽穀縣壽張鎮。山陽钜野縣治在今山東巨野縣。
關於蚩尤祠的記載,見於《史記·封禪書》。秦始皇東巡遊,封泰山,禪梁父,禮祠齊八神。八神之中,“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監鄉,齊之西境也”。今山東東平縣即其故治。又,《漢書·地理誌》東郡壽良縣條下記:“蚩尤祠在西北上,有朐城”。漢東郡壽起兵之時,“祠黃帝蚩尤於沛庭”。秦時沛縣,治在今江蘇xz市沛縣。沛縣東境隔微山湖與山東相望。
《逸周書·嚐麥解》中,有“命蚩尤於宇少昊”之語。這裏的“宇”釋為“邊”。於屋則簷邊為宇,於國則四垂為宇。意思是說蚩尤部落曾被安排在少昊部落的邊垂居住。當時少昊部落居地,以曲阜為中心。《左傳2定四年》杜預注:“少昊墟,曲阜也,在魯城內”。蚩尤在少昊之西垂。
《述異記·卷上》雲:“太原村落間祭蚩尤神,不用牛頭”。又雲“漢武時,太原有蚩尤神晝見……其俗遂為立祠”。又載:“今冀州有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載牛角而相抵。漢造角抵戲,蓋其遺製也”。秦漢置太原郡,屬並州,首縣晉陽,治在今山西ty市。兩漢時的冀州,地在今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及hen省黃河以北地區。
依上列籍記述,關於蚩尤的遺跡、遺俗、傳說,曆數千年之久,逮至秦漢,仍然以濃烈的色彩保存於民間。在北至河北涿鹿,西至山西太原運城,東到山東東平,南至江蘇沛縣的廣大地區,禮祠蚩尤之俗經久不衰。按“民不祀非族”的古俗,這些地區定有為數眾多的蚩尤遺裔,才能具備形成和保持這種祭祀蚩尤民俗的社會條件。這些地區在兩漢時期又是漢族政治經濟文化的腹心之地,無疑有相當多的蚩尤遺裔成為漢族成員。
在蚩尤部落活動過的地方留下了聚居點、墳塚、祀祠等遺跡的記載,追溯這些遺跡,可以看出蚩尤部落的活動地區,以現其遺裔的線索。
關於蚩尤城的記載,見於《水經注·卷十三》涿水條記:“涿水出涿鹿山,世謂之張公泉,東北流經涿鹿縣故城南……《魏土地記》稱,涿鹿城東南六裏有蚩尤城。泉水淵而不流,霖雨並側流注阪泉”。又引〈晉太康地理記〉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東北流,與蚩尤泉會,水出蚩尤城,城無東麵”。故涿鹿在今河北涿鹿縣。涿水待考。蚩尤泉在今涿鹿縣。阪泉在今bj市延慶縣。新安縣有蚩尤屋場等。
蚩尤遺裔見於載籍者,有鄒氏屠氏。王嘉《拾遺記》載:“軒轅去蚩尤之凶,遷其民善者於鄒屠之地,遷惡者於有北之鄉。其先以地命族,後分為鄒氏屠氏”。鄒姓、屠姓今為漢族常姓。
從考古來看,如果三苗確實存在,應該與屈家嶺、石家河文化有關,但這兩種文化都具有強烈的藏緬民族特色,以虎為圖騰,而從苗族文化無法找到與之有明確對應關係的證明。
可見三苗、荊蠻、苗族,並不存在任何對應關係,它們是不同時代三個不同族群。
但是九黎和三苗還是有一定關係,《周書·呂刑》的“蚩尤對苗民製以刑”,《國語·鄭注》的“有苗複九黎之德”,三苗,九黎之後也”,等記載,就已經顯出“九黎”和“三苗”的親緣關係。《禮記·衣疏·引甫刑·鄭注》說,“有苗、九黎之後……居於西裔者三苗”等語,也直接指出“三苗”是九黎的後裔。宋代以後,一些人將苗族和三苗聯係起來,例如:“苗人,古三苗之裔也”;“苗者,三苗之裔”;“考紅苗蟠據楚、蜀、黔三省之界,即古三苗遺種也”。但是這些書大都是一些遊記、縣誌之類,不具權威。
《後漢書·西羌傳》說:“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別也。其國近南嶽。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關之西羌地是也。”這就是說,羌族是出自三苗,是三苗的後裔是薑姓的別支。據史料記載,薑姓就是西北一帶原來的薑族,後來稱為羌,以後逐漸南遷和西遷。所以,北至今天的青海,西至今天的xz,南至今天的四川、貴州、雲南,都有羌族人民居住。羌族西遷到xz的人自稱為“烏斯藏”,烏斯就是烏氏,藏就是羌,烏斯藏就是烏氏羌的統稱。他們又稱為“xz”,實際上xz就是西羌。這就可以證明,今天的藏族,也是羌族和烏族相互融合而成的。其中也有苗族。羌族向南遷的,到四川的與當地的表族融合叫青羌,一部分羌族向南遷的,到四川的與當地的青族融合後叫青羌,一部分再由四川遷到貴州、雲南。如今貴州西部的羌族,他們的公開族號為羌,而族人間仍自稱為苗。雲南的羌族,其來源與貴州西部的羌族大致相同,公開的族號為羌,族人間仍自稱為苗。由此可見,羌族也是九黎、三苗的後裔,作為九黎之君的蚩尤亦當是羌族的先祖。
曆史唯物主義認為,曆史是人民創造的,“人民,隻有人民,才是曆史的創造者。”同時,承認個人在曆史發展中的作用。傑出人物的產生是曆史的必然,是一定曆史條件下的產物。在中國曆史上,產生了許許多多曆史人物。但是,根據史書記載和曆史傳說,中國曆史上最早的三個偉大曆史人物當是黃帝、炎帝、蚩尤。而且,可以說黃帝、炎帝、蚩尤是中國人民長期懷念的中國曆史上最早的三個偉大的曆史人物。關於中國人民懷念黃帝、炎帝的情況,已有許多論、著的文章作了闡述,而對中國人民懷念蚩尤的情況則論述得很少。因此,我們在這裏著重談談中國人民長期懷念蚩尤的情況。
首先,在蚩尤死後,黃帝及其後代帝王都把蚩尤奉為“兵主”,視為“戰神”來崇敬和緬懷。《路史·後紀四·蚩尤傳》說“後世聖人著其‘像於尊彝,以為貪戎’。”‘羅萍注雲:“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著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戎”。《龍魚河圖》說:“靈尤沒後,天下複擾亂不寧。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鹹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殄狀。”由此可見,蚩尤在九黎部落聯盟戰略被擒殺而死以後,黃帝及其族人們就將蚩尤的形象用來威嚇天下八方,從而將蚩尤變成了自己的保護神,並對蚩尤加以崇敬和緬懷。
其次,近代以來苗族人民較普遍地將蚩尤視為自己的先祖,長期地懷念和祭祀。湘西、黔東北的苗族祭祀時,須殺豬供奉“剖尤”,並傳說“剖尤”是遠古時代一位勇敢善戰的領袖。“剖”,按湘西苗語意為公公,“尤”是名字,“剖尤”就是“尤公”之意。hun省cbmz自治縣的苗族人民有祭“楓神”為病人驅除“鬼疫”的習俗,裝扮“楓神”的人打扮得十分威武;這位令人敬畏的“楓神”就是蚩尤的化身,這與《山海經·大荒南經》所記載的“蚩尤所棄其桎梏進為楓木”的傳說有關。黔東南的《苗族古歌》中有一首叫《楓木歌》,歌中唱詞的含義也是把蚩作為苗族的始祖來看待和懷念。川南、黔西北一帶還有“蚩尤廟”,受到苗族人民的供奉。
有相當一部分人程度不同地長期懷念著蚩尤。民間傳說,一直在說蚩尤是一位長期受人懷念的曆史人物。《蘇氏演義》說:“冀州人把蚩尤稱為神,民間人常作戲;齊魏之間,太原村落中祭蚩尤神;漢武帝時,太原人還為蚩尤立祠;。如今,heb省涿鹿縣仍有蚩尤墓、蚩尤碑、蚩尤祠、蚩尤廟等,深綬當地人民的懷念和祭祀。
《太平寰宇記·河東道七》客觀存在邑縣條下記:“蚩尤城在縣南一十八裏……其城今摧毀”。故安邑縣治在今山西yc市安邑鎮。
關於蚩尤塚的記載,見於《皇覽·墓塚記》:“蚩尤塚,在東平壽張縣闞鄉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氣出如匹絳帛,民名為蚩尤旗。肩髀塚在山陽郡钜野縣重聚,大小與闞塚等”。三國時之東平壽張縣治在今山東陽穀縣壽張鎮。山陽钜野縣治在今山東巨野縣。
關於蚩尤祠的記載,見於《史記·封禪書》。秦始皇東巡遊,封泰山,禪梁父,禮祠齊八神。八神之中,“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監鄉,齊之西境也”。今山東東平縣即其故治。又,《漢書·地理誌》東郡壽良縣條下記:“蚩尤祠在西北上,有朐城”。漢東郡壽起兵之時,“祠黃帝蚩尤於沛庭”。秦時沛縣,治在今江蘇xz市沛縣。沛縣東境隔微山湖與山東相望。
《逸周書·嚐麥解》中,有“命蚩尤於宇少昊”之語。這裏的“宇”釋為“邊”。於屋則簷邊為宇,於國則四垂為宇。意思是說蚩尤部落曾被安排在少昊部落的邊垂居住。當時少昊部落居地,以曲阜為中心。《左傳2定四年》杜預注:“少昊墟,曲阜也,在魯城內”。蚩尤在少昊之西垂。
《述異記·卷上》雲:“太原村落間祭蚩尤神,不用牛頭”。又雲“漢武時,太原有蚩尤神晝見……其俗遂為立祠”。又載:“今冀州有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載牛角而相抵。漢造角抵戲,蓋其遺製也”。秦漢置太原郡,屬並州,首縣晉陽,治在今山西ty市。兩漢時的冀州,地在今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及hen省黃河以北地區。
依上列籍記述,關於蚩尤的遺跡、遺俗、傳說,曆數千年之久,逮至秦漢,仍然以濃烈的色彩保存於民間。在北至河北涿鹿,西至山西太原運城,東到山東東平,南至江蘇沛縣的廣大地區,禮祠蚩尤之俗經久不衰。按“民不祀非族”的古俗,這些地區定有為數眾多的蚩尤遺裔,才能具備形成和保持這種祭祀蚩尤民俗的社會條件。這些地區在兩漢時期又是漢族政治經濟文化的腹心之地,無疑有相當多的蚩尤遺裔成為漢族成員。
在蚩尤部落活動過的地方留下了聚居點、墳塚、祀祠等遺跡的記載,追溯這些遺跡,可以看出蚩尤部落的活動地區,以現其遺裔的線索。
關於蚩尤城的記載,見於《水經注·卷十三》涿水條記:“涿水出涿鹿山,世謂之張公泉,東北流經涿鹿縣故城南……《魏土地記》稱,涿鹿城東南六裏有蚩尤城。泉水淵而不流,霖雨並側流注阪泉”。又引〈晉太康地理記〉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東北流,與蚩尤泉會,水出蚩尤城,城無東麵”。故涿鹿在今河北涿鹿縣。涿水待考。蚩尤泉在今涿鹿縣。阪泉在今bj市延慶縣。新安縣有蚩尤屋場等。
蚩尤遺裔見於載籍者,有鄒氏屠氏。王嘉《拾遺記》載:“軒轅去蚩尤之凶,遷其民善者於鄒屠之地,遷惡者於有北之鄉。其先以地命族,後分為鄒氏屠氏”。鄒姓、屠姓今為漢族常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