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車


    九頭鳥別名九鳳、鬼鳥,遠古時期神話傳說中的神鳥。九頭鳥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有九個頭,其形象最早源於楚人的九鳳神鳥。


    《山海經》是記載九頭鳥形象的最早文獻,稱其為“九頭鳳”。《山海經》記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天櫃,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麵鳥身,名曰九鳳。”看人物來曆


    近幾年來,有的報刊報道了hub省恩施自治州、hun省石門縣等地發現了九頭鳥的消息,從而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在馳名中外的生物寶庫、奧秘王國――神農架,奇禽異獸種類繁多,有不少關於九頭鳥的目擊者。


    張新全,初中文化,他是在1982年11月的一個陰天的上午10時左右看到九頭鳥的。當時,他在神農架林區泮小張八角廟燕子附近的承包土地上種土豆,突然聽到空中有鳥的奇特噓叫聲,像沉悶的哨音,跟他以前聽到的各種鳥叫聲不同。感覺到很奇怪,便抬頭望去,令他大吃一驚:發出怪叫聲的是一隻簸箕大的巨鳥,包括翅膀在內大約有兩米,其羽毛黑灰色;更令他驚駭的是該鳥有一簇腦袋,大約有九個頭,嘴巴呈紅色;它的尾部也很奇特,呈圓扇形,既像孔雀開屏,又像車輪,旋轉而飛。一會兒,這隻九頭鳥便飛進了遠方的山林。是否真的有九頭鳥的存在呢?


    通過調查研究和分析,不少學者認為:


    一、九頭鳥類在古代詩文中記載頗多,現代也多處發現,可以設想它是一種珍貴罕見的鳥類動物,隻是科技界尚未獲得標本罷了。


    二、自古迄今,九頭鳥常發現於湖南、湖北、河南等地,而以湖北為中心。所以,人們常說“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具有實物作依據的,恐非僅僅是神話傳說。


    三、古今目擊者看到九頭鳥滴血或嘴巴是紅色的,可能是九頭鳥捕食動物或身體受傷後殘留血跡所致。


    四、當代發現九頭鳥僅限於鄂西的神農架和恩施自治州、湘西北的石門縣南坪河鄉,而這三地正好連成一片,地處北緯30°至32°、東經109°至111°之間,這並非僅僅是巧合。


    五、神農架是華中屋脊,恩施自治州是山區,壺瓶山是湖南屋脊,說明九頭鳥主要生活於人煙稀少、森林茂密的中山和高山地帶,很難見到,所以不應輕易否定九頭鳥的客觀存在。


    六、神農架的九頭鳥很可能棲息於八角廟燕子洞等處。此洞地勢險峻、高深莫測,人們很難攀入洞裏,說不定九頭鳥就以燕子為主食。神農架山洞密布,棲息於洞穴中的燕子最少有數百萬隻,以動物為食的鳥類很容易入洞捕食燕子,所以九頭鳥不愁食物。


    《太平禦覽》卷九二七引《三國典略》:“齊後園有九頭鳥見,色赤,似鴨,而九頭皆鳴。”又唐劉恂《嶺表錄異》卷中雲:“鬼車,春夏之間,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嶺外尤多。愛入人家爍人魂氣。


    或雲九首,曾為犬齧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凶咎。”即謂此鳥。《正字通》雲:“鶬鶊,一名鬼車鳥。一名九頭鳥,狀如鵂鶹,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見火光輒墮。”


    “色赤,似鴨。”(《三國典略》)


    “狀如鵂鶹,大者翼廣丈許。”(《正字通》)案:“鵂鶹”今名貓頭鷹。晉張華《博物誌》佚文:“鵂鶹鳥,一名鴟鵂,晝目無所見,夜則至明。”


    “衣毛為飛鳥,脫毛為婦人。”(《酉陽雜俎·羽篇》、《玄中記》)


    “身圓如箕,十脰環簇……每脰各生兩翅。當飛時十八翼,霍霍競進,不相為用,至有爭拗折傷者。”(《齊東野語》)


    “其狀如大蝴蝶。”(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下)


    “此物愛以血點其衣為誌,即取小兒也。”(《古小說鉤沈》引《玄中記》)


    “為鳥祟,或以血點其衣為誌。”(《酉陽雜俎·羽篇》)


    “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凶咎。”(《嶺表錄異》卷中)


    “血滴人家為災咎。”(《齊東野語》卷十九)


    “晝目無所見,夜則至明。”(《博物誌》佚文)


    “正月夜多鬼鳥度。”(《荊楚歲時記》)


    “春夏之間,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嶺表錄異》卷中)


    “晝盲夜了。”(《正字通》)


    “夜飛晝隱。”(《酉陽雜俎·羽篇》)


    “秦中天陰,有時有聲,聲如力車鳴,或言是水雞過也。”(《酉陽雜俎·羽篇》)


    “周公居東周,惡聞此鳥。”(《楊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車》)


    另外,九頭鳥也被稱為“姑獲鳥”,這種鳥掠食人類兒童,喜好群居。


    “是鳥多落塵於兒衣中,則令兒病。”(《水經注·江水》)


    “毛落衣中,為鳥祟,或以血點其衣為誌。”(《酉陽雜俎·羽篇》)


    “鳥無子,喜取人子養之,以為子。”(《玄中記》)


    “見小兒衣,落毛其上,兒必病。”(《猗覺寮雜記》卷下)


    “愛入人家爍人魂氣。”(《嶺表錄異》卷中)


    “見火光輒墮。”(《正字通》)


    關於九頭鳥的特征,宋梅堯臣《古風》一詩說得比較詳細,今錄如下:昔時周公居東周,厭聞此鳥憎若仇。夜呼庭氏率其屬,彎弧俾逐出九州。射之三發不能中,天遣天狗從空投。自從狗齧一首落,斷頭至今清血流。邇來相距三千秋,晝藏夜出如鵂鶹。每逢陰黑天外過,乍見火光輒驚墮。有時餘血下點汙,所遭之家家必破。


    由於九頭鳥是一種凶鳥,中國民間對它畏懼有加,於是有種種對它的禁忌和防禦它的辦法。


    “豫章間養兒,不露其衣。”(《水經注·江水》)


    “凡人飴小兒,不可露處,小兒衣亦不可露曬。”(《酉陽雜俎·羽篇》)


    “小兒之衣不欲夜露。”(《玄中記》)


    “故聞者,必叱犬滅燈,以速其過澤國。”(《齊東野語》卷十九)


    “惡聞此鳥,命庭氏射之。”(《楊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車》條引小說)


    “家家槌床打戶,捩狗耳,滅燈燭以禳之。”


    九頭鳥的傳說,實脫胎於神話小說《山海經》中的一些古老的神話。九頭鳥形象的出現,最早源於楚人的九鳳神鳥。出自戰國至漢初時楚人之手的《山海經》,是記載九頭鳥形象的最早文獻。


    九頭鳥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有九個頭。但是關於這九個頭,也有多種不同的說法。有些人說它本來有十個頭。如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十六《羽》:鬼車鳥,相傳此鳥昔有十首,……一首為犬所噬。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九:鬼車,俗稱九頭鳥,……世傳此鳥昔有十首,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為災咎。……身圓如箕,十脰環簇,其九有頭,其一獨無而鮮血點滴,如世所傳。明楊慎《楊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車》條:《小說》:周公居東周,惡聞此鳥,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餘九首。又有些人說它原本隻有九個頭,其中一個頭受傷滴血永不愈合。如前引《三國典略》:齊後園有九頭鳥見,……九頭皆鳴。又唐劉恂《嶺表錄異》卷中雲:鬼車,……或雲九首,曾為犬齧其一,常滴血。以上傳說中,以《齊東野語》所記的那個“十脰九頭”的模樣最為嚇人,試想九個鳥頭之外,還有一個鳥脖子在那裏流滴鮮血,那多麽可怕?原名“鬼車”,長有十個脖子、九個頭,據說它的第十個頭是被周公旦命令獵師射掉的,那個沒有頭的脖子不斷地滴出血;古人認為如果九頭鳥飛過,要吹滅燈火、放狗把它趕走,否則九頭鳥會吸走小孩子的魂氣,現在一些地區還有相關保護小孩的民俗。有些傳說宣稱九頭鳥的每一個頭擁有一對翅膀,結果18隻翅膀互相擠兌、導致全都派不上用場。曆史上,周朝、荊楚的確是死對頭。西周時周昭王率軍親征鬼方等地,竟無故死於漢水之中,成為異鄉之鬼。周朝人對荊楚人分裂國家行為之恨可想而知。我們知道:一個民族的神,在它的敵對民族那裏必然會被說成妖。象埃及大神沙特,在希伯來人《聖經》中就變成了撒旦。我國東夷部族之神蚩尤,在華夏族那裏便成了能飛沙走石的妖怪,周朝人將楚人的九鳳圖騰說成妖怪,並編出天狗斷其一首的故事,也符合這條比較神話學的基本規律,至於是周公本人確有此事,還是民間傳說附會於周公身上,那倒是無關緊要的。明代劉基所著《鬱離子》一書有《九頭鳥》一文,寓意在九頭鳥“一頭得食,八頭爭食”,諷刺了不顧全大局,不識大體,目光短淺,自相殘殺之輩會自作自受,自吞惡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百骨刀之九州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祁陌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祁陌魎並收藏百骨刀之九州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