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丁曉莉的提醒,徐偉並未在意。


    他能當上鎮書記,智商自然沒的說,早就給自己留好了後路。


    正直的說道:“他身份不一般怎麽了,我提的條件,都是為了高橋山鎮的發展,合情合理,他找誰都沒用,這三個條件,隻能增加,不能減少。”


    丁曉莉疑惑的看著徐偉,搞不懂他哪裏來的底氣。


    殊不知,徐偉也有他的打算。


    第一個條件,確切的說,根本算不上條件,想要並村,對待所有人,必須一視同仁是必要基礎,是前提;


    第二個條件,並村後要委派村書記,這個是原則問題,換了誰都會提這個要求,但村書記的人選,卻是可以商量;


    第三個條件,這才是重點,他直說參一股、說提供幫助,並沒說咬死控股,若是張一峰想要更多的土地,那再好不過,讓張一峰幫著鎮裏打工賺錢,老百姓的問題解決了,政績也有了,甚至還會有意向不到的收獲。


    若是張一峰不要那麽多土地,也無所謂,無非是收了些許收入而已。


    張一峰的農場,蔬菜賣的那麽貴,依然供不應求,還有他賣的天麻,價格也都不低。


    無論是蔬菜和天麻的品質真的好,還是他的營銷手段高超,都可以保證一點,跟著張一峰做生意,穩賺不賠。


    徐偉現在擔心的,是張一峰的態度,到底支不支持並村。


    他之前確實反對並地,但聽了張一峰描繪的將軍穀未來發展,立即意識到,這是自己的機會。


    如果,能在他的治下,出現全國第一個實現社會主義的新農村,那是何等的政績,升遷是必然的。


    但他更看重的是,這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策劃者\\\\規劃師的名頭,有了它,自己的仕途必然順風順水,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達到更高的位置。


    當然,這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張一峰必須同意並村。


    以前將軍穀的發展,與自己關係不大,但若是他推動六個村莊合並,並且,在他的指導下,合並後的將軍穀,能夠跨越式的發展,這可是實打實的政績,是屬於他的政績。


    想到這,徐偉扭頭對丁曉莉說道:“丁鎮長,立即通知下去,召開緊急會議,議題就是,如何保證將軍穀與毛家寨、大河村等六個村莊順便合並,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出一個可行的方案。”


    “好的徐書記,我現在留通知。”


    說完,丁曉莉便掏出電話,安排緊急會議。


    並村,丁曉莉自然不會反對,這個想法,還是她最先提出來的。


    如果並村後的將軍穀,真能按照設想的發展,自然少不了她的功勞。


    至於毛家寨等五村,村民工作的問題,如果並村成功,這一切都不是問題,她相信,依照張一峰的性格,絕對不會虧待自家村民的。


    張一峰並不知道徐偉和丁曉莉回去後,立即召開緊急會議,研討並村事宜。


    他現在想的是,接下來,王縣長需不需要下鄉視察工作,可以說,徐偉將他後續計劃徹底打亂了。


    從一開始,張一峰隻是想掌控話語權,並沒有徹底撇開鎮裏單幹的想法,所以,讓鎮裏參與其中,這是必然的。


    但他從徐偉的話中感受到,這個人,想要主導未來想將軍穀的發展,這是他無論如何都不允許的。


    想要政績,可以,他也願意配合,但是,將軍穀必須是將軍穀人自己的將軍穀。


    他對李茂堂說的擔憂,並不是無的放矢,而是他真實的想法,他可不希望,將軍穀發展起來了,卻被人搞的烏煙瘴氣。


    現在的關鍵是,徐偉的底線是什麽......


    想了半天,張一峰終於想出一個笨辦法,那就是等,等徐偉和丁曉莉再次上門。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一方麵是五個村莊給他們的壓力,另一方麵,徐偉比他還要著急。


    既然這樣,還不如等他們開價,自己坐地還錢,實在不行,再讓王煥新出馬,從上而以下,給他們壓力。


    想清楚後,張一峰聯係了毛村長幾人,讓他們接下來幾天,再辛苦一下,多去鎮裏催促一下,隨後便將並村的事,暫時放在一旁。


    因為,茶園要收茶了。


    次日上午,各個村莊的村民被接到將軍穀。


    這些村民當中,天南村占比最高,甚至要比將軍穀的村民還要多。


    原因很簡單,未來,天南村的主要發展方向就是茶葉種植,學會采茶,也便於日後工作的展開,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新手,這次來,更多的是學習。


    在郭磊的帶領下,大批工人,浩浩蕩蕩的前往茶園,許多遊客好奇,也跟著湊熱鬧。


    張一峰則帶著王義等人,還有又從村裏找來會炒茶的村民,篩檢茶葉的幫工,做起炒茶前的準備。


    有人說,茶葉采摘後,需要先晾萎凋,將水分蒸發後再炒,也有人說,茶葉采摘後,必須立即殺青,不能放到第二天。


    其實,這兩種說法都對,最主要的,還是看茶葉的種類。


    翠華茶,屬於綠茶,必須在采摘後立即殺青,否則,茶葉會在酶的作用下,迅速發酵,朝紅茶的方向發展。


    如此盛況,自然少不了張一凡,而且,他比任何人都要忙碌。


    從采茶,到茶葉雜質篩檢,再到殺青、炒製,他都全程跟蹤,異常的忙碌。


    接下來的幾天,張一峰每天都在帶著人炒茶。


    通常,四至五斤鮮茶葉,能炒出一斤幹茶,具體還要看茶葉的品質,而普通的炒茶工,一天工作十二個小時,也隻能炒出兩三斤幹茶。


    而張一峰,一天差不多能炒出近五斤的幹茶,幾乎是別人的一倍,當之無愧的主力,所以,比起其他人,他的工作量要大的多。


    甚至就連課程,都落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穀主不一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方妖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方妖叔並收藏這個穀主不一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