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掛燈籠,貼春聯無疑是春節最有意義的象征。
貼春聯作為一種傳統習俗,已傳承千年,它不僅可以辟邪除災、迎祥納福,更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和追求。
一早到,張一峰一家就忙碌起來。
張慶林和董老兩位老爺子負責書寫,其他人分工合作,一片繁忙的景象。
而且,今年寫春聯和福字的紅紙,不再是以前那種便宜貨,而是買的精裝版,上麵印有漂亮的圖紋,隻需在空白處書寫即可,也不用花費精力剪裁。
張家振和陳芸負責張貼,就連年齡最小的壯壯,也沒閑著,有了他專屬的工作。
就是在媽媽拿出成對的對聯後,由他交給兩位老爺子,待書寫完畢後,糖糖接過春聯,騎著多多負責傳遞。
糖糖不僅不累,反而樂在其中,莊園裏,到處都回蕩著她的笑聲。
不過,糖糖與爺爺奶奶的組合,似乎更像是玩鬧,工作效率並不高,主力還是張一峰和王建軍他們。
劉菲一開始,隻是負責晾曬剛寫好的春聯,但見糖糖玩的這麽開心,她也童心大起,讓張一峰牽來一匹馬,學著糖糖一樣,負責遞送春聯。
幸虧家裏的人多,地方也夠大,不然,又是老虎又是馬的,怎麽跑的開呀。
嘟嘟很想幫忙,可惜,不小心撕壞了幾幅春聯後,就不用它了,隻能跟著糖糖到處瞎跑湊熱鬧。
家裏還沒忙活完,門口的警衛便來通知,不少村民拿著紅紙,朝著家裏走來,看樣子是來求春聯和福字的。
想想也是,年輕人不會寫毛筆字,上了年紀的,基本上沒讀過幾年書,最多在村裏以前的私塾試了幾個字。
以往都是村裏的幾個長者負責幫大家寫春聯,現在村裏多了這麽多人,肯定忙不開。
對於這種舉手之勞,張慶林來者不拒,非常願意幫忙,但隨著來人越來越多,在寫完家裏的春聯和福字後,幹脆和董老搬到廣場。
陳明山得知後,直接用廣播在村裏喊了起來,其他會寫毛筆字的老人聽後,也前來幫忙。
幾個白發蒼蒼的老人站在桌前,負責書寫,麵前一群村民排隊等候。
張慶林不僅沒反覺得累,反而紅光滿麵,似乎回到了數十年前,村民排著長隊在張家門口求春聯的場麵。
董老臉上的笑容更是沒停過,這種熱鬧的場麵,讓他回想起戰爭年代。
那時候條件艱苦,老百姓連飯都吃不起,識字的更是沒有幾個,百姓想貼個春聯,都需要花錢請人代寫。
掏不起錢的村民,就找上了當時駐紮在附近的部隊。
董老就像現在這樣,在門口擺了個桌子,免費幫百姓寫春聯。
可能許多人會覺得,將軍穀現在又不差錢,為什麽不買現成的春聯,不僅漂亮還省事兒。
這樣的人當然也有,隻不過在將軍穀並不多,絕大多數人,還是喜歡由長者寫的春聯。
因為,從古至今,長者,都是人們敬仰的對象,而春聯,又是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由長者書寫的春聯更具象征意義。
張一凡將數百人排隊求春聯的畫麵直播出去後,引來無數網友羨慕。
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節日氛圍和親情卻愈發淡薄,尤其是大城市。
多少人連春節都回不了家,隻能守著空蕩蕩的出租屋,通過電話與家人聯係,有的呢,在小區生活了數年,連同一棟樓的鄰居都認不全。
哪裏像將軍穀,數百人排著隊,等著寫春聯,這節日氛圍,直接拉滿。
可惜,他們沒看到董老也在寫春聯,否則,肯定會有人忍不住組團來將軍穀偷春聯。
董老的字,說是一字千金都不為過。
不僅是字的本身,更多是因為寫它的人,就像同樣是古董,傳承有序的,經過名人把玩、鑒賞的,會更值錢。
尤其是在從政的人眼中,董老的一幅字,萬金難求,不對,是有錢都買不到。
今年的春節,顧言溪同樣為家人做了一套衣服,紅色的唐裝,本應早就拿出來的,但劉菲的突然到來,打亂了她的計劃。
找了好幾個人幫忙,每人製作一部分,然後再組合起來,終於在二十九這天下午趕工完成。
似乎是受到了顧言溪的影響,今年將軍穀的春節,出現了極為神奇的一幕。
那就是,許多村民都以家庭為單位,購買了統一的服裝,而且,款式都極為相似。
要麽是紅上衣配上黑褲子,要麽是通體紅色,隻不過,顏色差異較大,豔紅色的、棗紅色的、紫紅的......
可以想象到,整座村莊都穿著紅色的唐裝,那是一種什麽體驗,尤其是小娃娃們,泡在一起,要是不仔細分辨,還真分不出誰是誰家孩子。
今年賺了錢,在外的家人也趕了回來,一起吃著年夜飯,閑暇時一起來聊聊天,打打牌,好不自在。
除此之外,將軍穀又多了一個娛樂項目,就是看春晚。
可能現在的許多人都不願意看春晚,但對將軍穀來說,卻是個新鮮事物。
先是沒有信號覆蓋,後是舍花錢買電視電腦,而如今,直接一步到位,許多人家都裝上了網絡電視。
即便沒有電視的,也有電腦或投影儀,家裏有年輕人的,甚至還玩起了手機投屏。
整個春節期間,將軍穀一片祥和,所有人都享受著難得的假日,但唯有張一峰家例外,實在是來拜年的人太多了。
有的是習慣了張慶林守祠人的身份,有的是感恩張一峰為村裏帶來的變化,幾乎全村都去張一峰家拜訪了一遍。
小朋友更是沒斷過,或是衝著糖糖,或是衝著家裏的動物,又或是為了張一峰家那些好吃的零食。
尤其是到了晚上,來的人更多。
即便是上了年紀,鮮少出穀的老人,也跟著來湊熱鬧,這麽多燈籠、彩燈,他們都沒見過呢......
貼春聯作為一種傳統習俗,已傳承千年,它不僅可以辟邪除災、迎祥納福,更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和追求。
一早到,張一峰一家就忙碌起來。
張慶林和董老兩位老爺子負責書寫,其他人分工合作,一片繁忙的景象。
而且,今年寫春聯和福字的紅紙,不再是以前那種便宜貨,而是買的精裝版,上麵印有漂亮的圖紋,隻需在空白處書寫即可,也不用花費精力剪裁。
張家振和陳芸負責張貼,就連年齡最小的壯壯,也沒閑著,有了他專屬的工作。
就是在媽媽拿出成對的對聯後,由他交給兩位老爺子,待書寫完畢後,糖糖接過春聯,騎著多多負責傳遞。
糖糖不僅不累,反而樂在其中,莊園裏,到處都回蕩著她的笑聲。
不過,糖糖與爺爺奶奶的組合,似乎更像是玩鬧,工作效率並不高,主力還是張一峰和王建軍他們。
劉菲一開始,隻是負責晾曬剛寫好的春聯,但見糖糖玩的這麽開心,她也童心大起,讓張一峰牽來一匹馬,學著糖糖一樣,負責遞送春聯。
幸虧家裏的人多,地方也夠大,不然,又是老虎又是馬的,怎麽跑的開呀。
嘟嘟很想幫忙,可惜,不小心撕壞了幾幅春聯後,就不用它了,隻能跟著糖糖到處瞎跑湊熱鬧。
家裏還沒忙活完,門口的警衛便來通知,不少村民拿著紅紙,朝著家裏走來,看樣子是來求春聯和福字的。
想想也是,年輕人不會寫毛筆字,上了年紀的,基本上沒讀過幾年書,最多在村裏以前的私塾試了幾個字。
以往都是村裏的幾個長者負責幫大家寫春聯,現在村裏多了這麽多人,肯定忙不開。
對於這種舉手之勞,張慶林來者不拒,非常願意幫忙,但隨著來人越來越多,在寫完家裏的春聯和福字後,幹脆和董老搬到廣場。
陳明山得知後,直接用廣播在村裏喊了起來,其他會寫毛筆字的老人聽後,也前來幫忙。
幾個白發蒼蒼的老人站在桌前,負責書寫,麵前一群村民排隊等候。
張慶林不僅沒反覺得累,反而紅光滿麵,似乎回到了數十年前,村民排著長隊在張家門口求春聯的場麵。
董老臉上的笑容更是沒停過,這種熱鬧的場麵,讓他回想起戰爭年代。
那時候條件艱苦,老百姓連飯都吃不起,識字的更是沒有幾個,百姓想貼個春聯,都需要花錢請人代寫。
掏不起錢的村民,就找上了當時駐紮在附近的部隊。
董老就像現在這樣,在門口擺了個桌子,免費幫百姓寫春聯。
可能許多人會覺得,將軍穀現在又不差錢,為什麽不買現成的春聯,不僅漂亮還省事兒。
這樣的人當然也有,隻不過在將軍穀並不多,絕大多數人,還是喜歡由長者寫的春聯。
因為,從古至今,長者,都是人們敬仰的對象,而春聯,又是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由長者書寫的春聯更具象征意義。
張一凡將數百人排隊求春聯的畫麵直播出去後,引來無數網友羨慕。
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節日氛圍和親情卻愈發淡薄,尤其是大城市。
多少人連春節都回不了家,隻能守著空蕩蕩的出租屋,通過電話與家人聯係,有的呢,在小區生活了數年,連同一棟樓的鄰居都認不全。
哪裏像將軍穀,數百人排著隊,等著寫春聯,這節日氛圍,直接拉滿。
可惜,他們沒看到董老也在寫春聯,否則,肯定會有人忍不住組團來將軍穀偷春聯。
董老的字,說是一字千金都不為過。
不僅是字的本身,更多是因為寫它的人,就像同樣是古董,傳承有序的,經過名人把玩、鑒賞的,會更值錢。
尤其是在從政的人眼中,董老的一幅字,萬金難求,不對,是有錢都買不到。
今年的春節,顧言溪同樣為家人做了一套衣服,紅色的唐裝,本應早就拿出來的,但劉菲的突然到來,打亂了她的計劃。
找了好幾個人幫忙,每人製作一部分,然後再組合起來,終於在二十九這天下午趕工完成。
似乎是受到了顧言溪的影響,今年將軍穀的春節,出現了極為神奇的一幕。
那就是,許多村民都以家庭為單位,購買了統一的服裝,而且,款式都極為相似。
要麽是紅上衣配上黑褲子,要麽是通體紅色,隻不過,顏色差異較大,豔紅色的、棗紅色的、紫紅的......
可以想象到,整座村莊都穿著紅色的唐裝,那是一種什麽體驗,尤其是小娃娃們,泡在一起,要是不仔細分辨,還真分不出誰是誰家孩子。
今年賺了錢,在外的家人也趕了回來,一起吃著年夜飯,閑暇時一起來聊聊天,打打牌,好不自在。
除此之外,將軍穀又多了一個娛樂項目,就是看春晚。
可能現在的許多人都不願意看春晚,但對將軍穀來說,卻是個新鮮事物。
先是沒有信號覆蓋,後是舍花錢買電視電腦,而如今,直接一步到位,許多人家都裝上了網絡電視。
即便沒有電視的,也有電腦或投影儀,家裏有年輕人的,甚至還玩起了手機投屏。
整個春節期間,將軍穀一片祥和,所有人都享受著難得的假日,但唯有張一峰家例外,實在是來拜年的人太多了。
有的是習慣了張慶林守祠人的身份,有的是感恩張一峰為村裏帶來的變化,幾乎全村都去張一峰家拜訪了一遍。
小朋友更是沒斷過,或是衝著糖糖,或是衝著家裏的動物,又或是為了張一峰家那些好吃的零食。
尤其是到了晚上,來的人更多。
即便是上了年紀,鮮少出穀的老人,也跟著來湊熱鬧,這麽多燈籠、彩燈,他們都沒見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