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皇甫木易找來的,都不是一般人。
黃永明黃教授,擅長書畫、錢幣、竹雕領域鑒定;薑文涵薑教授,擅長書畫,錢幣領域鑒定;楊榮楊教授,擅長書畫、瓷器、青銅器鑒定;馬都鈞馬教授擅長書畫、玉石、隕石、陶瓷器鑒定。
皇甫木易更不必多說,可是知名的全領域鑒定專家。
當張一峰帶著畫上來後,眾人連忙迎了上去。
馬都鈞性子急,說道:“這就是你說的《市井圖》?快打開看看。”
皇甫木易說道:“急什麽,畫又跑不了,找個安靜、光線好的地方再說。”
張一峰說道:“那就去書房吧,那裏沒人打擾。”
說著,就帶人上了樓。
顧言溪聽到動靜走了出來,看到皇甫木易後,恭聲道:“皇甫爺爺好。”
“小溪,恭喜你呀,我可是聽一峰說了,這次是雙胞胎,預產期幾月份?”
顧言溪笑著說道:“八月底,還有段時間。”
相互介紹了一番,張一峰對顧言溪說道:“你去休息吧,我帶著皇甫爺爺他們去書房看看畫。”
顧言溪點了點頭,但並沒有回房間,而是沏了壺茶送了過去才離開。
幾人圍著書桌,將畫軸一點點展開。
眾人看到畫後,均是眉頭一皺,與王希孟的《千裏江山圖》不同,這幅《市井圖》是一幅水墨畫,而且用的還是麻紙。
要知道,王希孟作為宮廷畫師,以絹布作畫,采用青綠法才正常。
幾人盯著畫作,時而皺眉,時而舒展,久久不語。
過了好一陣,皇甫木易問道:“一峰,說說你對這幅畫的看法。”
張一峰看了眾人一眼,苦笑道:“皇甫爺爺,我就不班門弄斧了吧?”
“讓你說就說。”
其他人也看向張一峰。
黃永明笑著說道:“皇甫,這就是你那個關門弟子?”
皇甫木易笑著擺了擺手,說道:“隻是跟了我學了幾天,至於是不是關門弟子,現在還不好說。”
聽他這麽說,大家心裏也有譜了,能當眾承認,算是承認了這師徒關係。
這幅畫,張一峰也研究了一下,現在讓自己說,那就說吧。
“那我就說說,要是說的不對,還希望皇甫爺爺和各位長輩指點。”
指著桌上的畫作說道。
“首先,這幅畫的紙張,乃是宋代常用的澄心堂紙,做工極為精良,如此珍品,在民間並不多見。”
“在構圖上,采用了全景式橫向構圖,這是宋朝時期典型的畫法,這幅畫中心部分大而細膩,逐漸向四周逐漸渲染,通常這種方式被應用於山水畫中......”
“在畫法上,注重寫實,人物、建築刻畫的惟妙惟肖,用筆精細、生動,細微的人物活動得到了充分體現,百姓木然的表情,乞丐......”
最終總結道:“宋代作品,雖多為山水花鳥,人物寫實甚少,但綜合各種因素,這幅《市井圖》,作者功力精湛,用筆細膩,是難得的宋代精品,但是不是王希孟的作品,這個我真看不出來。”
薑文涵教授忍不住鼓掌,誇讚道:“不錯,非常不錯,年紀輕輕,基本功卻非常紮實,假以時日,絕對會大放異彩。”
楊榮教授羨慕的看向皇甫木易,說道:“皇甫,恭喜你覓得如此佳徒,後繼有人呀。”
“哈哈,這些都是最基本的,隻要多下點功夫,看出這些並不難。”
看向張一峰的表情,也是滿臉的欣慰,“還不錯,沒給我丟人。”
馬都鈞說道:“來之前,我查閱了有關王希孟的資料,但關於他的記載實在太少,我聽說,十多年前,曾在國外拍賣過一幅,王希孟的《千裏餓殍圖》,這事兒你們知道嗎?”
皇甫木易點頭道:“這事兒我也聽說了,還專門找人去確認了一下,可惜,那家拍賣行,五年前就倒閉了,沒有打聽到任何有用的消息。”
黃永明皺眉道:“王希孟因覲獻《千裏餓殍圖》,被宋徽宗所殺本就是謠言,並無真憑實據,不能作為參考,所以這幅畫作,並不能說是王希孟的作品。”
楊榮反駁道:“我不這麽認為,宋徽宗曾指導王希孟,這幅畫粗簡拙樸和精細工麗,運用的相得益彰,帶有明顯的宋徽宗風格,所以,我認為,這很可能是王希孟的作品。”
薑文涵附和道:“這幅畫的運用的技巧,與《千裏江山圖》極為相似,再加上他曆時半年,遊遍名山大川才創作出《千裏江山圖》,期間怎麽會看不到百姓的艱辛,一時有感而發,創作出這幅《市井圖》,完全說的通。”
黃永明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
“宋徽宗雖然不是一個好皇帝,但他卻是一名優秀的藝術家,指點過的不僅是王希孟一人,模仿他繪畫技巧的人,更是數都數不清,我們不能因此就確定,這幅畫是王希孟的。”
薑文涵反問道:“模仿的人是多,但得到宋徽宗真傳的,可隻有王希孟一個,而且,這個落款可不是後加上去的?”
黃永明問道:“你怎麽就確定落款的王希孟本人,你見過他的筆跡嗎?”
這話一出,將所有人都問住了。
見眾人不說話,黃永明感慨道:“雖然我也覺得,這是王希孟真跡的可能性很大,但史料中關於他的記載太少,存世的作品更是隻有《千裏江山圖》一幅,上麵還沒有落款,我們不能因為相似,就認定這是王希孟的作品。”
皇甫木易說道:“我讚同老黃的觀點,不過,在古代,文人雅士極重名譽,能有如此繪畫功底的人,肯定不是寂寂無名,沒必要落款王希孟的名字。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王希孟的《千裏江山圖》,當時是獻給宋徽宗的,到了南宋時期,也被收藏在內府,一般人接觸不到,即便想仿照他的技巧,也沒有參照物。”
黃永明皺眉道:“皇甫,你也認為這是王希孟的真跡?”
皇甫木易猶豫良久,最終說道:“極可能是,但參照對象太少,不好確定。”
得,這下好了,皇甫木易的答複是‘極可能’,黃永明是‘可能性很大’,其他人雖然認為是真跡,但情況差不多,都拿不出一錘定音的佐證。
鑒定了半天,鑒定了個寂寞......
黃永明黃教授,擅長書畫、錢幣、竹雕領域鑒定;薑文涵薑教授,擅長書畫,錢幣領域鑒定;楊榮楊教授,擅長書畫、瓷器、青銅器鑒定;馬都鈞馬教授擅長書畫、玉石、隕石、陶瓷器鑒定。
皇甫木易更不必多說,可是知名的全領域鑒定專家。
當張一峰帶著畫上來後,眾人連忙迎了上去。
馬都鈞性子急,說道:“這就是你說的《市井圖》?快打開看看。”
皇甫木易說道:“急什麽,畫又跑不了,找個安靜、光線好的地方再說。”
張一峰說道:“那就去書房吧,那裏沒人打擾。”
說著,就帶人上了樓。
顧言溪聽到動靜走了出來,看到皇甫木易後,恭聲道:“皇甫爺爺好。”
“小溪,恭喜你呀,我可是聽一峰說了,這次是雙胞胎,預產期幾月份?”
顧言溪笑著說道:“八月底,還有段時間。”
相互介紹了一番,張一峰對顧言溪說道:“你去休息吧,我帶著皇甫爺爺他們去書房看看畫。”
顧言溪點了點頭,但並沒有回房間,而是沏了壺茶送了過去才離開。
幾人圍著書桌,將畫軸一點點展開。
眾人看到畫後,均是眉頭一皺,與王希孟的《千裏江山圖》不同,這幅《市井圖》是一幅水墨畫,而且用的還是麻紙。
要知道,王希孟作為宮廷畫師,以絹布作畫,采用青綠法才正常。
幾人盯著畫作,時而皺眉,時而舒展,久久不語。
過了好一陣,皇甫木易問道:“一峰,說說你對這幅畫的看法。”
張一峰看了眾人一眼,苦笑道:“皇甫爺爺,我就不班門弄斧了吧?”
“讓你說就說。”
其他人也看向張一峰。
黃永明笑著說道:“皇甫,這就是你那個關門弟子?”
皇甫木易笑著擺了擺手,說道:“隻是跟了我學了幾天,至於是不是關門弟子,現在還不好說。”
聽他這麽說,大家心裏也有譜了,能當眾承認,算是承認了這師徒關係。
這幅畫,張一峰也研究了一下,現在讓自己說,那就說吧。
“那我就說說,要是說的不對,還希望皇甫爺爺和各位長輩指點。”
指著桌上的畫作說道。
“首先,這幅畫的紙張,乃是宋代常用的澄心堂紙,做工極為精良,如此珍品,在民間並不多見。”
“在構圖上,采用了全景式橫向構圖,這是宋朝時期典型的畫法,這幅畫中心部分大而細膩,逐漸向四周逐漸渲染,通常這種方式被應用於山水畫中......”
“在畫法上,注重寫實,人物、建築刻畫的惟妙惟肖,用筆精細、生動,細微的人物活動得到了充分體現,百姓木然的表情,乞丐......”
最終總結道:“宋代作品,雖多為山水花鳥,人物寫實甚少,但綜合各種因素,這幅《市井圖》,作者功力精湛,用筆細膩,是難得的宋代精品,但是不是王希孟的作品,這個我真看不出來。”
薑文涵教授忍不住鼓掌,誇讚道:“不錯,非常不錯,年紀輕輕,基本功卻非常紮實,假以時日,絕對會大放異彩。”
楊榮教授羨慕的看向皇甫木易,說道:“皇甫,恭喜你覓得如此佳徒,後繼有人呀。”
“哈哈,這些都是最基本的,隻要多下點功夫,看出這些並不難。”
看向張一峰的表情,也是滿臉的欣慰,“還不錯,沒給我丟人。”
馬都鈞說道:“來之前,我查閱了有關王希孟的資料,但關於他的記載實在太少,我聽說,十多年前,曾在國外拍賣過一幅,王希孟的《千裏餓殍圖》,這事兒你們知道嗎?”
皇甫木易點頭道:“這事兒我也聽說了,還專門找人去確認了一下,可惜,那家拍賣行,五年前就倒閉了,沒有打聽到任何有用的消息。”
黃永明皺眉道:“王希孟因覲獻《千裏餓殍圖》,被宋徽宗所殺本就是謠言,並無真憑實據,不能作為參考,所以這幅畫作,並不能說是王希孟的作品。”
楊榮反駁道:“我不這麽認為,宋徽宗曾指導王希孟,這幅畫粗簡拙樸和精細工麗,運用的相得益彰,帶有明顯的宋徽宗風格,所以,我認為,這很可能是王希孟的作品。”
薑文涵附和道:“這幅畫的運用的技巧,與《千裏江山圖》極為相似,再加上他曆時半年,遊遍名山大川才創作出《千裏江山圖》,期間怎麽會看不到百姓的艱辛,一時有感而發,創作出這幅《市井圖》,完全說的通。”
黃永明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
“宋徽宗雖然不是一個好皇帝,但他卻是一名優秀的藝術家,指點過的不僅是王希孟一人,模仿他繪畫技巧的人,更是數都數不清,我們不能因此就確定,這幅畫是王希孟的。”
薑文涵反問道:“模仿的人是多,但得到宋徽宗真傳的,可隻有王希孟一個,而且,這個落款可不是後加上去的?”
黃永明問道:“你怎麽就確定落款的王希孟本人,你見過他的筆跡嗎?”
這話一出,將所有人都問住了。
見眾人不說話,黃永明感慨道:“雖然我也覺得,這是王希孟真跡的可能性很大,但史料中關於他的記載太少,存世的作品更是隻有《千裏江山圖》一幅,上麵還沒有落款,我們不能因為相似,就認定這是王希孟的作品。”
皇甫木易說道:“我讚同老黃的觀點,不過,在古代,文人雅士極重名譽,能有如此繪畫功底的人,肯定不是寂寂無名,沒必要落款王希孟的名字。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王希孟的《千裏江山圖》,當時是獻給宋徽宗的,到了南宋時期,也被收藏在內府,一般人接觸不到,即便想仿照他的技巧,也沒有參照物。”
黃永明皺眉道:“皇甫,你也認為這是王希孟的真跡?”
皇甫木易猶豫良久,最終說道:“極可能是,但參照對象太少,不好確定。”
得,這下好了,皇甫木易的答複是‘極可能’,黃永明是‘可能性很大’,其他人雖然認為是真跡,但情況差不多,都拿不出一錘定音的佐證。
鑒定了半天,鑒定了個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