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了會,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苟小寶找到了老徐頭,讓他自己先回去,明天燒頭七的時候也不用去。苟小寶撒了一個小謊說道,這是滿族人,對死者遺願的一個尊重。
老徐頭嘴巴呢喃了幾下,也沒有說出什麽來,轉頭獨自走了。
苟小寶又快步的追趕上了周玉梅和劉娟,把同樣的理由告訴了她倆。周玉梅聽完之後,顯得非常落寞的樣子。
告別兩女,再次來到村委會廣場,趙紅英正在等著他。遠處主席台前,民兵正在集合。倆人一邊走一邊閑聊著,苟小寶送趙紅英回家的路上,把明天不需要趙紅英,過來給父親燒頭七的事情說了一遍。趙紅英委屈的問道,難道我也不行嗎?苟小寶幹脆的回答道,不行。
兩人不再言語,當到了趙紅英家門口的時候。趙紅英突然問道,以後你有什麽打算嗎?苟小寶直接回答,等畢業證下來的吧。現在先不急,說完也不等趙紅英回答,轉身揮手離開。
望著急匆匆離開的苟小寶,趙紅英有一些茫然。她覺得今天的苟小寶,和往常大不一樣。
從小到大,苟小寶不管有什麽好吃的,都會留下來讓趙紅英先吃,就算是一塊糖,留的時間過長已經化了,趙紅英扔了不要了,苟小寶才會撿起來自己吃掉。
在學校裏如果有人欺負趙紅英,苟小寶就會拚了命的去找回場子,可能對方年齡比自己大,可能對方人數比自己多,苟小寶都不會在乎,奉行的就是,幹就完了。
頭被打破了,去醫務室上點藥,回來,接著找你拚。腿被打瘸了,拖著一條殘腿,晚上到你家門口堵你,給你套麻袋,打你悶棍,砸你家玻璃,無所不用之極,直至你服軟,主動到趙紅英麵前賠禮道歉。
初中三年,高中兩年半。同學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瘋狗。再沒有人願意招惹他和趙紅英。
原來苟小寶和趙紅英單獨相處的時候,苟小寶都會極力的討好趙紅英,對趙紅英說的話言聽計從,根本沒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趙紅英摸透了苟小寶的為人,不管想吃什麽喝什麽用什麽,隻要表現出來,得不到就非常不開心的樣子。苟小寶就會像猛鬼附身一樣,竭盡全力去找到。而趙紅英隻需要付出,摸一下小手,親一下小臉,苟小寶就會欣喜若狂。苟小寶也根本不顧及別人的看法,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剛才回來的這一路,趙紅英幾次暗示苟小寶,兩人可以親近一點兒,都讓苟小寶拿話給岔開了。趙紅英有意無意的碰觸苟小寶,也讓苟小寶不經意間躲開了。
趙紅英總共用了兩秒鍾時間,想今天晚上苟小寶的變化,得出結論,一定還是沒從,苟勝利死亡的陰影中走出來。過幾天,苟小寶一定還會像哈巴狗一樣圍著自己轉。
晚上躺在炕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趙紅英想的卻是,診所到底丟了多少東西,馬援朝答應自己,要買的東西會不會兌現,在第一聲公雞鳴叫的聲音中,趙紅英沉沉睡去。
苟小寶慢慢的走回家,發現自家門口站了好幾個人。走近一看有大舅兩口子,小舅兩口子,手上都還拎著東西。
看見他回來,大舅嚴厲的喝呲到,快點把門打開,不是告訴你別可哪走了嗎?
大舅一邊往裏麵走,一邊讓苟小寶跟在身邊,一邊指揮著大家幹活。
進了屋之後,讓苟小寶拿了兩個碗,一個碗裝清水,一個碗裝拿過來的五穀雜糧。把兩個碗放在大屋的門口外。
又在拎著的大包中,拿出一個折疊的燈籠骨架,幾下就恢複成了一個正常的燈籠,接著從小包中拿出膠水,一大張白紙。兩人共同努力糊了一個白燈籠。從炕上蠟燭堆裏抽出一支白蠟燭,插入底座。狗小寶的舅舅看了一眼牆上的掛鍾已經過了晚上11點,把白燈籠點著,讓苟小寶踩著凳子掛在大門口的掛鉤上。
這時大舅媽和小舅媽,正在用廚房的兩口大鍋炒著菜。
苟小寶剛剛掛完燈籠走進屋裏,大舅王永光就讓苟小寶把炕桌,放在西屋煙囪根旁邊。
二舅讓苟小寶先端上來了一盤香蕉一盤蘋果,又端上一盤蛋糕,一盤白皮。廚房內大舅媽又招呼趕快把菜往裏端,苟小寶又去廚房端了所有炒菜,有韭菜,芹菜,魚,肉片,卷心菜,米飯,豆幹,豬腸,魚丸兒,肉丸兒,……六葷六素12道菜。
大舅又招呼苟小寶,把苟勝利的遺像放在飯桌上靠牆的位置。在布袋子裏又拿出兩個蠟燭燈台,讓苟小包插上白蠟燭點燃,放在遺像的兩旁。
最後在布包內拿出一個古舊的香爐,放在了遺像的正前方。又遞給苟小寶三支香,讓他跪下點燃,插在香爐內,讓苟小寶再給父親的遺像磕三個頭。苟小寶非常聽話的一一照做。
這時廚房已忙完,二舅走進屋內,把炕上的一個大編織袋,拿過來,把裏麵的東西倒在了炕上。
裏麵有金元寶,紙錢兒,銀元寶,還有一個紙紮的小梯子,大舅媽把家裏冬季用的火盆,放在了苟小寶跪著的前麵。
二舅媽忙完廚房,爬上炕,把窗戶打開並固定住,轉頭對著苟小寶說,今天晚上的門窗,小寶你可不能關啊。
前世這個時間段,苟小寶病的死去活來,但對於這段還深深的記得,因為當時二舅媽告訴自己。
據老人們講,死去的人,魂魄會在第七天,產生微弱的意識。知道自己已經死了,有的是掛念家裏的親人,有的是懼怕死亡,想回到家中尋求保護。這時家裏的門窗一定要打開著,讓回來的亡魂,沒有懼怕的感覺。
苟小寶跪在地上,認真的聽著,眼睛看著屋內各人幹的活計。
透過窗戶,看見大舅,拿了一把竹竿,每把竹竿上都貼著一張黃紙。把竹竿每隔一尺,插在西屋的房簷下。
大舅媽則不知道在哪找來了,一袋草木灰,從外屋門口鋪了一條寬有半米的小道,直通西屋。
二舅媽抱了一個土罐,裏麵裝滿了煮熟的雞蛋,小心的放在了西屋的角落裏。
老徐頭嘴巴呢喃了幾下,也沒有說出什麽來,轉頭獨自走了。
苟小寶又快步的追趕上了周玉梅和劉娟,把同樣的理由告訴了她倆。周玉梅聽完之後,顯得非常落寞的樣子。
告別兩女,再次來到村委會廣場,趙紅英正在等著他。遠處主席台前,民兵正在集合。倆人一邊走一邊閑聊著,苟小寶送趙紅英回家的路上,把明天不需要趙紅英,過來給父親燒頭七的事情說了一遍。趙紅英委屈的問道,難道我也不行嗎?苟小寶幹脆的回答道,不行。
兩人不再言語,當到了趙紅英家門口的時候。趙紅英突然問道,以後你有什麽打算嗎?苟小寶直接回答,等畢業證下來的吧。現在先不急,說完也不等趙紅英回答,轉身揮手離開。
望著急匆匆離開的苟小寶,趙紅英有一些茫然。她覺得今天的苟小寶,和往常大不一樣。
從小到大,苟小寶不管有什麽好吃的,都會留下來讓趙紅英先吃,就算是一塊糖,留的時間過長已經化了,趙紅英扔了不要了,苟小寶才會撿起來自己吃掉。
在學校裏如果有人欺負趙紅英,苟小寶就會拚了命的去找回場子,可能對方年齡比自己大,可能對方人數比自己多,苟小寶都不會在乎,奉行的就是,幹就完了。
頭被打破了,去醫務室上點藥,回來,接著找你拚。腿被打瘸了,拖著一條殘腿,晚上到你家門口堵你,給你套麻袋,打你悶棍,砸你家玻璃,無所不用之極,直至你服軟,主動到趙紅英麵前賠禮道歉。
初中三年,高中兩年半。同學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瘋狗。再沒有人願意招惹他和趙紅英。
原來苟小寶和趙紅英單獨相處的時候,苟小寶都會極力的討好趙紅英,對趙紅英說的話言聽計從,根本沒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趙紅英摸透了苟小寶的為人,不管想吃什麽喝什麽用什麽,隻要表現出來,得不到就非常不開心的樣子。苟小寶就會像猛鬼附身一樣,竭盡全力去找到。而趙紅英隻需要付出,摸一下小手,親一下小臉,苟小寶就會欣喜若狂。苟小寶也根本不顧及別人的看法,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剛才回來的這一路,趙紅英幾次暗示苟小寶,兩人可以親近一點兒,都讓苟小寶拿話給岔開了。趙紅英有意無意的碰觸苟小寶,也讓苟小寶不經意間躲開了。
趙紅英總共用了兩秒鍾時間,想今天晚上苟小寶的變化,得出結論,一定還是沒從,苟勝利死亡的陰影中走出來。過幾天,苟小寶一定還會像哈巴狗一樣圍著自己轉。
晚上躺在炕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趙紅英想的卻是,診所到底丟了多少東西,馬援朝答應自己,要買的東西會不會兌現,在第一聲公雞鳴叫的聲音中,趙紅英沉沉睡去。
苟小寶慢慢的走回家,發現自家門口站了好幾個人。走近一看有大舅兩口子,小舅兩口子,手上都還拎著東西。
看見他回來,大舅嚴厲的喝呲到,快點把門打開,不是告訴你別可哪走了嗎?
大舅一邊往裏麵走,一邊讓苟小寶跟在身邊,一邊指揮著大家幹活。
進了屋之後,讓苟小寶拿了兩個碗,一個碗裝清水,一個碗裝拿過來的五穀雜糧。把兩個碗放在大屋的門口外。
又在拎著的大包中,拿出一個折疊的燈籠骨架,幾下就恢複成了一個正常的燈籠,接著從小包中拿出膠水,一大張白紙。兩人共同努力糊了一個白燈籠。從炕上蠟燭堆裏抽出一支白蠟燭,插入底座。狗小寶的舅舅看了一眼牆上的掛鍾已經過了晚上11點,把白燈籠點著,讓苟小寶踩著凳子掛在大門口的掛鉤上。
這時大舅媽和小舅媽,正在用廚房的兩口大鍋炒著菜。
苟小寶剛剛掛完燈籠走進屋裏,大舅王永光就讓苟小寶把炕桌,放在西屋煙囪根旁邊。
二舅讓苟小寶先端上來了一盤香蕉一盤蘋果,又端上一盤蛋糕,一盤白皮。廚房內大舅媽又招呼趕快把菜往裏端,苟小寶又去廚房端了所有炒菜,有韭菜,芹菜,魚,肉片,卷心菜,米飯,豆幹,豬腸,魚丸兒,肉丸兒,……六葷六素12道菜。
大舅又招呼苟小寶,把苟勝利的遺像放在飯桌上靠牆的位置。在布袋子裏又拿出兩個蠟燭燈台,讓苟小包插上白蠟燭點燃,放在遺像的兩旁。
最後在布包內拿出一個古舊的香爐,放在了遺像的正前方。又遞給苟小寶三支香,讓他跪下點燃,插在香爐內,讓苟小寶再給父親的遺像磕三個頭。苟小寶非常聽話的一一照做。
這時廚房已忙完,二舅走進屋內,把炕上的一個大編織袋,拿過來,把裏麵的東西倒在了炕上。
裏麵有金元寶,紙錢兒,銀元寶,還有一個紙紮的小梯子,大舅媽把家裏冬季用的火盆,放在了苟小寶跪著的前麵。
二舅媽忙完廚房,爬上炕,把窗戶打開並固定住,轉頭對著苟小寶說,今天晚上的門窗,小寶你可不能關啊。
前世這個時間段,苟小寶病的死去活來,但對於這段還深深的記得,因為當時二舅媽告訴自己。
據老人們講,死去的人,魂魄會在第七天,產生微弱的意識。知道自己已經死了,有的是掛念家裏的親人,有的是懼怕死亡,想回到家中尋求保護。這時家裏的門窗一定要打開著,讓回來的亡魂,沒有懼怕的感覺。
苟小寶跪在地上,認真的聽著,眼睛看著屋內各人幹的活計。
透過窗戶,看見大舅,拿了一把竹竿,每把竹竿上都貼著一張黃紙。把竹竿每隔一尺,插在西屋的房簷下。
大舅媽則不知道在哪找來了,一袋草木灰,從外屋門口鋪了一條寬有半米的小道,直通西屋。
二舅媽抱了一個土罐,裏麵裝滿了煮熟的雞蛋,小心的放在了西屋的角落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