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境內,派係眾多。
這是沒辦法的事兒。
畢竟地域實在太大了,而且鄉黨之間的關係,經過安穩發展,更是無比牢固。
而其中最有名的鄉黨。
便是淮右鄉黨了。
那裏出了個帝王,故而淮右人往往見到其他地方的人後,也都覺得高人一等。
畢竟誰都不曉得,那淮右人家裏有沒有親戚在朝廷做高官。
除了淮右,也就剩京都人了。
畢竟那是大慶天下的中心。
可在北方……
如今北人已經不羨慕京都人了,反而更加羨慕遼人。
遼人智慧、強大、富裕、文明。
要錢有錢,要武力有武力。
而最為關鍵的。
是遼人有遼王!
北方人現在已經堅信一點。
有遼王在的地方,就一定能過上最好的生活。
就比如那範陽城。
當初大災之後都啥樣了?
城裏百姓哭著喊著想要逃到鄉下,不被世家大族們允許。
而如今呢?
短短半年時間,範陽城人就成了整個北方最幸福的地方。
吃的飽,穿的暖,有活幹。
而且最近不知道範陽人怎麽了。
張口閉口頭一句話,就是我們王爺說了……
就你們有遼王唄!
但不得不承認。
是真的讓人羨慕啊。
諸多北方人去範陽城周邊修路做工,也都能得到不錯的待遇,甚至養家糊口餓不死。
他們也曾無數次羨慕,他們不是遼人。
若非有所阻攔。
他們早就拖家帶口的投奔遼地,死活都再也不回故鄉了。
人都奔著好的方向去。
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正在修路,從京都來的災民們了。
當秦風的馬車從道路中間過去,兩側已經呼呼啦啦的跪了一地。
前後竟然是望著不盡的百姓。
“我等小民,叩見王爺。”
“叩見王爺。”
馬車一路,那遼字旗之下,盡是跪伏在地的百姓。
或者說。
如同流亡般的災民。
“老六,這明顯都是拜你的,不下去看看?”
秦樉無比羨慕道。
能夠這陣仗的,恐怕除了父皇外,也就剩下大哥了。
沒想到如今老六竟然也如此得民心。
秦風收回了視線。
“不要影響修路,繼續趕路。”
秦風清楚,這些就是遷往遼地的災民。
最開始,這些災民從京都往北走,總免不了拖拖拉拉的,不太情願。
北方。
甚至在關外的遼地。
那可不是什麽好事兒。
寒冷不說,更容易被胡人弄死。
就算能分到再多的土地,也得有命去享受才行。
而隨著三十萬北胡大軍抵達遼地時,他們又都迷茫了。
他們已經出發了很久,基本已經接受了現實。
去遼地就去遼地吧。
聽說遼王還是挺不錯的。
可這消息一來,他們全都懵了,害怕他們過去後,連個接應的人都沒有,最後要在一片廢墟上,重建家園。
那可是三十萬北胡大軍。
好在這擔憂沒有持續多久。
三十萬北胡人便被全殲遼地。
再加上他們距離範陽越近,就越清楚遼地在北人心目中的地位。
當北人得知他們是要去遼地的災民後……
竟有人願意拿土地跟屋子置換!
那個時候,這群災民們覺得北方人都瘋了。
為了啥啊!
就因為仰慕遼王,就拋家舍業,情願當做災民,加入這修路的隊伍,去等遼王分配。
可隨著幹這事兒的北人越來越多。
這修路的災民們,也逐漸清楚不對了。
他們逐漸知道。
哪怕遼地那麽危險,也依舊是北方人眼中的樂園。
甚至地位遠超京都。
如今哪怕北人給這群修路災民錢,也沒人願意跟北人換了。
甚至修路的速度都快了不少。
隻為了早點抵達遼地。
望著秦風的馬車一路遠去,徹底消失在視線中後,修路的災民們才站起身來。
“王爺遼東大勝,是去京都慶祝去了。”
“爺們兒全加把勁兒,快點將路修到京都,早點成為遼人!”
實際上。
這支修路的隊伍裏,已經遠遠不止百萬人了。
逐漸有北人混在其中。
而負責此事的官員,也不太多說什麽。
畢竟有人幫著免費修路,這不是天大的好事兒嗎?
至於到了遼地,究竟是一百萬人,還是兩百萬人……
那誰管呢?
反正人沒少就行。
而且大慶人口多,也不差這點人。
“都加把勁兒,等到了遼地,好日子也就來了。”
一時間修路的災民們幹的熱火朝天。
他們沿著秦風來時留下的印記,仿若那是通往希望的車轍。
到了盡頭。
便是他們將要繁衍生息之地。
“到了遼地,我們這些老匠人,也就不會再被瞧不起了。”
這群人雖沒到遼地。
卻已然知曉了許多關於遼地的事兒。
已經即將成為半個遼人。
甚至……
他們對秦風的稱呼,都是王爺,而不是遼王殿下。
這其中。
自然少不了紅鸞的功勞。
對這些未來遼人的同化工作,從他們出發不久後,已經就在做了。
否則不可能百萬災民出來,連逃亡的都沒有,反而隊伍變得越來越大。
百萬人,走一條路。
那得排出去多長?
這支遷徙隊伍,基本五百人一組,共計兩千組。
每組之間相隔半裏。
也就是說,這樣修路的隊伍,足足長達千裏。
哪怕他們不修路,這上千裏的人流,都從這條路上走過。
這條路自然而然的也就被踩踏平整。
而若是這百萬人一層層的將路修過去。
那麽這條路,至少幾十年的時間都不用動。
畢竟當年始皇帝修建的萬裏長城,也用了百萬人口。
試問天下。
在這個時代,能調用百萬人同時做一件事兒的國度。
也唯有大慶了。
“修好這條直道,隻是這百萬人的開始。”
“到了遼地之後,他們必將追隨王爺,開辟更多的奇跡。”
紅鸞的聲音沉穩從容,望向秦風的目光更是滿是堅定。
她一切的自信。
都來源於她麵前的秦風。
無論秦風說出什麽樣的話,她都堅信那一定會實現。
而且。
紅鸞說的,也的確沒有錯。
廣寧城的本身,如今相對大慶而言便已是奇跡。
而廣寧城的未來。
會有數之不盡的奇跡。
隻是。
這千裏路途,便有千裏跪拜。
還未入京,這動靜便早已驚動了整座京都。
……
這是沒辦法的事兒。
畢竟地域實在太大了,而且鄉黨之間的關係,經過安穩發展,更是無比牢固。
而其中最有名的鄉黨。
便是淮右鄉黨了。
那裏出了個帝王,故而淮右人往往見到其他地方的人後,也都覺得高人一等。
畢竟誰都不曉得,那淮右人家裏有沒有親戚在朝廷做高官。
除了淮右,也就剩京都人了。
畢竟那是大慶天下的中心。
可在北方……
如今北人已經不羨慕京都人了,反而更加羨慕遼人。
遼人智慧、強大、富裕、文明。
要錢有錢,要武力有武力。
而最為關鍵的。
是遼人有遼王!
北方人現在已經堅信一點。
有遼王在的地方,就一定能過上最好的生活。
就比如那範陽城。
當初大災之後都啥樣了?
城裏百姓哭著喊著想要逃到鄉下,不被世家大族們允許。
而如今呢?
短短半年時間,範陽城人就成了整個北方最幸福的地方。
吃的飽,穿的暖,有活幹。
而且最近不知道範陽人怎麽了。
張口閉口頭一句話,就是我們王爺說了……
就你們有遼王唄!
但不得不承認。
是真的讓人羨慕啊。
諸多北方人去範陽城周邊修路做工,也都能得到不錯的待遇,甚至養家糊口餓不死。
他們也曾無數次羨慕,他們不是遼人。
若非有所阻攔。
他們早就拖家帶口的投奔遼地,死活都再也不回故鄉了。
人都奔著好的方向去。
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正在修路,從京都來的災民們了。
當秦風的馬車從道路中間過去,兩側已經呼呼啦啦的跪了一地。
前後竟然是望著不盡的百姓。
“我等小民,叩見王爺。”
“叩見王爺。”
馬車一路,那遼字旗之下,盡是跪伏在地的百姓。
或者說。
如同流亡般的災民。
“老六,這明顯都是拜你的,不下去看看?”
秦樉無比羨慕道。
能夠這陣仗的,恐怕除了父皇外,也就剩下大哥了。
沒想到如今老六竟然也如此得民心。
秦風收回了視線。
“不要影響修路,繼續趕路。”
秦風清楚,這些就是遷往遼地的災民。
最開始,這些災民從京都往北走,總免不了拖拖拉拉的,不太情願。
北方。
甚至在關外的遼地。
那可不是什麽好事兒。
寒冷不說,更容易被胡人弄死。
就算能分到再多的土地,也得有命去享受才行。
而隨著三十萬北胡大軍抵達遼地時,他們又都迷茫了。
他們已經出發了很久,基本已經接受了現實。
去遼地就去遼地吧。
聽說遼王還是挺不錯的。
可這消息一來,他們全都懵了,害怕他們過去後,連個接應的人都沒有,最後要在一片廢墟上,重建家園。
那可是三十萬北胡大軍。
好在這擔憂沒有持續多久。
三十萬北胡人便被全殲遼地。
再加上他們距離範陽越近,就越清楚遼地在北人心目中的地位。
當北人得知他們是要去遼地的災民後……
竟有人願意拿土地跟屋子置換!
那個時候,這群災民們覺得北方人都瘋了。
為了啥啊!
就因為仰慕遼王,就拋家舍業,情願當做災民,加入這修路的隊伍,去等遼王分配。
可隨著幹這事兒的北人越來越多。
這修路的災民們,也逐漸清楚不對了。
他們逐漸知道。
哪怕遼地那麽危險,也依舊是北方人眼中的樂園。
甚至地位遠超京都。
如今哪怕北人給這群修路災民錢,也沒人願意跟北人換了。
甚至修路的速度都快了不少。
隻為了早點抵達遼地。
望著秦風的馬車一路遠去,徹底消失在視線中後,修路的災民們才站起身來。
“王爺遼東大勝,是去京都慶祝去了。”
“爺們兒全加把勁兒,快點將路修到京都,早點成為遼人!”
實際上。
這支修路的隊伍裏,已經遠遠不止百萬人了。
逐漸有北人混在其中。
而負責此事的官員,也不太多說什麽。
畢竟有人幫著免費修路,這不是天大的好事兒嗎?
至於到了遼地,究竟是一百萬人,還是兩百萬人……
那誰管呢?
反正人沒少就行。
而且大慶人口多,也不差這點人。
“都加把勁兒,等到了遼地,好日子也就來了。”
一時間修路的災民們幹的熱火朝天。
他們沿著秦風來時留下的印記,仿若那是通往希望的車轍。
到了盡頭。
便是他們將要繁衍生息之地。
“到了遼地,我們這些老匠人,也就不會再被瞧不起了。”
這群人雖沒到遼地。
卻已然知曉了許多關於遼地的事兒。
已經即將成為半個遼人。
甚至……
他們對秦風的稱呼,都是王爺,而不是遼王殿下。
這其中。
自然少不了紅鸞的功勞。
對這些未來遼人的同化工作,從他們出發不久後,已經就在做了。
否則不可能百萬災民出來,連逃亡的都沒有,反而隊伍變得越來越大。
百萬人,走一條路。
那得排出去多長?
這支遷徙隊伍,基本五百人一組,共計兩千組。
每組之間相隔半裏。
也就是說,這樣修路的隊伍,足足長達千裏。
哪怕他們不修路,這上千裏的人流,都從這條路上走過。
這條路自然而然的也就被踩踏平整。
而若是這百萬人一層層的將路修過去。
那麽這條路,至少幾十年的時間都不用動。
畢竟當年始皇帝修建的萬裏長城,也用了百萬人口。
試問天下。
在這個時代,能調用百萬人同時做一件事兒的國度。
也唯有大慶了。
“修好這條直道,隻是這百萬人的開始。”
“到了遼地之後,他們必將追隨王爺,開辟更多的奇跡。”
紅鸞的聲音沉穩從容,望向秦風的目光更是滿是堅定。
她一切的自信。
都來源於她麵前的秦風。
無論秦風說出什麽樣的話,她都堅信那一定會實現。
而且。
紅鸞說的,也的確沒有錯。
廣寧城的本身,如今相對大慶而言便已是奇跡。
而廣寧城的未來。
會有數之不盡的奇跡。
隻是。
這千裏路途,便有千裏跪拜。
還未入京,這動靜便早已驚動了整座京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