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善水的南方人。


    北方基本上全是旱鴨子。


    到了遼地。


    那基本旱得不能再旱。


    你讓遼人冬天在河麵上打出溜滑,絕對能玩出花樣來。


    可要是在水裏遊。


    或者乘坐船隻。


    渡過這百裏海麵,沒有全趴下,還保留著一定的戰力,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甚至毫不客氣的說。


    若是倭人現在跟剛上岸的遼人打。


    那絕對差不多能跟遼兵打個五五開。


    遼兵還能挺著,純靠意誌在那裏強撐著。


    好在暈船的隻有一半多點。


    還有些不暈船的。


    等恢複個兩三天,基本戰力也就恢複個差不多了。


    “原本我並不理解,滅個倭國為何要用東胡人,高麗人。”


    “如今方才知曉王爺高謀。”


    “有東胡人高麗人充當屏障,登陸時可以多替我們擋一擋敵人,讓我們能夠有更充足的時間恢複到巔峰戰力。”


    白平望著休息的遼兵,感慨頗多。


    雖說巡邏等方麵,終究得遼人自己看。


    但遼人帶著東胡人巡邏,或者高麗人巡邏。


    巡邏的範圍明顯變大了許多。


    甚至所耗費的人手也更少。


    確實省下了不少麻煩。


    兩萬遼騎,也陸續抵達這座稱為對馬港的港口,並在營地內休整。


    數量最多的高麗兵,則多向倭國境內散開,掠奪一切能掠奪的物資。


    或者被倭國武士殺死。


    隻不過一旦有高麗兵死亡,立刻便會迎來東胡勇士。


    東胡人可是騎兵。


    倭人武士的刀再快。


    也快不過東胡勇士的弓箭。


    常年以漁獵為生的他們,弓箭射得又快又準。


    倭人倒也有弓箭。


    隻不過他們的弓箭一人高,看起來極度誇張,而且射出的距離相當有限。


    弓箭的製作水平。


    簡直跟原始人沒有多大的區別。


    而東胡人。


    在這片土地上,也重新找回了自信。


    東胡那片土地上,他們是被欺負的存在。


    北胡人來了欺負他們。


    至於遼人……


    這個不好亂說。


    畢竟他們生活的部族,都已成為遼人的附庸。


    而且他們的後代。


    接受了遼人的教育,也就逐漸成為了新的遼人。


    即便遼人再怎麽看不上他們,東胡勇士們覺得也是應該的。


    論武力,他們打不過遼人。


    論智謀,更是被遼人吊打。


    論富裕,若不是附近的東胡人變少,獵物明顯變多,再加上偶爾也能從遼人那裏換取到足夠的糧食。


    他們恐怕會經常餓著肚子。


    總之。


    遼人瞧不起他們,也是應該的。


    好在他們的後代,正在接受遼人的教育。


    也會變得跟遼人一樣。


    留在遼地的東胡部族。


    顯然瞧不起跟著烏恩跑掉的那些東胡部族的。


    即便他們如今在北胡占據了最大的牧場,甚至成為了第三大部族。


    可追隨遼人的東胡部族很清楚。


    他們早晚得被遼王滅掉。


    跟著北胡人廝混,沒有半點前途可言。


    “跟倭人作戰,如若狩獵一般,都用不上遼兵動手,我們便已足夠。”


    東胡勇士們自信心爆棚。


    高麗人跟這些倭人,明顯是有仇怨的。


    倭國武士連大慶沿海都劫掠。


    自不可能放得過離得近的高麗。


    相比於大慶。


    高麗人顯然是更好欺負的。


    而且倭人侵擾高麗,也不是幾年或者幾十年的事兒。


    前前後後。


    怎麽也得被劫掠了幾百年。


    倭國但凡覺得行了,第一進攻目標,就是占領高麗。


    故而高麗人與倭人。


    基本是世仇。


    高麗兵到了倭國境內,軍紀什麽就不用說了。


    說了也沒用。


    反正該幹的,不該幹的,全幹了。


    如果說倭人恐懼遼人,畏懼東胡人。


    那麽對於高麗人。


    完全就是憎惡了。


    也正因為軍紀敗壞。


    死掉的高麗兵,也是最多的。


    這也進一步加劇倭人與高麗兵的廝殺。


    剛一接戰。


    處於前線的雙方便進入到了殺紅眼的狀態。


    北嶺。


    這裏是倭國的都城所在。


    倭國如今有兩座都城。


    一個稱之為北嶺。


    另外一個稱之為南都。


    北嶺由於距離前線最近,更是有幕府將軍親自坐鎮。


    足利義直望著室內跪坐了一屋子的大名,臉上不動聲色。


    內心卻早已樂開了花。


    足利義直。


    也就是現如今的幕府將軍。


    倭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是天皇。


    可實際上。


    天皇隻是一個象征。


    倭國的最高統治者,也一直都是幕府將軍,其次就是各地方上的大名。


    隻是到了足利義直繼承幕府將軍以來。


    足利家雖說還是最為強大的。


    可其餘大名的勢力也在飛速增長,加上足利家內部除了矛盾,無暇顧及其他大名。


    也就導致倭國基本處於割裂狀態。


    大名之間甚至為了變強,收編更多的武士,也彼此間相互攻伐。


    而如今。


    倭國內最強大的大名,基本都跪坐在足利義直的下方。


    “上杉家,武田家,毛利家,德川家。”


    “若非遼人打來,你們這些大名,怕是都不想坐在我的下首,恭恭敬敬。”


    足利義直相當得意。


    遼人入侵。


    足利義直覺得幫他解決了內患,在形式上得到了統一。


    他這個幕府將軍。


    也因此具更具有權利與威望。


    “真恨不得遼人能在這待得更久一些。”


    足利義直最為清楚。


    唯有遼人這個外敵存在。


    他這個幕府將軍的話,才最為好用。


    若沒了遼人,他的權勢必然下跌。


    特別是德川家。


    聽說德川家竊取了大慶兵陣寶圖,正在偷偷演練,極具成效。


    這份寶圖。


    當真在倭國內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


    為了這一張寶圖,大名們不知派出了多少家族內最強大的武士沿途爭奪。


    奈何。


    這張圖最終還是被德川家得到了。


    德川家那個狡猾的大名,深知寶圖會引來爭奪,竟提前散出十幾份假的大慶軍陣寶圖!


    導致許多強大的武士,覺得拿到了真的從而收手。


    而等他們背後的大名得知不對時。


    德川家訓練的軍陣,已經極具成效,早已無人在敢正麵進攻德川家。


    大慶軍陣。


    天下無敵。


    德川家因這一張圖而興盛。


    也讓倭國境內的其他大名,打起了大慶的主意。


    甚至還在猶豫,要不要再派出一些武士以及浪人,再度襲擊大慶太子。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敵六王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碼字還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碼字還債並收藏無敵六王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