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天微微亮。


    戰馬吃過豆料,噴吐出如柱般的兩道白霧,被遼兵精心的披掛好鐵小甲。


    遼兵入倭作戰兩萬人。


    而戰馬數量,就達到三萬多匹。


    相對於遼兵來說。


    遼地的戰馬是遼兵的夥伴,也是消耗品。


    自打冠軍侯開始。


    農耕文明便側重重騎,利用重甲的優勢衝撞敵人!


    遼兵自延續著這個傳統。


    故而戰馬很容易被損傷,故而每次出征,都要保證足夠的戰馬數量。


    慶皇得知此事後,也暗罵過敗家子。


    可終究在背後說說,從未當秦風的麵說過,也從未想要從秦風這裏調用戰馬。


    披掛好重甲。


    掛上武備,還有足夠的手雷以及燃燒彈。


    遼兵這才自行披甲。


    咚咚咚咚……


    太陽未出,溫度依舊極度寒冷,露在外麵的甲衣冰涼刺骨。


    但遼人似乎早已習慣。


    “弟兄們,出征了。”


    “上馬。”


    一支支遼騎開始匯聚。


    十騎匯聚成百騎,百騎匯聚成千騎,千騎匯聚成萬騎!


    就如同小溪逐漸匯聚成洪流。


    百騎便已規模龐大,千騎便已見不到頭。


    萬騎景象,觀之更是撼人心魄。


    這樣的萬騎,一左一右共有兩支,勻速的沿著修整好的道路,向東方田野而進。


    “大阪距離北嶺八十裏,敵人共設五道防線,高麗兵昨日已與第一道防線交戰。”


    “再探。”


    “是。”


    八十裏路,重甲遼騎若是發狠。


    一天就足夠到達北嶺城下。


    更有將領按捺不住,就連座下的戰馬都焦躁的踢著馬蹄。


    “將軍,讓我率五千騎出征,一日內保證攻陷北嶺城,弄死幕府將軍。”


    遼兵善戰。


    更擅速戰。


    一日之內,騎兵都能打幾個來回。


    速戰。


    也是遼兵的傳統技能。


    “要滅的,是整個倭國,不是那幕府將軍。”


    “殺掉幕府將軍固然容易,可逃逸的倭兵到時候誰去抓?”


    那將領頓時低下了腦袋。


    “是我草率了。”


    “勝利與全殲,是不同的。”


    固然在討論,行進的速度也沒有停止。


    騎兵東進三十裏。


    而倭國這最後的五十裏,五道防線依靠地勢彼此呼應,囤積著重兵。


    白平望著遠方插滿旗幟的山頭,有些啞然。


    “排兵布陣很穩健,沒有半點漏洞。”


    率兵打仗,最為關鍵之處。


    便是排兵布陣無漏洞。


    沒有了漏洞,敵人便難以從薄弱處突破。


    隻能正麵強攻。


    不過。


    在遠方山頭的陣地前,擺放著大量的拒馬。


    甚至有些地方,透過望遠鏡,白平覺得那很像拒馬坑。


    “倭兵駐守的營地加固過,而且這樣式頗為熟悉。”


    元洪雖集結了五千高麗步騎兵。


    但依舊跟在白平身邊。


    如此方便調度高麗兵。


    白平眺望著倭人的營地,麵色古怪。


    “倭國內缺少騎兵,也不懂得如何克製騎兵。”


    “若非如此,王爺流放到倭國的北胡人,也不至於如今在關東作威作福。”


    “而且倭兵在麵對我們騎兵時,也從未使用過拒馬,卻在這裏使用了,甚至還有絆馬坑。”


    這套成熟的紮營方式。


    就連重甲遼騎都覺得難纏。


    不怕跟敵人正麵擺開陣仗打。


    沒有人打得過遼兵。


    可如今倭兵意圖很明顯,結營借著地利硬扛遼兵的進攻。


    然後等遼兵疲軟時,再尋找到機會,擊潰遼兵。


    基本見到營寨的瞬間。


    白平就已經了解倭兵的意圖。


    一個字。


    耗!


    兩個字。


    硬耗!


    “這個打法,不像是倭人的習慣,更像是……”


    說到後麵,元洪明顯不敢繼續說下去了。


    白平並無顧忌。


    “這就是大慶內衛所兵最為擅長的作戰方式。”


    此話一出。


    白平身邊所有人都迷惑了。


    “倭國曆來學中原,可學得很不像,但這些營地,布置的相當地道。”


    元洪久在高麗。


    也清楚這群小國之人學中原的東西。


    最終隻會學的亂七八糟的。


    因為他們難以體會到中原文化那真正的內核之處。


    用他們自己的方式理解。


    隻會理解的亂七八糟的,最終形成的結果,往往也是扭曲的。


    就如那建築上的屋頂。


    大慶建築自唐代開始,屋頂從側麵看去,就是有優美的弧度的,遠看上去就是無比優美的曲線。


    可倭人就學不來了。


    屋頂就是兩個平麵,側麵看去就是兩道直線。


    可偏偏又覺得中原屋頂那道曲線無比優美,就在兩道直線屋頂的邊緣處,硬生生的做了兩個看起來像是曲線的邊。


    最終也形成了倭國內這獨特的建築風格樣式。


    橘生淮南則為橘。


    橘生淮北則為枳。


    可本該生枳的地方,卻活生生的生出了橘。


    無論怎麽看,都覺得異常的別扭。


    “當是有慶人,在給倭人出謀劃策。”


    白平無比確定。


    倭人沒有抵擋遼騎兵的能力。


    如今卻有了。


    因為論防禦騎兵誰最厲害,毫無疑問獨屬被北胡騎兵騷擾到苦不堪言的大慶。


    而麵前的營寨。


    遼兵引以為傲的重甲騎,將毫無作用。


    “將軍,此處防線共三處營寨,品字形狀,該如何打?”


    “往死了打。”


    “與倭人同流合汙的慶將,便已背叛了大慶。”


    “破滅之後,自然知道是誰在給倭兵畫策。”


    白平覺得沒有什麽好說的。


    “可笑的是,這慶將隻懂得針對冷兵器的騎兵,卻不懂的如何克製火器之利。”


    “命高麗兵伐木,就地打造攻城,本將送他們些好的。”


    兩萬遼騎就此紮營不前,高麗兵伐木。


    這消息自然很快便到了足利義直的耳朵中。


    聽聞此事的足利義直,狂喜到手舞足蹈。


    “聽曹先生的話,果然有效!”


    “遼兵打不過來了,打不過來了。”


    “果然能克製遼兵的,唯有慶人!”


    足利義直覺得壓在頭頂上的烏雲,都要隨之散去了。


    無往不利的遼騎。


    果然在曹先生布置下的營地前,吃了癟。


    “以曹先生說的,遼兵在這陣線前不損失個十幾萬人,絕對攻不破這陣線。”


    “今晚設宴,必要好好宴請曹先生,感激他協助之情。”


    侍者當即將幕府將軍話傳去。


    很快便也傳回了曹先生的話。


    “曹先生稱設宴可以,但萬萬不可再有生魚片。”


    “曹先生吃了會吐。”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敵六王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碼字還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碼字還債並收藏無敵六王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