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空印案。
曹瑞通倭案終究隻是小案。
京都的情況,也隨著牢獄人滿為患,也越發變得波詭雲譎。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不摻和朝堂鬥爭的秦風,更能看清朝廷目前的狀況。
甚至猶豫要不要跟父皇說一說,關於胡庸的情況。
但紅鸞的一句話,讓秦風收了這個心思。
“朝廷講究證據,固然王爺的猜測正確,也必然要足夠的證據才行。”
“單憑猜測,的確壞了朝廷法度,雖說,朝廷的法度早已腐朽。”
秦風歎息,最終覺得。
還是寫信時,跟大哥吐槽下吧。
興許大哥有什麽好的主意。
父皇的心思,基本全在北伐之上,這次清掃朝廷,也許就是父皇的意思。
畢竟豬隊友往往比敵人還可怕。
更何況父皇的北伐,要動用舉國之力才行。
既如此。
還不如關注下倭國那邊的情況。
“將曹瑞之事,通知白平,倭國怎樣了?”
“已連續攻破四道防線,圍住了北嶺城。”
秦風固然不太怎麽關注倭國戰事的進度。
但關於倭國內的大小事務,甚至精準到小數,都會匯報給秦風。
甚至消息源不單單一個。
那兩萬遼兵,基本人人都可以向秦風匯報。
令人欣慰的。
是所有消息傳回來的數字,基本都是一致的。
興許有些許錯漏,但錯漏處極少。
故而像朝廷上下的空印案,是不可能發生在遼地的。
而且倭國之遠,也遠比南方行省到京都的距離遠多了。
“南都那邊呢?”
“南都抵抗堅決,北胡騎兵進度緩慢,戰事焦灼。”
秦風點頭。
“那德川家得到了大慶的兵陣之法,而大慶兵陣,就是針對北胡騎兵的。”
“他們用的固然有所錯漏,但也絕非北胡騎兵能短暫拿下的,倒也正常。”
秦風相當淡然。
倭國的戰事。
迄今為止,已掃滅數十萬倭兵。
而遼兵僅僅受傷六人。
一人半夜起夜尿尿,不小心給腳崴傷了。
那人為此被全軍笑話了好久。
還有兩人也挺倒黴,探查時被大風刮倒的大樹與落石給砸了。
連累著戰馬死了三匹。
除此之外。
剩下三人,都是戰艦上的水手操作失誤,被蒸汽機給卷斷了胳膊。
遼地蒸汽機的傳動機構,都是裸露在外的。
若是稍微走神,或者衣服不小心卷到機器中。
那下場都不會太好。
好在。
都沒死人。
想到此處,秦風不免詢問。
“近半年,被機器傷到的人有幾起了?”
“五十六起。”
紅鸞爆出了令人震驚的數字。
“大家對蒸汽機很好奇,總想上手去摸摸。”
“好在三十幾起都是燙傷,十多起都是斷指斷臂。”
“五十六起中,真正不小心整個人卷到蒸汽機內的兩人,而且卷到同一台蒸汽機內。”
“所有人都覺得那台蒸汽機邪門,如今已將其報廢。”
毫無疑問。
如今遼地的蒸汽機數量,也就兩百多台。
每台都是無比珍貴的。
隻是機器邪門,報廢了也是可以的。
機器終究沒有人重要。
“趁著冬季都聚集在一起,該加強百姓對機械的安全認知了,以免再發生這些事兒。”
“未來遼地的機械,將會越來越多,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麵麵。”
“安全意識,必須提前跟上。”
“海軍那裏也是如此。”
相比遼地。
海軍反而是重災區。
廣寧城人口聚集,一人受傷很快就能傳遍大半個城。
下次百姓自然知曉有危險,就不敢亂碰了。
可遼海軍中。
招募的大多都是大慶近海的漁民。
對於蒸汽機根本沒有多少概念!
就算負責蒸汽傳動係統的主要是遼地出去的匠人。
也不免會有水手到達傳動艙,因為好奇而被卷進去。
“奴這就讓人擬定相關事程。”
“嗯。”
有紅鸞在。
許多事兒秦風都不用過於操心。
所以才能有大把大把的空間。
實際上。
秦風對遼地事務之所以如此清閑。
是因為遼地內。
已經出現了個小內閣。
小內閣以調回來的陳慶一為首,負責遼地大小事務。
畢竟遼地除了兩大城外。
如今當有諸多鎮子與屯子。
管理難度。
比以往可上升了太多。
好在跟秦風從無到有出來的,都是有信仰的。
至少處理政務的能力。
秦風覺得都很不錯。
興許唯一的問題。
就是這些內閣成員,都過於年輕,最大的也不過三十六歲。
也正是因為年輕,執政效率也奇高無比。
“對於父皇來說,北伐是大事兒。”
“對於大哥來說,遷都是大事兒。”
“可對於本王來說,本王的大事兒有多點。”
“鋪設鐵路算一件、討倭算一件、羊毛紡織姑且也算一件。”
“來年開荒更算。”
毫無疑問。
這些事兒要讓秦風都來處理。
秦風早就一個腦袋兩個大了。
但讓大紅樓的小內閣成員處理,就沒這個問題了。
遼地大小事務,皆由大紅樓小內閣票擬,然後再決定如何執行。
直到遇到無法決定的事兒。
再來秦風這詢問。
故而哪怕秦風萬事兒都不管了,在穩定的小內閣搭建之下,也能有效的解決遼地九成以上的問題。
隻不過。
小內閣隻管政務。
不管軍務。
這與大慶的都司製度,已經是完全不同的結構了。
這也是朝廷許多官員,曾經忌憚遼地的地方。
隻是那些官員。
以後怕是沒有機會再忌憚遼地了。
秦風在遼王府內,享受著無比寧靜的冬季。
廣寧城內時光安寧,歲月靜好。
可在北嶺城外,熊熊大火足足燒了半個月之久。
原本綠樹成蔭,有著數百年樹齡的山頭,此時早就黑黢黢的一片。
到處都是焚燒不徹底的枯木。
遼兵進攻第二道防線時,足足拉扯了七天的時間,最後方才攻破,全殲了第二道防線內的倭兵。
進攻第三道防線時,烈度加劇。
最終也因為忽起大風,引發了山火。
山火彌漫,濃煙繚繞,足足燒了半個月之久。
山火逼的遼兵不得不退兵,以免被山火波及到。
等山火燃盡之時。
倭人辛苦布置下的防線。
如今也隻剩下了最後那一座北嶺城。
……
曹瑞通倭案終究隻是小案。
京都的情況,也隨著牢獄人滿為患,也越發變得波詭雲譎。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不摻和朝堂鬥爭的秦風,更能看清朝廷目前的狀況。
甚至猶豫要不要跟父皇說一說,關於胡庸的情況。
但紅鸞的一句話,讓秦風收了這個心思。
“朝廷講究證據,固然王爺的猜測正確,也必然要足夠的證據才行。”
“單憑猜測,的確壞了朝廷法度,雖說,朝廷的法度早已腐朽。”
秦風歎息,最終覺得。
還是寫信時,跟大哥吐槽下吧。
興許大哥有什麽好的主意。
父皇的心思,基本全在北伐之上,這次清掃朝廷,也許就是父皇的意思。
畢竟豬隊友往往比敵人還可怕。
更何況父皇的北伐,要動用舉國之力才行。
既如此。
還不如關注下倭國那邊的情況。
“將曹瑞之事,通知白平,倭國怎樣了?”
“已連續攻破四道防線,圍住了北嶺城。”
秦風固然不太怎麽關注倭國戰事的進度。
但關於倭國內的大小事務,甚至精準到小數,都會匯報給秦風。
甚至消息源不單單一個。
那兩萬遼兵,基本人人都可以向秦風匯報。
令人欣慰的。
是所有消息傳回來的數字,基本都是一致的。
興許有些許錯漏,但錯漏處極少。
故而像朝廷上下的空印案,是不可能發生在遼地的。
而且倭國之遠,也遠比南方行省到京都的距離遠多了。
“南都那邊呢?”
“南都抵抗堅決,北胡騎兵進度緩慢,戰事焦灼。”
秦風點頭。
“那德川家得到了大慶的兵陣之法,而大慶兵陣,就是針對北胡騎兵的。”
“他們用的固然有所錯漏,但也絕非北胡騎兵能短暫拿下的,倒也正常。”
秦風相當淡然。
倭國的戰事。
迄今為止,已掃滅數十萬倭兵。
而遼兵僅僅受傷六人。
一人半夜起夜尿尿,不小心給腳崴傷了。
那人為此被全軍笑話了好久。
還有兩人也挺倒黴,探查時被大風刮倒的大樹與落石給砸了。
連累著戰馬死了三匹。
除此之外。
剩下三人,都是戰艦上的水手操作失誤,被蒸汽機給卷斷了胳膊。
遼地蒸汽機的傳動機構,都是裸露在外的。
若是稍微走神,或者衣服不小心卷到機器中。
那下場都不會太好。
好在。
都沒死人。
想到此處,秦風不免詢問。
“近半年,被機器傷到的人有幾起了?”
“五十六起。”
紅鸞爆出了令人震驚的數字。
“大家對蒸汽機很好奇,總想上手去摸摸。”
“好在三十幾起都是燙傷,十多起都是斷指斷臂。”
“五十六起中,真正不小心整個人卷到蒸汽機內的兩人,而且卷到同一台蒸汽機內。”
“所有人都覺得那台蒸汽機邪門,如今已將其報廢。”
毫無疑問。
如今遼地的蒸汽機數量,也就兩百多台。
每台都是無比珍貴的。
隻是機器邪門,報廢了也是可以的。
機器終究沒有人重要。
“趁著冬季都聚集在一起,該加強百姓對機械的安全認知了,以免再發生這些事兒。”
“未來遼地的機械,將會越來越多,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麵麵。”
“安全意識,必須提前跟上。”
“海軍那裏也是如此。”
相比遼地。
海軍反而是重災區。
廣寧城人口聚集,一人受傷很快就能傳遍大半個城。
下次百姓自然知曉有危險,就不敢亂碰了。
可遼海軍中。
招募的大多都是大慶近海的漁民。
對於蒸汽機根本沒有多少概念!
就算負責蒸汽傳動係統的主要是遼地出去的匠人。
也不免會有水手到達傳動艙,因為好奇而被卷進去。
“奴這就讓人擬定相關事程。”
“嗯。”
有紅鸞在。
許多事兒秦風都不用過於操心。
所以才能有大把大把的空間。
實際上。
秦風對遼地事務之所以如此清閑。
是因為遼地內。
已經出現了個小內閣。
小內閣以調回來的陳慶一為首,負責遼地大小事務。
畢竟遼地除了兩大城外。
如今當有諸多鎮子與屯子。
管理難度。
比以往可上升了太多。
好在跟秦風從無到有出來的,都是有信仰的。
至少處理政務的能力。
秦風覺得都很不錯。
興許唯一的問題。
就是這些內閣成員,都過於年輕,最大的也不過三十六歲。
也正是因為年輕,執政效率也奇高無比。
“對於父皇來說,北伐是大事兒。”
“對於大哥來說,遷都是大事兒。”
“可對於本王來說,本王的大事兒有多點。”
“鋪設鐵路算一件、討倭算一件、羊毛紡織姑且也算一件。”
“來年開荒更算。”
毫無疑問。
這些事兒要讓秦風都來處理。
秦風早就一個腦袋兩個大了。
但讓大紅樓的小內閣成員處理,就沒這個問題了。
遼地大小事務,皆由大紅樓小內閣票擬,然後再決定如何執行。
直到遇到無法決定的事兒。
再來秦風這詢問。
故而哪怕秦風萬事兒都不管了,在穩定的小內閣搭建之下,也能有效的解決遼地九成以上的問題。
隻不過。
小內閣隻管政務。
不管軍務。
這與大慶的都司製度,已經是完全不同的結構了。
這也是朝廷許多官員,曾經忌憚遼地的地方。
隻是那些官員。
以後怕是沒有機會再忌憚遼地了。
秦風在遼王府內,享受著無比寧靜的冬季。
廣寧城內時光安寧,歲月靜好。
可在北嶺城外,熊熊大火足足燒了半個月之久。
原本綠樹成蔭,有著數百年樹齡的山頭,此時早就黑黢黢的一片。
到處都是焚燒不徹底的枯木。
遼兵進攻第二道防線時,足足拉扯了七天的時間,最後方才攻破,全殲了第二道防線內的倭兵。
進攻第三道防線時,烈度加劇。
最終也因為忽起大風,引發了山火。
山火彌漫,濃煙繚繞,足足燒了半個月之久。
山火逼的遼兵不得不退兵,以免被山火波及到。
等山火燃盡之時。
倭人辛苦布置下的防線。
如今也隻剩下了最後那一座北嶺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