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六果然把大慶的疆域,推到了更北端。”


    “這個寧古塔,說是離著廣寧城還有一千五百裏,冬季漫長,夏季短暫。”


    慶皇感慨著,將文書遞給了太子。


    寧古塔地,以前是東胡人的地盤。


    慶皇甚至還以朝廷的名義,冊封烏恩為奴兒幹都司。


    雖說。


    最後烏恩帶著奴兒幹都司跑了。


    當時慶皇還有點不明白。


    但那邊的事兒,終究離著京都太遠了。


    再加上慶皇覺得秦風能處理好那邊的事兒,就沒有多管。


    關外之地,朝廷當真很難管轄到。


    出了點什麽狀況,光是消息的傳遞,都得需要漫長的時間。


    而且如果隻是一道消息來源,根本無法保證這道消息的準確性。


    故而最好的辦法。


    就是讓秦風,隨意在東胡地折騰。


    以秦風的武力,應該不至於被人欺負了,這也就足夠了。


    可慶皇都沒想到。


    這才幾年的時間,秦風就將歸來的百姓,直接安置到東胡人的地盤上了。


    剩下的東胡人,會同意嗎?


    不過當這寧安縣名稱都已被敲定,慶皇便已知曉。


    東胡人同意不同意,怕是根本不重要了。


    秦標瞧見書信,也是無比驚訝。


    對於老六的地盤,他也有所知曉。


    堪比大慶的一半山河了。


    隻是相對比較零散,而且遼地的人口數量也不多。


    “遼地人口數量過少,即便名義上占據了龐大的疆域,兒臣也隻覺得是收攏了周邊部族,定期向老六朝貢、納稅。”


    遼地的人口太少了。


    就算加上廣寧城,都不到一千萬人。


    靠著這點人,如何能掌握接近大慶一半疆域的土地呢?


    必然是如同南洋諸多藩屬國一樣。


    尊奉遼王為主,實際上各部落依舊自行統治地方,隻是每年按時給老六朝、繳稅。


    畢竟那裏距離太遠。


    朝廷注意力完全不在那邊,也很難知道真正的情況。


    “朕也是這麽以為的,覺得老六控製住那些東胡人,就已經很好了。”


    “沒想到啊,竟然能直接在東胡人的地盤上設縣,進行歸化。”


    “隻要經營個幾十年的時間不出差池,那最北的寧安縣,必會成為大慶的領土!”


    慶皇無比感慨。


    大慶的疆域,實際上分為好幾重。


    因為封建皇朝,都是人治為根本。


    對於疆域的分化,隻有大概。


    朕說那塊是朕的,那必然就是朕的。


    第一重,便是朝廷控製,基本離著京都近的,地方出了什麽事兒,能夠快速反映到皇帝這裏,從而進行處置而不會耽誤生亂的。


    第二重。


    便是藩屬國。


    藩屬國中,又分為親王的封地,以及周邊冊封。


    大慶三王,實際上就是代表著天子,在邊緣上的地方小朝廷。


    他們是大慶政策向外延伸的重要節點。


    也是拱衛朝廷的主要力量。


    其次。


    則是外姓藩屬,如同南洋的許多國度。


    雖然朝廷冊封你為王,但實際上就是個象征。


    大權全在朝廷冊封過去的官員。


    就連你的王,都是朝廷冊封的。


    冊封你們一群官員,咋了?


    再說你們那些人,能治理好地方嗎?


    哪怕周邊那些藩屬國,仍舊有著國的名號。


    前麵也要加上大慶兩字。


    還有另外一部分。


    則是大慶的保護國。


    這種在南洋最多,慶皇以往都懶得管理,皆由宰相負責。


    撤銷宰相後,慶皇才猛然發現。


    原來在那些附屬國中,能攝入到十分龐大的利益。


    即便慶皇不斷宣化、撫慰,最終那些小地方的血,怕也是被朝廷以及大慶的官員們吸個幹幹淨淨。


    最後那些地方。


    怕是早晚都得背叛大慶,還得慶皇派兵鎮壓。


    如此一來。


    慶皇怎能不恨胡庸等人。


    如今,那些地方,倒也徹底被慶皇治理之下,並且派遣了一定的官員,開府設衙,進行統治。


    這事兒。


    一直太子在做。


    慶皇將目光落在秦標身上。


    “這個寧安縣,太子怎麽看?”


    秦標看完文書,十分坦然。


    “寧安縣離京都太遠,朝堂難以管轄到,當由老六治理。”


    “設立了寧安縣,就代表著寧安縣到廣寧城,這之間的一千五百裏地都會歸遼王統治。”


    秦標拱手。


    “父皇,兒臣以為當下朝廷,辦完北伐之後,最多全力補充中原的人口缺失,無暇顧及遼東以北的東胡地。”


    “在那些沒有基礎的地方重新建設,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且那裏的氣候苦寒,慶人難以適應,治理難度更大。”


    “既如此,不如讓老六治理,慢慢規劃。”


    慶皇滿意點頭。


    “太子有如此胸懷,遼王未來必能全力輔佐。”


    秦標搖頭。


    “其實兒臣也想要遼東以北之地,然而朝廷要了之後呢?”


    “治理個幾十年,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最終必然會有臣子與朝廷離心離德,在朝廷薄弱時叛離而去。”


    “如此之事,在史書上屢見不鮮,與其便宜了外人,不如便宜了自家兄弟。”


    秦標很清楚。


    若利用朝廷大一統整個天下的話。


    是有弊端的。


    官員們權力太大。


    用分封,也是有弊端的,藩王容易做大!


    父皇之所以用藩王鎮守在外,朝廷官員治理於內。


    最大的原因。


    就是父皇要打造兩套班底!


    相互製衡的兩套班底!


    若再準確說的話,是三套。


    因為皇帝手上的權力,毫無疑問最大。


    若身為皇帝,隻要把握好外麵藩王,與在內朝廷之間的平衡,就絕不會生出亂子。


    至於老六。


    無非是藩王中最為強大的一個。


    可還是那句話。


    老六戰力再強,也終究是大慶的一份子,而且未來很有可能……


    會幫到雄英!


    父皇在布局。


    秦標又何嚐沒有。


    秦標很清楚自己身體的情況,已經遠遠不如當年那般的健康。


    雖想到胡庸,就有著一肚子怒火。


    可如今胡庸已死,即便再憤怒又能如何?


    想挖出來鞭屍都沒有機會。


    現在的人皮,還在旗杆子上掛著呢!


    就算自己真得能登基了,又能坐穩多少年的江山?


    一股哀傷,忍不住的從秦標心底升起。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敵六王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碼字還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碼字還債並收藏無敵六王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