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恩一人一馬,站在高山之上,眺望著漠北的戰場。
他坐在這個山頭,已經很久很久了。
他的部族,已經在北方藏好。
隻等著大戰爆發之後,趁著北胡人沒有注意到,就跨越山脈西進。
這片土地,並不適合他們生活。
他一口一口的喝著馬奶酒,也許在此坐了太久了,顯得無比憔悴,再無青年人的意氣風發。
下方向南湧去的騎兵,簡直如若一場螻蟻,正在廝殺。
“我烏恩,自詡英雄,可在這戰場之上,卻隻能逃避,無法建立寸功。”
烏恩大口灌著酒水,神色痛苦。
英雄就當建功立業!
可在這片土地上,他所帶領的東胡人,就像是石磨碾子裏麵的穀粒。
是被碾壓的存在。
“我麾下的勇士並不少,隻是不如遼王這般恐怖罷了。”
烏恩猛地將酒囊重重的摔在地上,一腳踩扁。
“等著吧。”
“我還年輕,等我席卷了西方,必重臨這片土地。”
“到那時,再與你們一較高下。”
“遼王……”
烏恩眺望著東方良久良久,最後轉身下山。
山腳下,他的部族已經在翻山越嶺西去。
有青壯,也有女子幼兒。
遼王就那麽放過了他,追擊都沒有追擊。
這讓烏恩認為,是自己不配入遼王的眼,不值得遼兵去追。
這何嚐又不是一種無聲的羞辱?
“這個羞辱,我烏恩記一輩子。”
“必報之!”
烏恩下了山,騎在馬上,頭也不回的西行。
他要帶著部落,前往金帳汗國,以那裏為基礎,征服更多的土地。
隻要離開了東方。
他就是一隻雄鷹,橫行無忌。
漠北南部。
密集的騎兵,伴隨著驚天的喊殺聲,猛然間撞在了一起。
決戰來的太快。
也來的太突然。
突然到慶皇都沒有反應過來。
“報!許帥所部,遭遇胡騎主力,遭遇鐵浮屠!”
“報!藍將軍所部,遭遇胡騎主力,遇鐵浮屠!”
“報!鄭國公所部與敵全麵接戰。”
“常將軍大軍被擊退兩裏。”
“……”
短時間內,一份份戰報從四麵八方傳來,慶皇的消息匯總到一處,聽都聽不過來。
中軍之外,到處都是廝殺聲,山呼海嘯。
慶皇登到蒸汽戰車車頂,站在高處,透過望遠鏡眺望著遠方的戰況。
東麵、北麵、西麵。
除了身後南麵那片大漠之外,到處都是北胡騎兵,鋪天蓋地,密密麻麻!
而且交戰在最前端的。
清一色泛著玄光的重騎兵。
“胡人急了,玩命了。”
慶皇放下了望遠鏡。
他能看出胡人的狀態。
胡人數量稀少,自幼年開始便練習騎射,想成為一位成熟的勇士,是十分不容易的。
胡人與慶軍交戰,最大的難題不是戰鬥。
而是胡人會逃亡。
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逃!
如此一來,對於農耕文明來說,真的很難搞。
根本追不上。
要是玩命追的話,胡人也容易反頭回擊,追擊的軍隊很容易被這掉頭一擊給打懵掉。
可現在。
在這漠北草原,北胡王庭上。
胡人終於被逼急了,開始跟慶軍玩命。
“是怕了老六,想先將朕從草原上攆出去,再跟老六的遼軍周旋嗎?”
短時間內,慶皇就看清了形勢。
明白了北胡人意圖。
畢竟他都能遙遙看見北胡王庭大纛。
按照草原上的暗衛來說,那應該掌握在阿術的手裏。
北胡九條白色大纛,位置靠得很靠前。
這說明阿術沒有在後方督軍。
而是在親自上陣搏殺!
這就是在玩命。
胡人不屑於跟慶人玩命,因為人口基數一直在這。
可今日。
他們不得不玩命!
若不玩命。
丟了這片漠北草原,他們靠什麽繼續繁衍生息?
“這北伐,本該朕是主力,沒想到胡人更懼怕老六。”
慶皇滿是感慨。
哪怕是他,都沒預料到,遼兵能打出千裏大穿插的效果,區區數萬人,就將漠北打得亂成了一鍋粥。
如今更是逼的胡人哪怕寧死。
也要跟慶軍率先展開決戰。
隻是趁著如今遼兵還在回去補給,能打個時間差。
“想在幾天的時間內,就解決掉朕這三十萬大慶精騎嗎?”
“未免也太小瞧朕了。”
慶皇麵色冷酷,目光中無情。
一條條指令,有序不紊的下達。
“讓許達後撤五裏,收縮防線。”
“藍田防守陣地向西轉移三裏,死守住那個高坡。”
“中軍向前挺進三裏。”
“……”
一道道指令從慶皇口中下達,在進行著微操。
三十萬精騎,共近六十衛騎兵,在慶皇的指揮下,各自執行自己的作戰命令!
慶皇坐在蒸汽戰車的頂端,這個位置很高,透過瞭望設備,也能看到遠方的景象。
這種前線臨戰指揮上。
別說區區三十萬大慶精騎。
就算來個五十萬,甚至八十萬大軍。
慶皇也覺得自己能夠從容不迫。
隻是指揮三十萬精騎,這難度並不大,甚至可以說駕輕就熟。
即便敵人數倍於己。
慶皇也有足夠的信心,最後獲勝的一定是自己。
在這鏖戰的漠北戰場上,敵軍壓迫十足,己方戰線也在不斷的後退,收縮。
基本每一個呼吸間,都會有士兵戰死,兩軍接觸之地,更是化作了絞肉機般。
為了每一寸陣地,反複爭奪廝殺。
這會死很多人。
然為了今後的慶人,再無胡人禍患。
這些大慶兒郎,死得其所!
士兵能戰死在沙場之上,就是最大的榮耀。
哪怕有無數大慶將士在消亡,慶皇內心仍舊平靜,不敢升起半點心痛,生怕號令出錯。
一旦號令出錯,死的更多。
他征戰了一生,一輩子見過了各種各樣死去的人。
這生死,慶皇早已不在乎!
若非敵人還沒到中軍。
慶皇恨不得披甲上陣,親自率軍策馬衝殺!
他秦長慶。
為了身後的大慶。
為了長城內的億萬百姓。
在出征之前,就已做好了葬身胡地的準備。
若能為後世子孫剪除掉胡人的這個禍患,利在千秋,功在萬世!
他秦長慶。
大慶的皇帝。
為了這天下蒼生,何惜一死。
……
他坐在這個山頭,已經很久很久了。
他的部族,已經在北方藏好。
隻等著大戰爆發之後,趁著北胡人沒有注意到,就跨越山脈西進。
這片土地,並不適合他們生活。
他一口一口的喝著馬奶酒,也許在此坐了太久了,顯得無比憔悴,再無青年人的意氣風發。
下方向南湧去的騎兵,簡直如若一場螻蟻,正在廝殺。
“我烏恩,自詡英雄,可在這戰場之上,卻隻能逃避,無法建立寸功。”
烏恩大口灌著酒水,神色痛苦。
英雄就當建功立業!
可在這片土地上,他所帶領的東胡人,就像是石磨碾子裏麵的穀粒。
是被碾壓的存在。
“我麾下的勇士並不少,隻是不如遼王這般恐怖罷了。”
烏恩猛地將酒囊重重的摔在地上,一腳踩扁。
“等著吧。”
“我還年輕,等我席卷了西方,必重臨這片土地。”
“到那時,再與你們一較高下。”
“遼王……”
烏恩眺望著東方良久良久,最後轉身下山。
山腳下,他的部族已經在翻山越嶺西去。
有青壯,也有女子幼兒。
遼王就那麽放過了他,追擊都沒有追擊。
這讓烏恩認為,是自己不配入遼王的眼,不值得遼兵去追。
這何嚐又不是一種無聲的羞辱?
“這個羞辱,我烏恩記一輩子。”
“必報之!”
烏恩下了山,騎在馬上,頭也不回的西行。
他要帶著部落,前往金帳汗國,以那裏為基礎,征服更多的土地。
隻要離開了東方。
他就是一隻雄鷹,橫行無忌。
漠北南部。
密集的騎兵,伴隨著驚天的喊殺聲,猛然間撞在了一起。
決戰來的太快。
也來的太突然。
突然到慶皇都沒有反應過來。
“報!許帥所部,遭遇胡騎主力,遭遇鐵浮屠!”
“報!藍將軍所部,遭遇胡騎主力,遇鐵浮屠!”
“報!鄭國公所部與敵全麵接戰。”
“常將軍大軍被擊退兩裏。”
“……”
短時間內,一份份戰報從四麵八方傳來,慶皇的消息匯總到一處,聽都聽不過來。
中軍之外,到處都是廝殺聲,山呼海嘯。
慶皇登到蒸汽戰車車頂,站在高處,透過望遠鏡眺望著遠方的戰況。
東麵、北麵、西麵。
除了身後南麵那片大漠之外,到處都是北胡騎兵,鋪天蓋地,密密麻麻!
而且交戰在最前端的。
清一色泛著玄光的重騎兵。
“胡人急了,玩命了。”
慶皇放下了望遠鏡。
他能看出胡人的狀態。
胡人數量稀少,自幼年開始便練習騎射,想成為一位成熟的勇士,是十分不容易的。
胡人與慶軍交戰,最大的難題不是戰鬥。
而是胡人會逃亡。
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逃!
如此一來,對於農耕文明來說,真的很難搞。
根本追不上。
要是玩命追的話,胡人也容易反頭回擊,追擊的軍隊很容易被這掉頭一擊給打懵掉。
可現在。
在這漠北草原,北胡王庭上。
胡人終於被逼急了,開始跟慶軍玩命。
“是怕了老六,想先將朕從草原上攆出去,再跟老六的遼軍周旋嗎?”
短時間內,慶皇就看清了形勢。
明白了北胡人意圖。
畢竟他都能遙遙看見北胡王庭大纛。
按照草原上的暗衛來說,那應該掌握在阿術的手裏。
北胡九條白色大纛,位置靠得很靠前。
這說明阿術沒有在後方督軍。
而是在親自上陣搏殺!
這就是在玩命。
胡人不屑於跟慶人玩命,因為人口基數一直在這。
可今日。
他們不得不玩命!
若不玩命。
丟了這片漠北草原,他們靠什麽繼續繁衍生息?
“這北伐,本該朕是主力,沒想到胡人更懼怕老六。”
慶皇滿是感慨。
哪怕是他,都沒預料到,遼兵能打出千裏大穿插的效果,區區數萬人,就將漠北打得亂成了一鍋粥。
如今更是逼的胡人哪怕寧死。
也要跟慶軍率先展開決戰。
隻是趁著如今遼兵還在回去補給,能打個時間差。
“想在幾天的時間內,就解決掉朕這三十萬大慶精騎嗎?”
“未免也太小瞧朕了。”
慶皇麵色冷酷,目光中無情。
一條條指令,有序不紊的下達。
“讓許達後撤五裏,收縮防線。”
“藍田防守陣地向西轉移三裏,死守住那個高坡。”
“中軍向前挺進三裏。”
“……”
一道道指令從慶皇口中下達,在進行著微操。
三十萬精騎,共近六十衛騎兵,在慶皇的指揮下,各自執行自己的作戰命令!
慶皇坐在蒸汽戰車的頂端,這個位置很高,透過瞭望設備,也能看到遠方的景象。
這種前線臨戰指揮上。
別說區區三十萬大慶精騎。
就算來個五十萬,甚至八十萬大軍。
慶皇也覺得自己能夠從容不迫。
隻是指揮三十萬精騎,這難度並不大,甚至可以說駕輕就熟。
即便敵人數倍於己。
慶皇也有足夠的信心,最後獲勝的一定是自己。
在這鏖戰的漠北戰場上,敵軍壓迫十足,己方戰線也在不斷的後退,收縮。
基本每一個呼吸間,都會有士兵戰死,兩軍接觸之地,更是化作了絞肉機般。
為了每一寸陣地,反複爭奪廝殺。
這會死很多人。
然為了今後的慶人,再無胡人禍患。
這些大慶兒郎,死得其所!
士兵能戰死在沙場之上,就是最大的榮耀。
哪怕有無數大慶將士在消亡,慶皇內心仍舊平靜,不敢升起半點心痛,生怕號令出錯。
一旦號令出錯,死的更多。
他征戰了一生,一輩子見過了各種各樣死去的人。
這生死,慶皇早已不在乎!
若非敵人還沒到中軍。
慶皇恨不得披甲上陣,親自率軍策馬衝殺!
他秦長慶。
為了身後的大慶。
為了長城內的億萬百姓。
在出征之前,就已做好了葬身胡地的準備。
若能為後世子孫剪除掉胡人的這個禍患,利在千秋,功在萬世!
他秦長慶。
大慶的皇帝。
為了這天下蒼生,何惜一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