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皇朝三百年,從無到有,從興至衰。
這是所有皇朝的宿命。
也是自始皇帝開始大一統,就開始出現的問題。
至於兩漢。
雖然名義上是一家一姓之天下。
然而東西兩漢,實際上是兩套政權班底。
東漢在西漢末年的基礎上,通過戰爭進行了革新,開創了新的朝代。
這多少,還有著周朝時期的天子思想在內。
可在漢之後,兩晉瞎搞,皇帝之位不再神聖。
也就開始逐漸有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景象。
畢竟在這千六餘年的時間內,換了近四百位皇帝。
平均四年換一個皇帝。
縱觀史書,皇帝絕對算是個高危行業。
能幹滿十年的皇帝,都算得上是相當不錯的了。
若能幹滿三十年,那就更了不起。
至於蜀漢皇帝劉禪,別看整天喊著相父相父的,看起來很無能。
可人家繼位後,正兒八經的幹了四十年。
最後還得了善終。
要不然怎麽可能在史書中,留下那麽大的名氣。
皇帝與皇朝,在那恢弘史書中,大多隻占據寥寥篇幅。
有些皇帝,更是一句話就記下了。
慶皇想讓大慶未來的所有皇帝,都有出息,都能勵精圖治。
“老六,你說朕弄個成熟的祖訓,讓後世皇帝遵守,能否讓大慶延續的時間更長?”
慶皇進了漠北王城,城內並沒有木事房屋,到處都是潔白的圓氈帳。
至於王庭最中間的,則是宏偉如同宮殿的白色大氈帳,坐落在一人多高的地基上,恢弘氣派。
論享受。
這群胡人絲毫不弱。
隻是慶皇對這些並沒有什麽太大的感覺,街道兩側跪著大量的中原百姓。
這些中原百姓,都是被北胡人抓到這裏來的,此時被解救出來,成為了這宏大場麵的一部分。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不知道是誰高呼一聲,這群中原百姓也隨著呼喊起來。
看這整齊的程度,應該事先有所排練。
秦風也清楚,這玩意兒不是遼人弄的,遼人對這個不感興趣。
隻不過潛伏在北胡多年的錦衣衛暗衛們,覺得都到這種地步了,應該錦上添花一些,場麵搞得好看點。
如此也能讓慶皇記住他們,最後回到大慶,也能夠得到重用。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這些潛伏在北胡內的錦衣衛暗衛,也幫助了遼人不少。
遼人掌控北胡王庭後,控製住了主要的一些地方,剩下的便也讓錦衣衛暗衛隨便折騰了。
慶皇聽著這呼喊萬歲聲,並沒有停下腳步,繼續走著。
北胡王城的路麵,就是土路,沒有像大慶城池道路一般,鋪砌磚石。
這是因為胡人擅長騎馬,磚石道路對馬匹並不是那麽友好。
反而是這種土路,相對柔軟,馬跑起來肯定更舒服。
這條道路,原本坑坑窪窪充滿馬蹄印的。
可如今,明顯是被提前鋪墊了,甚至進行了灑掃,至少通往王帳的道路,顯得筆直而又平整。
再加上這群中原百姓,用著明顯已經帶著胡音的中原話,跟慶皇在這裏山呼萬歲。
更讓慶皇覺得,這片漠北草原,已經臣服在他的腳下,成為大慶領土的一部分。
慶皇如何沒有這般的想法?
開疆拓土,一直是慶皇的心願。
隻不過對這些跪拜,慶皇見得太多了,沒有太在意,而是依舊在跟秦風聊著。
“咱爺倆繼續說,咱弄個祖訓,後世子孫遵從,這是個法子。”
慶皇目光發亮,覺得自己在短時間內,找到個很好的辦法。
秦風覺得這並不怎麽樣。
“就算聖人之言,都被後世儒士改了又改,解釋出無數意思。”
“父皇若立下祖訓,未來必臣子拿著父皇的祖訓,來用做解釋來訓斥未來的新君,一次兩次還好,若是久了,新君必然叛逆,會割棄父皇的祖訓。”
“這天下間,永遠都沒有萬事不變之法。”
慶皇聽此,則是長歎一聲。
“老六看的比朕長遠。”
說到這,慶皇又不免補了句。
“老大看的也比朕更長遠,隻是有些時候看得太長遠,也並非什麽好事兒。”
“這中間得把控好一個度,朕當皇帝,當的就有點太酷烈了,想幹什麽就悶頭去幹,可回頭看去,有些事兒搞的並沒有那麽好,有很多瑕疵,但基本算是做出來了。”
慶皇走到平整的王庭道路上,心底感慨極多。
毛鴻親自牽來了兩匹好馬。
“陛下,遼王殿下。”
“這到王帳還有些距離,騎馬更方便些。”
話落,便有兩名披著鐵甲的禦林軍蹲下,充當馬凳。
秦風低頭看著那兩人,皮膚黝黑黝黑的,手指也無比粗糙,五大黑粗的看起來像個夥夫。
個子也不太標準,根本不是慶皇身邊精挑細選的禦林軍。
試問禦林軍,不單單要戰力足夠的強。
就連個人的形象,也要足夠的好,身材高大,麵容俊良,如此才能成為慶皇的親軍。
當然。
禦林軍也有些長得不咋地,年齡比較大的。
但那些都是擁有特殊能力的人才,地位很高,不會出現在這,給慶皇跟秦風來充當馬凳。
“在北胡的暗衛?”
秦風沒忍住,開口詢問毛鴻。
沉思中的慶皇,本打算上馬的,這才反應了過來,低頭看著跪在地上充當馬鐙的兩人。
“朕的確沒見過你們兩個。”
兩人跪在地上憨笑著,露出雪白的牙齒。
隻不過這一笑,顯得太傻了,傻不愣登的,有個還在摸著腦袋,顯得十分的扭捏,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慶皇與遼王的詢問。
另外一個,則求救似的望著毛鴻。
毛鴻這才躬身跪地。
“回陛下,此二人都是潛伏在草原上的暗衛,求著臣給他們見陛下與遼王的一個機會,哪怕見一麵就好。”
兩人單膝跪在地上,憨笑著點著頭。
“陛下,遼王殿下盡管踩我們背上馬,我們經常給胡人當馬凳用,這個我們在行!”
慶皇聽得一陣心酸。
不等開口,便瞧見秦風幾步上前,將跪在地上的一人拉起。
“從今往後,再也不會有人將你們當做馬凳。”
……
這是所有皇朝的宿命。
也是自始皇帝開始大一統,就開始出現的問題。
至於兩漢。
雖然名義上是一家一姓之天下。
然而東西兩漢,實際上是兩套政權班底。
東漢在西漢末年的基礎上,通過戰爭進行了革新,開創了新的朝代。
這多少,還有著周朝時期的天子思想在內。
可在漢之後,兩晉瞎搞,皇帝之位不再神聖。
也就開始逐漸有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景象。
畢竟在這千六餘年的時間內,換了近四百位皇帝。
平均四年換一個皇帝。
縱觀史書,皇帝絕對算是個高危行業。
能幹滿十年的皇帝,都算得上是相當不錯的了。
若能幹滿三十年,那就更了不起。
至於蜀漢皇帝劉禪,別看整天喊著相父相父的,看起來很無能。
可人家繼位後,正兒八經的幹了四十年。
最後還得了善終。
要不然怎麽可能在史書中,留下那麽大的名氣。
皇帝與皇朝,在那恢弘史書中,大多隻占據寥寥篇幅。
有些皇帝,更是一句話就記下了。
慶皇想讓大慶未來的所有皇帝,都有出息,都能勵精圖治。
“老六,你說朕弄個成熟的祖訓,讓後世皇帝遵守,能否讓大慶延續的時間更長?”
慶皇進了漠北王城,城內並沒有木事房屋,到處都是潔白的圓氈帳。
至於王庭最中間的,則是宏偉如同宮殿的白色大氈帳,坐落在一人多高的地基上,恢弘氣派。
論享受。
這群胡人絲毫不弱。
隻是慶皇對這些並沒有什麽太大的感覺,街道兩側跪著大量的中原百姓。
這些中原百姓,都是被北胡人抓到這裏來的,此時被解救出來,成為了這宏大場麵的一部分。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不知道是誰高呼一聲,這群中原百姓也隨著呼喊起來。
看這整齊的程度,應該事先有所排練。
秦風也清楚,這玩意兒不是遼人弄的,遼人對這個不感興趣。
隻不過潛伏在北胡多年的錦衣衛暗衛們,覺得都到這種地步了,應該錦上添花一些,場麵搞得好看點。
如此也能讓慶皇記住他們,最後回到大慶,也能夠得到重用。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這些潛伏在北胡內的錦衣衛暗衛,也幫助了遼人不少。
遼人掌控北胡王庭後,控製住了主要的一些地方,剩下的便也讓錦衣衛暗衛隨便折騰了。
慶皇聽著這呼喊萬歲聲,並沒有停下腳步,繼續走著。
北胡王城的路麵,就是土路,沒有像大慶城池道路一般,鋪砌磚石。
這是因為胡人擅長騎馬,磚石道路對馬匹並不是那麽友好。
反而是這種土路,相對柔軟,馬跑起來肯定更舒服。
這條道路,原本坑坑窪窪充滿馬蹄印的。
可如今,明顯是被提前鋪墊了,甚至進行了灑掃,至少通往王帳的道路,顯得筆直而又平整。
再加上這群中原百姓,用著明顯已經帶著胡音的中原話,跟慶皇在這裏山呼萬歲。
更讓慶皇覺得,這片漠北草原,已經臣服在他的腳下,成為大慶領土的一部分。
慶皇如何沒有這般的想法?
開疆拓土,一直是慶皇的心願。
隻不過對這些跪拜,慶皇見得太多了,沒有太在意,而是依舊在跟秦風聊著。
“咱爺倆繼續說,咱弄個祖訓,後世子孫遵從,這是個法子。”
慶皇目光發亮,覺得自己在短時間內,找到個很好的辦法。
秦風覺得這並不怎麽樣。
“就算聖人之言,都被後世儒士改了又改,解釋出無數意思。”
“父皇若立下祖訓,未來必臣子拿著父皇的祖訓,來用做解釋來訓斥未來的新君,一次兩次還好,若是久了,新君必然叛逆,會割棄父皇的祖訓。”
“這天下間,永遠都沒有萬事不變之法。”
慶皇聽此,則是長歎一聲。
“老六看的比朕長遠。”
說到這,慶皇又不免補了句。
“老大看的也比朕更長遠,隻是有些時候看得太長遠,也並非什麽好事兒。”
“這中間得把控好一個度,朕當皇帝,當的就有點太酷烈了,想幹什麽就悶頭去幹,可回頭看去,有些事兒搞的並沒有那麽好,有很多瑕疵,但基本算是做出來了。”
慶皇走到平整的王庭道路上,心底感慨極多。
毛鴻親自牽來了兩匹好馬。
“陛下,遼王殿下。”
“這到王帳還有些距離,騎馬更方便些。”
話落,便有兩名披著鐵甲的禦林軍蹲下,充當馬凳。
秦風低頭看著那兩人,皮膚黝黑黝黑的,手指也無比粗糙,五大黑粗的看起來像個夥夫。
個子也不太標準,根本不是慶皇身邊精挑細選的禦林軍。
試問禦林軍,不單單要戰力足夠的強。
就連個人的形象,也要足夠的好,身材高大,麵容俊良,如此才能成為慶皇的親軍。
當然。
禦林軍也有些長得不咋地,年齡比較大的。
但那些都是擁有特殊能力的人才,地位很高,不會出現在這,給慶皇跟秦風來充當馬凳。
“在北胡的暗衛?”
秦風沒忍住,開口詢問毛鴻。
沉思中的慶皇,本打算上馬的,這才反應了過來,低頭看著跪在地上充當馬鐙的兩人。
“朕的確沒見過你們兩個。”
兩人跪在地上憨笑著,露出雪白的牙齒。
隻不過這一笑,顯得太傻了,傻不愣登的,有個還在摸著腦袋,顯得十分的扭捏,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慶皇與遼王的詢問。
另外一個,則求救似的望著毛鴻。
毛鴻這才躬身跪地。
“回陛下,此二人都是潛伏在草原上的暗衛,求著臣給他們見陛下與遼王的一個機會,哪怕見一麵就好。”
兩人單膝跪在地上,憨笑著點著頭。
“陛下,遼王殿下盡管踩我們背上馬,我們經常給胡人當馬凳用,這個我們在行!”
慶皇聽得一陣心酸。
不等開口,便瞧見秦風幾步上前,將跪在地上的一人拉起。
“從今往後,再也不會有人將你們當做馬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