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關門外,紅日初升,關外的湖水反映著滿湖的金紅,分外好看。
秦樉帶領一群嘉峪關的將領,站在秦風的戰車前,迎接遼兵入關。
此時的秦樉,早已沒了那個噸位,瘦弱的不成樣子,臉上的皮都耷拉下來了。
長期的堅守,熬掉了他太多的心血。
堅守這座嘉峪關,負責數十萬人的防線,方方麵麵涉及到的東西很多。
而他。
隻能裝神弄鬼,加上最早期也是學過用兵的,此時完全在憑借著一口氣,在硬撐著。
“老六,若你再晚來幾天,你二哥我就完了啊!”
秦樉大哭,委屈不已。
他雖說也帶過兵,但從未帶過這麽多。
而且他的對手,更是橫掃西方的強大存在,堪比成吉思汗的人物。
秦樉能夠硬撐到現在,這其中的難度,難以想象。
基本每時每刻,都在備受煎熬。
秦風聽到秦樉的哭聲,這才發現秦樉。
“二哥……”
後麵的話,秦風已不知如何開口了。
戰車車門緩緩打開,秦風一身黑色常服下了戰車,抓住了秦樉的袖子。
秦樉來時的衣物,都已穿不了了。
此時穿的是一名將領帶的衣服,料子算不上好,換做往日秦樉早就喊了,覺得這配不上自己的身份。
隻是此時,衣服上有些地方都磨得快開線了。
下擺處的血垢洗都洗不幹淨。
秦樉那袖子下的皮膚,更是耷拉著掛在身上,皮下的脂肪早就被消耗的幹幹淨淨。
“二哥受苦了。”
秦風沒想到,這場嘉峪關的戰事,竟煎熬到如此地步,將二哥這位樣養尊處優的秦王,折騰成了這副鬼樣子。
“戰事就要結束了,等我處理完關外的這些西番胡兵。”
秦樉大哭了許久,直到哭的累了,這才用袖子擦著鼻涕眼淚。
“老六先不說這些,先入關,駱駝早就準備好了,一會兒就烤。”
秦樉拉著秦風,就往嘉峪關內走。
後方跟著諸多嘉峪關的守將,以及秦風的親兵。
“老六,二哥撐不住了。”
秦樉向秦風身旁側了側,低聲吐著苦水。
“宋國公戰死了,這事兒瞞了太久,應該早就瞞不住了。”
“你來了,嘉峪關的大局就穩住了,老國公得趕緊入棺,派人送回京都下葬。”
秦風聽秦樉的話,不由點頭。
宋國公戰死的事兒,秦風也相當感慨。
為了讓嘉峪關守軍軍心不散,消息愣是瞞了這麽久,好在天氣不熱,加上有一定的防腐辦法,才能讓宋國公的屍體依舊躺在屋子內。
隻不過。
此時宋國公的屍體,怕是已經成為幹屍了。
“棺材準備了沒?”
“還沒。”
秦風點頭,與秦樉等諸多眾將,一同抵達了嘉峪關的帥府。
就是那低矮的三進小院落。
秦風進了正廳,看到了擺在桌案上的帥印,沒有半絲猶豫,直接捧起,轉身看向了嘉峪關內的一眾守將。
“宋國公已為國捐軀,今日起本王為這嘉峪關最高統帥,爾等可有異議?”
諸將見此,紛紛下拜。
宋國公死之事,他們多多少少都清楚,此時也沒有過於震驚。
遼王願意接過帥印,成為他們的主帥,他們歡喜還來不及。
“我等,願遵遼王殿下號令!”
“願尊遼王殿下號令!”
一群嘉峪關將領跪拜而下,秦風點頭。
此事兒用不了多久,稍後就會被傳遍三軍。
秦風奪了這嘉峪關的主帥之權,也是必須的,給這裏疲憊不堪的守軍,再增一些信心,也避免嘉峪關會出現什麽亂子。
秦風見跪了一地的將領,就連秦樉都在向秦風躬身,表示願意遵從秦風的號令。
秦風也沒有急著讓這些人起身。
“平安。”
“末將在。”
“你派人打造棺槨,送宋國公歸京安葬。”
平安卻跪在地上,遲疑起來。
“這……”
“可有異議?直說無妨。”
平安低頭:“末將沒有異議,隻是嘉峪關周邊的木材,都已用作守城之用,消耗一空,怕是尋不到適合做棺材的木料。”
秦風聽此,頓時沉默。
嘉峪關的戰事,比他想象中的還要更加艱難。
他也猛然間想起一句話,為何要說馬革裹屍還。
秦風眺望著這座帥府。
“尋兩間帥府用不上的屋子給拆了,讓軍中匠人打一副棺材吧。”
秦風心中暗歎。
好歹也是一位老國公,要真用馬革裹屍回去,也不是個樣子。
北伐怎麽說也是勝利了。
大勝了,就當風風光光的將老國公的屍體送回去。
不過。
北伐之戰,雖勝利,卻戰死了兩名國公,這個損失,對於大慶來說,也稱得上沉重。
“秦王。”
秦風轉頭,看向了秦樉。
“在。”
“你寫信一封,告知太子殿下,立即準備漆木棺槨,來接宋國公屍身。”
慶人講究一個死者為大。
一位老國公該有的體麵,還是要有的。
而慶人的棺槨,往往是上了歲數,就準備了。
家裏往往會選用最好的木料,上麵刷上漆與彩繪。
棺材的漆,往往一年就要刷一遍。
漆刷得層數越多,這棺槨看起來就越好。
宋國公上了歲數,國公府內也早就備有棺槨,得讓太子出麵,調用出來,迎接老國公的屍身。
也能讓老國公歸京後,看起來更好看一些。
畢竟以宋國公的身份地位,必然要陪葬在慶皇陵寢旁的。
“是。”
秦樉直接應了下來。
秦風點頭,望向了親兵。
“帖木兒醒了嗎?”
親兵立即上前。
“王爺若讓他醒,他立刻就能醒。”
醫生看過了,帖木兒沒事兒,應該早就醒了,現在就是在裝。
“那就等老國公棺材送走前,讓他在棺前磕幾個頭,也算寬慰老國公的在天之靈。”
此話一出,有守將立即嚎啕大哭。
他們都是宋國公的舊部,跟著宋國公征戰多年,宋國公身死之事,他們如何能不悲痛。
但悲痛之餘。
也有對秦風的感激。
“遼王殿下如此待老國公,今後無論上刀山還是下火海,隻需殿下一句號令,我等萬死不辭!”
一群老將,大禮跪拜於地。
……
秦樉帶領一群嘉峪關的將領,站在秦風的戰車前,迎接遼兵入關。
此時的秦樉,早已沒了那個噸位,瘦弱的不成樣子,臉上的皮都耷拉下來了。
長期的堅守,熬掉了他太多的心血。
堅守這座嘉峪關,負責數十萬人的防線,方方麵麵涉及到的東西很多。
而他。
隻能裝神弄鬼,加上最早期也是學過用兵的,此時完全在憑借著一口氣,在硬撐著。
“老六,若你再晚來幾天,你二哥我就完了啊!”
秦樉大哭,委屈不已。
他雖說也帶過兵,但從未帶過這麽多。
而且他的對手,更是橫掃西方的強大存在,堪比成吉思汗的人物。
秦樉能夠硬撐到現在,這其中的難度,難以想象。
基本每時每刻,都在備受煎熬。
秦風聽到秦樉的哭聲,這才發現秦樉。
“二哥……”
後麵的話,秦風已不知如何開口了。
戰車車門緩緩打開,秦風一身黑色常服下了戰車,抓住了秦樉的袖子。
秦樉來時的衣物,都已穿不了了。
此時穿的是一名將領帶的衣服,料子算不上好,換做往日秦樉早就喊了,覺得這配不上自己的身份。
隻是此時,衣服上有些地方都磨得快開線了。
下擺處的血垢洗都洗不幹淨。
秦樉那袖子下的皮膚,更是耷拉著掛在身上,皮下的脂肪早就被消耗的幹幹淨淨。
“二哥受苦了。”
秦風沒想到,這場嘉峪關的戰事,竟煎熬到如此地步,將二哥這位樣養尊處優的秦王,折騰成了這副鬼樣子。
“戰事就要結束了,等我處理完關外的這些西番胡兵。”
秦樉大哭了許久,直到哭的累了,這才用袖子擦著鼻涕眼淚。
“老六先不說這些,先入關,駱駝早就準備好了,一會兒就烤。”
秦樉拉著秦風,就往嘉峪關內走。
後方跟著諸多嘉峪關的守將,以及秦風的親兵。
“老六,二哥撐不住了。”
秦樉向秦風身旁側了側,低聲吐著苦水。
“宋國公戰死了,這事兒瞞了太久,應該早就瞞不住了。”
“你來了,嘉峪關的大局就穩住了,老國公得趕緊入棺,派人送回京都下葬。”
秦風聽秦樉的話,不由點頭。
宋國公戰死的事兒,秦風也相當感慨。
為了讓嘉峪關守軍軍心不散,消息愣是瞞了這麽久,好在天氣不熱,加上有一定的防腐辦法,才能讓宋國公的屍體依舊躺在屋子內。
隻不過。
此時宋國公的屍體,怕是已經成為幹屍了。
“棺材準備了沒?”
“還沒。”
秦風點頭,與秦樉等諸多眾將,一同抵達了嘉峪關的帥府。
就是那低矮的三進小院落。
秦風進了正廳,看到了擺在桌案上的帥印,沒有半絲猶豫,直接捧起,轉身看向了嘉峪關內的一眾守將。
“宋國公已為國捐軀,今日起本王為這嘉峪關最高統帥,爾等可有異議?”
諸將見此,紛紛下拜。
宋國公死之事,他們多多少少都清楚,此時也沒有過於震驚。
遼王願意接過帥印,成為他們的主帥,他們歡喜還來不及。
“我等,願遵遼王殿下號令!”
“願尊遼王殿下號令!”
一群嘉峪關將領跪拜而下,秦風點頭。
此事兒用不了多久,稍後就會被傳遍三軍。
秦風奪了這嘉峪關的主帥之權,也是必須的,給這裏疲憊不堪的守軍,再增一些信心,也避免嘉峪關會出現什麽亂子。
秦風見跪了一地的將領,就連秦樉都在向秦風躬身,表示願意遵從秦風的號令。
秦風也沒有急著讓這些人起身。
“平安。”
“末將在。”
“你派人打造棺槨,送宋國公歸京安葬。”
平安卻跪在地上,遲疑起來。
“這……”
“可有異議?直說無妨。”
平安低頭:“末將沒有異議,隻是嘉峪關周邊的木材,都已用作守城之用,消耗一空,怕是尋不到適合做棺材的木料。”
秦風聽此,頓時沉默。
嘉峪關的戰事,比他想象中的還要更加艱難。
他也猛然間想起一句話,為何要說馬革裹屍還。
秦風眺望著這座帥府。
“尋兩間帥府用不上的屋子給拆了,讓軍中匠人打一副棺材吧。”
秦風心中暗歎。
好歹也是一位老國公,要真用馬革裹屍回去,也不是個樣子。
北伐怎麽說也是勝利了。
大勝了,就當風風光光的將老國公的屍體送回去。
不過。
北伐之戰,雖勝利,卻戰死了兩名國公,這個損失,對於大慶來說,也稱得上沉重。
“秦王。”
秦風轉頭,看向了秦樉。
“在。”
“你寫信一封,告知太子殿下,立即準備漆木棺槨,來接宋國公屍身。”
慶人講究一個死者為大。
一位老國公該有的體麵,還是要有的。
而慶人的棺槨,往往是上了歲數,就準備了。
家裏往往會選用最好的木料,上麵刷上漆與彩繪。
棺材的漆,往往一年就要刷一遍。
漆刷得層數越多,這棺槨看起來就越好。
宋國公上了歲數,國公府內也早就備有棺槨,得讓太子出麵,調用出來,迎接老國公的屍身。
也能讓老國公歸京後,看起來更好看一些。
畢竟以宋國公的身份地位,必然要陪葬在慶皇陵寢旁的。
“是。”
秦樉直接應了下來。
秦風點頭,望向了親兵。
“帖木兒醒了嗎?”
親兵立即上前。
“王爺若讓他醒,他立刻就能醒。”
醫生看過了,帖木兒沒事兒,應該早就醒了,現在就是在裝。
“那就等老國公棺材送走前,讓他在棺前磕幾個頭,也算寬慰老國公的在天之靈。”
此話一出,有守將立即嚎啕大哭。
他們都是宋國公的舊部,跟著宋國公征戰多年,宋國公身死之事,他們如何能不悲痛。
但悲痛之餘。
也有對秦風的感激。
“遼王殿下如此待老國公,今後無論上刀山還是下火海,隻需殿下一句號令,我等萬死不辭!”
一群老將,大禮跪拜於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