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搭上信潮
穿越!我們找到了龍國衰落的真相 作者:龍崗山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波羅灣裏的天氣出奇的好,好天氣的結果就是風平浪靜,巨大的福船幾乎完全依靠槳機推進。揚威、龍翔兩艦從波羅河衛出發之後,基本上就保持正南的航向南下。
張久征依據過去的經驗,將航向略微偏東,這樣能夠更早地接觸到信潮,隨信潮南下會大大提升航速,並且節省燃料。
張久征一路上,時不時用六分儀確定航向,海圖畫的飛起,甚至到了夜裏,根據天上的星空,也能進行導航。這讓羅通等人歎為觀止,後世的科技大爆發,但也養成了人們對科技的依賴,有很多時候,gps一失靈,船隻就得漂在海上動彈不得。反倒是龍國古人集曆代航海技術之大成,到明朝的時候,已經有了相當完備的航海理論。
而這一天的大部分時間,羅三九都把羅通等人留在武備庫裏,交流武器上的各種知識。有很多細節上的東西,一說通了,就可以尋找在這個年代的替代品,比如羅三九已經打算一旦回到內地,他就到威海船廠去找過去的舊交,爭取把彈簧做出來,即使彈性不如後世的,隻要有了,以後就可以慢慢在使用中改進。作為大明的基層軍工人,羅三九對技術的嗅覺是敏銳的,他能從羅通等人的介紹中,判斷出哪些技術他可以嚐試搞一搞,哪些現在還沒有搞的可能。
簡單說,電子產品,現在完全沒基礎。機械產品,都可以試試看。武備庫裏,有用木架子做出來的手動鑽床、車床,以及一個小型的鍛爐。這些簡單的設備,加上那些手工工具,鉗子、錘子、銼刀等。想要慢工出細活,搞出這個年代的自動步槍,也是可以期待的。
“大巧不工,這導氣式複進機構現在要做肯定做不出來,但是滾珠閉鎖這種,我們可以用手工製作試試看。”羅三九拿著羅通手繪的槍機草圖,發出專業的評論:“其實即使還使用我們現在的鳥銃,這個世界上,我們也沒有什麽對手。”
“羅大人,技術還是要發展,始終保持龍國領先外國一兩百年,那任誰來了,也動不了我們分毫。”羅通埋著頭,把自己腦海裏能記得起來的圖紙,一張一張畫出來給羅三九。
“羅海、羅洋,你們兩個要好好學一學羅通這畫圖技術,這個,比咱們原來用的要高明。”羅三九見識了三視圖、爆炸圖之後,就敏銳地感覺到了後世的工程製圖的先進之處,時不時就提醒兩個兒子一下。
羅海和羅洋前半生跟著父親學的東西,多半是在波羅河衛給人打製些鐵器,那知識量跟這一天多接觸的,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但這兩個人態度十分端正,始終保持著謙虛好學的態度,乖乖地做著筆記。
一天一夜很快過去,福船跟庫頁島之間保持著一個肉眼可見的距離,但並沒有貼近海岸。臨近中午的時候,羅通等人來到船台上,張久征昨天晚上跟他們說,今天中午前後,就會搭上信潮,船速會加快。所以,幾個人趕在午飯前,離開武備庫,到船台上等待著跟信潮交匯的時刻。
“哎呀,這個怪我,沒跟你們說清楚。”張久征聽到他們的來意,一拍腦門,笑著解釋道:“在這大海之上,不會望海的人,即使搭上了信潮,也感覺不出來,因為沒有什麽參照物。”
“沒關係,張大人,我們隻是想體驗一下,搭上信潮前後的不同。”有些經驗,羅通是沒法跟張久征解釋的,後世的交通工具多種多樣,人其實對不同的速度是有所感知的,哪怕在不存在參照物的情況下。
“唔。”張久征拿起六分儀,對著太陽又是一番觀測:“還有一刻鍾,我們就跟信潮交匯了。”
羅通等人向前方的海麵眺望過去,隻是一片茫茫無際。但海麵上,似乎多了些靈動的東西,時不時會有各種魚類躍出海麵,又倏地消失在海裏。
後世的中學課本上,講到這一部分的時候,直說是千島寒流和北太平洋暖流交匯,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北海道漁場。現在北海道還叫蝦夷,是個未開化的地方,而未來的北海道漁場,現在還是魚兒的樂園。不管苦兀還是蝦夷的漁民,受時代和技術的限製,都沒有很好的捕撈工具。
羅通把手表倒計時十五分鍾,十分鍾後,遠處的海麵上,活躍的魚群更多了,甚至在更遠的地方,能看到鯨魚躍出水麵。
就在倒計時即將結束的時候,羅通清晰地感覺到船身猛地一振,速度猛地提了起來,海上的風力也大了一些。站在船台上,真的有種乘風破浪的感覺。
“張大人,我們感覺到了,現在已經搭上信潮了。”羅通興奮地對張久征說道:“船速估計比剛剛快了最起碼兩倍。”
“嗯,你估計的差不多。”張久征點了點頭:“我們今晚太陽落山之前,就能到達白主,但現在,我們的位置差不多在波羅河衛和白主的中間,也就是我們一天一夜又半天,走了一半的路程,剩下的路程,我們半天就走完了。”
“我們今晚要停靠在白主嗎?”羅通對這個地名有印象,鄭偉跟他說過一些關於白主的事情。
“看情況,我們可以停白主,也可以繞一小圈,停到對麵的宗穀去。”張久征笑著說道:“當然,我們也可以完全不停船,直撲江戶,但我們的槳機,最好兩天能停機一段時間,避免機構損壞。”
“那就停白主吧,說實話,我一直對苦兀,也就是我們後世說的庫頁島很好奇。尤其是見到那約洛霍通、波羅河衛之後。”羅通表情嚴肅地說道:“我們明明現在在這裏有這麽多的人,但後世,卻沒能留下一點痕跡。那白主,在後世更是聽都沒聽過,我聽克默爾河衛的鄭百戶說過,白主是整個苦兀和蝦夷、倭國本州、九州、四國等地通商交流的重鎮,自然是要去看一看。”
張久征依據過去的經驗,將航向略微偏東,這樣能夠更早地接觸到信潮,隨信潮南下會大大提升航速,並且節省燃料。
張久征一路上,時不時用六分儀確定航向,海圖畫的飛起,甚至到了夜裏,根據天上的星空,也能進行導航。這讓羅通等人歎為觀止,後世的科技大爆發,但也養成了人們對科技的依賴,有很多時候,gps一失靈,船隻就得漂在海上動彈不得。反倒是龍國古人集曆代航海技術之大成,到明朝的時候,已經有了相當完備的航海理論。
而這一天的大部分時間,羅三九都把羅通等人留在武備庫裏,交流武器上的各種知識。有很多細節上的東西,一說通了,就可以尋找在這個年代的替代品,比如羅三九已經打算一旦回到內地,他就到威海船廠去找過去的舊交,爭取把彈簧做出來,即使彈性不如後世的,隻要有了,以後就可以慢慢在使用中改進。作為大明的基層軍工人,羅三九對技術的嗅覺是敏銳的,他能從羅通等人的介紹中,判斷出哪些技術他可以嚐試搞一搞,哪些現在還沒有搞的可能。
簡單說,電子產品,現在完全沒基礎。機械產品,都可以試試看。武備庫裏,有用木架子做出來的手動鑽床、車床,以及一個小型的鍛爐。這些簡單的設備,加上那些手工工具,鉗子、錘子、銼刀等。想要慢工出細活,搞出這個年代的自動步槍,也是可以期待的。
“大巧不工,這導氣式複進機構現在要做肯定做不出來,但是滾珠閉鎖這種,我們可以用手工製作試試看。”羅三九拿著羅通手繪的槍機草圖,發出專業的評論:“其實即使還使用我們現在的鳥銃,這個世界上,我們也沒有什麽對手。”
“羅大人,技術還是要發展,始終保持龍國領先外國一兩百年,那任誰來了,也動不了我們分毫。”羅通埋著頭,把自己腦海裏能記得起來的圖紙,一張一張畫出來給羅三九。
“羅海、羅洋,你們兩個要好好學一學羅通這畫圖技術,這個,比咱們原來用的要高明。”羅三九見識了三視圖、爆炸圖之後,就敏銳地感覺到了後世的工程製圖的先進之處,時不時就提醒兩個兒子一下。
羅海和羅洋前半生跟著父親學的東西,多半是在波羅河衛給人打製些鐵器,那知識量跟這一天多接觸的,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但這兩個人態度十分端正,始終保持著謙虛好學的態度,乖乖地做著筆記。
一天一夜很快過去,福船跟庫頁島之間保持著一個肉眼可見的距離,但並沒有貼近海岸。臨近中午的時候,羅通等人來到船台上,張久征昨天晚上跟他們說,今天中午前後,就會搭上信潮,船速會加快。所以,幾個人趕在午飯前,離開武備庫,到船台上等待著跟信潮交匯的時刻。
“哎呀,這個怪我,沒跟你們說清楚。”張久征聽到他們的來意,一拍腦門,笑著解釋道:“在這大海之上,不會望海的人,即使搭上了信潮,也感覺不出來,因為沒有什麽參照物。”
“沒關係,張大人,我們隻是想體驗一下,搭上信潮前後的不同。”有些經驗,羅通是沒法跟張久征解釋的,後世的交通工具多種多樣,人其實對不同的速度是有所感知的,哪怕在不存在參照物的情況下。
“唔。”張久征拿起六分儀,對著太陽又是一番觀測:“還有一刻鍾,我們就跟信潮交匯了。”
羅通等人向前方的海麵眺望過去,隻是一片茫茫無際。但海麵上,似乎多了些靈動的東西,時不時會有各種魚類躍出海麵,又倏地消失在海裏。
後世的中學課本上,講到這一部分的時候,直說是千島寒流和北太平洋暖流交匯,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北海道漁場。現在北海道還叫蝦夷,是個未開化的地方,而未來的北海道漁場,現在還是魚兒的樂園。不管苦兀還是蝦夷的漁民,受時代和技術的限製,都沒有很好的捕撈工具。
羅通把手表倒計時十五分鍾,十分鍾後,遠處的海麵上,活躍的魚群更多了,甚至在更遠的地方,能看到鯨魚躍出水麵。
就在倒計時即將結束的時候,羅通清晰地感覺到船身猛地一振,速度猛地提了起來,海上的風力也大了一些。站在船台上,真的有種乘風破浪的感覺。
“張大人,我們感覺到了,現在已經搭上信潮了。”羅通興奮地對張久征說道:“船速估計比剛剛快了最起碼兩倍。”
“嗯,你估計的差不多。”張久征點了點頭:“我們今晚太陽落山之前,就能到達白主,但現在,我們的位置差不多在波羅河衛和白主的中間,也就是我們一天一夜又半天,走了一半的路程,剩下的路程,我們半天就走完了。”
“我們今晚要停靠在白主嗎?”羅通對這個地名有印象,鄭偉跟他說過一些關於白主的事情。
“看情況,我們可以停白主,也可以繞一小圈,停到對麵的宗穀去。”張久征笑著說道:“當然,我們也可以完全不停船,直撲江戶,但我們的槳機,最好兩天能停機一段時間,避免機構損壞。”
“那就停白主吧,說實話,我一直對苦兀,也就是我們後世說的庫頁島很好奇。尤其是見到那約洛霍通、波羅河衛之後。”羅通表情嚴肅地說道:“我們明明現在在這裏有這麽多的人,但後世,卻沒能留下一點痕跡。那白主,在後世更是聽都沒聽過,我聽克默爾河衛的鄭百戶說過,白主是整個苦兀和蝦夷、倭國本州、九州、四國等地通商交流的重鎮,自然是要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