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鑄造槍機
穿越!我們找到了龍國衰落的真相 作者:龍崗山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船上的人,對岸邊發生的一切一無所知,除了羅通,其他的人現在都在武備庫跟羅三九父子三人忙活。很多時候,羅三九拋出來的名詞都會讓幾人驚訝不已,很難想象,明朝的時候,已經有比較完備的數理化知識體係了。
“就比如造這大船,割圓術是必須掌握的。”羅三九一邊跟康思俊做著砂型,一邊說道:“還有那堆垛之術,都是我們做工匠的人必須學會的。又有微分將具物微化,反積之而趨極……這些就是那些欽天監和造辦司的人才能專精的東西了,造船廠裏的大匠,也必須精通微積之術。”
“您說的是微積分吧?”康思俊用手指在旁邊的沙堆上畫了一條曲線,然後畫了一個直角坐標係,對羅三九說道:“你看,我們要知道這曲線下麵的麵積,就把這曲線切成無數小段,這就是微分,然後再把這些麵積都加起來,就是積分。”
“嗯,差不多是你說的那個意思,說實話,這個我也不是太懂,隻是當年在火工局學徒的時候,聽我師傅說了一些,跟你說的意思差不多吧。”羅三九也不是很確定:“總之,你想一想,像福船這麽大的船,你要把船上的人、物都考慮進去,又要考慮攜帶物資的損益,不好好計算,這船都下不了水。”
“有道理,可惜見不到你說的大匠,不然可以跟他們好好學習學習。”康思俊麵不改色,心裏麵則是一頓驚濤駭浪,微積分可是板上釘釘的牛頓和萊布尼茨共同研究出來的,怎麽就成了明朝的大匠都會的東西了?關鍵是羅三九說的也有道理,福船這種大小的船,設計的時候,如果沒有高等數學的知識做支撐,任意為之,確實是不可能的事。
明朝的鑄造技術,跟後世區別不太大,有兩個方形的木框,把用木頭削好的模型放進去,找好分型麵,把沙土層層夯實,分模後就取得了上下兩個模具,用鐵針刺出澆道和氣孔,把融化好的鐵水倒進去,就能做出一個粗胚。
羅三九現在就在研究如何把明軍的製式鳥銃,進行自動化的改造,他一天多的時間,靠眼睛觀察,手工削出一個槍機的木模,尺寸有誤差,但基本的比例大差不差。
武備庫裏的鍛爐最開始的時候,誰也沒看出這爐子的高明之處,知道這爐子能融化鐵水的時候,他們都吃了一驚,熔煉鋼鐵需要很高的溫度,可這是木船啊,怎麽能承受這麽高的溫度?即使這爐子再小,這也不科學啊。
“鐵水的溫度很高,這木船上麵,這樣不會起火嗎?”康思俊看著羅三九把一些報廢的箭頭、鐵砂放進坩堝裏,不禁擔心地問道。
“這武備庫的地麵,尤其是鍛爐周圍,全是石棉織成的火浣布,火燒上去,對麵都不會熱,船上自是無虞。”羅三九覺得康思俊這些後世來的人,在有些方麵無知得很:“而且就像我,學徒十年,在第八年才準許動鍛爐鑄鐵器,我在波羅河衛開的鐵匠鋪,也是木頭房子,那裏還沒有火浣布呢,這麽多年,不也沒有出事麽?”
“石棉?!”康思俊覺得這個詞很遙遠,應該還是在中學的時候學過一點知識,石棉絕熱:“這船上都用石棉來隔熱了?”
“這有什麽奇怪的呢?我們出海一次,有時候十天半月都不靠岸,人總要吃飯的吧?”羅三九用手指了指上麵:“廚房裏也都鋪著火浣布,不然怎麽生火做飯?”
康思俊機械地點了點頭,現在這船上出現什麽“黑科技”,他都有心理準備了。羅三九把坩堝放在鍛爐上,拉起旁邊的風箱,鍛爐裏的火熊熊燃燒起來,坩堝逐漸焦灼,鐵器在裏麵逐漸紅熱,發出一種類似鐵鏽的微酸氣味。
船上的鑄造條件,其實並不會比後世的巴鐵作坊好,但考慮到這是五百年前的船上,就不一般了。鍛爐的火跟後世的乙炔比起來要差很多,升溫沒那麽快,足足一個多小時,才把坩堝裏的鐵全部燒成熔融的鐵水。
羅三九把沙模搬到鍛爐旁邊,等鐵水變成明亮的暗黃色時,他用一把長柄鐵鉗夾住坩堝,把鐵水沿著澆鑄孔慢慢地倒進模具裏,導氣孔裏冒出一陣熱氣。
“都加小心了,這鐵水弄身上可不得了。”羅三九一直把鐵水倒到從澆鑄孔滿上來,才把坩堝放回鍛爐上,停止送風的鍛爐已經不像剛剛那麽炙熱。羅三九推動一個插板,插進鍛爐上麵,鍛爐裏的殘火進入悶燒階段。
“走吧,咱們去那邊繼續研究你們的槍機。”羅三九拉著康思俊離開鍛爐,澆好的模型放在那裏自然冷卻之後,再脫模,這需要一段時間。
“哎,隻可惜我是學醫的。”康思俊搖著頭:“關於槍機的一切,我知道的,都是從軍人的角度出發,具體裏麵的材料和一些設計思想,我懂的也不多。”
“不能這樣說,要不是你給我解釋,我也看不懂你們這個槍機是怎麽回事。”羅三九說完才反應過來:“你說啥?你是學醫的?”
“是的,我是第四軍醫大畢業的,八年臨床,專業方向選的外科。”康思俊說完了又自嘲地歎了口氣:“但到了這邊,我學的東西,暫時沒有用武之地,做手術需要的藥品和工具都極有限,不到萬不得已,不能用。”
小隊出國的時候,康思俊作為醫護兵,隨身是帶了一些藥品和簡單手術的工具的,但像麻藥,一共就五支,原來不覺得,因為基本不可能用上。現在就寶貴得不得了,不是性命攸關的事,絕對不會動用的。
“那你也是醫生,了不起,了不起。”羅三九一臉的羨慕之情:“隻是,像你都做了醫生,怎麽又去做了軍戶?自降身份。”
“呃,後世沒有軍戶,而且我們那時候,當兵保家衛國,是最光榮的事。”康思俊解釋道。
“就比如造這大船,割圓術是必須掌握的。”羅三九一邊跟康思俊做著砂型,一邊說道:“還有那堆垛之術,都是我們做工匠的人必須學會的。又有微分將具物微化,反積之而趨極……這些就是那些欽天監和造辦司的人才能專精的東西了,造船廠裏的大匠,也必須精通微積之術。”
“您說的是微積分吧?”康思俊用手指在旁邊的沙堆上畫了一條曲線,然後畫了一個直角坐標係,對羅三九說道:“你看,我們要知道這曲線下麵的麵積,就把這曲線切成無數小段,這就是微分,然後再把這些麵積都加起來,就是積分。”
“嗯,差不多是你說的那個意思,說實話,這個我也不是太懂,隻是當年在火工局學徒的時候,聽我師傅說了一些,跟你說的意思差不多吧。”羅三九也不是很確定:“總之,你想一想,像福船這麽大的船,你要把船上的人、物都考慮進去,又要考慮攜帶物資的損益,不好好計算,這船都下不了水。”
“有道理,可惜見不到你說的大匠,不然可以跟他們好好學習學習。”康思俊麵不改色,心裏麵則是一頓驚濤駭浪,微積分可是板上釘釘的牛頓和萊布尼茨共同研究出來的,怎麽就成了明朝的大匠都會的東西了?關鍵是羅三九說的也有道理,福船這種大小的船,設計的時候,如果沒有高等數學的知識做支撐,任意為之,確實是不可能的事。
明朝的鑄造技術,跟後世區別不太大,有兩個方形的木框,把用木頭削好的模型放進去,找好分型麵,把沙土層層夯實,分模後就取得了上下兩個模具,用鐵針刺出澆道和氣孔,把融化好的鐵水倒進去,就能做出一個粗胚。
羅三九現在就在研究如何把明軍的製式鳥銃,進行自動化的改造,他一天多的時間,靠眼睛觀察,手工削出一個槍機的木模,尺寸有誤差,但基本的比例大差不差。
武備庫裏的鍛爐最開始的時候,誰也沒看出這爐子的高明之處,知道這爐子能融化鐵水的時候,他們都吃了一驚,熔煉鋼鐵需要很高的溫度,可這是木船啊,怎麽能承受這麽高的溫度?即使這爐子再小,這也不科學啊。
“鐵水的溫度很高,這木船上麵,這樣不會起火嗎?”康思俊看著羅三九把一些報廢的箭頭、鐵砂放進坩堝裏,不禁擔心地問道。
“這武備庫的地麵,尤其是鍛爐周圍,全是石棉織成的火浣布,火燒上去,對麵都不會熱,船上自是無虞。”羅三九覺得康思俊這些後世來的人,在有些方麵無知得很:“而且就像我,學徒十年,在第八年才準許動鍛爐鑄鐵器,我在波羅河衛開的鐵匠鋪,也是木頭房子,那裏還沒有火浣布呢,這麽多年,不也沒有出事麽?”
“石棉?!”康思俊覺得這個詞很遙遠,應該還是在中學的時候學過一點知識,石棉絕熱:“這船上都用石棉來隔熱了?”
“這有什麽奇怪的呢?我們出海一次,有時候十天半月都不靠岸,人總要吃飯的吧?”羅三九用手指了指上麵:“廚房裏也都鋪著火浣布,不然怎麽生火做飯?”
康思俊機械地點了點頭,現在這船上出現什麽“黑科技”,他都有心理準備了。羅三九把坩堝放在鍛爐上,拉起旁邊的風箱,鍛爐裏的火熊熊燃燒起來,坩堝逐漸焦灼,鐵器在裏麵逐漸紅熱,發出一種類似鐵鏽的微酸氣味。
船上的鑄造條件,其實並不會比後世的巴鐵作坊好,但考慮到這是五百年前的船上,就不一般了。鍛爐的火跟後世的乙炔比起來要差很多,升溫沒那麽快,足足一個多小時,才把坩堝裏的鐵全部燒成熔融的鐵水。
羅三九把沙模搬到鍛爐旁邊,等鐵水變成明亮的暗黃色時,他用一把長柄鐵鉗夾住坩堝,把鐵水沿著澆鑄孔慢慢地倒進模具裏,導氣孔裏冒出一陣熱氣。
“都加小心了,這鐵水弄身上可不得了。”羅三九一直把鐵水倒到從澆鑄孔滿上來,才把坩堝放回鍛爐上,停止送風的鍛爐已經不像剛剛那麽炙熱。羅三九推動一個插板,插進鍛爐上麵,鍛爐裏的殘火進入悶燒階段。
“走吧,咱們去那邊繼續研究你們的槍機。”羅三九拉著康思俊離開鍛爐,澆好的模型放在那裏自然冷卻之後,再脫模,這需要一段時間。
“哎,隻可惜我是學醫的。”康思俊搖著頭:“關於槍機的一切,我知道的,都是從軍人的角度出發,具體裏麵的材料和一些設計思想,我懂的也不多。”
“不能這樣說,要不是你給我解釋,我也看不懂你們這個槍機是怎麽回事。”羅三九說完才反應過來:“你說啥?你是學醫的?”
“是的,我是第四軍醫大畢業的,八年臨床,專業方向選的外科。”康思俊說完了又自嘲地歎了口氣:“但到了這邊,我學的東西,暫時沒有用武之地,做手術需要的藥品和工具都極有限,不到萬不得已,不能用。”
小隊出國的時候,康思俊作為醫護兵,隨身是帶了一些藥品和簡單手術的工具的,但像麻藥,一共就五支,原來不覺得,因為基本不可能用上。現在就寶貴得不得了,不是性命攸關的事,絕對不會動用的。
“那你也是醫生,了不起,了不起。”羅三九一臉的羨慕之情:“隻是,像你都做了醫生,怎麽又去做了軍戶?自降身份。”
“呃,後世沒有軍戶,而且我們那時候,當兵保家衛國,是最光榮的事。”康思俊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