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投宿荒村
穿越!我們找到了龍國衰落的真相 作者:龍崗山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羅通把馬車趕進院子裏,停好,從馬車上跳下來,打量著麵前這座古代的民宅。說實話,並沒有比苦兀那邊好到哪裏去,甚至還略顯破敗。黃土和著稻草夯築的牆麵,看上去委頓不堪。
老頭客氣地讓三人進屋:“幾位軍爺進屋,往裏頭走,我這屋忒小,莫要怪罪。”
張久征打頭,羅通和許亞軒緊隨其後進了屋,屋子裏的格局跟後世北方的房屋類似,進門就是廚房,左右各有一間住房。靠門口左邊有個黃泥壘砌的灶台,上麵嵌著一口比後世臉盆大不了多少的鐵鍋。一個老婆婆蹲在灶坑前麵燒火,鐵鍋裏煮著雜麵糊糊一樣的東西。
見到張久征幾個人進來,老婆婆隻是欠了欠身子,就不聲不響地繼續燒她的火。老頭則把三人引到西邊的屋子:“幾位軍爺上炕暖和暖和,這天兒忒涼,俺這小門小院的,也沒啥好的,揍是家常便飯,委屈幾位了。”
張久征從懷裏摸出一塊碎銀子,塞到老頭手裏:“老丈,多有叨擾,這點銀子你拿去,就當我們今天的飯夥錢。”
“這,這,這崽兒能要你們的錢呢?”老頭拿著銀子,臉上樂開了花,衝外麵叫著:“老婆子,快去隔壁叫二他掰掰,過來搞兩個硬菜,招待一下且。”
老頭說完,直接跑到外屋地,把碎銀子給老婆婆看,兩個人嘁嘁喳喳說了一陣兒,老婆婆出去搖人了。
張久征仔細看了一下昏暗的屋子裏,可以說是家徒四壁,除了一張木桌子,一張破炕席,還有一個缺一個門的舊炕琴,這房子裏啥都沒有。
“老丈,我們從山東過來的,不熟悉這邊,按說你們這裏離京城不遠,生活應該比我們那邊好啊。”張久征沒話找話跟老頭閑扯。
“嗐,軍爺,您有所不知啊。”老頭長歎了一口氣:“俺們這地界,靠天吃飯,這沙河一漲水,一年就白幹了,今年水忒大,搞不好,這租子又交不上了。”
“原來這裏是沙河。”張久征從老頭的話裏得到了需要的信息:“離灤州不遠了,過了灤州,咱們就到永平府了。”
“對也,從這塊嘍出去,沿著河往北走五裏路,揍能看到大橋了,能走馬車。”老頭點點頭說道:“過了橋,再走二十裏就到灤州了。”
幾人正說著話,老婆婆領著那個二他掰掰回來了,二他掰掰嗓門很大,一進門就嚷嚷著:“來的啥且也?還要弄倆硬菜?”
話音剛落,一個眯縫眼的中年男人進了屋子,一看到張久征和羅通三人,連忙作揖:“呦,軍爺,老幾位,對不住,我這嘴忒賤,沒個把門的。二他爺爺,塌倆鴨蛋,弄個白菜湯,行不?”
“你也忒摳搜了,崽兒也得讓人吃飽嘍。”老頭把張久征給他的碎銀子掏出來,用勁擰掉一個角,遞給二他掰掰:“揍這麽多,趕緊地,把你養的小雞兒宰一隻。”
張久征連忙阻攔道:“那誰,二他掰掰,別宰雞,就炒幾個蛋,弄點青菜就行。”
二他掰掰搓著手:“那崽兒好意思呢?”
“真的,俺們當兵的,沒那麽多講究,能吃飽就行。”張久征拱手說道:“你們要是方便的話,就煮上一鍋飯,或者貼點餅子什麽的,都行。”
“好嘞,您幾位先坐著,一會兒就好。”二他掰掰把那角碎銀子塞到懷裏,高高興興地出去張羅飯了。
“張老,這裏的農民怎麽看上去過得還不如苦兀呢?”羅通看著這個房子,感慨著。
“他不是說了,這裏一漲水,一年收成就泡湯了。”張久征歎了口氣:“這年頭,誰的日子都不好過。”
“可這一帶基本上都沒有人家,他們搬到離河遠點的地方,不就好了?”許亞軒有點不理解:“明知道這裏年年發大水,離開不就行了?”
“農民的地,都是官府那邊丈量好的,哪能說走就走?”張久征搖了搖頭:“也隻有苦兀那種地方,沒有人管,才能隨意遷徙。咱大明的黃冊,每次修訂都很嚴格,怪就怪他祖宗到了這個地方,紮根了。”
“黃冊?”羅通沒明白:“那是什麽東西?戶口麽?”
“這個怎麽給你解釋呢。”張久征想了想:“這黃冊,記錄了每一家的人口數,牛羊數,房屋數,田畝數,每十年大造一次。也就是,你家裏有什麽,官府那邊都有記錄,官府記錄你家是民戶,軍戶,匠戶,這些都是不能變動的。”
羅通點了點頭,大致明白了:“就相當於說,每戶人家在官府都有登記唄。他們住在這裏,在官府那邊都記得明明白白的,不能擅自遷移。”
“是的,所以,有些人住在水土不好的地方,就隻能自認倒黴,自生自滅。”張久征搖了搖頭:“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總有人運氣不好。”
“如果說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好不好,全憑祖宗選了什麽地方,那這個製度也太死板了。”羅通搖了搖頭,理解不了古人的思路:“就像他們,明明可以往遠離河道的地方遷移一點的,這邊這麽多土地都是荒地,總有一塊能養活這麽多人。”
外屋地傳來叮叮當當炒菜的聲音,老頭從外麵走進來,手裏拿著一個陶製的小酒壺,麵有慚色:“幾位軍爺,對不住嘍,整個莊戶揍找到這麽一小壺酒……”
羅通連忙擺手:“老丈,您把酒還回去吧,我們有軍紀,不能喝酒。”
“那我還回去嘍?”老頭有點猶豫:“啥前的規矩也?崽兒揍不能喝酒了呢?”
“老丈,還回去,還回去。”羅通對老頭說道:“俺們一直都是這個規矩,軍務在身的時候,不能喝酒。”
老頭翹起了大拇指:“一看幾位軍爺就正氣,俺們這兒的中屯衛,是個軍爺都是酒蒙子,哪裏像幾位這樣。”
羅通再三客氣,老頭子才放心地把酒拿走了。二他掰掰炒菜動作很快,不一會兒,就把菜端上來了。羅通他們簡單吃了口飯,在老頭家的東屋住下了。
老頭客氣地讓三人進屋:“幾位軍爺進屋,往裏頭走,我這屋忒小,莫要怪罪。”
張久征打頭,羅通和許亞軒緊隨其後進了屋,屋子裏的格局跟後世北方的房屋類似,進門就是廚房,左右各有一間住房。靠門口左邊有個黃泥壘砌的灶台,上麵嵌著一口比後世臉盆大不了多少的鐵鍋。一個老婆婆蹲在灶坑前麵燒火,鐵鍋裏煮著雜麵糊糊一樣的東西。
見到張久征幾個人進來,老婆婆隻是欠了欠身子,就不聲不響地繼續燒她的火。老頭則把三人引到西邊的屋子:“幾位軍爺上炕暖和暖和,這天兒忒涼,俺這小門小院的,也沒啥好的,揍是家常便飯,委屈幾位了。”
張久征從懷裏摸出一塊碎銀子,塞到老頭手裏:“老丈,多有叨擾,這點銀子你拿去,就當我們今天的飯夥錢。”
“這,這,這崽兒能要你們的錢呢?”老頭拿著銀子,臉上樂開了花,衝外麵叫著:“老婆子,快去隔壁叫二他掰掰,過來搞兩個硬菜,招待一下且。”
老頭說完,直接跑到外屋地,把碎銀子給老婆婆看,兩個人嘁嘁喳喳說了一陣兒,老婆婆出去搖人了。
張久征仔細看了一下昏暗的屋子裏,可以說是家徒四壁,除了一張木桌子,一張破炕席,還有一個缺一個門的舊炕琴,這房子裏啥都沒有。
“老丈,我們從山東過來的,不熟悉這邊,按說你們這裏離京城不遠,生活應該比我們那邊好啊。”張久征沒話找話跟老頭閑扯。
“嗐,軍爺,您有所不知啊。”老頭長歎了一口氣:“俺們這地界,靠天吃飯,這沙河一漲水,一年就白幹了,今年水忒大,搞不好,這租子又交不上了。”
“原來這裏是沙河。”張久征從老頭的話裏得到了需要的信息:“離灤州不遠了,過了灤州,咱們就到永平府了。”
“對也,從這塊嘍出去,沿著河往北走五裏路,揍能看到大橋了,能走馬車。”老頭點點頭說道:“過了橋,再走二十裏就到灤州了。”
幾人正說著話,老婆婆領著那個二他掰掰回來了,二他掰掰嗓門很大,一進門就嚷嚷著:“來的啥且也?還要弄倆硬菜?”
話音剛落,一個眯縫眼的中年男人進了屋子,一看到張久征和羅通三人,連忙作揖:“呦,軍爺,老幾位,對不住,我這嘴忒賤,沒個把門的。二他爺爺,塌倆鴨蛋,弄個白菜湯,行不?”
“你也忒摳搜了,崽兒也得讓人吃飽嘍。”老頭把張久征給他的碎銀子掏出來,用勁擰掉一個角,遞給二他掰掰:“揍這麽多,趕緊地,把你養的小雞兒宰一隻。”
張久征連忙阻攔道:“那誰,二他掰掰,別宰雞,就炒幾個蛋,弄點青菜就行。”
二他掰掰搓著手:“那崽兒好意思呢?”
“真的,俺們當兵的,沒那麽多講究,能吃飽就行。”張久征拱手說道:“你們要是方便的話,就煮上一鍋飯,或者貼點餅子什麽的,都行。”
“好嘞,您幾位先坐著,一會兒就好。”二他掰掰把那角碎銀子塞到懷裏,高高興興地出去張羅飯了。
“張老,這裏的農民怎麽看上去過得還不如苦兀呢?”羅通看著這個房子,感慨著。
“他不是說了,這裏一漲水,一年收成就泡湯了。”張久征歎了口氣:“這年頭,誰的日子都不好過。”
“可這一帶基本上都沒有人家,他們搬到離河遠點的地方,不就好了?”許亞軒有點不理解:“明知道這裏年年發大水,離開不就行了?”
“農民的地,都是官府那邊丈量好的,哪能說走就走?”張久征搖了搖頭:“也隻有苦兀那種地方,沒有人管,才能隨意遷徙。咱大明的黃冊,每次修訂都很嚴格,怪就怪他祖宗到了這個地方,紮根了。”
“黃冊?”羅通沒明白:“那是什麽東西?戶口麽?”
“這個怎麽給你解釋呢。”張久征想了想:“這黃冊,記錄了每一家的人口數,牛羊數,房屋數,田畝數,每十年大造一次。也就是,你家裏有什麽,官府那邊都有記錄,官府記錄你家是民戶,軍戶,匠戶,這些都是不能變動的。”
羅通點了點頭,大致明白了:“就相當於說,每戶人家在官府都有登記唄。他們住在這裏,在官府那邊都記得明明白白的,不能擅自遷移。”
“是的,所以,有些人住在水土不好的地方,就隻能自認倒黴,自生自滅。”張久征搖了搖頭:“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總有人運氣不好。”
“如果說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好不好,全憑祖宗選了什麽地方,那這個製度也太死板了。”羅通搖了搖頭,理解不了古人的思路:“就像他們,明明可以往遠離河道的地方遷移一點的,這邊這麽多土地都是荒地,總有一塊能養活這麽多人。”
外屋地傳來叮叮當當炒菜的聲音,老頭從外麵走進來,手裏拿著一個陶製的小酒壺,麵有慚色:“幾位軍爺,對不住嘍,整個莊戶揍找到這麽一小壺酒……”
羅通連忙擺手:“老丈,您把酒還回去吧,我們有軍紀,不能喝酒。”
“那我還回去嘍?”老頭有點猶豫:“啥前的規矩也?崽兒揍不能喝酒了呢?”
“老丈,還回去,還回去。”羅通對老頭說道:“俺們一直都是這個規矩,軍務在身的時候,不能喝酒。”
老頭翹起了大拇指:“一看幾位軍爺就正氣,俺們這兒的中屯衛,是個軍爺都是酒蒙子,哪裏像幾位這樣。”
羅通再三客氣,老頭子才放心地把酒拿走了。二他掰掰炒菜動作很快,不一會兒,就把菜端上來了。羅通他們簡單吃了口飯,在老頭家的東屋住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