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水榭藏書
穿越!我們找到了龍國衰落的真相 作者:龍崗山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梁震跟著王大用進了書房,這書房也是他從未見過的大,裏麵因為擺放了很多書架,顯得采光沒有一樓那麽好,但也比普通百姓家裏不知道好多少倍了。書房的正中,放著一張紅木書案,書案上放著幾本書。
王大用走到書案旁邊,伸手拿起一本線裝的《元史》遞給梁震:“就是這個,將軍請看。”
梁震看了一眼封皮:“這不就是《元史》嗎?也不算禁書。”
王大用把那書翻開幾頁,推到梁震麵前:“將軍,您看這裏。”
梁震隻掃了一眼,就無法淡定了:“豎子安敢,這範家真的無法無天了!”
原來,在這本《元史》的裏麵,居然夾著九邊守禦詳圖,各口、各衛都有詳細介紹,單這個也就算了,後麵翻翻還有更炸裂的,裏麵居然記載了去年剛剛裝備九邊的佛朗機銃的各個烽火台,最惡毒的是,每個台下麵還詳細標注了製造瑕疵,比如剛出事的陽和口,下麵的標注就是“廢銃重鑄,擺樣勿放。”
梁震強壓怒火把那三百門佛朗機銃的標注一一看完,好用的十幾門基本上都在大同、宣府、紫荊關、雁門關這種要地,而其他各口,各台,能放十響已是極限,甚至有個別口的標注是“瑕疵未定,盡量不用。”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梁震真的是氣炸了:“九邊之害,不在九邊,朝廷到底在幹什麽?”
這種“實打實”的資料,他手裏沒有,反倒出現在一個通敵資敵的商賈手裏,想一想後背都發寒,萬一再遇到蒙古大軍南下,人家一箭不發而長城自毀,這遺臭萬年的黑鍋到底該誰去背?
“王大人,這本書我就帶走了,稍後我幫你派些軍士來幫你把守這間水榭,不知道這裏還藏著多少秘密呢。”梁震把那本《元史》塞進懷裏,跟王大用一起離開了水榭。
梁震還是頭一次被一本書嚇到。這本從範家大院裏查到的書,裏麵的內容遠超一個大同總兵所能掌握的範圍。單這一本書,就可以讓無數人頭落地,範家喜提九族消消樂不是夢。
他揣著這本書急匆匆趕回總兵府,這次上奏的對象又增加了,但這種奏章途中被攔下的概率也極大,畢竟這件事牽連甚廣,早就超出了一府一地所能掌控的範圍。盡管加派了親兵過去把守那個水榭,梁震仍然覺得心裏不踏實。
此刻,一支奇怪的人馬,從東邊的大路接近大同。帶隊的正是韋力豪,但他身後這支隊伍卻極為奇怪,一水的太監。此外,隻有一個禮部行人司的右司副隨行。
那天在安定門外試射完擲彈筒之後,韋力豪給出了製造二百支擲彈筒的任務。但在帶什麽兵去大同的時候,犯了難。兵貴神速,如果所帶的軍士還需要一段時間練習擲彈筒,那等他們到了大同,黃瓜菜都涼了。
韋力豪也是閑談的時候,跟黃錦說了一嘴,黃錦卻哈哈大笑:“這個其實倒是有現成的能用的人,咱們一起去跟皇上說一下,隻要皇上點頭,就立馬有能用的人。”
黃錦說的能用的人是什麽人呢?就是內府監裏專門放煙花的那群太監,一輩子就幹這一件活,畢竟擲彈筒的用法跟禮花筒很像,教普通的軍士,可能很吃力,但這些太監,幾乎就是秒上手。
事情報到嘉靖皇帝那裏,他秒批。一百個太監換俺答人頭,這買賣怎麽想怎麽合算,更何況,按照韋力豪的說法,這些太監就是臨時借用,一仗打完就回京師,神不知鬼不覺。
這樣,就組建了這麽一支太監隊伍。內府監專門挑選出一百名二十到三十歲的壯年太監,這些人悟性不錯,走之前每人到安定門外靶場試射兩枚榴彈,成功率百分之百。
現在,這支隊伍就在韋力豪身後,每個太監都穿著緊身的飛魚服,後背交叉背著兩支擲彈筒,胸前交叉綁著的彈袋裏,裝著十枚榴彈,馬兩側掛著的木箱子裏,還有十發備用彈。
隊伍一直跑到大同東門外,韋力豪拱手對城上的軍士說道:“大明漠北招討使到此,速速開門。”這是臨行前,嘉靖皇帝給韋力豪的臨時官職。
對於外藩,來的是宣慰使還是招討使,全看你怎麽做人,像天皇那樣的老實窮孩子,宣慰使就夠用,但對於像俺答這樣總是圖謀不軌的,就得來招討使了。
城上的官軍看清楚隊伍中打的龍旗,放下吊橋,打開城門,把這支隊伍放進大同城。
進城的時候,韋力豪跟一個守門的官軍問清楚總兵府的位置,大隊人馬直奔總兵府。
梁震正在寫奏折,外麵慌慌張張地跑進來一個軍士:“報,將軍,外麵來了一支隊伍,說是朝廷派出的漠北招討使。”
梁震連忙放下筆,迎了出去,走到院子裏,跟走進來的韋力豪走了個頂頭。
“這位可是梁總兵?”韋力豪拱手問道。
“正是末將,敢問大人是?”梁震拱手問道。
“啊,我是這次奉命討伐俺答的漠北招討使,韋力豪。”韋力豪拱手笑著說道:“初到貴寶地,還要將軍多多照顧。”
“豈敢,豈敢。”梁震從官職上就看出韋力豪來頭不小,連忙客氣道:“招討使大人,有任何需要,隻管吩咐,梁震照辦就是。”
“那我可就不客氣了。”韋力豪表情嚴肅起來:“這次大同範家的案子,皇上很重視。現在有幾個問題,第一個,俺答現在在什麽地方?第二個,將軍手下有沒有認識俺答的人?”
梁震想了想,回答道:“俺答的封地在大板升,但我想,這次他派這麽多人進城,他一定就在大同附近,要麽在土城,要麽就在貓兒莊一帶。至於認識俺答的人,我這邊還真沒有見過他的人,倒是這次抓了不少韃子,都是俺答的手下,不知道能不能用得上。”
韋力豪點了點頭:“把進城的人裏帶頭的找出來,我們帶他去找俺答。”
王大用走到書案旁邊,伸手拿起一本線裝的《元史》遞給梁震:“就是這個,將軍請看。”
梁震看了一眼封皮:“這不就是《元史》嗎?也不算禁書。”
王大用把那書翻開幾頁,推到梁震麵前:“將軍,您看這裏。”
梁震隻掃了一眼,就無法淡定了:“豎子安敢,這範家真的無法無天了!”
原來,在這本《元史》的裏麵,居然夾著九邊守禦詳圖,各口、各衛都有詳細介紹,單這個也就算了,後麵翻翻還有更炸裂的,裏麵居然記載了去年剛剛裝備九邊的佛朗機銃的各個烽火台,最惡毒的是,每個台下麵還詳細標注了製造瑕疵,比如剛出事的陽和口,下麵的標注就是“廢銃重鑄,擺樣勿放。”
梁震強壓怒火把那三百門佛朗機銃的標注一一看完,好用的十幾門基本上都在大同、宣府、紫荊關、雁門關這種要地,而其他各口,各台,能放十響已是極限,甚至有個別口的標注是“瑕疵未定,盡量不用。”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梁震真的是氣炸了:“九邊之害,不在九邊,朝廷到底在幹什麽?”
這種“實打實”的資料,他手裏沒有,反倒出現在一個通敵資敵的商賈手裏,想一想後背都發寒,萬一再遇到蒙古大軍南下,人家一箭不發而長城自毀,這遺臭萬年的黑鍋到底該誰去背?
“王大人,這本書我就帶走了,稍後我幫你派些軍士來幫你把守這間水榭,不知道這裏還藏著多少秘密呢。”梁震把那本《元史》塞進懷裏,跟王大用一起離開了水榭。
梁震還是頭一次被一本書嚇到。這本從範家大院裏查到的書,裏麵的內容遠超一個大同總兵所能掌握的範圍。單這一本書,就可以讓無數人頭落地,範家喜提九族消消樂不是夢。
他揣著這本書急匆匆趕回總兵府,這次上奏的對象又增加了,但這種奏章途中被攔下的概率也極大,畢竟這件事牽連甚廣,早就超出了一府一地所能掌控的範圍。盡管加派了親兵過去把守那個水榭,梁震仍然覺得心裏不踏實。
此刻,一支奇怪的人馬,從東邊的大路接近大同。帶隊的正是韋力豪,但他身後這支隊伍卻極為奇怪,一水的太監。此外,隻有一個禮部行人司的右司副隨行。
那天在安定門外試射完擲彈筒之後,韋力豪給出了製造二百支擲彈筒的任務。但在帶什麽兵去大同的時候,犯了難。兵貴神速,如果所帶的軍士還需要一段時間練習擲彈筒,那等他們到了大同,黃瓜菜都涼了。
韋力豪也是閑談的時候,跟黃錦說了一嘴,黃錦卻哈哈大笑:“這個其實倒是有現成的能用的人,咱們一起去跟皇上說一下,隻要皇上點頭,就立馬有能用的人。”
黃錦說的能用的人是什麽人呢?就是內府監裏專門放煙花的那群太監,一輩子就幹這一件活,畢竟擲彈筒的用法跟禮花筒很像,教普通的軍士,可能很吃力,但這些太監,幾乎就是秒上手。
事情報到嘉靖皇帝那裏,他秒批。一百個太監換俺答人頭,這買賣怎麽想怎麽合算,更何況,按照韋力豪的說法,這些太監就是臨時借用,一仗打完就回京師,神不知鬼不覺。
這樣,就組建了這麽一支太監隊伍。內府監專門挑選出一百名二十到三十歲的壯年太監,這些人悟性不錯,走之前每人到安定門外靶場試射兩枚榴彈,成功率百分之百。
現在,這支隊伍就在韋力豪身後,每個太監都穿著緊身的飛魚服,後背交叉背著兩支擲彈筒,胸前交叉綁著的彈袋裏,裝著十枚榴彈,馬兩側掛著的木箱子裏,還有十發備用彈。
隊伍一直跑到大同東門外,韋力豪拱手對城上的軍士說道:“大明漠北招討使到此,速速開門。”這是臨行前,嘉靖皇帝給韋力豪的臨時官職。
對於外藩,來的是宣慰使還是招討使,全看你怎麽做人,像天皇那樣的老實窮孩子,宣慰使就夠用,但對於像俺答這樣總是圖謀不軌的,就得來招討使了。
城上的官軍看清楚隊伍中打的龍旗,放下吊橋,打開城門,把這支隊伍放進大同城。
進城的時候,韋力豪跟一個守門的官軍問清楚總兵府的位置,大隊人馬直奔總兵府。
梁震正在寫奏折,外麵慌慌張張地跑進來一個軍士:“報,將軍,外麵來了一支隊伍,說是朝廷派出的漠北招討使。”
梁震連忙放下筆,迎了出去,走到院子裏,跟走進來的韋力豪走了個頂頭。
“這位可是梁總兵?”韋力豪拱手問道。
“正是末將,敢問大人是?”梁震拱手問道。
“啊,我是這次奉命討伐俺答的漠北招討使,韋力豪。”韋力豪拱手笑著說道:“初到貴寶地,還要將軍多多照顧。”
“豈敢,豈敢。”梁震從官職上就看出韋力豪來頭不小,連忙客氣道:“招討使大人,有任何需要,隻管吩咐,梁震照辦就是。”
“那我可就不客氣了。”韋力豪表情嚴肅起來:“這次大同範家的案子,皇上很重視。現在有幾個問題,第一個,俺答現在在什麽地方?第二個,將軍手下有沒有認識俺答的人?”
梁震想了想,回答道:“俺答的封地在大板升,但我想,這次他派這麽多人進城,他一定就在大同附近,要麽在土城,要麽就在貓兒莊一帶。至於認識俺答的人,我這邊還真沒有見過他的人,倒是這次抓了不少韃子,都是俺答的手下,不知道能不能用得上。”
韋力豪點了點頭:“把進城的人裏帶頭的找出來,我們帶他去找俺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