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荒唐過後,林楓知道得做正事了。
如今,臨安城兵變,皇帝駕崩,這個消息,已經從臨安城傳出去了。
百姓先是一臉震驚,隨後便是一臉坦然。
這些年來,戰爭頻繁,百姓流連失所,難民不斷的增加,大家早就對朝廷頗有怨言。
如今,聽到臨安城被占,皇帝駕崩,這個消息,也隻是讓百姓覺得太過於突然。
事後,百姓仍然為明天能否有一頓飽飯吃而感到發愁。
不過,百姓還是對新帝登基帶著希望。
三天後,新帝登陸,改國號為華。
自此,由趙姓統治幾百年的大宋皇朝,徹底結束。
不過,百姓對於這個叫林楓的新皇帝身份,一點都不了解。
倒是有消息傳出來,新帝在一年前前往塞北,途中遇到滿是難民,屍體遍地,白地壘壘。
於是一怒之下,帶領難民殺貪官、殺士紳、殺富商、殺惡霸。
一夜之間,讓整個洛陽城的達官貴人心驚膽顫。
他們將獲得的糧食、錢財、土地分給百姓,同時又帶領所有的難民,聯合百姓開渠,疏通河道,改善澆灌方式。
一下子,整個洛陽城的百姓,隻有了幾個月的時間,便改善了原有沒有飯吃,變成一日可以吃三頓的局麵。
本來百姓對於新帝的期待也不是特別高。
根據前人的經驗,皇帝確實會心係百姓,但他們的熱度往往也不長久。
哪怕他們為全天下的百姓著急,卻沒有做出實際的行為。
可是現在,大家聽到新帝在洛陽城所做的行為,大家對於他的期待值,增加了不少。
隨著新帝登基一個月後,朝廷派人來通知,要大修河渠,同時改變種植的糧食。
這事情,遭到很多百姓反對。
要知道,他們世代種植水稻與小麥,突然改變種植的糧食,大家自然不同意。
不過,隨著朝廷那裏分別向各地發放了上百萬石的番薯和土豆後,大家在嚐過這兩種糧食的味道,反對的聲音就少了很多。
而在了解番薯和土豆的種植條件後,反對聲音幾乎沒有了。
於是,整個華國開始安排土地種植番薯和土豆,同時也保留了適合種植水稻和小麥這些糧食的土地。
種植的水稻種子,大家使用的是朝廷提供的種子。
百姓不知道朝廷提供的種子有什麽不同,就隻知道好像叫雜交水稻種子。
盡管他們感到奇怪,但在番薯與土豆這種糧食的產值下,他們對於朝廷提供的雜交水稻種子也沒有懷疑。
因為要廣修渠道,同時又要疏通江河各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金錢。
人力這方麵,百姓可以自行參與。
畢竟這是對他們生活改善的事情,出點力,他們肯定沒有意見。
但出力了,肯定得吃飽飯才能夠出力。
可是這麽多人吃飯,本來就已經沒錢的國庫,肯定不能夠指望。
於是朝廷再下了一道聖旨。
全國各地的士紳豪強,富商巨賈,達官貴人,如果可以捐贈家產的七成用來支持國家建築事業,那麽關於他們這些錢,到底是合法收入,還是搜刮的民脂民膏,一律不再去追究。
如果有反對者,那麽直播抄家。
如果查到涉及到命案的,主謀者直接當場斃掉,其他家眷,全部選擇流放。
麵對這種情況,自然有不少士紳豪強還有其他達官貴人的反對。
於是,朝廷直接來一個殺一儆百。
直接抄了幾家後,其他看到後,都乖乖上繳了。
七成。
確實是大傷筋骨。
可至少還保留三成,並且這三成的錢,既往不咎。
如果不同意的話,別說三成的錢沒有了,甚至連命都會沒有。
因為新登基的皇帝,那是真的敢殺。
有了錢,百姓有飯吃,河道這些,很快便弄好。
當把河水引進田地裏時,百姓看到那潺潺的河水,讓他們內心非常感慨。
臨安城這邊還好,雨水充足。
而是塞北等地,已經大旱幾年了。
河裏的水,又無法引灌到田地裏。
如今,眾人的合力下,改善了全國大部分的河道,並且澆灌的方式也不再是那種傳統的方式。
看到這些,百姓對於剛剛登基一個月的皇帝,開始發自內心的認可。
而在做了一個月皇帝的林楓,此時算是痛並快樂著。
他現在真的是體會,什麽叫做日理萬機了。
永遠批不完的奏折。
林楓覺得自己一個月來都沒有放過假了。
此時,林楓仍然在批著奏折。
但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有人在忙活著。
“師姐,你可以暫時停一下了。”
李莫愁不知從什麽地方鑽了出來,看了一眼林楓。
“怎麽了?”
“我隻是突然對著這些奏折頭疼了。要不,你來幫忙批一下。”
“我得侍候你呀。”
李莫愁站起來,然後坐在林楓的身上。
“你現在可是皇帝了,我要是不把你侍候好,回頭你不滿意了,把我打進冷宮,那我得哭死。”
林楓摸著李莫愁的俏臉。
“這個我可舍不得。畢竟像你這麽賣力的師姐,我可找不到另外一個了。”
李莫愁嬌羞一聲。
“你就會欺負我。”
“剛剛明明你也很享受呀。”
“一點都不覺得享受,太累了。”
李莫愁說完,隨手拿了一張奏折過來,打開看了一眼。
“咦,這是天府那邊的奏折。說是吐蕃那邊有動靜,讓朝廷這邊增派兵力。”
林楓接過來看了一眼,然後把奏折放下。
“吐蕃近來確實是比較活躍。”
李莫愁道:“吐蕃按道理來說,不會那麽活躍才對呀。”
“前朝剛滅掉,新朝剛建 ,他們以為我們需要解決內憂外患。”
林楓笑了笑:“事實上吐蕃的想法是對的。這一個月來,外患我們確實沒什麽動,可不代表不需要動。”
“內憂這一個月來,卻是一直肅整。”
“內憂外患,再加上要解決民生問題,吐蕃肯定以為我們無瑕分出精力去做其他事,那麽此時趁機出兵天府,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李莫愁看著眼前這個讓她愛得死去活來的男人。
望著他一副鎮定的表情,問道:“在天府那邊,你應該會有部署吧。”
如今,臨安城兵變,皇帝駕崩,這個消息,已經從臨安城傳出去了。
百姓先是一臉震驚,隨後便是一臉坦然。
這些年來,戰爭頻繁,百姓流連失所,難民不斷的增加,大家早就對朝廷頗有怨言。
如今,聽到臨安城被占,皇帝駕崩,這個消息,也隻是讓百姓覺得太過於突然。
事後,百姓仍然為明天能否有一頓飽飯吃而感到發愁。
不過,百姓還是對新帝登基帶著希望。
三天後,新帝登陸,改國號為華。
自此,由趙姓統治幾百年的大宋皇朝,徹底結束。
不過,百姓對於這個叫林楓的新皇帝身份,一點都不了解。
倒是有消息傳出來,新帝在一年前前往塞北,途中遇到滿是難民,屍體遍地,白地壘壘。
於是一怒之下,帶領難民殺貪官、殺士紳、殺富商、殺惡霸。
一夜之間,讓整個洛陽城的達官貴人心驚膽顫。
他們將獲得的糧食、錢財、土地分給百姓,同時又帶領所有的難民,聯合百姓開渠,疏通河道,改善澆灌方式。
一下子,整個洛陽城的百姓,隻有了幾個月的時間,便改善了原有沒有飯吃,變成一日可以吃三頓的局麵。
本來百姓對於新帝的期待也不是特別高。
根據前人的經驗,皇帝確實會心係百姓,但他們的熱度往往也不長久。
哪怕他們為全天下的百姓著急,卻沒有做出實際的行為。
可是現在,大家聽到新帝在洛陽城所做的行為,大家對於他的期待值,增加了不少。
隨著新帝登基一個月後,朝廷派人來通知,要大修河渠,同時改變種植的糧食。
這事情,遭到很多百姓反對。
要知道,他們世代種植水稻與小麥,突然改變種植的糧食,大家自然不同意。
不過,隨著朝廷那裏分別向各地發放了上百萬石的番薯和土豆後,大家在嚐過這兩種糧食的味道,反對的聲音就少了很多。
而在了解番薯和土豆的種植條件後,反對聲音幾乎沒有了。
於是,整個華國開始安排土地種植番薯和土豆,同時也保留了適合種植水稻和小麥這些糧食的土地。
種植的水稻種子,大家使用的是朝廷提供的種子。
百姓不知道朝廷提供的種子有什麽不同,就隻知道好像叫雜交水稻種子。
盡管他們感到奇怪,但在番薯與土豆這種糧食的產值下,他們對於朝廷提供的雜交水稻種子也沒有懷疑。
因為要廣修渠道,同時又要疏通江河各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金錢。
人力這方麵,百姓可以自行參與。
畢竟這是對他們生活改善的事情,出點力,他們肯定沒有意見。
但出力了,肯定得吃飽飯才能夠出力。
可是這麽多人吃飯,本來就已經沒錢的國庫,肯定不能夠指望。
於是朝廷再下了一道聖旨。
全國各地的士紳豪強,富商巨賈,達官貴人,如果可以捐贈家產的七成用來支持國家建築事業,那麽關於他們這些錢,到底是合法收入,還是搜刮的民脂民膏,一律不再去追究。
如果有反對者,那麽直播抄家。
如果查到涉及到命案的,主謀者直接當場斃掉,其他家眷,全部選擇流放。
麵對這種情況,自然有不少士紳豪強還有其他達官貴人的反對。
於是,朝廷直接來一個殺一儆百。
直接抄了幾家後,其他看到後,都乖乖上繳了。
七成。
確實是大傷筋骨。
可至少還保留三成,並且這三成的錢,既往不咎。
如果不同意的話,別說三成的錢沒有了,甚至連命都會沒有。
因為新登基的皇帝,那是真的敢殺。
有了錢,百姓有飯吃,河道這些,很快便弄好。
當把河水引進田地裏時,百姓看到那潺潺的河水,讓他們內心非常感慨。
臨安城這邊還好,雨水充足。
而是塞北等地,已經大旱幾年了。
河裏的水,又無法引灌到田地裏。
如今,眾人的合力下,改善了全國大部分的河道,並且澆灌的方式也不再是那種傳統的方式。
看到這些,百姓對於剛剛登基一個月的皇帝,開始發自內心的認可。
而在做了一個月皇帝的林楓,此時算是痛並快樂著。
他現在真的是體會,什麽叫做日理萬機了。
永遠批不完的奏折。
林楓覺得自己一個月來都沒有放過假了。
此時,林楓仍然在批著奏折。
但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有人在忙活著。
“師姐,你可以暫時停一下了。”
李莫愁不知從什麽地方鑽了出來,看了一眼林楓。
“怎麽了?”
“我隻是突然對著這些奏折頭疼了。要不,你來幫忙批一下。”
“我得侍候你呀。”
李莫愁站起來,然後坐在林楓的身上。
“你現在可是皇帝了,我要是不把你侍候好,回頭你不滿意了,把我打進冷宮,那我得哭死。”
林楓摸著李莫愁的俏臉。
“這個我可舍不得。畢竟像你這麽賣力的師姐,我可找不到另外一個了。”
李莫愁嬌羞一聲。
“你就會欺負我。”
“剛剛明明你也很享受呀。”
“一點都不覺得享受,太累了。”
李莫愁說完,隨手拿了一張奏折過來,打開看了一眼。
“咦,這是天府那邊的奏折。說是吐蕃那邊有動靜,讓朝廷這邊增派兵力。”
林楓接過來看了一眼,然後把奏折放下。
“吐蕃近來確實是比較活躍。”
李莫愁道:“吐蕃按道理來說,不會那麽活躍才對呀。”
“前朝剛滅掉,新朝剛建 ,他們以為我們需要解決內憂外患。”
林楓笑了笑:“事實上吐蕃的想法是對的。這一個月來,外患我們確實沒什麽動,可不代表不需要動。”
“內憂這一個月來,卻是一直肅整。”
“內憂外患,再加上要解決民生問題,吐蕃肯定以為我們無瑕分出精力去做其他事,那麽此時趁機出兵天府,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李莫愁看著眼前這個讓她愛得死去活來的男人。
望著他一副鎮定的表情,問道:“在天府那邊,你應該會有部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