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畏罪自殺
穿越七零,帶著妹妹下鄉插隊 作者:偏愛年代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在應該沒什麽阻力了,接下來的事情就交給你們了。”
掛斷電話,楊白衣看了一眼手表,自己已經在這裏待了大半天時間了。
“程局長,真的要查李局長嗎?”
目送著離去的吉普車,李誌遠的目光有些複雜。
他知道,商業局李局長肯定是經受不住調查的。
任誰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都不可能一點好處也不撈。
各個供銷社和國營飯店之間,也是有競爭關係的,誰都想分配更多的份額,取得更好的成績。
各機關單位想要更多的福利供應,也要經過商業局的領導。
求人辦事,總不能空口白牙的刷臉吧?多少都是要送些東西的。
“這還用問,首長交代的事情,咱們不但要保,還要辦得漂亮。”
與李誌遠的複雜不同,張同喜看向吉普車的目光中全是狂熱。
這就是權勢帶來威懾,百無禁忌,言出法隨,就連丁市長也不敢有絲毫忤逆。
“李誌遠同誌,多跟張同喜同誌學學,要學會審時度勢,順勢而為。
首長的意思,是咱們能忤逆的嗎?隻能怪李勝強自己倒黴。”
李勝強自打做了商業局局長以後,好聽話聽多了,已經喪失了思考的能力。
剛才他打電話過來時,自己的表現如此反常,說話如此不給麵子,李勝強都沒有察覺出不對。
他但凡多動動腦子,就能發現自己的反常,可惜他並沒有。
……
從市局出來,楊白衣又去了老宅一趟,給楊老實送了些糧食。
“大哥,今天公安同誌們來了,說以後鄭景潤再也不會來搶東西了,是真的嗎?”
一看到楊白衣,楊靜就激動的問道。
“嗯,當然是真的,公安同誌是不會騙人的。”
看著和妹妹同歲的堂妹,楊白衣的心情有些複雜。
當年因為她,自己的妹妹楊白衣在劉根花手裏沒少受委屈。
按理說自己應該無比討厭她才對,可那是大人的錯,楊靜當年也不過是一個一兩歲的奶娃子而已。
楊靜麵黃肌瘦,頭發枯黃,明明生活在七十年代,卻跟六十年代初生活的孩子差不多。
這一年多以來,一老兩小實在是太艱難了。
“大孫子,今天公安同誌過來,我還以為是鄭景潤報了公安,催促我們賠償來了,誰知道根本就不是。
公安同誌們說,去年賠完那兩百塊錢,那個案子就已經結束了,這一年多鄭家過來要錢,已經涉嫌違法了。
他們從家裏搶走的錢和東西,公安同誌都記錄在冊,說是要讓他們還回來。
其實還不還的不重要,隻要以後他們不在上門來鬧,我們的日子就能過得下去。”
可能是覺得日子有了盼頭,老爺子的眼睛裏,都多了一絲光彩。
“天無絕人之路,既然公安同誌都這麽說了,那就肯定沒問題了,以後你們好好生活。
送他們兄妹繼續讀書,多上幾年學,以後也好找個工作,不要像他們爹一樣,工作十幾年,還是個臨時工。”
楊磊和楊靜,同他們的父母和奶奶不一樣,他們的三觀還是很正的。
經曆了這一年多的磨難,他們依然積極努力的活著,他們撿煤核取暖,撿爛菜葉子充饑,不偷不搶,清清白白。
“嗯,我一定供他們上學,以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楊老實斬釘截鐵的向楊白衣保證。
自己四個孩子,除了老大,其餘三個都長歪了,現在還在自己身邊的,也就剩下楊磊楊靜兄妹倆。
沒有他們奶奶和爹娘的言傳身教,楊老實有信心把他們培養好。
告別了祖孫三人,楊白衣驅車回到軍區大院。
自己出去一整天,中午飯都沒回來吃,麵對林宛如的關心,楊白衣也沒藏著掖著,把今天發生的事說了一遍。
“機關單位不同於部隊,裏麵的潛規則和醃臢事多的很,這也是我一直都不願意轉業去地方的原因。”
林鐵山作為軍分區司令,和地方機關接觸很多,對其中的彎彎繞了解的很。
有些人為了自己的政績,弄虛作假都是常有的事情。
有了楊白衣的敲打,市局的工作開展的很順利。
可能是丁春秋和下麵的人都通了氣,調查李勝強的時候,不但沒有絲毫的阻力,各部門反而都很配合。
給李勝強輸送過好處的人踴躍舉報,充當起了汙點證人。
三天後,李勝強被公安同誌從局長辦公室帶走。
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前兩天他還為了粉飾太平,為鄭景潤講情開脫,一轉頭自己也進去了,就住在鄭景潤父子隔壁。
他怎麽也想不通,自己的人緣什麽時候變得那麽差,當初為了多拿份額的同仁和手下,為了舉報自己,不惜以身犯險,爭先恐後的當汙點證人。
丁春秋的秘書去羈押室探望了李勝強,等他走了以後,李勝強時而大哭,時而狂笑,嘴裏一直小聲念叨著。
一個人長時間順風順水,春風得意,就難免會膨脹,會忘乎所以,自以為是。
程亮明明給過他信號的,可是都被他給忽略了。
就在昨天,他還在暗暗記恨程亮,決定把今年市局的福利份額縮減一部分。
可笑,真是太可笑了!
第二天早上,羈押室的看守發現,李勝強畏罪自殺了。
“首長,接下來怎麽辦?還繼續查嗎?”
程亮硬著頭皮問道。
“此事到此為止,讓鄭景潤父子把搶的財物盡快送回去就行了。”
經過這件事之後,相信洛水市的官場要老實很長一段時間,楊白衣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在市局的督促之下,鄭家很快就把所有財物都還了回去。
包括自行車和收音機,都是按照原價賠償的,被砸壞的家具,也賠了一套新的,沒打一點折扣。
鄭景潤,去年的全市勞動模範,餘生將會在農場度過。
以他的身體條件,應該是很難撐到回來了。
三個兒子都丟了工作,老大找了個工廠當起了臨時工,老二老三沒有單位接收,又沒有結婚,隻能服從安排,明年開春以後下鄉插隊。
掛斷電話,楊白衣看了一眼手表,自己已經在這裏待了大半天時間了。
“程局長,真的要查李局長嗎?”
目送著離去的吉普車,李誌遠的目光有些複雜。
他知道,商業局李局長肯定是經受不住調查的。
任誰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都不可能一點好處也不撈。
各個供銷社和國營飯店之間,也是有競爭關係的,誰都想分配更多的份額,取得更好的成績。
各機關單位想要更多的福利供應,也要經過商業局的領導。
求人辦事,總不能空口白牙的刷臉吧?多少都是要送些東西的。
“這還用問,首長交代的事情,咱們不但要保,還要辦得漂亮。”
與李誌遠的複雜不同,張同喜看向吉普車的目光中全是狂熱。
這就是權勢帶來威懾,百無禁忌,言出法隨,就連丁市長也不敢有絲毫忤逆。
“李誌遠同誌,多跟張同喜同誌學學,要學會審時度勢,順勢而為。
首長的意思,是咱們能忤逆的嗎?隻能怪李勝強自己倒黴。”
李勝強自打做了商業局局長以後,好聽話聽多了,已經喪失了思考的能力。
剛才他打電話過來時,自己的表現如此反常,說話如此不給麵子,李勝強都沒有察覺出不對。
他但凡多動動腦子,就能發現自己的反常,可惜他並沒有。
……
從市局出來,楊白衣又去了老宅一趟,給楊老實送了些糧食。
“大哥,今天公安同誌們來了,說以後鄭景潤再也不會來搶東西了,是真的嗎?”
一看到楊白衣,楊靜就激動的問道。
“嗯,當然是真的,公安同誌是不會騙人的。”
看著和妹妹同歲的堂妹,楊白衣的心情有些複雜。
當年因為她,自己的妹妹楊白衣在劉根花手裏沒少受委屈。
按理說自己應該無比討厭她才對,可那是大人的錯,楊靜當年也不過是一個一兩歲的奶娃子而已。
楊靜麵黃肌瘦,頭發枯黃,明明生活在七十年代,卻跟六十年代初生活的孩子差不多。
這一年多以來,一老兩小實在是太艱難了。
“大孫子,今天公安同誌過來,我還以為是鄭景潤報了公安,催促我們賠償來了,誰知道根本就不是。
公安同誌們說,去年賠完那兩百塊錢,那個案子就已經結束了,這一年多鄭家過來要錢,已經涉嫌違法了。
他們從家裏搶走的錢和東西,公安同誌都記錄在冊,說是要讓他們還回來。
其實還不還的不重要,隻要以後他們不在上門來鬧,我們的日子就能過得下去。”
可能是覺得日子有了盼頭,老爺子的眼睛裏,都多了一絲光彩。
“天無絕人之路,既然公安同誌都這麽說了,那就肯定沒問題了,以後你們好好生活。
送他們兄妹繼續讀書,多上幾年學,以後也好找個工作,不要像他們爹一樣,工作十幾年,還是個臨時工。”
楊磊和楊靜,同他們的父母和奶奶不一樣,他們的三觀還是很正的。
經曆了這一年多的磨難,他們依然積極努力的活著,他們撿煤核取暖,撿爛菜葉子充饑,不偷不搶,清清白白。
“嗯,我一定供他們上學,以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楊老實斬釘截鐵的向楊白衣保證。
自己四個孩子,除了老大,其餘三個都長歪了,現在還在自己身邊的,也就剩下楊磊楊靜兄妹倆。
沒有他們奶奶和爹娘的言傳身教,楊老實有信心把他們培養好。
告別了祖孫三人,楊白衣驅車回到軍區大院。
自己出去一整天,中午飯都沒回來吃,麵對林宛如的關心,楊白衣也沒藏著掖著,把今天發生的事說了一遍。
“機關單位不同於部隊,裏麵的潛規則和醃臢事多的很,這也是我一直都不願意轉業去地方的原因。”
林鐵山作為軍分區司令,和地方機關接觸很多,對其中的彎彎繞了解的很。
有些人為了自己的政績,弄虛作假都是常有的事情。
有了楊白衣的敲打,市局的工作開展的很順利。
可能是丁春秋和下麵的人都通了氣,調查李勝強的時候,不但沒有絲毫的阻力,各部門反而都很配合。
給李勝強輸送過好處的人踴躍舉報,充當起了汙點證人。
三天後,李勝強被公安同誌從局長辦公室帶走。
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前兩天他還為了粉飾太平,為鄭景潤講情開脫,一轉頭自己也進去了,就住在鄭景潤父子隔壁。
他怎麽也想不通,自己的人緣什麽時候變得那麽差,當初為了多拿份額的同仁和手下,為了舉報自己,不惜以身犯險,爭先恐後的當汙點證人。
丁春秋的秘書去羈押室探望了李勝強,等他走了以後,李勝強時而大哭,時而狂笑,嘴裏一直小聲念叨著。
一個人長時間順風順水,春風得意,就難免會膨脹,會忘乎所以,自以為是。
程亮明明給過他信號的,可是都被他給忽略了。
就在昨天,他還在暗暗記恨程亮,決定把今年市局的福利份額縮減一部分。
可笑,真是太可笑了!
第二天早上,羈押室的看守發現,李勝強畏罪自殺了。
“首長,接下來怎麽辦?還繼續查嗎?”
程亮硬著頭皮問道。
“此事到此為止,讓鄭景潤父子把搶的財物盡快送回去就行了。”
經過這件事之後,相信洛水市的官場要老實很長一段時間,楊白衣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在市局的督促之下,鄭家很快就把所有財物都還了回去。
包括自行車和收音機,都是按照原價賠償的,被砸壞的家具,也賠了一套新的,沒打一點折扣。
鄭景潤,去年的全市勞動模範,餘生將會在農場度過。
以他的身體條件,應該是很難撐到回來了。
三個兒子都丟了工作,老大找了個工廠當起了臨時工,老二老三沒有單位接收,又沒有結婚,隻能服從安排,明年開春以後下鄉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