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小事放大才好處理
重生官場:退婚後我青雲直上 作者:紅糖豆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陸江河這一次並不是要去研究室拿資料,然後是要去信訪辦。
現在叫做信訪辦,幾年之後機構改革就改為了信訪局。
有些事情往小了說,根本就沒有辦法解決。
但是如果把困難放大,刻畫成群像,再加上有媒體的報道,那麽就一定能夠解決。
這就如同你被騙子騙了2000塊錢,警察根本就懶得給你立案,對你也是敷衍了事。
如果你主動讓騙子騙了20萬,那麽警察對這件事情就立馬重視起來。
能不能夠把騙子抓到先不談,但是至少警察針對這個現象是要立案的。
不過信訪辦一直都是比較敏感的地方,陸江河才剛剛來到秘書二科上班,要想去查資料,別人肯定不願意給自己看。
所以陸江河也不藏著掖著,問王芳要了查詢函。
查詢函是蓋了聯章的空白表,上麵需要填寫查詢的事項,並且需要科長和分管領導簽字。
陸江河直接寫明了原因,搞迎檢突擊方案,需要了解一下近年來江城縣一些不穩定的社會因素。
因為這一些不穩定的社會因素,很有可能在文明城市考評小組來到江城縣之後突然爆發。
比如大量的聚集鬧事,大量的信訪,大量的舉報等等。
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要在檢查來之前積極的化解風險隱患。
陸江河不可能把這件事情告訴廖凱,免得節外生枝。
張斌肯定是二話不說,直接就把字給簽了。
而秘書二科的分管領導是政府辦的副主任兼研究室的主任劉華。
還得讓劉華簽字。
這就讓陸江河有一些忐忑了。
不過他已經想好了充分的借口,能夠預料到劉華提的每一個問題。
哪知道劉華現在是忙得不可開交,準確的說研究室每一天都很忙。
再加上他看到是陸江河過來要簽字,僅僅是查檔案而已,又不擔責,很爽快的把字給簽了。
陸江河臨走之前他還誇獎陸江河那天改的領導講話稿改的很不錯。
還開玩笑對陸江河說,哪一天他要找張斌聊聊天,看看能不能把陸江河要到研究室來工作。
陸江河隻是客氣的笑了兩聲,算是應付了過去。
他可不願意在研究室工作,這個地方沒日沒夜的寫材料,材料寫成之後,功勞也不是你的。
而且像陸江河這種沒背景的,如果你寫材料表現的太好,那很有可能一輩子都會留在研究室,把你的頭發都給寫禿了,也不會有人記得你的好。
離開研究室之後,陸江河也沒有發現自己早就出了一身的冷汗。
他沒有耽誤時間,快步的去了信訪辦。
信訪辦的同事對政府的人還是很客氣,特別是看到陸江河拿到了領導的批條,也是耐心的對陸江河進行講解。
“98年之後信訪案件一下就多了起來,群眾工作嘛,最重要的就是易疏不易堵,同時也要疏堵結合。”
“總不能夠讓咱們江城縣的人成群結隊的跑到首都去信訪吧!”
信訪辦的陳同事,一邊說著這話一邊哈哈大笑。
98年這個時間點非常重要,原有兩個。
一個是全國範圍內的集體經濟改革,導致大量的國營企業轉為私有製,大鍋飯的時代徹底結束,從而導致無數的工人下崗。
那個年齡的工人下崗完全沒有勞動保障,別說是拿失業金,連一毛錢的賠償都沒有。
有很多家庭因為在國有工廠工作,所以有資格坐工廠的公房。
後來下崗之後連供房都沒得住,一家好幾口人要麽去投宿親戚,要麽隻有在城裏麵租房。
再加上失去了工作,本來就沒有收入,你說這部分人不上訪做什麽?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從90年代末期開始的轟轟烈烈的房地產改革。
房地產改革就是放開商品房市場,以前你想在城裏有房,必須得有正式的工作,這是你所在的單位給你分配的。
而且開發房地產的都是國有企業,那個年代還不叫做房地產,都叫做某單位的家屬區。
商品房改革之後,隻要你有錢,你就可以在城市裏麵買房。
這就意味著房地產的暴利時代來到了。
大量的私人企業和商人包工頭進入了這個行業。
而一開始的商品房修建,都是圍繞著中心城區以及中心城區的郊區進行修建的。
但中心城區或者是靠著中心城區的城鄉結合部大部分的房子這是耕地都是有主人的。
這就衍生出了國家發展過程之中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拆遷!
如果拆遷成功了,肯定房地產老板暴賺。
在這種暴力之下,各種黑惡勢力和極端事件層出不窮。
這也最終衍生出了大量的信訪案件。
陸江河一邊聽著陳同事介紹,一邊詳細的翻譯著檔案。
他要找的就是找那種拆遷發生群體性案件的案子和舉報信。
果不其然,這種信訪案件多如牛毛。
而且拆遷不僅僅是針對於修建商品房。
一個城市要發展,民營經濟活力提高之後,老板想要賺錢,最好的辦法就是修建工廠,進行加工生產。
再加上國家又進入了世貿組織,要為世界生產大量的廉價商品。
也是要修建工廠進行加工生產。
有一些工廠能耗大汙染大,不太可能修建在城區中心,所以就像何光明的農藥廠一樣,會選擇隱蔽性非常強交通也相對便利的青峰村。
家裏被強拆都是輕的,還有被毆打拘役的,甚至還有失蹤的。
這一些都是信訪的原動力。
但是在這個亂七八糟的時代,很多事情都是不了了之。
有很多大案要案得在10多20年之後才能夠沉冤昭雪。
陸江河把有關拆遷的群體性事件以及信訪案件的資料全部給找了出來。
陸江河越看臉色越糟糕,他預估的果然沒錯。
江城縣的經濟比較落後,並沒有什麽發達的工業體。
但是第1批敢下海的人總能夠找到賺錢辦法,他們就從那些發達城市,甚至是沿海地區大量的引進淘汰落後的產能。
大量類似於農藥化工產業低端原材料行業進入了江城縣。
包括青峰村的那個農藥工廠項目,陸江河甚至能夠判斷,該項目根本就不是生產什麽農藥成品,而是生產更加低端的農藥原材料。
這種工廠的汙染更加可怕。
大量的汙染,但是能夠賺錢的工業項目分布在江城縣附近的多個鄉鎮。
很多農村地區在拆遷的時候,老板都和村民說的非常漂亮,村民也覺得非常的實惠,畢竟拆遷之後就能夠了補償金,能夠住新房。
可是當項目建成並且實施幾年之後,整個村裏全部被汙染。
那個時候大家才欲哭無淚,想讓工廠解決辦法,可是工廠根本就不管你。
沒有辦法,那就隻得上訪。
陸江河將自己所需要的全部材料複印了一份,這個時候才離開了信訪辦。
沒有想到他前腳剛剛走出去,後腳信訪辦的同事就讓陸江河等一下。
陸江河心裏一咯噔。
現在叫做信訪辦,幾年之後機構改革就改為了信訪局。
有些事情往小了說,根本就沒有辦法解決。
但是如果把困難放大,刻畫成群像,再加上有媒體的報道,那麽就一定能夠解決。
這就如同你被騙子騙了2000塊錢,警察根本就懶得給你立案,對你也是敷衍了事。
如果你主動讓騙子騙了20萬,那麽警察對這件事情就立馬重視起來。
能不能夠把騙子抓到先不談,但是至少警察針對這個現象是要立案的。
不過信訪辦一直都是比較敏感的地方,陸江河才剛剛來到秘書二科上班,要想去查資料,別人肯定不願意給自己看。
所以陸江河也不藏著掖著,問王芳要了查詢函。
查詢函是蓋了聯章的空白表,上麵需要填寫查詢的事項,並且需要科長和分管領導簽字。
陸江河直接寫明了原因,搞迎檢突擊方案,需要了解一下近年來江城縣一些不穩定的社會因素。
因為這一些不穩定的社會因素,很有可能在文明城市考評小組來到江城縣之後突然爆發。
比如大量的聚集鬧事,大量的信訪,大量的舉報等等。
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要在檢查來之前積極的化解風險隱患。
陸江河不可能把這件事情告訴廖凱,免得節外生枝。
張斌肯定是二話不說,直接就把字給簽了。
而秘書二科的分管領導是政府辦的副主任兼研究室的主任劉華。
還得讓劉華簽字。
這就讓陸江河有一些忐忑了。
不過他已經想好了充分的借口,能夠預料到劉華提的每一個問題。
哪知道劉華現在是忙得不可開交,準確的說研究室每一天都很忙。
再加上他看到是陸江河過來要簽字,僅僅是查檔案而已,又不擔責,很爽快的把字給簽了。
陸江河臨走之前他還誇獎陸江河那天改的領導講話稿改的很不錯。
還開玩笑對陸江河說,哪一天他要找張斌聊聊天,看看能不能把陸江河要到研究室來工作。
陸江河隻是客氣的笑了兩聲,算是應付了過去。
他可不願意在研究室工作,這個地方沒日沒夜的寫材料,材料寫成之後,功勞也不是你的。
而且像陸江河這種沒背景的,如果你寫材料表現的太好,那很有可能一輩子都會留在研究室,把你的頭發都給寫禿了,也不會有人記得你的好。
離開研究室之後,陸江河也沒有發現自己早就出了一身的冷汗。
他沒有耽誤時間,快步的去了信訪辦。
信訪辦的同事對政府的人還是很客氣,特別是看到陸江河拿到了領導的批條,也是耐心的對陸江河進行講解。
“98年之後信訪案件一下就多了起來,群眾工作嘛,最重要的就是易疏不易堵,同時也要疏堵結合。”
“總不能夠讓咱們江城縣的人成群結隊的跑到首都去信訪吧!”
信訪辦的陳同事,一邊說著這話一邊哈哈大笑。
98年這個時間點非常重要,原有兩個。
一個是全國範圍內的集體經濟改革,導致大量的國營企業轉為私有製,大鍋飯的時代徹底結束,從而導致無數的工人下崗。
那個年齡的工人下崗完全沒有勞動保障,別說是拿失業金,連一毛錢的賠償都沒有。
有很多家庭因為在國有工廠工作,所以有資格坐工廠的公房。
後來下崗之後連供房都沒得住,一家好幾口人要麽去投宿親戚,要麽隻有在城裏麵租房。
再加上失去了工作,本來就沒有收入,你說這部分人不上訪做什麽?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從90年代末期開始的轟轟烈烈的房地產改革。
房地產改革就是放開商品房市場,以前你想在城裏有房,必須得有正式的工作,這是你所在的單位給你分配的。
而且開發房地產的都是國有企業,那個年代還不叫做房地產,都叫做某單位的家屬區。
商品房改革之後,隻要你有錢,你就可以在城市裏麵買房。
這就意味著房地產的暴利時代來到了。
大量的私人企業和商人包工頭進入了這個行業。
而一開始的商品房修建,都是圍繞著中心城區以及中心城區的郊區進行修建的。
但中心城區或者是靠著中心城區的城鄉結合部大部分的房子這是耕地都是有主人的。
這就衍生出了國家發展過程之中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拆遷!
如果拆遷成功了,肯定房地產老板暴賺。
在這種暴力之下,各種黑惡勢力和極端事件層出不窮。
這也最終衍生出了大量的信訪案件。
陸江河一邊聽著陳同事介紹,一邊詳細的翻譯著檔案。
他要找的就是找那種拆遷發生群體性案件的案子和舉報信。
果不其然,這種信訪案件多如牛毛。
而且拆遷不僅僅是針對於修建商品房。
一個城市要發展,民營經濟活力提高之後,老板想要賺錢,最好的辦法就是修建工廠,進行加工生產。
再加上國家又進入了世貿組織,要為世界生產大量的廉價商品。
也是要修建工廠進行加工生產。
有一些工廠能耗大汙染大,不太可能修建在城區中心,所以就像何光明的農藥廠一樣,會選擇隱蔽性非常強交通也相對便利的青峰村。
家裏被強拆都是輕的,還有被毆打拘役的,甚至還有失蹤的。
這一些都是信訪的原動力。
但是在這個亂七八糟的時代,很多事情都是不了了之。
有很多大案要案得在10多20年之後才能夠沉冤昭雪。
陸江河把有關拆遷的群體性事件以及信訪案件的資料全部給找了出來。
陸江河越看臉色越糟糕,他預估的果然沒錯。
江城縣的經濟比較落後,並沒有什麽發達的工業體。
但是第1批敢下海的人總能夠找到賺錢辦法,他們就從那些發達城市,甚至是沿海地區大量的引進淘汰落後的產能。
大量類似於農藥化工產業低端原材料行業進入了江城縣。
包括青峰村的那個農藥工廠項目,陸江河甚至能夠判斷,該項目根本就不是生產什麽農藥成品,而是生產更加低端的農藥原材料。
這種工廠的汙染更加可怕。
大量的汙染,但是能夠賺錢的工業項目分布在江城縣附近的多個鄉鎮。
很多農村地區在拆遷的時候,老板都和村民說的非常漂亮,村民也覺得非常的實惠,畢竟拆遷之後就能夠了補償金,能夠住新房。
可是當項目建成並且實施幾年之後,整個村裏全部被汙染。
那個時候大家才欲哭無淚,想讓工廠解決辦法,可是工廠根本就不管你。
沒有辦法,那就隻得上訪。
陸江河將自己所需要的全部材料複印了一份,這個時候才離開了信訪辦。
沒有想到他前腳剛剛走出去,後腳信訪辦的同事就讓陸江河等一下。
陸江河心裏一咯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