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證據允許存在瑕疵嗎?
刑啊!你這是短劇,還是凶案錄像 作者:流浪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緬甸警方有了偵查方向,並且已經可以大致鎖定犯罪嫌疑人,下麵的工作就是抽絲剝繭的尋找證據,這完全就是緬甸警方的工作。
由於‘飛機場投毒案’,陸銘被迫晚一天回國。
就在陸銘準備離開的時候,緬甸警方已經把巴萊和奈溫兩個人抓了,緊接著就是一陣審訊。
陸銘站在二樓的樓道裏看著被抓走的巴萊和奈溫兩個人有些茫然,轉頭看向寧隊長:“這就抓人嗎?我們現在還沒有確定性的證據,就是他們兩個做的,這麽抓人的話會出問題吧。”
寧隊長在陸銘身邊說道:“在國內的法庭上的確會被判定為證據鏈不足,但是緬甸不會。”
“你知道瑕疵證據學嗎?”
陸銘思考了片刻:“聽過一些,但是在國內好像很少有人研究瑕疵證據學吧。”
寧隊長點點頭:“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的影響力就在東南亞擴張。”
“東南亞這邊的法學受到日本法學的影響比較大,因此瑕疵證據學的比較完善,這一點在國內的確還沒有多少人在研究。”
陸銘皺起眉頭:“日本法學?我知道他們的法律挺寬鬆的,好像是故意殺人差不多也就是十年,實際上坐牢的時間不會超過六年,還允許長時間的假釋。”
“並且,死刑犯會被判罪,但是不會被執行死刑,就是死刑犯老死在監獄裏麵也不會被執行死刑。”
陸銘對於日本法學的了解基本上都是來自日本社會派的推理小說。
雖然可能與實際情況有偏差,但是也不算是完全不了解。
寧隊長點點頭:“差不多,日本法律環境的確相當寬鬆,尤其是對於被告來說。”
“曾經在本世紀初有這麽一個案子,一家大型的連鎖餐館之內,135人食物中毒被送醫院,12人死亡因此。”
“餐館老板承認是自己的過錯,導致食物儲備不善,食物變質,然後就進行了弓匠精神和私密馬賽!”
“但是,日本法院判處,135人食物中毒和餐廳沒有直接的聯係,餐館老板被當庭釋放了。”
陸銘聽完之後,整個人都已經呆住了:“不……你等一下,135人食物中毒?和餐館老板沒關係?這法官不怕半夜被雷劈死嗎?”
“就是,不敗女王的妃英理這官司也打不贏吧!”
寧隊長聳聳肩:“04年,日本法律改革之前,法律條例是很寬鬆的!”
“我們通常認為,一個人去餐館吃飯,食物中毒了肯定就是這個餐館的問題對不對?一定要找這個餐館賠償!”
陸銘點點頭:“對啊,食物中毒了餐廳別說賠償了,停業整頓都是輕的。”
寧隊長繼續說道:“國內的法律邏輯是,需要證明你在這個餐館吃飯之後,沒有再去別的地方攝入別的食物,並且需要證明,導致你食物中毒的病菌,的確是來自餐館之內的,才可以證明的確是這家餐館的菜導致你的食物中毒。”
陸銘思考了片刻:“這的確是更加嚴謹了,畢竟的確有陷害的可能性,在國內也有很多去吃了飯之後,回家喝農藥讓飯店賠償的案例。”
陸銘所說的在飯店吃飯,回家喝農藥的案例,也是從一些法醫學的書上看到的,其中地名、死者全部都用a、b、c之類的代號代替。
寧隊長繼續說道:“日本法學在法律改革之前的邏輯不是這樣,不僅要證明導致你食物中毒的病菌是來自這家餐館的,還要證明是如何遷移的。”
陸銘聽完之後,半天沒有反應過來這句話什麽意思,什麽要證明是如何遷移的?
此時,陸銘也有些明白為什麽妃英理是《名偵探柯南》裏麵的不敗女王了,這麽苛刻的條件別說是普通人了,就算是九條檢察官也搞不定啊!
寧隊長解釋道:“這就造成了日本警方基本上不會去用心破案的事實,反正抓到凶手之後法庭也會一敲錘把人給放了。”
“因此,自九十年代以來日本自殺率大幅度上升,除了有廣場協議經濟下滑導致的原因之外,還有警方麵對命案,隻要是找不到決定性的證據,都會以自殺結案,因為這樣警察不用背鍋。”
“自殺就沒有凶手,就不會有人擔責,則也算是一種無聲的反抗,這種曆史慣性就一直延續到現在。”
陸銘可算明白為什麽,無論是動漫還是影視劇,以及現實的新聞當中,日本的警察都顯得出工不出力了,撞一天和尚,當一天鍾了。
反正,把犯人抓了法庭也不判,最後還背一個冤假錯案的罪名,這種苦差事誰願意幹誰幹。
最後社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形成一個最大公約數。
寧隊長繼續解釋:“因此,日本在法律改革之後,開始大力發展瑕疵證據學,意思就是某些證據存在瑕疵,但依舊在法庭上有用。”
“凶手會破壞證據,警方在收集證據的時候,不可能達到絕對的完整,因此證據當中擁有瑕疵是必然的。”
陸銘看著被緬甸警方抓走的巴萊和奈溫:“那這個瑕疵有點大吧,我說的關鍵點的證據,就連一般都還沒有收集到呢。”
寧隊長用手扶著樓道的牆麵:“隻要緬甸警方願意,你的推理形成的故事,都算是最有利的證據!”
與此同時,山河市。
一位兩鬢有些斑白的中年人,坐在學院路派出所所長的辦公室裏麵,他對麵坐著所長郭振棟。
郭振棟依舊是一副街邊下棋大爺的樂嗬模樣:“老祝,怎麽了?看你今天臉色不怎麽對勁啊,你這是退休了你老婆嫌你在家煩,把你攆出來了?”
老祝搖搖頭,語氣低沉:“你還記得十五年前,南山區,柏林路因為妻子出軌,丈夫怒而殺人的那個案子嗎?”
郭振棟思考了一下:“十五年前,哦,我記得當時我記得是我帶隊負責協助封鎖的現場,怎麽了?”
“那個案子,凶手在殺完人之後,去派出所自首的嗎?”
“凶手、凶器、殺人地點、被害者都全了,這案子還有什麽疑問嗎?“
老祝壓低聲音說道:“在案卷當中有一句話,你可能沒有看到……。”
由於‘飛機場投毒案’,陸銘被迫晚一天回國。
就在陸銘準備離開的時候,緬甸警方已經把巴萊和奈溫兩個人抓了,緊接著就是一陣審訊。
陸銘站在二樓的樓道裏看著被抓走的巴萊和奈溫兩個人有些茫然,轉頭看向寧隊長:“這就抓人嗎?我們現在還沒有確定性的證據,就是他們兩個做的,這麽抓人的話會出問題吧。”
寧隊長在陸銘身邊說道:“在國內的法庭上的確會被判定為證據鏈不足,但是緬甸不會。”
“你知道瑕疵證據學嗎?”
陸銘思考了片刻:“聽過一些,但是在國內好像很少有人研究瑕疵證據學吧。”
寧隊長點點頭:“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的影響力就在東南亞擴張。”
“東南亞這邊的法學受到日本法學的影響比較大,因此瑕疵證據學的比較完善,這一點在國內的確還沒有多少人在研究。”
陸銘皺起眉頭:“日本法學?我知道他們的法律挺寬鬆的,好像是故意殺人差不多也就是十年,實際上坐牢的時間不會超過六年,還允許長時間的假釋。”
“並且,死刑犯會被判罪,但是不會被執行死刑,就是死刑犯老死在監獄裏麵也不會被執行死刑。”
陸銘對於日本法學的了解基本上都是來自日本社會派的推理小說。
雖然可能與實際情況有偏差,但是也不算是完全不了解。
寧隊長點點頭:“差不多,日本法律環境的確相當寬鬆,尤其是對於被告來說。”
“曾經在本世紀初有這麽一個案子,一家大型的連鎖餐館之內,135人食物中毒被送醫院,12人死亡因此。”
“餐館老板承認是自己的過錯,導致食物儲備不善,食物變質,然後就進行了弓匠精神和私密馬賽!”
“但是,日本法院判處,135人食物中毒和餐廳沒有直接的聯係,餐館老板被當庭釋放了。”
陸銘聽完之後,整個人都已經呆住了:“不……你等一下,135人食物中毒?和餐館老板沒關係?這法官不怕半夜被雷劈死嗎?”
“就是,不敗女王的妃英理這官司也打不贏吧!”
寧隊長聳聳肩:“04年,日本法律改革之前,法律條例是很寬鬆的!”
“我們通常認為,一個人去餐館吃飯,食物中毒了肯定就是這個餐館的問題對不對?一定要找這個餐館賠償!”
陸銘點點頭:“對啊,食物中毒了餐廳別說賠償了,停業整頓都是輕的。”
寧隊長繼續說道:“國內的法律邏輯是,需要證明你在這個餐館吃飯之後,沒有再去別的地方攝入別的食物,並且需要證明,導致你食物中毒的病菌,的確是來自餐館之內的,才可以證明的確是這家餐館的菜導致你的食物中毒。”
陸銘思考了片刻:“這的確是更加嚴謹了,畢竟的確有陷害的可能性,在國內也有很多去吃了飯之後,回家喝農藥讓飯店賠償的案例。”
陸銘所說的在飯店吃飯,回家喝農藥的案例,也是從一些法醫學的書上看到的,其中地名、死者全部都用a、b、c之類的代號代替。
寧隊長繼續說道:“日本法學在法律改革之前的邏輯不是這樣,不僅要證明導致你食物中毒的病菌是來自這家餐館的,還要證明是如何遷移的。”
陸銘聽完之後,半天沒有反應過來這句話什麽意思,什麽要證明是如何遷移的?
此時,陸銘也有些明白為什麽妃英理是《名偵探柯南》裏麵的不敗女王了,這麽苛刻的條件別說是普通人了,就算是九條檢察官也搞不定啊!
寧隊長解釋道:“這就造成了日本警方基本上不會去用心破案的事實,反正抓到凶手之後法庭也會一敲錘把人給放了。”
“因此,自九十年代以來日本自殺率大幅度上升,除了有廣場協議經濟下滑導致的原因之外,還有警方麵對命案,隻要是找不到決定性的證據,都會以自殺結案,因為這樣警察不用背鍋。”
“自殺就沒有凶手,就不會有人擔責,則也算是一種無聲的反抗,這種曆史慣性就一直延續到現在。”
陸銘可算明白為什麽,無論是動漫還是影視劇,以及現實的新聞當中,日本的警察都顯得出工不出力了,撞一天和尚,當一天鍾了。
反正,把犯人抓了法庭也不判,最後還背一個冤假錯案的罪名,這種苦差事誰願意幹誰幹。
最後社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形成一個最大公約數。
寧隊長繼續解釋:“因此,日本在法律改革之後,開始大力發展瑕疵證據學,意思就是某些證據存在瑕疵,但依舊在法庭上有用。”
“凶手會破壞證據,警方在收集證據的時候,不可能達到絕對的完整,因此證據當中擁有瑕疵是必然的。”
陸銘看著被緬甸警方抓走的巴萊和奈溫:“那這個瑕疵有點大吧,我說的關鍵點的證據,就連一般都還沒有收集到呢。”
寧隊長用手扶著樓道的牆麵:“隻要緬甸警方願意,你的推理形成的故事,都算是最有利的證據!”
與此同時,山河市。
一位兩鬢有些斑白的中年人,坐在學院路派出所所長的辦公室裏麵,他對麵坐著所長郭振棟。
郭振棟依舊是一副街邊下棋大爺的樂嗬模樣:“老祝,怎麽了?看你今天臉色不怎麽對勁啊,你這是退休了你老婆嫌你在家煩,把你攆出來了?”
老祝搖搖頭,語氣低沉:“你還記得十五年前,南山區,柏林路因為妻子出軌,丈夫怒而殺人的那個案子嗎?”
郭振棟思考了一下:“十五年前,哦,我記得當時我記得是我帶隊負責協助封鎖的現場,怎麽了?”
“那個案子,凶手在殺完人之後,去派出所自首的嗎?”
“凶手、凶器、殺人地點、被害者都全了,這案子還有什麽疑問嗎?“
老祝壓低聲音說道:“在案卷當中有一句話,你可能沒有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