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頭,梁慶爬到了岔路口的木牌。
看到了大道,梁慶高興的大叫。下一刻,一根銀色的絲線從木牌中抽出來,繞住了梁慶的頭。
毫無聲息的,梁慶的頭掉了,切口處齊齊整整。吊著的左眼終於掉了,那根細細的紅色的絲線支撐不住了。
求雨村村口。
一座頭顱堆成的小山赫然出現眼前。新鮮的血腥氣撲麵而來。
“啊……”第五子林倒吸一口涼氣,“官府不幫忙埋屍嗎?怎麽任由……”
雷中柱目光凜冽,“子林,埋過。官府派人在村尾挖了一個大坑,用來埋葬屍體。墓碑也是官府做的,按照戶籍上的名字,一家家核對好人數製作。”
“然而,官兵追蹤馬賊再到求雨村時,發現求雨村又恢複了當時的慘狀。石碑全部整齊分割成八塊。再加上幸存馬賊的證詞,求雨村鬧鬼的傳言不脛而走。”
“這村頭和上一次相比……多了幾個頭顱。”
小山頂上,一隻小老鼠從眼睛洞裏鑽出來,身上的毛發光滑順亮。
小老鼠見到陌生人,沒有著急逃走,而是立起身子。
“唧唧……”
小老鼠揮動著爪子,見麵前的陌生人一動不動,不理會自己,覺得無趣轉身走了。
小老鼠跳到地麵,朝著村裏跑動。
第五子林和雷中柱跟著小老鼠,到了一家農戶門前。
院門沒有關,小老鼠大搖大擺的從門進去了,直接進了廚房,爬上灶頭,跳入米缸中。
如此肆意的小老鼠,不止有一隻。米缸中鑽出一個斷了尾巴的小老鼠,和剛進去的小老鼠打了起來。
“唧唧唧唧!”
“唧唧!”
雷中柱和第五子林沒有多看,來到農戶家的堂屋。
堂屋橫梁上,三具無頭屍吊在上麵。
推開虛掩的門,就看到六條腿。
到處飛的綠頭蒼蠅,從腳上掉落下來的白白胖胖的蒼蠅幼蟲。
不忍下腳啊!
雷中柱和第五子林在門檻外,看到一隻蒼蠅幼蟲彎曲身體,一躍到了柱子上,順著柱子往上拱。
有了同類做榜樣,地上的蒼蠅幼蟲學著榜樣,躍上了柱子,重新回到出生的地方。
這不是兩人關注的重點。
第五子林和雷中柱從上到下、從下到上掃視了橫梁上的無頭屍。
“衣服沒有散亂,沒有劃痕。沒有鞋子和鞋襪,官府安葬時不會脫鞋,應該是凶手脫的。沒有手指甲和腳指甲……”第五子林觀察後說道,“大概率是仇殺!仇人多半是女子。”
雷中柱第一次到求雨村時,看到這個場景,得出的結論是第五子林相同。
但,尋常女子不可能做到,隻能是女子死後,怨氣纏身化為厲鬼。
“子林,我們去祠堂。求雨村的祠堂有些奇怪。你看後,就知道了。”
“好,柱子哥,我們去祠堂。”
求雨村的祠堂在曬壩的正北方向。
祠堂周圍種了一圈白楊樹,樹幹通直,矮枝全部砍了做柴火。
祠堂大門緊閉。祠堂頂是重簷歇山頂,看著很有氣勢。
正脊上中間位置有一個兩尺高、一尺寬的石雕。
雕像左手托著一個寶瓶,右手翹著蘭花指夾著一根柳枝,柳枝上有水滴,甘露落下。
雕像女子麵目慈祥,眼睛俯視下方,腳上沒有穿鞋,纖纖玉足。女子的脖頸纖長,戴上十個金項圈。
手指甲和腳指甲顏色鮮紅。風吹雨打沒有稀釋顏料,可見用是上好的顏料。
第五子林見過相似的雕像,“柱子哥,求雨村是不是信奉邪神?”
不被天道認可的神明統稱邪神。通常是修煉成精的動物、山石,吐人言,塑慈悲像;又或者厲鬼鑽進陶俑、泥像,蠱惑人信奉。
雷中柱沒有回答,推開大門。
大門沉重,一推開落下灰塵。
祠堂內,燭火依舊亮著,正上方整齊擺放著靈牌。
東西兩麵的牆壁全是壁畫。壁畫中,雨神施法從寶瓶中灑下甘露。
甘露降下,田地恢複生機,百姓雨中五體投地,感謝雨神。
又有祭祀雨神的場景。隻見一位身穿紅衣的妙齡女子拜別父母,自己進入祠堂中。
妙齡女子的手腳指甲也是鮮紅,腳未穿鞋。頸部戴著十個木項圈。
妙齡女子在祠堂祈禱十日,不喝水、不吃飯。
第十一日,妙齡女子將自己純潔的魂魄進獻雨神。身體葬在白楊樹下的陶甕中。
陶甕小,就折斷手腳,砍下頭顱,硬塞進去。
陶甕蓋上,貼上封條和祭文,幾抔黃土埋了。
再次看到壁畫,雷中柱仍是忍不住心中的悲傷。為了求雨,要一個女子付出生命。
第五子林看明白了壁畫,“柱子哥,求雨村滅村是咎由自取。我們……幫這些無辜的女子安葬吧。仇已報,它們應該安息了。”
雷中柱搖頭道:“子林,我試過,挖不動。而且,求雨村中沒有厲鬼的氣息。我懷疑,是邪神在作怪。”
這就匪夷所思了。
第五子林懷疑的看了雷中柱一眼,“挖不動?柱子哥,你身子虛了!”
第五子林腰間的千機塔頭冒出一個人頭,石曉地盤坐在塔頂。
“子林,此地的氣息不比千機塔內好聞啊。”
第五子林道:“石前輩,你可以出塔了?”
“嘿嘿,可以,隻是不能離開千機塔五丈。”石曉地高興的說道。
“恭喜石前輩。”
“同喜同喜。子林,有了你雕刻的新鎮塔印,我可以放鬆一下了。”
這兩日裏,第五子林沒有純玩,買了一塊玉石複刻了鎮塔印。
新鎮塔印和石曉地金身兩者結合,千機塔內的厲鬼乖乖縮在自己的地盤,沒有打鬥鬧事了。
雷中柱掀開祭台的桌布,從祭台下拿出兩把鏟子。
“子林,我們一起挖。我要證明絕不是我身體的問題,而是這塊地有問題。”
第五子林接過鏟子,扛在肩頭,“好,柱子哥。為了你的清譽。”
兩人扛著鏟子來到一棵最粗壯的白楊樹下,說幹就是幹。
石曉地在一旁鼓勵。
一鏟子下去,第五子林就明白柱子哥所言非虛。
那村民是如何挖洞,下陶甕的?
看到了大道,梁慶高興的大叫。下一刻,一根銀色的絲線從木牌中抽出來,繞住了梁慶的頭。
毫無聲息的,梁慶的頭掉了,切口處齊齊整整。吊著的左眼終於掉了,那根細細的紅色的絲線支撐不住了。
求雨村村口。
一座頭顱堆成的小山赫然出現眼前。新鮮的血腥氣撲麵而來。
“啊……”第五子林倒吸一口涼氣,“官府不幫忙埋屍嗎?怎麽任由……”
雷中柱目光凜冽,“子林,埋過。官府派人在村尾挖了一個大坑,用來埋葬屍體。墓碑也是官府做的,按照戶籍上的名字,一家家核對好人數製作。”
“然而,官兵追蹤馬賊再到求雨村時,發現求雨村又恢複了當時的慘狀。石碑全部整齊分割成八塊。再加上幸存馬賊的證詞,求雨村鬧鬼的傳言不脛而走。”
“這村頭和上一次相比……多了幾個頭顱。”
小山頂上,一隻小老鼠從眼睛洞裏鑽出來,身上的毛發光滑順亮。
小老鼠見到陌生人,沒有著急逃走,而是立起身子。
“唧唧……”
小老鼠揮動著爪子,見麵前的陌生人一動不動,不理會自己,覺得無趣轉身走了。
小老鼠跳到地麵,朝著村裏跑動。
第五子林和雷中柱跟著小老鼠,到了一家農戶門前。
院門沒有關,小老鼠大搖大擺的從門進去了,直接進了廚房,爬上灶頭,跳入米缸中。
如此肆意的小老鼠,不止有一隻。米缸中鑽出一個斷了尾巴的小老鼠,和剛進去的小老鼠打了起來。
“唧唧唧唧!”
“唧唧!”
雷中柱和第五子林沒有多看,來到農戶家的堂屋。
堂屋橫梁上,三具無頭屍吊在上麵。
推開虛掩的門,就看到六條腿。
到處飛的綠頭蒼蠅,從腳上掉落下來的白白胖胖的蒼蠅幼蟲。
不忍下腳啊!
雷中柱和第五子林在門檻外,看到一隻蒼蠅幼蟲彎曲身體,一躍到了柱子上,順著柱子往上拱。
有了同類做榜樣,地上的蒼蠅幼蟲學著榜樣,躍上了柱子,重新回到出生的地方。
這不是兩人關注的重點。
第五子林和雷中柱從上到下、從下到上掃視了橫梁上的無頭屍。
“衣服沒有散亂,沒有劃痕。沒有鞋子和鞋襪,官府安葬時不會脫鞋,應該是凶手脫的。沒有手指甲和腳指甲……”第五子林觀察後說道,“大概率是仇殺!仇人多半是女子。”
雷中柱第一次到求雨村時,看到這個場景,得出的結論是第五子林相同。
但,尋常女子不可能做到,隻能是女子死後,怨氣纏身化為厲鬼。
“子林,我們去祠堂。求雨村的祠堂有些奇怪。你看後,就知道了。”
“好,柱子哥,我們去祠堂。”
求雨村的祠堂在曬壩的正北方向。
祠堂周圍種了一圈白楊樹,樹幹通直,矮枝全部砍了做柴火。
祠堂大門緊閉。祠堂頂是重簷歇山頂,看著很有氣勢。
正脊上中間位置有一個兩尺高、一尺寬的石雕。
雕像左手托著一個寶瓶,右手翹著蘭花指夾著一根柳枝,柳枝上有水滴,甘露落下。
雕像女子麵目慈祥,眼睛俯視下方,腳上沒有穿鞋,纖纖玉足。女子的脖頸纖長,戴上十個金項圈。
手指甲和腳指甲顏色鮮紅。風吹雨打沒有稀釋顏料,可見用是上好的顏料。
第五子林見過相似的雕像,“柱子哥,求雨村是不是信奉邪神?”
不被天道認可的神明統稱邪神。通常是修煉成精的動物、山石,吐人言,塑慈悲像;又或者厲鬼鑽進陶俑、泥像,蠱惑人信奉。
雷中柱沒有回答,推開大門。
大門沉重,一推開落下灰塵。
祠堂內,燭火依舊亮著,正上方整齊擺放著靈牌。
東西兩麵的牆壁全是壁畫。壁畫中,雨神施法從寶瓶中灑下甘露。
甘露降下,田地恢複生機,百姓雨中五體投地,感謝雨神。
又有祭祀雨神的場景。隻見一位身穿紅衣的妙齡女子拜別父母,自己進入祠堂中。
妙齡女子的手腳指甲也是鮮紅,腳未穿鞋。頸部戴著十個木項圈。
妙齡女子在祠堂祈禱十日,不喝水、不吃飯。
第十一日,妙齡女子將自己純潔的魂魄進獻雨神。身體葬在白楊樹下的陶甕中。
陶甕小,就折斷手腳,砍下頭顱,硬塞進去。
陶甕蓋上,貼上封條和祭文,幾抔黃土埋了。
再次看到壁畫,雷中柱仍是忍不住心中的悲傷。為了求雨,要一個女子付出生命。
第五子林看明白了壁畫,“柱子哥,求雨村滅村是咎由自取。我們……幫這些無辜的女子安葬吧。仇已報,它們應該安息了。”
雷中柱搖頭道:“子林,我試過,挖不動。而且,求雨村中沒有厲鬼的氣息。我懷疑,是邪神在作怪。”
這就匪夷所思了。
第五子林懷疑的看了雷中柱一眼,“挖不動?柱子哥,你身子虛了!”
第五子林腰間的千機塔頭冒出一個人頭,石曉地盤坐在塔頂。
“子林,此地的氣息不比千機塔內好聞啊。”
第五子林道:“石前輩,你可以出塔了?”
“嘿嘿,可以,隻是不能離開千機塔五丈。”石曉地高興的說道。
“恭喜石前輩。”
“同喜同喜。子林,有了你雕刻的新鎮塔印,我可以放鬆一下了。”
這兩日裏,第五子林沒有純玩,買了一塊玉石複刻了鎮塔印。
新鎮塔印和石曉地金身兩者結合,千機塔內的厲鬼乖乖縮在自己的地盤,沒有打鬥鬧事了。
雷中柱掀開祭台的桌布,從祭台下拿出兩把鏟子。
“子林,我們一起挖。我要證明絕不是我身體的問題,而是這塊地有問題。”
第五子林接過鏟子,扛在肩頭,“好,柱子哥。為了你的清譽。”
兩人扛著鏟子來到一棵最粗壯的白楊樹下,說幹就是幹。
石曉地在一旁鼓勵。
一鏟子下去,第五子林就明白柱子哥所言非虛。
那村民是如何挖洞,下陶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