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午時過半。
城南,如歸客棧。
雅致的小包廂內,唐世勳和唐善智相對而坐。
桌上,擺著四道精致的小菜和一碗魚湯。
唐世勳大口地吃著飯菜,打趣道:“哦?在伍家灣遭劫的八艘江船中,有三艘是唐家的?”
唐善智緩緩地喝了一小口湯,苦笑道:“太猖獗了!也不知是誰膽敢如此犯案,那守將龐大海都因此事而吃了掛落,唐家、李家和張家已是開了五百兩銀子的懸賞,誓要將那些個賊人給逮住。”
“嗬嗬!”
唐世勳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幽幽道:“看來這所謂的‘心正’,也不算正嘛!”
“臭小子!”
唐善智不禁吹胡子瞪眼地笑罵了一句,旋即低聲歎道:“誰家都不容易啊!若不向獻賊示好,又如何立足?”
“嗯,理解。”
唐世勳微微頷首,他笑問道:“除了這三家,還有誰家‘心正’?”
唐善智撚須沉吟片刻,低聲道:“周家世代書香,這東安縣學的學正周夫子,乃是周家近親,如今賊人不事學術,而周夫子又極為正派,數次去衙門找那偽知縣馬仁義理論,慘遭毒打後在家安養,哎!”
說罷,唐善智不禁搖頭苦笑,接著道:“又有那劉、楊二家亦是不錯,家中嫡係子弟無一人去縣衙任職。”
“嗯。”
唐世勳夾了片肉在口中咀嚼著,頷首道:“劉家以木材業起家,楊家以礦業起家,手底下都有人手和船隊,想來,幫黑土嶺那邊運木鐵等物的,該是這兩家。”
旋即他又哂笑道:“不過,幫獻賊大營那邊運木鐵的也是這兩家,嗬嗬!”
唐善智不禁白了他一眼,自顧自地喝著湯。
這等看似首鼠兩端的做法,誰不都是為了自保?
老爺子沉吟了會兒後低聲道:“這幾日,老夫見這幾家有好些個老人時常在這酒樓裏的天字號包廂私聚,雖說都不是各家的家主,但聽說都是在家族裏頗有分量之人。”
唐世勳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問道:“又是想合夥做哪等生意?”
唐善智皺眉思索了陣子後,低聲道:“具體的倒是不知曉,但老夫昨夜曾借故小解迷了方向,從那天字號包廂旁經過,曾聽到了‘糧道’二字!似乎,裏邊的那些人語氣甚是擔憂。”
“糧道?”
唐世勳的鷹目中不禁劃過一絲精芒。
隻這兩個字,他自然也無法分析出個所以然來。
不過他已是將此二字暗暗記在心裏。
未時將至。
唐善智老爺子吃過午飯後,自顧自地走去了那間精致的小茶館。
唐世勳則獨自離去。
馬尾巷。
當唐世勳剛回到那處‘一號據點’不久,敲門聲響起。
這回的敲門雖也是暗號,但並不是嶽三水等人。
他回來了!唐世勳心中一喜。
在阿梓和於青青的詫異神色中,他快步越過天井去開門。
門外,站著風塵仆仆、一身難民打扮的劉誌貴。
“兄弟,辛苦了!”
唐世勳關上門後,攀著劉誌貴那結實的肩膀走進了正堂。
“劉二哥?”
阿梓和於青青皆神色好奇地看著劉誌貴。
她倆之前隻聽唐世勳提了一嘴:‘誌貴另有要事。’
至於劉誌貴究竟去了哪,做了什麽事,唐世勳並未多言。
劉誌貴坐下後,接過阿梓遞來的茶水,又接過於青青遞來的肉餅吃食。
他都來不及道謝,已是就著茶水大口吞咽著吃食。
唐世勳麵含微笑坐在上首,緩緩地飲著茶。
數日前,他與劉誌貴一前一後離開白牙市向縣城而來。
不過劉誌貴並未入城,而是獨自一人繼續南行,去完成唐世勳交待給他的任務。
“公子。”
劉誌貴用袖子抹了把嘴,神色激動地憨笑道:“昨日在黃沙河關,俺還是第一次看到那等場麵啊……”
阿梓手裏握著炭條,詫異地抬頭看了劉誌貴一眼,原來他去了前線!隨即她一邊聽著劉誌貴的述說,一邊快速地記錄著。
於青青雖然沒能快速記錄,但她亦是拿著炭條將一些關鍵點記在自己的本子上。
原來,劉誌貴那日從白牙市乘驢車到了東安縣城的南門外,車夫自是不敢繼續南行,因此劉誌貴隻得獨自沿著官道旁的樹林向南而去。
好在劉誌貴帶的吃食足夠,且他在夜裏尚能辨得方向,因此足足趕了一宿的路,來到了東安縣與廣西全州的邊境地帶。
隨後他越過幾撥獻賊的斥候,進入了官道東邊的全州廟頭鎮一帶。
由於這一帶地處黃沙河關以北,因此早已被獻賊肆虐荼毒之。
接下去的兩日,劉誌貴在山嶺樹林間晝伏夜出,來到了黃沙河關以外,湘江以東的一處高嶺上。
劉誌貴親眼目睹了獻賊的血腥殘酷的攻關之戰。
黃沙河關乃是陸路官道與湘江水路的雙重關口,且道路偏窄,因此湘江上的水戰比官道上的陸戰更為慘烈。
由於劉誌貴所處的位子,他清晰地看到了關內與關外的兵力分部。
關內的大明官兵人數處於絕對的劣勢,而兩邊江船都極多,但水關之外的湘江攏共就那麽寬,再多的江船也隻能壓在後方。
而到了前日下午,大明官兵的數艘大型炮船被擊沉,官兵大亂,退守水關之下。
與此同時,陸路攻關之獻賊少了江上明軍船炮的威脅,立即鼓足餘勇猛力攻城。
到了黃昏時,大明官兵已是連青壯與後備兵全都押上,才堪堪守住了黃沙河關。
劉誌貴看得既血脈僨張又擔憂至極,即便他毫不知兵,亦是感到官兵難以支撐。
要知道獻賊的船隊已壓到了水關之下,明軍船隊難以對陸路關口形成有效支援。
對於次日的攻防戰,劉誌貴極為擔憂。
果然,到了昨日上午,獻賊又進攻了。
明軍守關的士兵之士氣愈發低迷,獻賊已是數次攀上關牆。
形勢危如累卵。
就在這等危機時刻,遠在湘江以東之高嶺上的劉誌貴,突然聽到關內明軍放了一陣火炮後,大聲歡呼。
劉誌貴揉了揉眼睛,仔細一看,頓時驚得頭皮發麻。
隻見一隊數百人的騎兵趕到了黃沙河關,並以密集的隊形直衝獻賊之攻城大軍。
在騎兵之後,是數百身穿少數民族服飾、手拿各種奇怪武器之人,他們雖沒甚隊形,但快步跑到黃沙河關之後,立即掩殺出關,極其凶悍地與獻賊激戰。
是廣西狼兵!
而守關之將士與青壯等皆士氣大振,亦是跟隨其後衝出,整個官道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激戰怒吼之聲。
劉誌貴又見那黃沙河關以南的官道上,不計其數的百姓挑著擔子,又或是拿著棍棒,紛紛趕向關口。
水關下,由湘江南邊駛來了不知凡幾的大小兵船,打開水關與獻賊船隊猛烈交火,火炮聲與呐喊聲此起彼伏。
至午時,獻賊已無力再攻,於關外數裏處的營寨中駐守,湘江中的水戰亦是結束,獻賊船隊退守數裏。
獻賊的第二次攻關之戰,宣告失敗。
而黃沙河關之上,已是立起了一杆明黃色鑲紅邊的大纛,上邊是一個大大的‘楊’字。
‘砰!’
唐世勳聽到這,忍不住激動地捶了捶椅把手。
他的鷹目中精光閃閃,大喜道:“是廣西總兵楊國成!”
要知道這不是平原地帶,騎兵可不多。
能養得起數百騎兵的,又姓楊,唐世勳幾乎敢肯定就是廣西總兵楊國成。
而桀驁不馴的狼兵,若非有廣西軍政要員的命令,又如何會趕到黃沙河關?
沒錯!定是廣西總兵楊國成親自率領先鋒軍到了!
午時過半。
城南,如歸客棧。
雅致的小包廂內,唐世勳和唐善智相對而坐。
桌上,擺著四道精致的小菜和一碗魚湯。
唐世勳大口地吃著飯菜,打趣道:“哦?在伍家灣遭劫的八艘江船中,有三艘是唐家的?”
唐善智緩緩地喝了一小口湯,苦笑道:“太猖獗了!也不知是誰膽敢如此犯案,那守將龐大海都因此事而吃了掛落,唐家、李家和張家已是開了五百兩銀子的懸賞,誓要將那些個賊人給逮住。”
“嗬嗬!”
唐世勳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幽幽道:“看來這所謂的‘心正’,也不算正嘛!”
“臭小子!”
唐善智不禁吹胡子瞪眼地笑罵了一句,旋即低聲歎道:“誰家都不容易啊!若不向獻賊示好,又如何立足?”
“嗯,理解。”
唐世勳微微頷首,他笑問道:“除了這三家,還有誰家‘心正’?”
唐善智撚須沉吟片刻,低聲道:“周家世代書香,這東安縣學的學正周夫子,乃是周家近親,如今賊人不事學術,而周夫子又極為正派,數次去衙門找那偽知縣馬仁義理論,慘遭毒打後在家安養,哎!”
說罷,唐善智不禁搖頭苦笑,接著道:“又有那劉、楊二家亦是不錯,家中嫡係子弟無一人去縣衙任職。”
“嗯。”
唐世勳夾了片肉在口中咀嚼著,頷首道:“劉家以木材業起家,楊家以礦業起家,手底下都有人手和船隊,想來,幫黑土嶺那邊運木鐵等物的,該是這兩家。”
旋即他又哂笑道:“不過,幫獻賊大營那邊運木鐵的也是這兩家,嗬嗬!”
唐善智不禁白了他一眼,自顧自地喝著湯。
這等看似首鼠兩端的做法,誰不都是為了自保?
老爺子沉吟了會兒後低聲道:“這幾日,老夫見這幾家有好些個老人時常在這酒樓裏的天字號包廂私聚,雖說都不是各家的家主,但聽說都是在家族裏頗有分量之人。”
唐世勳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問道:“又是想合夥做哪等生意?”
唐善智皺眉思索了陣子後,低聲道:“具體的倒是不知曉,但老夫昨夜曾借故小解迷了方向,從那天字號包廂旁經過,曾聽到了‘糧道’二字!似乎,裏邊的那些人語氣甚是擔憂。”
“糧道?”
唐世勳的鷹目中不禁劃過一絲精芒。
隻這兩個字,他自然也無法分析出個所以然來。
不過他已是將此二字暗暗記在心裏。
未時將至。
唐善智老爺子吃過午飯後,自顧自地走去了那間精致的小茶館。
唐世勳則獨自離去。
馬尾巷。
當唐世勳剛回到那處‘一號據點’不久,敲門聲響起。
這回的敲門雖也是暗號,但並不是嶽三水等人。
他回來了!唐世勳心中一喜。
在阿梓和於青青的詫異神色中,他快步越過天井去開門。
門外,站著風塵仆仆、一身難民打扮的劉誌貴。
“兄弟,辛苦了!”
唐世勳關上門後,攀著劉誌貴那結實的肩膀走進了正堂。
“劉二哥?”
阿梓和於青青皆神色好奇地看著劉誌貴。
她倆之前隻聽唐世勳提了一嘴:‘誌貴另有要事。’
至於劉誌貴究竟去了哪,做了什麽事,唐世勳並未多言。
劉誌貴坐下後,接過阿梓遞來的茶水,又接過於青青遞來的肉餅吃食。
他都來不及道謝,已是就著茶水大口吞咽著吃食。
唐世勳麵含微笑坐在上首,緩緩地飲著茶。
數日前,他與劉誌貴一前一後離開白牙市向縣城而來。
不過劉誌貴並未入城,而是獨自一人繼續南行,去完成唐世勳交待給他的任務。
“公子。”
劉誌貴用袖子抹了把嘴,神色激動地憨笑道:“昨日在黃沙河關,俺還是第一次看到那等場麵啊……”
阿梓手裏握著炭條,詫異地抬頭看了劉誌貴一眼,原來他去了前線!隨即她一邊聽著劉誌貴的述說,一邊快速地記錄著。
於青青雖然沒能快速記錄,但她亦是拿著炭條將一些關鍵點記在自己的本子上。
原來,劉誌貴那日從白牙市乘驢車到了東安縣城的南門外,車夫自是不敢繼續南行,因此劉誌貴隻得獨自沿著官道旁的樹林向南而去。
好在劉誌貴帶的吃食足夠,且他在夜裏尚能辨得方向,因此足足趕了一宿的路,來到了東安縣與廣西全州的邊境地帶。
隨後他越過幾撥獻賊的斥候,進入了官道東邊的全州廟頭鎮一帶。
由於這一帶地處黃沙河關以北,因此早已被獻賊肆虐荼毒之。
接下去的兩日,劉誌貴在山嶺樹林間晝伏夜出,來到了黃沙河關以外,湘江以東的一處高嶺上。
劉誌貴親眼目睹了獻賊的血腥殘酷的攻關之戰。
黃沙河關乃是陸路官道與湘江水路的雙重關口,且道路偏窄,因此湘江上的水戰比官道上的陸戰更為慘烈。
由於劉誌貴所處的位子,他清晰地看到了關內與關外的兵力分部。
關內的大明官兵人數處於絕對的劣勢,而兩邊江船都極多,但水關之外的湘江攏共就那麽寬,再多的江船也隻能壓在後方。
而到了前日下午,大明官兵的數艘大型炮船被擊沉,官兵大亂,退守水關之下。
與此同時,陸路攻關之獻賊少了江上明軍船炮的威脅,立即鼓足餘勇猛力攻城。
到了黃昏時,大明官兵已是連青壯與後備兵全都押上,才堪堪守住了黃沙河關。
劉誌貴看得既血脈僨張又擔憂至極,即便他毫不知兵,亦是感到官兵難以支撐。
要知道獻賊的船隊已壓到了水關之下,明軍船隊難以對陸路關口形成有效支援。
對於次日的攻防戰,劉誌貴極為擔憂。
果然,到了昨日上午,獻賊又進攻了。
明軍守關的士兵之士氣愈發低迷,獻賊已是數次攀上關牆。
形勢危如累卵。
就在這等危機時刻,遠在湘江以東之高嶺上的劉誌貴,突然聽到關內明軍放了一陣火炮後,大聲歡呼。
劉誌貴揉了揉眼睛,仔細一看,頓時驚得頭皮發麻。
隻見一隊數百人的騎兵趕到了黃沙河關,並以密集的隊形直衝獻賊之攻城大軍。
在騎兵之後,是數百身穿少數民族服飾、手拿各種奇怪武器之人,他們雖沒甚隊形,但快步跑到黃沙河關之後,立即掩殺出關,極其凶悍地與獻賊激戰。
是廣西狼兵!
而守關之將士與青壯等皆士氣大振,亦是跟隨其後衝出,整個官道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激戰怒吼之聲。
劉誌貴又見那黃沙河關以南的官道上,不計其數的百姓挑著擔子,又或是拿著棍棒,紛紛趕向關口。
水關下,由湘江南邊駛來了不知凡幾的大小兵船,打開水關與獻賊船隊猛烈交火,火炮聲與呐喊聲此起彼伏。
至午時,獻賊已無力再攻,於關外數裏處的營寨中駐守,湘江中的水戰亦是結束,獻賊船隊退守數裏。
獻賊的第二次攻關之戰,宣告失敗。
而黃沙河關之上,已是立起了一杆明黃色鑲紅邊的大纛,上邊是一個大大的‘楊’字。
‘砰!’
唐世勳聽到這,忍不住激動地捶了捶椅把手。
他的鷹目中精光閃閃,大喜道:“是廣西總兵楊國成!”
要知道這不是平原地帶,騎兵可不多。
能養得起數百騎兵的,又姓楊,唐世勳幾乎敢肯定就是廣西總兵楊國成。
而桀驁不馴的狼兵,若非有廣西軍政要員的命令,又如何會趕到黃沙河關?
沒錯!定是廣西總兵楊國成親自率領先鋒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