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
零陵城至。
自西漢武帝時期以降,這座古城至明末已有一千七百餘年曆史,且始終未曾遷址。
在曆代的擴建之下,如今的零陵城共有七座城門,由東至北依次為東門、南門、太平門、小西門、大西門、瀟湘門和北門。
這其中,最為喧囂熱鬧的無疑是瀟水東岸的大西門。
隻見大西門外有一座可容六輛馬車並行的大浮橋,連接著瀟水西岸。
兩岸有大西門的東碼頭與西碼頭。
此時,兩岸碼頭與浮橋上皆是人群密集,喧鬧至極,不計其數的商船貨船正在排隊等著靠岸。
不知凡幾的獻賊守軍呃在警惕地巡視著沿岸,而瀟水之上亦是有許多巡邏的小船在遊弋巡視。
浮橋以南,有那從道州等地沿瀟水而來的許多戰船亦是停靠於兩岸。
韓夫人與吳敬祖皆感歎,兩人在零陵城淪陷以前都多次來過此城,但都未曾見過如此熱鬧繁榮的景象。
眾人在江船上一邊吃著午飯,一邊排隊等靠岸。
到了這府城地界上,龐大海的名頭可就不夠用了,眾人足足等到未時以後,方才塞進了東碼頭的一個船位當中。
這東碼頭旁多的是苦力挑夫,曾有才和嶽三水等人招呼了十幾個挑夫來幫運送行李。
唐世勳和打爺手下的二十餘個漢子,還有曾有才手底下的四個鐵杆弟兄,則將方媛兒等一眾家眷與受了毒傷的花榮等人護在中間,硬生生擠開一條道,緩緩走向了零陵城的大西門。
那大西門的守軍勘驗了曾有才的文書,接了豐厚的銀子後,自是放行。
而唐世勳敏銳地察覺到,一個守軍的小旗快步跑去了大西門內的一處守軍小衙署。
雖說方媛兒等家眷婦人們都知,她們來這零陵城可不是耍樂,但十幾個大小孩子們可沒有這等覺悟。
這些孩子們被於猛等人抱著,天真而開心地張望著熙熙攘攘的大西街。
這大西街亦稱新街,乃是零陵城內最大的幾條主幹道之一。
眾人行出不遠,來到了一處十字街口。
韓夫人在唐世勳身旁介紹道,要去東山和火神廟等地,需沿著大西街直行,過了三處十字街口才能到。
而這第一處十字街口的南北兩街名為河街,其中南河街通往小西門、太平門和南門等處,北河街則通往瀟湘門和北門。
待到行至第二處十字街口,韓夫人接著介紹,南北兩街為鼓樓街。
隻見北鼓樓街上,高聳的鼓樓下滿是喧囂熱鬧的人群,而南鼓樓街則通往府學西齋和萬壽宮等地。
第三處十字街口的南北兩街更為寬敞,且有許多的別名,韓夫人說隻需記得這條叫鍾樓街,零陵城的人都清楚。
這北鍾樓街上不僅有零陵城的大鍾樓,且街道盡頭處乃是永州府衙的所在地。
而南邊的鍾樓街則一直通往南城門,且零陵縣的縣衙、天後宮和府學宮等地,都在南鍾樓街的附近。
行至此處,韓夫人和吳敬祖就要與唐世勳等數十人分道揚鑣了。
她指著前方說,越過這第三處十字街口繼續沿大西街向東行,盡頭便是東山,火神廟和唐公廟等都在那東山腳下,很是好認。
而韓夫人和吳敬祖則要沿著南鍾樓街行去,她倆要去府學宮拜訪幾位老先生。
當然,她們也不知如今那些老先生是否還在府學宮之中,又或者說不興文教的獻賊,是否連那府學宮也都給拆了?
唐世勳不禁暗自感歎,這府城的規模與縣城當真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他沿途所見,身著華服者雖不少,但更多的是衣著普通的當地百姓和大量衣衫襤褸的難民。
他們一行近八十人沿著擁擠不堪的大西街繼續東行,直至申時前後,眾人才總算是來到了東山腳下的火神廟一帶。
隻見這裏更是人群稠密至極,諸多各式廟宇林立,香火都很是旺盛。
曾有才和嶽三水向百姓們打聽了許久,方才得知龐大海的那處大宅子位於火神廟背後的歸隱巷當中。
這歸隱巷背靠東山,巷道不算很寬敞,巷中遍鋪青石板,古樹頗多,還真有些歸隱氣息。
巷中百姓看到這一大群人走入,且其中還有十來個穿著獻賊軍服的兵爺,自是敬而遠之。
行至歸隱巷的中段,一座頗為氣派的大宅門映入眾人眼簾。
這宅子看起來已是有些年頭了,但門上刻著‘龐宅’二字的木匾卻很新,與這古拙的宅門頗為不搭。
據方媛兒所言,這裏本是翟將軍最先占下的宅子。
在八月時,龐大海與他的嫡係最先攻入東安城,他的上司翟將軍心甚慰之,於是就將這處宅子贈予了龐大海。
由於龐大海一直待在東安城,因此這處宅子雖名義上是龐大海的,但他也隻知在歸隱巷中段,門上掛了個‘龐宅’木匾的便是他在零陵城的家,聽說還養了幾個家仆來著。
至於這裏邊是何模樣,以前又是何人所住,那就不得而知了。
‘咚咚咚!’
曾有才作為這一行人的‘管家’,自是大搖大擺地腆著肚子去敲門。
不多時,門開,一個長相猥瑣的男子看了眼門外,嚇得趕緊就想關門。
而曾有才手下的四個鐵杆兄弟正跟在他身旁,這四人本就是潑皮無賴子,且還做了兩三個月捕快不是?
四人一看這男子的神色就感到不對勁,於是立刻罵咧咧地擠進了門中。
那男子被曾有才手下的四個無賴子給打得哀嚎不已。
然而隻一會兒,四個無賴子卻又怪叫著衝出門來,趕緊拉著曾有才躲到了唐世勳等人身後。
隻見那宅門裏突然衝出了二十餘個男男女女,他們手持棍棒怒視著門外的眾人。
為首的是個須發半百的老者,他看到唐世勳等人之中有十餘個賊兵,神色頓時一驚,連忙製止他身旁的男男女女們,並拱手問道:“不知軍爺們來碧雲軒有何貴幹?”
曾有才手下的四個無賴子立刻破口大罵道:“碧你大爺的碧雲軒!這明明是我家龐爺的宅子!”
唐世勳喝止了那四人,並對這老者拱手笑道:“這位老丈,吾等乃是龐將軍等諸位將領的家眷,由白牙市而來。”
他指了指門上木匾,淡笑道:“何況,如今此宅可不叫碧雲軒。”
老者和身旁的二十餘個男男女女頓時色變,這老者率先跪了下去,哀求道莫要殺他們雲雲。
原來他們是這宅子以前的主人的親族和家仆,由於零陵城淪陷,他們這宅子慘遭劫掠,眾人變得一貧如洗,居無定所。
眼見這宅子竟是換成了一位姓龐的將軍所住,這位將軍又從未來過此宅,且被翟將軍安排在這宅子看家的幾個家仆,還都是曾經碧雲軒的仆人。
因此那幾個仆人便讓他們二十餘人全都住進了宅中。
老者接著哀求說,他家少夫人與秦九公子交情極好,且秦九公子也知他們住在此處,因此可否請唐世勳容他們在此暫住一段時日?
秦九公子?唐世勳聞言劍眉微皺,怎的又是這個名字?莫非此人在零陵城的名氣很大?
眼見這歸隱巷的街坊鄰居都在探頭看著他們,他也很是發愁。
他們這些細作本就見不得光,若是再與這二十餘個素不相識的人搭夥共居,豈非隱患極大?
老者這時又說,這宅子極寬敞,便是住上兩百人都不算難事,若是公子應允他們暫住,他們便隻住前院,順道也能幫著看家護院不是?
唐世勳與打爺對視了一眼,低聲商議決定,先暫且將這些人安置在前院,再與那位少夫人聊一聊,打聽那秦九公子究竟是何人?
還別說,在此事上唐世勳和打爺著實站在同一條戰線。
畢竟他倆在這零陵城中都是人生地不熟。
而那韓夫人雖與唐世勳之間很是曖昧,但她可不是甚善男信女,能夠多了解些與她相熟的人物,總不是甚壞事。
於是,唐世勳答應了老者的請求。
那老者激動至極,帶著二十餘個男女磕頭感謝,並熱情地幫扛著行李,一同進入了龐宅之內。
零陵城至。
自西漢武帝時期以降,這座古城至明末已有一千七百餘年曆史,且始終未曾遷址。
在曆代的擴建之下,如今的零陵城共有七座城門,由東至北依次為東門、南門、太平門、小西門、大西門、瀟湘門和北門。
這其中,最為喧囂熱鬧的無疑是瀟水東岸的大西門。
隻見大西門外有一座可容六輛馬車並行的大浮橋,連接著瀟水西岸。
兩岸有大西門的東碼頭與西碼頭。
此時,兩岸碼頭與浮橋上皆是人群密集,喧鬧至極,不計其數的商船貨船正在排隊等著靠岸。
不知凡幾的獻賊守軍呃在警惕地巡視著沿岸,而瀟水之上亦是有許多巡邏的小船在遊弋巡視。
浮橋以南,有那從道州等地沿瀟水而來的許多戰船亦是停靠於兩岸。
韓夫人與吳敬祖皆感歎,兩人在零陵城淪陷以前都多次來過此城,但都未曾見過如此熱鬧繁榮的景象。
眾人在江船上一邊吃著午飯,一邊排隊等靠岸。
到了這府城地界上,龐大海的名頭可就不夠用了,眾人足足等到未時以後,方才塞進了東碼頭的一個船位當中。
這東碼頭旁多的是苦力挑夫,曾有才和嶽三水等人招呼了十幾個挑夫來幫運送行李。
唐世勳和打爺手下的二十餘個漢子,還有曾有才手底下的四個鐵杆弟兄,則將方媛兒等一眾家眷與受了毒傷的花榮等人護在中間,硬生生擠開一條道,緩緩走向了零陵城的大西門。
那大西門的守軍勘驗了曾有才的文書,接了豐厚的銀子後,自是放行。
而唐世勳敏銳地察覺到,一個守軍的小旗快步跑去了大西門內的一處守軍小衙署。
雖說方媛兒等家眷婦人們都知,她們來這零陵城可不是耍樂,但十幾個大小孩子們可沒有這等覺悟。
這些孩子們被於猛等人抱著,天真而開心地張望著熙熙攘攘的大西街。
這大西街亦稱新街,乃是零陵城內最大的幾條主幹道之一。
眾人行出不遠,來到了一處十字街口。
韓夫人在唐世勳身旁介紹道,要去東山和火神廟等地,需沿著大西街直行,過了三處十字街口才能到。
而這第一處十字街口的南北兩街名為河街,其中南河街通往小西門、太平門和南門等處,北河街則通往瀟湘門和北門。
待到行至第二處十字街口,韓夫人接著介紹,南北兩街為鼓樓街。
隻見北鼓樓街上,高聳的鼓樓下滿是喧囂熱鬧的人群,而南鼓樓街則通往府學西齋和萬壽宮等地。
第三處十字街口的南北兩街更為寬敞,且有許多的別名,韓夫人說隻需記得這條叫鍾樓街,零陵城的人都清楚。
這北鍾樓街上不僅有零陵城的大鍾樓,且街道盡頭處乃是永州府衙的所在地。
而南邊的鍾樓街則一直通往南城門,且零陵縣的縣衙、天後宮和府學宮等地,都在南鍾樓街的附近。
行至此處,韓夫人和吳敬祖就要與唐世勳等數十人分道揚鑣了。
她指著前方說,越過這第三處十字街口繼續沿大西街向東行,盡頭便是東山,火神廟和唐公廟等都在那東山腳下,很是好認。
而韓夫人和吳敬祖則要沿著南鍾樓街行去,她倆要去府學宮拜訪幾位老先生。
當然,她們也不知如今那些老先生是否還在府學宮之中,又或者說不興文教的獻賊,是否連那府學宮也都給拆了?
唐世勳不禁暗自感歎,這府城的規模與縣城當真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他沿途所見,身著華服者雖不少,但更多的是衣著普通的當地百姓和大量衣衫襤褸的難民。
他們一行近八十人沿著擁擠不堪的大西街繼續東行,直至申時前後,眾人才總算是來到了東山腳下的火神廟一帶。
隻見這裏更是人群稠密至極,諸多各式廟宇林立,香火都很是旺盛。
曾有才和嶽三水向百姓們打聽了許久,方才得知龐大海的那處大宅子位於火神廟背後的歸隱巷當中。
這歸隱巷背靠東山,巷道不算很寬敞,巷中遍鋪青石板,古樹頗多,還真有些歸隱氣息。
巷中百姓看到這一大群人走入,且其中還有十來個穿著獻賊軍服的兵爺,自是敬而遠之。
行至歸隱巷的中段,一座頗為氣派的大宅門映入眾人眼簾。
這宅子看起來已是有些年頭了,但門上刻著‘龐宅’二字的木匾卻很新,與這古拙的宅門頗為不搭。
據方媛兒所言,這裏本是翟將軍最先占下的宅子。
在八月時,龐大海與他的嫡係最先攻入東安城,他的上司翟將軍心甚慰之,於是就將這處宅子贈予了龐大海。
由於龐大海一直待在東安城,因此這處宅子雖名義上是龐大海的,但他也隻知在歸隱巷中段,門上掛了個‘龐宅’木匾的便是他在零陵城的家,聽說還養了幾個家仆來著。
至於這裏邊是何模樣,以前又是何人所住,那就不得而知了。
‘咚咚咚!’
曾有才作為這一行人的‘管家’,自是大搖大擺地腆著肚子去敲門。
不多時,門開,一個長相猥瑣的男子看了眼門外,嚇得趕緊就想關門。
而曾有才手下的四個鐵杆兄弟正跟在他身旁,這四人本就是潑皮無賴子,且還做了兩三個月捕快不是?
四人一看這男子的神色就感到不對勁,於是立刻罵咧咧地擠進了門中。
那男子被曾有才手下的四個無賴子給打得哀嚎不已。
然而隻一會兒,四個無賴子卻又怪叫著衝出門來,趕緊拉著曾有才躲到了唐世勳等人身後。
隻見那宅門裏突然衝出了二十餘個男男女女,他們手持棍棒怒視著門外的眾人。
為首的是個須發半百的老者,他看到唐世勳等人之中有十餘個賊兵,神色頓時一驚,連忙製止他身旁的男男女女們,並拱手問道:“不知軍爺們來碧雲軒有何貴幹?”
曾有才手下的四個無賴子立刻破口大罵道:“碧你大爺的碧雲軒!這明明是我家龐爺的宅子!”
唐世勳喝止了那四人,並對這老者拱手笑道:“這位老丈,吾等乃是龐將軍等諸位將領的家眷,由白牙市而來。”
他指了指門上木匾,淡笑道:“何況,如今此宅可不叫碧雲軒。”
老者和身旁的二十餘個男男女女頓時色變,這老者率先跪了下去,哀求道莫要殺他們雲雲。
原來他們是這宅子以前的主人的親族和家仆,由於零陵城淪陷,他們這宅子慘遭劫掠,眾人變得一貧如洗,居無定所。
眼見這宅子竟是換成了一位姓龐的將軍所住,這位將軍又從未來過此宅,且被翟將軍安排在這宅子看家的幾個家仆,還都是曾經碧雲軒的仆人。
因此那幾個仆人便讓他們二十餘人全都住進了宅中。
老者接著哀求說,他家少夫人與秦九公子交情極好,且秦九公子也知他們住在此處,因此可否請唐世勳容他們在此暫住一段時日?
秦九公子?唐世勳聞言劍眉微皺,怎的又是這個名字?莫非此人在零陵城的名氣很大?
眼見這歸隱巷的街坊鄰居都在探頭看著他們,他也很是發愁。
他們這些細作本就見不得光,若是再與這二十餘個素不相識的人搭夥共居,豈非隱患極大?
老者這時又說,這宅子極寬敞,便是住上兩百人都不算難事,若是公子應允他們暫住,他們便隻住前院,順道也能幫著看家護院不是?
唐世勳與打爺對視了一眼,低聲商議決定,先暫且將這些人安置在前院,再與那位少夫人聊一聊,打聽那秦九公子究竟是何人?
還別說,在此事上唐世勳和打爺著實站在同一條戰線。
畢竟他倆在這零陵城中都是人生地不熟。
而那韓夫人雖與唐世勳之間很是曖昧,但她可不是甚善男信女,能夠多了解些與她相熟的人物,總不是甚壞事。
於是,唐世勳答應了老者的請求。
那老者激動至極,帶著二十餘個男女磕頭感謝,並熱情地幫扛著行李,一同進入了龐宅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