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


    唐世勳帶著親兵與童英一旗的騎兵,還有鄭罡與十個火藥司的學徒,另有兵器局的一個管事帶著運送重弩的百餘民壯來到了畫眉鋪的營地。


    鄭罡作為火藥司的第一管事,夏進財大使本是不願讓鄭罡離開火器局的,因為夏進財對鄭罡還頗為欣賞,也是他親自提拔了鄭罡。


    不過唐老夫子親自要求,且理由是要讓鄭罡等人去某些險隘關口埋火藥,夏進財又如何好拒絕?因此隻能‘割愛’了。


    而兵器局的管事帶著百餘民壯所運送來的重弩共有六座,且重弩的各部件皆已分拆,這管事明日便會帶著民壯組裝重弩。


    童英本是要求兵器局那邊一次性給他們二十座重弩,但兵器局的大使卻婉言拒絕了。


    並非是兵器局大使舍不得,其實倉庫裏遠不止二十座重弩,但尷尬的是隻有運來的這六座重弩是完整的,其他重弩皆有不少部件已嚴重腐朽,原因是久未保養,自然無法使用。


    唐世勳暗暗搖頭,這六座重弩擺在營地裏又有何大用?


    眾人在營地內吃過晚飯後,唐世勳正在與弟弟世績商議軍務之時,童英來拜見,並獻策道,既然六座重弩擺在營地裏用處有限,不如運去‘坳子口’?


    這坳子口位於畫眉鋪以北的高關嶺之中,乃是主道必經之地,其地勢險要,形如口袋,若將重弩布置於坳子口的出口處,一旦有官兵進入坳子口之中,豈非能以重弩重創之?


    童英還提議,他明日帶著營地裏的幾個木匠和鐵匠去觀看兵器局的人組裝重弩,而童英則讓他麾下的一隊騎兵帶上一些民壯熟悉操作之法。


    待到兵器局的人走了以後,再讓這幾個木匠鐵匠熟悉如何拆解和組裝重弩,後日童英便讓他旗下的一個隊帶上民壯和匠人趕赴坳子口架設重弩。


    童英之所以不讓兵器局的人直接將重弩運去坳子口,防的是兵器局帶來的人之中會否有問題。


    好!心思夠縝密!唐世勳一臉讚許地同意了童英的決策。


    而且唐世勳已經吩咐了鄭罡等人,明日便帶著火藥去黑山嶺,找帶領第一局在黑山嶺一帶的袁副把總,並埋設火藥炸毀黑山嶺的幾處必經山道之險要處。


    而帶領二局的陶副把總一直在高關嶺一帶,並且將高關嶺和觀音山的各處險要之處都已詳細地做了匯報,童英正是看了這些資料後,才提出將重弩藏於坳子口之策。


    待到童英領命離去後,唐世績則繼續匯報他這邊的軍務。


    他負責的是帶著第三局的騎兵和不少營地外的百姓,運送重傷士兵去東邊巋山腳下的小塘鋪,昨日到今日已運送了近二百傷員。


    唐世績還派出了第三局的一個小隊去南邊的接履橋一帶放哨,並讓該隊著重注意東南方向的四達亭一帶的情況,因四達亭位於尖嘴嶺以北,若真有狼兵要繞行至接履橋,極有可能走四達亭這一路。


    再有便是,負責高關嶺一帶偵伺的陶副把總傳回了口信。


    今日上午,龔大旺派的信使在高關嶺一帶遇到了陶副把總,信使說龔副將已經在楚江圩組織防務,其斥候在楚江圩以北的九衝嶺一帶發現了許多小股的官兵和狼兵,據估計至少有一到兩千人,恐怕實際上的人數更多,龔大旺讓信使傳口信給唐老夫子提前做好準備。


    陶副把總從信使口中得知這個消息後,即命李大柱和十個精銳親兵由高關嶺趕去了楚江圩,李大柱此行是去了解龔大旺的具體布防情況和兵力等,若事不可為就盡快撤回高關嶺。


    而陶副把總還請示,是否要讓他率領的第二局騎兵也趕去楚江圩支援?


    由於陶副把總的信使中午便到了畫眉鋪營地,當時唐世勳又不在,唐世績當即讓信使回去知會陶副把總,以高關嶺為重,切莫去支援楚江圩。


    因為唐世績很清楚二哥世勳的戰略構想,他們手中攏共就這麽五百騎兵,另有千餘傷號。


    而第二局隻有一百餘人,隻是在高關嶺和觀音山等地偵伺和勘測地形等,人員就已很是勉強,若全都跑去楚江圩,一旦楚江圩被攻陷,那高關嶺該如何守?


    且唐世績早在前來零陵城時途經楚江圩就已看出,那楚江圩四通八達,根本無險可守。


    因此唐世績問唐世勳,是否再派信使去通知龔大旺部,幹脆讓龔大旺放棄楚江圩防線,直接退守高關嶺?


    唐世勳默默地看著地圖,搖頭苦笑道,龔大旺雖名義上是他的副將,實際上就是孫常樂派來監視他的人。


    從這段時日的接觸來看,龔大旺並非腦子特別能轉彎的靈活之人,且對於打仗之事頗為自負,恐怕,要勸龔大旺直接放棄楚江圩很困難。


    何況楚江圩至九衝嶺等地各處要點的士兵都隸屬孫常樂,而龔大旺也有權統轄之,雖然龔大旺帶過去的本部精銳隻有三百五十餘人,但加上楚江圩等地的士兵,他恐怕不會太在意唐世勳這個隻有五百騎兵在手的老頭兒的意見。


    又或者說,龔大旺還期待已經越過九衝嶺北上的汪副將部,會帶著第三批援軍騎兵趕來,有這樣的希望在,龔大旺更是不會輕易放棄楚江圩了。


    唐世績聽罷不禁歎了口氣,他已經聽二哥世勳告訴了他那封來自大帥府的密令,因此已經知道不會再有援兵來了。


    他沉吟片刻後低聲問道:“二哥,你可有想過幫官兵一把?”


    “嗬嗬!”


    唐世勳一聲冷笑,頷首道:“想,怎麽沒想過?但即便我故意放棄畫眉鋪的這處營地,並撤回零陵城外的北大營,讓官兵四麵合圍零陵城,但你認為官兵當真會攻城?”


    眼見唐世績依舊有疑惑之色,唐世勳遂指著地圖耐心地解釋了一番。


    若統兵者乃是陳副總兵,有這數萬官兵在手,陳副總兵定然會博上一把攻城。


    但這支官兵的主力乃是廣西兵!真正的統兵大權在楊總兵手中,另有坐鎮東安城的呂大人則全權負責後勤補給。


    隻從楊總兵派老台來零陵城當密使,還提出那些居心叵測的和談條件來看,這楊總兵和呂大人的心思可就很值得推敲了。


    唐世績皺眉問道,二哥你不是說若真答應官兵的和談條件,恐怕零陵城會因內亂而崩潰嗎?這豈非證明楊總兵也是想奪下零陵城的?


    唐世勳冷笑道,沒錯,若答應了這和談條件,零陵城自然會崩潰。


    但是話說回來,即便沒有他和陸知府、許通判等人的商議,難道孫常樂、秦同知、馬知縣和秦九等人就看不出來?


    誰都不是傻子,哪可能答應官兵這樣的和談條件呢?難道官兵就沒料到孫常樂和他唐老夫子會修改和談條件?


    其實官兵如今占據著極大的優勢,若官兵眾誌成城定要拿下零陵城,又豈會如此和談與休戰?


    由此可以推測出,官兵那邊的高層同樣在搖擺不定,而且,不願攻城的聲音定然占據著上風!


    唐世勳甚至揣測,恐怕除了陳副總兵一係的湖廣官兵,楊總兵一係的廣西官兵都不願意去攻打零陵城而徒增傷亡。


    這零陵城如此之大,不僅城牆堅固,且守軍近兩萬,又豈是如此容易拿下的?


    說是四麵合圍,但除了北門和東門,其他五座城門都在瀟水之畔,一旦孫常樂毀掉大西門外的浮橋,官兵的西岸前線就成了個笑話,難道還要強渡瀟水來攻城?


    畢竟,湘口關還在孫常樂的控製之下,除非湘口關被官兵的水師奪下,並以水師逆行至零陵城外的瀟水,方有炮擊零陵城的火力支援,且能用江船運輸西岸的前線官兵。


    否則官兵的四麵合圍隻能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圍城戰,或許圍上幾個月,零陵城彈盡糧絕後自會不攻而破。


    然而官兵當真有如此大的決心否?


    對此,唐世勳越來越持懷疑態度。


    他拍了拍唐世績的肩膀淡笑道,老弟啊!打仗可是很費錢的!換做你是那廣西楊總兵或呂大人,跨省打仗可會做‘虧本買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諜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影橫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影橫窗並收藏南明諜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