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
卯時過半,天色未亮,零陵城內的三個地方卻已是熱鬧了起來。
如城北府正街的府衙大門外,衙役們和秦家、馬家的許多家仆正在大門兩側架設著好些個爐灶,二十幾個手腳麻利的健婦則在熬粥烙餅。
雖說那粥熬得幾乎是清澈見底,餅子也是極為粗糙而難以下咽,但對於城內的貧民和不計其數的難民們而言,這已是難得的美食。
畢竟今日可是崇禎十六年的最後一日,秦大人和馬大人能布施粥餅,城北的百姓們又豈會不感恩戴德?
而忍饑挨餓、賣兒鬻女的難民們更是跪在府衙外感念兩位大人的慈悲,不知凡幾的難民沒能等到今日便已餓死,又有多少難民餓得僅剩最後一口氣?
這一碗稀粥和一塊粗餅,至少能讓他們續得以命見到新年的到來不是?又有誰不願多活幾日呢?
至於說秦大人和馬大人為何會如此開恩,難道真是突發善心?但這年頭死的人還少嗎?哪個豪門望族不是緊縮銀根,隻為一家一族的利益?
秦、馬兩位大人之所以在大年三十布施粥餅,當然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因為明日,即大年初一,就是秦大人正式就任永州知府,以及馬大人正式就任府通判的日子。
雖說他倆這所謂的‘上任’既無朝廷的任命,也無湖廣布政使司的公文,不過,朝廷還能管得著他們?湖廣布政使司可還存在?
秦大人深知民心是個‘好東西’,且他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當上知府,因此他希望自己在明日上任時看到‘萬眾擁戴’的盛況。
何況秦大人在永州府的士林當中早已被罵得體無完膚,因此他更希望能得到百姓的認可。
此時,秦大人和馬大人正站在府衙的大門之內。
看著外邊密密麻麻的百姓與難民們,聽著難民們口中的感恩之詞,秦大人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當然,秦大人的臉上自是一副悲天憫人的沉重模樣,口中還哽咽道:“哎!百姓如此之苦,這是吾等父母官之過錯啊!”
馬大人和府衙各房的大人們自是在一旁好生安慰秦大人,而馬大人心中已是對秦大人鄙夷至極。
他馬向禮可是孫將軍的嫡係!也是孫將軍把他帶來了永州府,並親自任命他做零陵縣衙的知縣。
對於孫將軍遭‘邪祟纏身’的鬼話,馬向禮如何不清楚這是秦大人和柳將軍搞的鬼?
奈何如今秦、柳兩家大勢已成,馬向禮即便在心裏憎恨秦大人,但為了他和家人,卻又不得不緊隨秦大人的步伐。
畢竟北去的水陸兩道已被官兵截斷,馬向禮也沒法聯絡北邊祁陽縣的倪將軍。
而秦大人親自邀請馬向禮來做府通判,這可是一府之地的三把手!馬向禮又豈會不心動?
更何況,馬向禮這通判之職實際上與二把手府同知無異。
雖說秦大人同意了唐夫子的建議,任命原知府陸大人為府同知,不過陸大人自打昨日去龐宅主持喪禮之後就‘身體抱恙’,而陸大人這一病要病上多久,不全看秦大人的心情?
當然,對於秦大人布施粥餅的提議,馬向禮是真心不願掏銀子的。
民心算個鳥!也就這姓秦的被士人們罵得太慘,想要找回些臉麵和名聲罷了!馬向禮嗤之以鼻,一個勁地在腹誹著。
這時,馬向禮的侄兒馬五福急匆匆地跑進了府衙大門內。
馬五福恭敬地對諸位大人施禮後,一臉不忿的稟報:“秦大人,馬大人,城南那邊可比咱們這兒更熱鬧啊!萬壽街的縣衙外已是被堵得水泄不通……”
隻聽馬五福絮絮叨叨的抱怨道,那縣衙門口同樣在布施粥餅,而且‘代知縣’齊大堅居然要求熬的粥裏邊能立筷子而不倒!
還有那烙餅,齊大堅要求餅子需做得與手掌一般厚實,而且大小不得低於六寸。
諸位大人聽罷頓時火冒三丈,這齊大堅擺明著是要與府衙對著幹啊?
馬大人更是咬牙切齒的念叨著齊大堅的名字,要說他在這零陵城最恨誰,那無疑就是齊大堅了!他倆之前在縣衙搭班子,私下裏的齷齪可是不勝枚舉。
誰知馬五福又接著抱怨道,城南府學宮外同樣人滿為患,學宮並未布施粥餅,而是在免費給百姓和難民們布施千金馬骨湯!
就連好多日子尚算過得去的百姓也都蜂擁去府學宮外,畢竟那千金馬骨湯可不是一般人能喝得起的,誰不想去免費嚐個鮮呢?
布施千金馬骨湯?怎可如此過分!一眾府衙的大人們皆是驚得倒吸了口涼氣。
馬向禮扭頭看著秦大人,神色古怪地笑問:“秦大人,那十三姑的千金馬骨湯館,不是與秦三公子合夥開的?莫非……”
秦大人如何不知馬向禮這欲言又止的是何意?
雖說秦家的商事都由秦三在打理,但秦大人自然知曉這千金馬骨湯館的事,連他自己都喝上了癮,幾乎每晚都會來上一碗不是?
而目前十三姑和秦三合夥開的千金馬骨湯館隻有一間,就在城中心最繁華的文星街,去那間館子的客人非富即貴,豈是一般人能吃得起的?
秦大人同樣很疑惑,莫非是唐夫子的幹女兒十三姑私下‘讚助’給府學宮的?
不待秦大人說話,馬五福已是在旁解釋道,他派人去了解過此事,今日子時前後,景文公子趙豐親自帶人去了一趟文星街的馬骨湯館,花了好幾百兩銀子向湯館的掌櫃買了許多熬製好的馬骨與濃湯。
此時在府學宮門口布施的馬骨湯,已是摻了極多水和不少老薑的淡湯,但那股子香味兒可是一裏外都能聞到。
而百姓和難民們可不在乎那湯是濃是淡,能夠在這寒冬臘月喝上一碗免費的馬骨薑湯,誰還不讚他景文公子趙豐慈悲仁義?
待到馬五福說罷,府衙吏房的司吏在旁揶揄道,這景文公子為了競爭府學宮的‘學正’之位,可真舍得下本錢呐?
秦大人等皆是心照不宣的沉吟不語,他們自然都清楚唐夫子提出了一個府學宮的新體係。
該體係可不得了,其高層更是有三塊‘要命’的令牌,可分別通行零陵城的軍、政、商之三界並有監督與彈劾權。
這些精明的大人們誰不清楚,唐夫子是想要變相的把府學宮給打造成監察機構?
隻不過他們又不便反駁此事,一來府學宮新體係並非唐夫子把持,而是交給了零陵城的一眾文人士子。
二來,人家唐老夫子就提了這麽一個與施政相關的新舉措,哪怕是秦大人也不便因這點‘小事’而反對老爺子不是?
再者說,府學宮的士子們又不是一條心,且大多都是世家公子,其背後的家族與府衙的諸位大人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因此,這府學宮的新體係對府衙的大人們而言還真不一定是壞事。
當然,景文公子趙豐竟舍得花幾百兩銀子去布施,也讓心思通透的秦大人等看到了趙豐的野心,看來此子是真想要拿下‘學正’之位啊?
不過,此時擺在秦大人和馬大人等麵前的‘首要危機’可不是趙豐,而是齊大堅和趙豐在城南縣衙與府學宮的布施力度,這才是秦大人最為氣惱而又必須要化解的難題。
一旦城北的百姓得知城南的縣衙和府學宮之布施更勝府衙,那他秦大人的臉麵往哪兒放?
秦大人深知百姓的那張嘴有多大的威力,何況他已是騎虎難下,於是他吩咐站在一旁的秦家大管家:“去,讓千金馬骨湯館備齊一千兩銀子的馬骨與湯料,立刻送來府衙門口發放!這筆銀子由老夫來出!”
旋即他又吩咐府衙戶房的司吏:“縣衙布施的粥能立筷子,府衙這邊豈能落後?去調一批糧來,立刻改進!”
戶房司吏的臉都綠了,又調糧?還要能立筷子?這豈非是要咱們府衙戶房的命嗎?
秦大人的眼中劃過一絲厲芒:“趕緊去辦!調來的糧由秦家出銀子填入府庫!”
各房司吏們皆是暗鬆了一口氣,紛紛盛讚秦大人如此愛民的‘善舉’。
隨即秦大人又意味深長的看了馬大人一眼。
馬向禮同樣是騎虎難下,他惡狠狠地吩咐侄兒馬五福:“去給本官趕緊調粗糧等物來重新烙餅!他齊大堅要求縣衙的餅子得有手掌厚,大小不得低於六寸?哼!咱們府衙的餅子厚度亦要如此,且大小不得低於六寸半!”
‘好!’
府衙的諸位大人皆是大聲叫好,秦大人更是一臉讚許地拍了拍馬向禮的肩膀。
叔叔您怎可如此意氣用事!馬五福的心裏肉疼不已,叔叔這一句話,損的可是他馬五福囤積的糧食!
但馬五福又能如何?難道還當麵忤逆叔叔的命令?
何況馬五福極為清楚叔叔為何要求府衙的餅子要比縣衙的大上半寸,還不都是那個殺千刀的齊大堅!這兩人相互賭氣別苗頭的蠢事兒還幹得少嗎?
城南,府學宮內。
韓夫人正在學宮深處的一間小膳廳內美滋滋的享用著早餐。
隻見她的桌上擺著五碗濃鬱的千金馬骨湯,還有吳敬祖親手烙製的許多白麵肉餅。
而吳敬祖、趙豐、趙載和趙吉晟亦是陪著她一同用餐,四人也都好幾日沒有吃過如此豐盛的食物了。
其實趙豐在心裏是非常反對韓夫人如此鋪張浪費的,可是他哪敢說一句讓韓夫人不開心的話?畢竟,今日的韓夫人可是名副其實的富婆,形勢比人強不是?
要知道在昨個夜裏,齊大堅的兒子齊文俊可是直接派家仆抬了十萬兩銀子來送給韓夫人!不僅韓夫人驚喜萬分,趙豐等人也是驚得瞠目結舌,他們甚至還以為齊文俊那小子是想拿這十萬兩銀子來當彩禮了不是?
誰曾想齊文俊卻告訴韓夫人,這十萬兩銀子是唐夫子和齊知縣贈予府學宮的。
不過,唐夫子交待這筆銀子得送到韓夫人手上。
也正因為唐夫子的這個交待,趙豐也隻能在韓夫人麵前陪著笑臉。
她想吃肉餅算個甚?就是她想去逛榮盛綢緞莊或是買昂貴的胭脂水粉,趙豐也不敢有一句反對話不是?何況就算韓夫人再怎麽揮霍敗家,這吃穿用度又能花去多少銀子?
昨晚韓夫人還與齊文俊親切的交談了一番,並得知齊大堅要在今日布施粥餅,於是韓夫人給了趙豐一千兩銀子,讓趙豐去千金馬骨湯館買湯骨,今日布施馬骨薑湯。
因為韓夫人很清楚趙豐想做府學宮的新‘學正’。
不僅如此,韓夫人還給了趙豐一萬九千兩銀子,讓他將昨日借銀子買軍債的錢還上,剩下的則用來修繕府學宮的大成殿等建築。
趙豐對韓夫人的舉動自是感激不盡,隻不過,兩萬兩銀子與十萬兩銀子豈能相比?
而更讓趙豐欲哭無淚的是,韓夫人已經被那愚溪軍債給弄魔怔了。
今日韓夫人之所以起這麽早,正是為了在巳時以前去軍債事務所。
她已經決定了,今日她要用這八萬兩銀子去軍債事務所大幹一場!
卯時過半,天色未亮,零陵城內的三個地方卻已是熱鬧了起來。
如城北府正街的府衙大門外,衙役們和秦家、馬家的許多家仆正在大門兩側架設著好些個爐灶,二十幾個手腳麻利的健婦則在熬粥烙餅。
雖說那粥熬得幾乎是清澈見底,餅子也是極為粗糙而難以下咽,但對於城內的貧民和不計其數的難民們而言,這已是難得的美食。
畢竟今日可是崇禎十六年的最後一日,秦大人和馬大人能布施粥餅,城北的百姓們又豈會不感恩戴德?
而忍饑挨餓、賣兒鬻女的難民們更是跪在府衙外感念兩位大人的慈悲,不知凡幾的難民沒能等到今日便已餓死,又有多少難民餓得僅剩最後一口氣?
這一碗稀粥和一塊粗餅,至少能讓他們續得以命見到新年的到來不是?又有誰不願多活幾日呢?
至於說秦大人和馬大人為何會如此開恩,難道真是突發善心?但這年頭死的人還少嗎?哪個豪門望族不是緊縮銀根,隻為一家一族的利益?
秦、馬兩位大人之所以在大年三十布施粥餅,當然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因為明日,即大年初一,就是秦大人正式就任永州知府,以及馬大人正式就任府通判的日子。
雖說他倆這所謂的‘上任’既無朝廷的任命,也無湖廣布政使司的公文,不過,朝廷還能管得著他們?湖廣布政使司可還存在?
秦大人深知民心是個‘好東西’,且他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當上知府,因此他希望自己在明日上任時看到‘萬眾擁戴’的盛況。
何況秦大人在永州府的士林當中早已被罵得體無完膚,因此他更希望能得到百姓的認可。
此時,秦大人和馬大人正站在府衙的大門之內。
看著外邊密密麻麻的百姓與難民們,聽著難民們口中的感恩之詞,秦大人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當然,秦大人的臉上自是一副悲天憫人的沉重模樣,口中還哽咽道:“哎!百姓如此之苦,這是吾等父母官之過錯啊!”
馬大人和府衙各房的大人們自是在一旁好生安慰秦大人,而馬大人心中已是對秦大人鄙夷至極。
他馬向禮可是孫將軍的嫡係!也是孫將軍把他帶來了永州府,並親自任命他做零陵縣衙的知縣。
對於孫將軍遭‘邪祟纏身’的鬼話,馬向禮如何不清楚這是秦大人和柳將軍搞的鬼?
奈何如今秦、柳兩家大勢已成,馬向禮即便在心裏憎恨秦大人,但為了他和家人,卻又不得不緊隨秦大人的步伐。
畢竟北去的水陸兩道已被官兵截斷,馬向禮也沒法聯絡北邊祁陽縣的倪將軍。
而秦大人親自邀請馬向禮來做府通判,這可是一府之地的三把手!馬向禮又豈會不心動?
更何況,馬向禮這通判之職實際上與二把手府同知無異。
雖說秦大人同意了唐夫子的建議,任命原知府陸大人為府同知,不過陸大人自打昨日去龐宅主持喪禮之後就‘身體抱恙’,而陸大人這一病要病上多久,不全看秦大人的心情?
當然,對於秦大人布施粥餅的提議,馬向禮是真心不願掏銀子的。
民心算個鳥!也就這姓秦的被士人們罵得太慘,想要找回些臉麵和名聲罷了!馬向禮嗤之以鼻,一個勁地在腹誹著。
這時,馬向禮的侄兒馬五福急匆匆地跑進了府衙大門內。
馬五福恭敬地對諸位大人施禮後,一臉不忿的稟報:“秦大人,馬大人,城南那邊可比咱們這兒更熱鬧啊!萬壽街的縣衙外已是被堵得水泄不通……”
隻聽馬五福絮絮叨叨的抱怨道,那縣衙門口同樣在布施粥餅,而且‘代知縣’齊大堅居然要求熬的粥裏邊能立筷子而不倒!
還有那烙餅,齊大堅要求餅子需做得與手掌一般厚實,而且大小不得低於六寸。
諸位大人聽罷頓時火冒三丈,這齊大堅擺明著是要與府衙對著幹啊?
馬大人更是咬牙切齒的念叨著齊大堅的名字,要說他在這零陵城最恨誰,那無疑就是齊大堅了!他倆之前在縣衙搭班子,私下裏的齷齪可是不勝枚舉。
誰知馬五福又接著抱怨道,城南府學宮外同樣人滿為患,學宮並未布施粥餅,而是在免費給百姓和難民們布施千金馬骨湯!
就連好多日子尚算過得去的百姓也都蜂擁去府學宮外,畢竟那千金馬骨湯可不是一般人能喝得起的,誰不想去免費嚐個鮮呢?
布施千金馬骨湯?怎可如此過分!一眾府衙的大人們皆是驚得倒吸了口涼氣。
馬向禮扭頭看著秦大人,神色古怪地笑問:“秦大人,那十三姑的千金馬骨湯館,不是與秦三公子合夥開的?莫非……”
秦大人如何不知馬向禮這欲言又止的是何意?
雖說秦家的商事都由秦三在打理,但秦大人自然知曉這千金馬骨湯館的事,連他自己都喝上了癮,幾乎每晚都會來上一碗不是?
而目前十三姑和秦三合夥開的千金馬骨湯館隻有一間,就在城中心最繁華的文星街,去那間館子的客人非富即貴,豈是一般人能吃得起的?
秦大人同樣很疑惑,莫非是唐夫子的幹女兒十三姑私下‘讚助’給府學宮的?
不待秦大人說話,馬五福已是在旁解釋道,他派人去了解過此事,今日子時前後,景文公子趙豐親自帶人去了一趟文星街的馬骨湯館,花了好幾百兩銀子向湯館的掌櫃買了許多熬製好的馬骨與濃湯。
此時在府學宮門口布施的馬骨湯,已是摻了極多水和不少老薑的淡湯,但那股子香味兒可是一裏外都能聞到。
而百姓和難民們可不在乎那湯是濃是淡,能夠在這寒冬臘月喝上一碗免費的馬骨薑湯,誰還不讚他景文公子趙豐慈悲仁義?
待到馬五福說罷,府衙吏房的司吏在旁揶揄道,這景文公子為了競爭府學宮的‘學正’之位,可真舍得下本錢呐?
秦大人等皆是心照不宣的沉吟不語,他們自然都清楚唐夫子提出了一個府學宮的新體係。
該體係可不得了,其高層更是有三塊‘要命’的令牌,可分別通行零陵城的軍、政、商之三界並有監督與彈劾權。
這些精明的大人們誰不清楚,唐夫子是想要變相的把府學宮給打造成監察機構?
隻不過他們又不便反駁此事,一來府學宮新體係並非唐夫子把持,而是交給了零陵城的一眾文人士子。
二來,人家唐老夫子就提了這麽一個與施政相關的新舉措,哪怕是秦大人也不便因這點‘小事’而反對老爺子不是?
再者說,府學宮的士子們又不是一條心,且大多都是世家公子,其背後的家族與府衙的諸位大人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因此,這府學宮的新體係對府衙的大人們而言還真不一定是壞事。
當然,景文公子趙豐竟舍得花幾百兩銀子去布施,也讓心思通透的秦大人等看到了趙豐的野心,看來此子是真想要拿下‘學正’之位啊?
不過,此時擺在秦大人和馬大人等麵前的‘首要危機’可不是趙豐,而是齊大堅和趙豐在城南縣衙與府學宮的布施力度,這才是秦大人最為氣惱而又必須要化解的難題。
一旦城北的百姓得知城南的縣衙和府學宮之布施更勝府衙,那他秦大人的臉麵往哪兒放?
秦大人深知百姓的那張嘴有多大的威力,何況他已是騎虎難下,於是他吩咐站在一旁的秦家大管家:“去,讓千金馬骨湯館備齊一千兩銀子的馬骨與湯料,立刻送來府衙門口發放!這筆銀子由老夫來出!”
旋即他又吩咐府衙戶房的司吏:“縣衙布施的粥能立筷子,府衙這邊豈能落後?去調一批糧來,立刻改進!”
戶房司吏的臉都綠了,又調糧?還要能立筷子?這豈非是要咱們府衙戶房的命嗎?
秦大人的眼中劃過一絲厲芒:“趕緊去辦!調來的糧由秦家出銀子填入府庫!”
各房司吏們皆是暗鬆了一口氣,紛紛盛讚秦大人如此愛民的‘善舉’。
隨即秦大人又意味深長的看了馬大人一眼。
馬向禮同樣是騎虎難下,他惡狠狠地吩咐侄兒馬五福:“去給本官趕緊調粗糧等物來重新烙餅!他齊大堅要求縣衙的餅子得有手掌厚,大小不得低於六寸?哼!咱們府衙的餅子厚度亦要如此,且大小不得低於六寸半!”
‘好!’
府衙的諸位大人皆是大聲叫好,秦大人更是一臉讚許地拍了拍馬向禮的肩膀。
叔叔您怎可如此意氣用事!馬五福的心裏肉疼不已,叔叔這一句話,損的可是他馬五福囤積的糧食!
但馬五福又能如何?難道還當麵忤逆叔叔的命令?
何況馬五福極為清楚叔叔為何要求府衙的餅子要比縣衙的大上半寸,還不都是那個殺千刀的齊大堅!這兩人相互賭氣別苗頭的蠢事兒還幹得少嗎?
城南,府學宮內。
韓夫人正在學宮深處的一間小膳廳內美滋滋的享用著早餐。
隻見她的桌上擺著五碗濃鬱的千金馬骨湯,還有吳敬祖親手烙製的許多白麵肉餅。
而吳敬祖、趙豐、趙載和趙吉晟亦是陪著她一同用餐,四人也都好幾日沒有吃過如此豐盛的食物了。
其實趙豐在心裏是非常反對韓夫人如此鋪張浪費的,可是他哪敢說一句讓韓夫人不開心的話?畢竟,今日的韓夫人可是名副其實的富婆,形勢比人強不是?
要知道在昨個夜裏,齊大堅的兒子齊文俊可是直接派家仆抬了十萬兩銀子來送給韓夫人!不僅韓夫人驚喜萬分,趙豐等人也是驚得瞠目結舌,他們甚至還以為齊文俊那小子是想拿這十萬兩銀子來當彩禮了不是?
誰曾想齊文俊卻告訴韓夫人,這十萬兩銀子是唐夫子和齊知縣贈予府學宮的。
不過,唐夫子交待這筆銀子得送到韓夫人手上。
也正因為唐夫子的這個交待,趙豐也隻能在韓夫人麵前陪著笑臉。
她想吃肉餅算個甚?就是她想去逛榮盛綢緞莊或是買昂貴的胭脂水粉,趙豐也不敢有一句反對話不是?何況就算韓夫人再怎麽揮霍敗家,這吃穿用度又能花去多少銀子?
昨晚韓夫人還與齊文俊親切的交談了一番,並得知齊大堅要在今日布施粥餅,於是韓夫人給了趙豐一千兩銀子,讓趙豐去千金馬骨湯館買湯骨,今日布施馬骨薑湯。
因為韓夫人很清楚趙豐想做府學宮的新‘學正’。
不僅如此,韓夫人還給了趙豐一萬九千兩銀子,讓他將昨日借銀子買軍債的錢還上,剩下的則用來修繕府學宮的大成殿等建築。
趙豐對韓夫人的舉動自是感激不盡,隻不過,兩萬兩銀子與十萬兩銀子豈能相比?
而更讓趙豐欲哭無淚的是,韓夫人已經被那愚溪軍債給弄魔怔了。
今日韓夫人之所以起這麽早,正是為了在巳時以前去軍債事務所。
她已經決定了,今日她要用這八萬兩銀子去軍債事務所大幹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