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爺、雷盛、雍二和賴豪見唐世勳陷入了沉思,四人自是不便打擾,但他們皆很是好奇,公子為何對秦九抵達楊家大嶺如此重視?


    他們都曉得零陵城的柳將軍麾下有三個最得力的左膀右臂,一個是擅守的副將周勇,一個是柳將軍的親侄兒柳錫武,還有一個就是柳將軍的親外甥秦九。


    而在二月初十柳家軍與唐家軍準備合兵南下攻打道州城時,勢頭造得很足,眾人皆知柳將軍不僅親自出征,且他的副將周勇亦隨行。


    故此留在零陵城的柳家軍就由柳錫武和秦九來打理,黃爺等人自然認為這倆人即便要參與北邊的祁陽戰役,但總該會有一個人守在零陵城,那麽無論是柳錫武還是秦九不都正常?


    但唐世勳可不這麽認為,之前王秀荷去跟柳將軍商議祁陽戰役時,王秀荷就曾提出,參與祁陽戰役的柳家軍需由周副將或是柳錫武來統領。


    當時柳將軍可是拍著胸口向王秀荷保證,他會派柳錫武去統率參與祁陽戰役,為何會換成秦九?


    姑且不論秦九和夏菡在零陵城內攪風攪雨,也不論秦九曾綁架了唐世勳的女兒,眼下唐世勳最在意的是,秦九此來究竟會否幫他攻打黃陽堡甚至祁陽城?看來,還是得先去大花灘聯絡上鄭罡才行。


    正當唐世勳陷入沉思之時,幾個黑衣漢子由密林中狂奔而來,不多時,一個瘦高男子獨自衝上小山包來到了唐世勳麵前。


    隻見這男子大鼻闊唇丹鳳眼,模樣生得很是周正,他一臉懊喪地將頭上的黑巾給扯下,頓時露出了個光禿禿的腦袋來,他雙目泛紅七情上臉,單膝跪地抱拳哽咽道:“公子!卑職吳誌堅救駕來遲,請公子恕罪!”


    救你大爺的駕!黃爺頓時臉色一沉便在心裏破口大罵,對於這個汪慶達的小舅子,黃爺委實很是厭惡,何況公子不是好好的嗎?還要你吳誌堅來救個鳥的駕?


    雷盛、雍二和賴豪亦是一臉複雜之色,不得不說,這吳千總演的是真到位。


    唐世勳險些沒忍住笑意,他右手虛抬示意吳誌堅起來,隨即似笑非笑地問道:“吳千總,你不是在窯頭埠以西設伏?怎的跑到棗茅嶺來了?”


    “回公子的話。”吳誌堅一屁股坐在地上,他摸著自己光禿禿的腦袋便絮絮叨叨地道明了來意。


    在前日汪慶達就已被抬回了蘆洪市,而後吳誌堅便部署了以窯頭埠為中心的圍點打援之策,到了昨日,吳誌堅得到雷盛傳去的消息,才知道‘子詡公子’居然在棗茅嶺。


    但吳誌堅昨日才剛在窯頭埠以西的茶葉塘和下界頭一帶部署伏擊,因此沒法分身來給公子請安,到了今晨醜時前後吳誌堅已部署完畢,因此他在寅時前後便趕緊跑來探望公子了。


    這吳誌堅的話說的很漂亮,表情也極為真摯,他要表達的就是對公子的深切關心,為了來探望公子,他是不辭勞苦連夜趕路雲雲。


    無論黃爺等人如何腹誹,但吳誌堅當麵說了這許多關切之語,唐世勳自然得表現出感激之意來,隨後他讓吳誌堅說說目前的形勢,以及汪慶達回蘆洪市以後如何處理官兵洪參將的問題等。


    吳誌堅自然曉得過猶不及的道理,隻要公子能領了他的情便足矣,至於說黃爺的鄙夷之色,他雖看在眼裏但也沒甚所謂。


    首先來說,他吳誌堅又不靠黃爺吃飯,他倆是同級的千總,因此他可不怵黃爺。


    何況軍中講究的是實力,他們後備營如今‘前、後、左、中、右’五部都已滿編,合計將近四千七百人!


    而黃爺所屬的陷陣營呢?除了龐大田帶著的二百餘獻賊精銳老賊以外,就是再如何可勁地去剿匪和招山賊,恐怕都還沒有一千人不是?


    再者說,吳誌堅統率的是後備營最強的中軍部,在牛角壩鎮時他們以三百人跟二百獻賊精銳鬥了個旗鼓相當!因此吳誌堅的格局和眼界也打開了,黃爺鄙視他?嘿!他吳誌堅心裏不也在鄙視黃爺和陷陣營?


    旋即吳誌堅撇開心頭思緒轉入了正題,昨日下午他的姐夫汪慶達派人傳來了口信,官兵參將洪山海隻帶了二百餘人渡江至蘆洪市,洪山海說自己並非是得了陳副總兵的授意,而是要來投奔唐世勳和殺獻賊雲雲。


    對此汪慶達是既心動又費解,他心動的是,洪山海帶來的乃是其嫡係人馬,即當初官兵在東安城防禦戰當中洪山海僅剩的二百餘弟兄。


    就汪慶達昨日所見,洪山海帶來的二百餘人當中有不少將士還帶著傷,但那股百戰老兵的精氣神委實折服了汪慶達和劉誌寶。


    這可都是十足的精銳啊!汪慶達自然生起了招納之心,不過他同時又很是疑惑,他不知洪山海是口誤還是怎的,他們北上的主帥可是子詡公子唐世績,為何要說是來投奔唐世勳?


    而在昨日早上,東安城漢幫的幫主於虎也帶著三百來個弟兄抵達了蘆洪市,這於虎和劉誌寶是誌趣相投的好兄弟,同時,於虎跟洪山海也極為合得來,而於虎一來就大咧咧地問劉誌寶,世勳公子在哪?


    怎麽又是問世勳公子?汪慶達自然是愈發疑惑。


    之後劉誌寶低聲告訴汪慶達,唐世勳就是唐世績,嗯,其實就是同一個人。


    無論劉誌寶說的是真是假,但汪慶達也隻得暫且按捺住心頭的疑惑,但他對於洪山海的主動投奔還是心懷顧慮。


    首先來說,洪山海好好的官兵參將不做,為何要跑來投奔他們?


    二來,蘆洪市可是他們北上的大本營所在地,且三月初一之前汪慶達就要率後備營將士趕赴鵝子崗一帶,而劉誌寶的後備二營才隻招募了七百人而已,同時劉誌寶又提出要將洪山海和於虎這兩幫人都招入後備二營。


    由於汪慶達的後備營已經滿編,他自然不便再跟劉誌寶去‘搶’洪山海等二百餘官兵精銳,而有洪山海和於虎加入,後備二營的人數便突破了一千二百人,實力自然是大增。


    但若是汪慶達率後備營全都離開蘆洪市以後,這洪山海萬一帶著手下嘩變或是夜襲蘆洪市,劉誌寶的後備二營能否抵擋得住?


    還有,於虎雖然跟劉誌寶相交莫逆,但於虎跟洪山海同樣關係甚好,若是於虎也跟著洪山海一起搞事呢?那蘆洪市這處大本營豈非就成了官兵的地盤?


    若事情真到了那等地步可就不止是丟失一個蘆洪市的問題了,他們北上的所有將士之後路不僅被卡在了官兵手中,且這豈非證明官兵根本不願與他們合作?


    因此汪慶達提出了一個折衷的建議,他同意洪山海的二百餘前來投奔的官兵將士歸劉誌寶的後備二營,並由洪山海任後備二營的前軍部千總,不過洪山海等人需在明日隨汪慶達的後備營一同開拔去鵝子崗。


    劉誌寶在思索再三之後同意了汪慶達的建議,而劉誌寶還提出他的後備二營可再分出幾百人隨汪慶達同去,因為如今高溪市北碼頭的杜爺和江爺已經被壓製得不敢輕易出擊,且獻賊連牛角壩鎮都丟了,杜爺和江爺豈敢再派兵去攻打蘆洪市?


    因此劉誌寶認為蘆洪市沒必要再守著如此多人,何況嶽老財、盤輝這兩路剿匪軍還在源源不斷地運送難民來蘆洪市,劉誌寶若是將招兵條件再降低些,隨時可以再招募上千人不是?


    但汪慶達認為劉誌寶的後備二營還是繼續在蘆洪市招兵和練兵為好,的確,他不擔心獻賊的杜爺和江爺敢再打蘆洪市,可是蘆洪江對岸的官兵呢?因此他決定留一手以防不測。


    而昨日汪慶達派人給吳誌堅傳口信時,還指示了吳誌堅這邊的八百餘後備營將士的下一步行動,汪慶達對於吳誌堅以窯頭埠為中心來圍點打援的計策頗為認可。


    無論高溪市北碼頭的杜爺和江爺是否會上鉤,但汪慶達指示吳誌堅就繼續在高溪市以外各處埋伏,以此來策應汪慶達等各營將士攻打黃陽堡之戰。


    吳誌堅雖表情浮誇,但事情倒是說得很清楚,他先是將他姐夫汪慶達那邊的事匯報完之後,又隱晦地讚了他姐夫的足智多謀和老成持重,當然還有他自己的圍點打援之策也可圈可點不是?隨後他才將話題說回高溪市這邊。


    他從昨日開始部署埋伏點,同時又在窯頭埠抓了不少獻賊士兵,對於高溪市北碼頭的杜爺和江爺之兵力有了頗為全麵的了解。


    由於江爺和強爺兩路反擊牛角壩鎮反遭慘敗,強爺那一路死傷近半且有七百餘人被俘虜,而江爺這一路則隻損失了兩百餘人,剩下的近八百人全都逃回了高溪市北碼頭。


    加上杜爺手中的人馬,高溪市北碼頭的獻賊依舊有八百餘精銳及一千五百餘嘍囉,且其中有近百的馬兵,但除非杜爺要放棄高溪市北碼頭,否則該是不會輕易派兵去馳援窯頭埠。


    在這等情況之下,吳誌堅的八百餘後備營中軍部主力在高溪市外各處埋伏,確實能有效防止杜爺這邊的獻賊有甚異動。


    而吳誌堅此來不僅是探望唐世勳,同時也是告訴黃爺和雷盛,讓他們二人率部先在這棗茅嶺設伏,待到三月初一的早上再護送公子去鵝子崗。


    眼下吳誌堅那邊可用之人頗多,除了他的八百餘本部人馬,還有銅鼓嶺的秦天王等三個寨主的一千山賊,另有獻賊強爺和窯頭埠的近千俘虜,這些俘虜都被秦天王等人看押於窯頭埠一帶。


    待到三月初一黃爺等五百人護送公子離開棗茅嶺之後,吳誌堅會派秦天王帶五百山賊來此布防設伏,順便再把棗茅嶺以東的大花灘給拿下。


    黃爺聽罷後,不禁若有所思地用餘光看著子詡公子的側臉,他在零陵城時就曾聽說過不少有關唐世勳的傳聞,那唐世勳不是官兵的細作而且死在湘口關了嗎?為何劉誌寶卻說唐世勳和子詡公子唐世績是同一個人?


    當然,黃爺更在意的是吳誌堅一臉‘傲慢’地給他分配任務,於是他甕聲甕氣地說道:“大花灘也就百來個守兵而已,俺隨時都能帶弟兄們去拿下!”


    吳誌堅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黃爺你拿下大花灘是沒甚問題,但你如何能保證黃陽堡的段四爺不會收到消息?還有兩日就三月初一了,何須去打草驚蛇?”


    雷盛在旁默默地聽著,無論打哪他都無所謂,但現在他最重視的是子詡公子的安危,公子險些被他侄兒雷東山給用吹箭毒死,他如何不知要將功贖過?


    唐世勳則摩挲著下巴陷入了沉思,他在權衡利弊。


    這大花灘距離黃陽堡不足十裏地,若是在三月初一之前拿下大花灘,勢必會讓黃陽堡的段四爺愈發警惕。


    但相比於必然要在三月初一之後攻打的黃陽堡,此時唐世勳還有更大的憂慮,即官兵和柳家軍的秦九這兩方人馬究竟是何態度?


    而要了解這雙方的動態,以及東安縣衙的主簿魏紹澤為何要去高溪市與杜爺會晤,唐世勳都必須要聯係鄭罡才能知曉一些內情。


    當然還有洪山海,他可是陳副總兵麾下的三個參將之一!當初唐世勳在東安城時也隻是知曉洪山海的悍不畏死,但東安城的守城戰結束後洪山海便已重傷昏迷,兩人可是從未有過交集,為何洪山海會說是來投奔他唐世勳?


    況且汪慶達和劉誌寶隻給了洪山海一個千總職位而已,洪山海居然也能同意?


    再者說,薛正和薛剛倆兄弟已經跟唐世勳撕破了臉麵,而鄭罡與唐世勳之間聯絡又是通過大花灘的惠澤漁行,因此唐世勳委實很擔心鄭罡會收到錯誤的情報,又或是鄭罡告訴了薛正和薛剛太多有關零陵城方麵的情報等等。


    總之,自從薛剛的小妾林芳華告訴了唐世勳許多有關薛正和薛剛的事,他就一直感到如芒在背,這也是他為何要逃出黃陽堡的主因。


    話說回來,若非昨日淩晨他被雷東山那混小子給用毒箭射傷了,此時他早就已經帶著雍二和賴豪潛入大花灘了不是?


    但此時唐世勳自然不可能再冒險潛入大花灘,這一來他身上的毒雖解但腦殼依舊昏昏沉沉,二來,黃爺和雷盛豈敢讓他再去涉險?


    想及此,唐世勳心意已決,他劍眉微揚低喝道:“吳千總、黃千總、雷千總聽令!”


    吳誌堅、黃爺和雷盛皆是心頭一凜,趕緊挺直了腰杆抱拳施禮請公子吩咐。


    唐世勳先是吩咐吳誌堅,命他即刻回窯頭埠去繼續部署與完善伏擊圈,絕不能放高溪市的杜爺和江爺去支援黃陽堡!


    隨後唐世勳吩咐黃爺和雷盛,派三百陷陣營和山地營的將士,今日上午便去給他拿下大花灘!


    賴豪和雍二在旁聽得不禁皺起了眉頭,白天就去打大花灘?這未免也太急了些不是?雖說大花灘隻有百來個獻賊,但白日進攻豈非徒增傷亡?


    但吳誌堅、黃爺和雷盛可不會反駁主將子詡公子,至於說這會否打草驚蛇讓黃陽堡的段四爺更加警惕?他們仨也隻是千總而已,決策的是子詡公子,他們自然選擇聽令行事,不就是百來個賊人的小據點而已,打便打!有甚好怕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諜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影橫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影橫窗並收藏南明諜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