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月初六的中午未時,獻賊進入馬家溝的東口,雙方的斥候在主官道和兩條路展開了交戰。


    約莫半個時辰之後,陷陣營的將士在馬家溝的兩條小路之上與獻賊短兵相接,與此同時,寇寧國率四百步兵與五百騎兵抵達了馬家溝內主官道的中段。


    後備營左部和後部的一千八百餘將士們自是嚴陣以待,在汪慶達的指揮下,左部第一司的四百六十餘將士向寇寧國的四百獻賊步兵發起了試探性進攻。


    在左部第一司為後備營的標準編製,司內下轄四個局,每局含正副百總在內共一百一十六人;每局下轄三個旗,每旗含正副旗總在內共三十八人;每旗下轄三個隊,每隊含正副隊總在內共十二人。


    原本每隊是兩個刀盾手和十個長槍手,在經曆了數次戰事以後,後備營的將領們總結經驗,如今已改為四個刀盾手加八個長槍手。


    當左部四百六十餘將士從官道和丘陵樹林間發起進攻之時,他們皆以十二人一隊踩著鼓點整齊行進,獻賊那邊則以四百步兵迎擊,寇寧國的五百騎兵則在後觀戰。


    交戰不久,四百獻賊步兵已是處於劣勢,原來在這當中隻有百來個精銳而已,但寇寧國隻是在那‘寇’字大旗之下遠眺戰場,且他的五百騎兵亦巍然不動。


    直至申時,當四百獻賊步兵已近崩潰邊緣,寇寧國一聲令下,他麾下的一百騎兵立刻下馬張弓搭箭,隻一輪拋射,後備營左部第一司的將士竟有五十餘人中箭!更讓人吃驚的是,其中有二十餘個刀盾手居然被敵方的重箭穿甲。


    要知道後備營左部第一司的四百六十餘將士當中,共有三十六個小隊,即刀盾手共有一百四十四人,而為了此役,汪慶達將唐世勳分配給後備營的一百一十餘副盔甲,另從馮丁亥的右部借了三十餘副,給左部第一司的刀盾手每人都湊了一副披甲!這防禦力已然上了個檔次。


    然而誰都沒想到寇寧國麾下的那一百騎兵不僅箭法奇準,且用的都是穿甲重箭,這一輪齊射就讓汪慶達看得頭皮發麻。


    於是汪慶達立刻做出調整,他命左部第二司立刻上前支援,且命第一司破開獻賊的四百餘步兵直接與寇寧國的精銳對戰。


    而寇寧國那邊亦做出應對,他那五百騎兵當中又有一百人下馬,這百人全都身披重甲、手持狼牙棒等各類重武器,他們越過那一百弓箭手迎擊後備營左部第一司的將士。


    隻一個照麵,左部第一司的中路直接被打穿!好在左部第二司已趕到,雙方頓時混戰作一團。


    寇寧國這一百重甲兵委實凶悍,他們以錐形陣頂在最前頭,兩翼是散開在丘陵和樹林裏的四百獻賊步兵,一百弓箭手則在後拋射。


    汪慶達再次作出調整,他命後部兩個司的九百餘將士壓上,後部第一司攻打敵方左翼,後部第二司則攻打敵方右翼。


    至申時過半,左部兩個司的九百餘將士已死傷三成,而敵方的重甲兵隻死傷三十餘人。


    但敵方也不好受,其左右兩翼的獻賊步兵已被後部將士給打崩。


    也就在那時,寇寧國大手一揮,他麾下又有兩百騎兵下馬,這兩百人一分為二頂住了左右兩翼的壓力,導致後部將士意欲圍攻中路重甲兵的計劃破產。


    戰事愈發膠著,汪慶達的兩部一千八百餘將士全都上了,且左部第一司已死傷近三百人,另外三個司亦都有百餘人死傷,這加起來的死傷率都到三成了!但硬是吃不下對方這四百下馬作戰的騎兵。


    當時在西口峭壁之上的唐世勳、趙吉晟、洪山海和歐陽公子等人將馬家溝中段的戰場態勢看得清清楚楚,趙吉晟的單筒望遠鏡在幾人當中互相傳遞使用,眼見寇寧國的四百個騎兵下馬作戰如此凶悍,西口峭壁上的所有人皆皺起了眉頭。


    而洪山海那時曾感歎道,對方雖隻四百人出戰,但進退有據配合無間,且他看出這些人都是身經百戰的精悍老賊!即便是他有與之人數相當的靖州老兵,除非是像在守城戰當中占據著地利,否則在野戰當中也難以抵擋。


    趙吉晟和歐陽公子等人對此也深以為然,且他們都品出了洪山海的言外之意。


    歐陽公子乃是唐夫子親口承諾‘不以言論罪’的府學宮士人,因此他直白地對唐世勳說,這仗不能再如此打,還是暫時後撤至西口以保全後備營兩部將士的有生力量雲雲。


    但唐世勳依舊不為所動。


    而就在那時,陷陣營副統領黃爺派士兵來匯報兩條小路上的戰況,那兩邊的戰事也同樣處於膠著狀態。


    雖然黃爺將陷陣營的近千將士一分為二去封堵小路的獻賊步兵,而敵方每一路隻三百人上下,這人數上自然是陷陣營占優,然而陷陣營的精銳隻有兩百人出頭且一分為二,其他的七百餘人都是剛招募不久的山賊。


    但敵方每一路的三百人當中都至少有七成的老賊!且敵方作戰極為謹慎,黃爺雖有信心擋住這兩路獻賊,但他表示想要吃下這兩路恐怕很難。


    而後汪慶達亦派侍衛來請示,寇寧國的精銳委實難啃,後備營兩部將士的總體折損已超過三成,而那四百精銳老賊的死傷才不足百人。


    且寇寧國親率最後的一百騎兵下馬前往支援,若繼續在馬家溝的中段與之交戰,恐怕頂在中路的後備營左部將士會被敵方擊潰。


    汪慶達的言外之意也甚為明顯,這寇寧國的五百精銳太凶了些,他想請示公子是否做戰術性撤退?


    趙吉晟、洪山海和歐陽公子等人也紛紛表示理當如此。


    誰知唐世勳鷹目一寒大聲喝道:‘傳令汪慶達,此戰必須打敗寇寧國!隊總旗總死光了百總上,百總死光了把總上,把總死光了千總上!若此戰敗了,後備營再無‘汪’字旗!’


    西口峭壁上的所有人聽罷全都驚得倒吸了口涼氣,世勳公子這是要汪慶達和兩部將士們死戰啊?


    趙吉晟可是汪慶達的把兄弟,且他極不認可世勳公子這等瘋狂的命令,他立刻在旁勸阻,此戰何須如此拚盡全力?若左部與右部將士且戰且退,寇寧國又豈敢貿然追擊?


    歐陽公子更是直接拉住汪慶達的侍衛,並跺著腳對唐世勳說,對方五百精銳隻折損不足百人,而我方一千八百餘將士已折損超過三成!打仗豈可如此兒戲?又怎可以人命去填?


    而唐世勳則異常嚴肅地看著汪慶達的侍衛:‘你是門灘來的老兵,可還記得爾等入營之時的誓言?’


    那侍衛的眼中頓時湧現狂熱之色,他一把掙開歐陽公子便吼道:‘入後備營者一生效忠唐夫子!後備營是漢人的脊梁!是打不死的鐵軍!隻有死戰,絕不投降!我後備營將士沒有孬種!’


    聽著這等蕩氣回腸的誓言,無論是趙吉晟、洪山海、歐陽公子和嶽老財等人,還是守在四周的靖州老兵們全都聽得肅然起敬。


    而那侍衛吼完誓言之後對唐世勳抱拳施禮道:‘公子放心,‘汪’字旗絕不會倒!’


    說罷他毅然轉身大步流星地離去。


    歐陽公子當時險些就感動得哭了,他渾身顫抖地指著唐世勳罵道:‘吾將來必向唐夫子彈劾你這輕言死戰的門外漢!你就是罔顧將士性命的屠夫!’


    而洪山海則問唐世勳,是否讓他的靖州老兵去支援汪慶達?


    誰知唐世勳直接拒絕了洪山海的提議。


    不多時,馬家溝的官道中段響起了蒼涼的號角聲,‘汪’字旗緩緩前移,汪慶達在兩個侍衛的攙扶下親自掌旗前進!激昂的後備營誓言起並很快變得整齊洪亮,響徹馬家溝的上空!


    寇寧國那邊同樣意識到事態嚴重,在這等膠著的情況下他也難以撤兵,否則搞不好會出現潰敗,因此他的‘寇’字旗亦快速前移,且他提著長柄重刀親率最後的一百騎兵全部下馬加入決戰,又有左右兩翼被打潰了的獻賊步兵亦跟隨其後。


    眼見寇寧國以密集的錐形陣意欲全力突破汪慶達的中路,汪慶達的左部將士壓力極大,九百餘將士已折損過半。


    但汪慶達也發了狠,他命後部兩司繼續執行兩翼包抄之策,左部的將士們硬頂寇寧國的中路!而他的大旗就在中路的將士們之後,誓與將士共存亡!


    這個時候就看雙方的韌勁與血性了!左部的將士們狂吼著他們的誓言,哪怕被斬斷手臂,哪怕被刀槍捅破胸腹,隻要一息尚存就要與敵死戰!即便是重傷倒地者,竟還抽出短刃想去割賊人的腳踝,沒人知道這些隻從軍數月的新兵為何能如此瘋狂而無畏。


    直到此戰結束之後,嶽老財等人方才聽左部在此戰當中活下來的不足三百個傷兵們說,他們當時的念頭很簡單,他們是鐵軍,沒有誰是孬種,‘汪’字旗不能倒!且他們絕不能讓副統領馮丁亥的右部將士們給小瞧了去。


    而此戰的左部九百三十餘將士當中,七十二個隊共一百四十四個正、副隊總裏邊隻有不足三十人活下來;


    二十四個旗共四十八個正、副旗總,隻剩十一人;


    八個局共十六個正、副百總,隻剩五人;


    兩個司共四個正、副把總,一死三傷;


    左部副千總重傷,千總張誠身中兩刀;


    後備營的侍衛隊有十八人在汪慶達身旁護旗,他們乃是獻賊的主攻方向,最後僅剩四人活命!而汪慶達亦再添兩處箭傷。


    而攻打左右兩翼的後部將士亦死傷了三百餘人。


    反觀寇寧國那邊同樣很慘,雖說他們的中路攻擊數次都險些奪掉‘汪’字旗,但皆被不畏生死的左部將士給險之又險地抵擋住了攻勢,而寇寧國的五百精銳死傷近兩百人,那四百餘獻賊步兵更是死傷過半。


    在當日酉時過半,死傷過半的獻賊步兵出現了逃跑的膽寒者。


    而寇寧國也撐不住了,畢竟他攏共就五百精銳,這將近四成的折損率已經到了極限,且他的左右兩翼也岌岌可危,再打下去該如何收場?


    況且天色已漸暗,戰場經驗豐富的寇寧國也擔心對方會否再有援兵或別的伎倆,加之兩條小路的攻勢也受阻,寇寧國無奈地鳴金收兵,且戰且退至馬家溝的東口一帶。


    至當晚戌時,這場馬家溝之中的慘烈戰事方才結束。


    雖然寇寧國打算在馬家溝的東口一帶布防,但次日,即三月初七的淩晨卯時,寇寧國接到魚腮口的急報,數百狼兵突襲魚腮口,留守在魚腮口的數百獻賊不敵,市集、驛站與碼頭等全都陷入了火海,被焚毀之物資不知凡幾。


    在三月初七的上午,寇寧國果斷撤離馬家溝的東口,他收攏殘兵之後放棄了幾成廢墟的魚腮口,繼而在下遊數裏之外的柳樹灣等地固守待援。


    於青青仔細地聽嶽老財口沫橫飛地將這場戰事講述完,她雖未親曆但也直感到驚心動魄。


    當她記錄完之後蹙眉問道:“世勳公子之後可有告訴你們為何要如此決然地命令汪慶達與寇寧國死戰?又為何不采納趙吉晟、洪山海和歐陽公子等人的建議?”


    嶽老財喝了一大口茶水之後答道:“在戰後總結會議上,世勳公子麵對歐陽公子等人的質疑,隻是冷冷地說了一句,‘後備營乃是鐵軍,不經曆戰場的殘酷錘煉豈能盡快成軍?’嗬嗬,說實在的,在下也不明白公子他為何要說盡快成軍?歐陽公子甚至譏諷世勳公子操之過急,這是拔苗助長雲雲。”


    旋即嶽老財又壓低聲線說道,其實眾將領都對世勳公子的戰略方向甚為費解,因參謀部作戰司的一致觀點是,鎖住馬家溝的西口險要一線,調轉槍頭全力拿下高溪市北碼頭,繼而再對祁陽城徐徐圖之。


    可世勳公子卻堅決反對,他的理由是太慢了,他沒時間徐徐圖之,必須要以盡快兵臨祁陽城為大方略。


    而且他還提出,要將吳誌堅的後備營中軍部將士從高溪市外圍秘密調來黃陽堡,由劉誌寶的後備二營接替高溪市北碼頭的外圍。


    這個理由如何讓眾將領們信服?何況高溪市北碼頭至少有兩千獻賊!若是將後備營的中軍部將士調離高溪市外圍,一旦那賊將杜爺和江爺察覺有異進而率兵出擊,劉誌寶的後備二營如何抵擋?


    而且眾將領最疑惑的是世勳公子為何如此急切,又為何說沒時間徐徐圖之?偏偏又不給眾人一個合理的解釋,這讓他們如何能答應?


    再者說,寇寧國雖折損了近兩百騎兵,可他果斷退守柳樹灣一線委實讓人頭疼,因柳樹灣之外有一大片開闊地,這如何好打?


    若是倪大虎也把手中的騎兵調去給寇寧國,哪怕後備營的五部將士全部集結且滿編,難道要以血肉之軀去麵對敵方的鐵蹄?


    而若不打敗寇寧國,又談何兵臨祁陽城下?


    因此在三月初七的戰後總結會議上,眾將領的意見分歧極大,但有一點是眾將領一致的意見,即無人支持唐世勳要把後備營中軍部將士調離高溪市外圍的提議。


    正因為這等緣故,唐世勳才決定秘密離開黃陽堡一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諜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影橫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影橫窗並收藏南明諜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