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周明裕深深地歎了口氣:“沒錯,當吾與弟明如等十三人跟著那五十餘凶神惡煞的賊兵南下之後不久,已是有了不祥的預感……”
他神情痛苦地沉聲道,當時寶慶府衙的調令上注明的赴任期限是一個月,即隻要周明裕等十三人在臘月初一之前抵達寶慶府南部的武岡州和新寧縣就任即可。
這時間委實很是寬裕,哪怕他們每日隻走二十裏地,不到半個月也便到了,可唐世邦和鄭員外等人卻在十一月初二便把他們送離了邵陽城。
然而更讓周明裕等人心頭忐忑的是,那五十餘個賊兵在帶著他們離開邵陽城向南走了一日之後,於次日便折轉向西行去,且隻花了四日功夫便行至了距離邵陽城之西南近百裏的紫陽關(今隆回縣)。
紫陽關乃是邵陽城西邊的緊要關隘,雖說由此南下距離武岡州也隻有一百幾十裏地,但那五十餘個賊兵的頭領易二爺卻告訴周明裕,他們要在紫陽關處理一些軍務,得等上幾日。
這所謂的等上幾日竟是足足等了十日還未啟程,且這十日當中周明裕等十三人皆如犯人一般被嚴加看管,那夥食也是一日比一日差。
到了那個時候,周明裕等十三人誰還不知已陷入了極大的危機當中?但那五十餘賊兵分作三班日夜看守,他們根本就無法逃離。
其實周明裕等人皆想不通,明明他們已經承認唐世邦和鄭彩才是夫妻,難道唐世邦和鄭員外還要對他們趕盡殺絕?這未免太過小題大做了不是?
再者說,若是真要對他們趕盡殺絕又為何不在途中謀害之,卻把他們給囚禁在紫陽關?
到了十一月十八的夜裏,易二爺陪著一個道貌岸然的中年儒士來到了關押周明裕等人的軍帳之內,那易二爺恭敬地稱這男子為譚七爺。
譚七爺當著眾人之麵問道:‘周明裕,你可知罪?’
周明裕當時就愣住了,罪?他哪知自己犯了何罪?
譚七爺一臉冷笑著質問,若你不屑於參加張大帥的科舉試,又為何要去討要官職?既然你討要官職,又為何還要詆毀大帥所行的善舉?你究竟安的是何心?
周明裕等十三人頓時恍然,看來他們被關押的真正原因是緣於周明裕在九月底之時,在衡州府城所說的‘獻之科舉玷汙他的舉人功名’等忤逆話語,這才是結症所在。
他們皆甚是忐忑,莫非獻賊是要因言論罪?
於是周明裕連忙辯解道,那不過是他在酒後失言罷了,張大帥乃世間豪傑,難不成還以這等小事論他的罪?
譚七爺聽罷臉色愈發陰沉,酒後失言?小事?此事大了去了!
隨後這譚七爺竟也不解釋,命站在周圍的易二爺等十餘個賊兵把周明裕等人給毒打一頓。
周明裕等人被打得慘叫連連,他大聲嘶吼,一人做事一人當,話是我說的,要殺要剮衝我來!與旁人何幹?
譚七爺隻是坐在那兒冷笑,直到好幾個周家子弟被打得幾近昏厥才讓易二爺等人住手,而後譚七爺方才告訴周明裕究竟惹了多大的事。
原來,張獻忠雖然在去年九月抵達衡州府城之後舉行科舉,但去參試者幾乎都是落魄秀才乃至童生,舉人並不多,湘南諸府州之名士更是無一人去參加。
這自然是因為他們不屑從賊,而且他們要嘛遠走他鄉,要嘛已成了‘山人’,即於山林之中做起了隱士。
但這所謂的山人並非不過問世事的方外之人,且這些名士對於張獻忠在衡州府城舉行的科舉試一清二楚。
而周明裕在崇禎十五年的壬午科於湖廣鄉試中舉,且周明裕在前年秋季於湖廣省會武昌府城中舉之後,去黃鶴樓參加了一次集會。
當時在黃鶴樓參會者有百餘人,其中有近半是同期中舉的舉人,餘者皆是在湖廣各府州素有文名的名士,且他們還進行了結盟儀式,並稱之為‘須盟大集’,這其中就有周明裕。
而去年九月去參加獻賊科舉試之人,無論是迫於無奈亦或是為了有個好前程,既然去了又有誰會像周明裕這般牢騷滿腹?
況且,參與前年秋季在黃鶴樓的‘須盟大集’者百餘人當中,有大半已是成了‘山人’,而且隻有周明裕一人在去年九月去往衡州府城為獻賊效力。
當周明裕在九月底所說的那番牢騷之語被傳出去之後,在十月已是傳遍了衡州府北部與長沙府的士林,那些個不願從賊的山人名士自然抨擊辱罵周明裕沒有風骨,但更多的是以各種言辭譏諷辱罵張獻忠與獻賊偽政官員。
而主持九月獻賊科舉試的主考官乃是張獻忠所任命的衡州知府吳之才,偽知府吳之才亦是被不願從賊的湘南名士們給罵得狗血淋頭。
更讓吳之才驚怒交加的是,在十月中旬,衡陽名士王而農出手了!他親自書寫了一篇聲援周明裕的文章。
該文章大意為,王而農很理解周明裕的苦衷,對於他的遭遇深表同情,但獻賊不僅殘暴無道且奸佞之徒尤其多也。
若非如此,以周明裕之功名才學居然隻能在獻賊偽政之下擔任一個小小的府學訓導?難道我湖廣竟有如此之多才華過人者為張獻忠效力,以致身為正牌舉人的周明裕連個偽知縣或縣丞都當不得?
王而農的文章言辭犀利至極,這看似在聲援周明裕,實則是在譏諷衡州偽知府吳之才和衡陽偽知縣陳瑛等一幹奸佞小人。
在文章的末尾,王而農的兄長王石崖、好友夏如弼、管嗣裘、包世美等人皆在該文之上署名。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全都是崇禎十五年湖廣鄉試中舉的同期舉人,且與周明裕一樣都是‘須盟大集’中人。
王而農的此篇文章一出,頓時在衡州府北部和長沙府的士林中掀起了滔天巨浪,心向朝廷的眾多山人名士紛紛寫文章聲援周明裕,而譏諷張獻忠統治的罵文更是不知凡幾。
而這一切的源頭,可不正是緣於周明裕那番所謂的酒後失言?
他神情痛苦地沉聲道,當時寶慶府衙的調令上注明的赴任期限是一個月,即隻要周明裕等十三人在臘月初一之前抵達寶慶府南部的武岡州和新寧縣就任即可。
這時間委實很是寬裕,哪怕他們每日隻走二十裏地,不到半個月也便到了,可唐世邦和鄭員外等人卻在十一月初二便把他們送離了邵陽城。
然而更讓周明裕等人心頭忐忑的是,那五十餘個賊兵在帶著他們離開邵陽城向南走了一日之後,於次日便折轉向西行去,且隻花了四日功夫便行至了距離邵陽城之西南近百裏的紫陽關(今隆回縣)。
紫陽關乃是邵陽城西邊的緊要關隘,雖說由此南下距離武岡州也隻有一百幾十裏地,但那五十餘個賊兵的頭領易二爺卻告訴周明裕,他們要在紫陽關處理一些軍務,得等上幾日。
這所謂的等上幾日竟是足足等了十日還未啟程,且這十日當中周明裕等十三人皆如犯人一般被嚴加看管,那夥食也是一日比一日差。
到了那個時候,周明裕等十三人誰還不知已陷入了極大的危機當中?但那五十餘賊兵分作三班日夜看守,他們根本就無法逃離。
其實周明裕等人皆想不通,明明他們已經承認唐世邦和鄭彩才是夫妻,難道唐世邦和鄭員外還要對他們趕盡殺絕?這未免太過小題大做了不是?
再者說,若是真要對他們趕盡殺絕又為何不在途中謀害之,卻把他們給囚禁在紫陽關?
到了十一月十八的夜裏,易二爺陪著一個道貌岸然的中年儒士來到了關押周明裕等人的軍帳之內,那易二爺恭敬地稱這男子為譚七爺。
譚七爺當著眾人之麵問道:‘周明裕,你可知罪?’
周明裕當時就愣住了,罪?他哪知自己犯了何罪?
譚七爺一臉冷笑著質問,若你不屑於參加張大帥的科舉試,又為何要去討要官職?既然你討要官職,又為何還要詆毀大帥所行的善舉?你究竟安的是何心?
周明裕等十三人頓時恍然,看來他們被關押的真正原因是緣於周明裕在九月底之時,在衡州府城所說的‘獻之科舉玷汙他的舉人功名’等忤逆話語,這才是結症所在。
他們皆甚是忐忑,莫非獻賊是要因言論罪?
於是周明裕連忙辯解道,那不過是他在酒後失言罷了,張大帥乃世間豪傑,難不成還以這等小事論他的罪?
譚七爺聽罷臉色愈發陰沉,酒後失言?小事?此事大了去了!
隨後這譚七爺竟也不解釋,命站在周圍的易二爺等十餘個賊兵把周明裕等人給毒打一頓。
周明裕等人被打得慘叫連連,他大聲嘶吼,一人做事一人當,話是我說的,要殺要剮衝我來!與旁人何幹?
譚七爺隻是坐在那兒冷笑,直到好幾個周家子弟被打得幾近昏厥才讓易二爺等人住手,而後譚七爺方才告訴周明裕究竟惹了多大的事。
原來,張獻忠雖然在去年九月抵達衡州府城之後舉行科舉,但去參試者幾乎都是落魄秀才乃至童生,舉人並不多,湘南諸府州之名士更是無一人去參加。
這自然是因為他們不屑從賊,而且他們要嘛遠走他鄉,要嘛已成了‘山人’,即於山林之中做起了隱士。
但這所謂的山人並非不過問世事的方外之人,且這些名士對於張獻忠在衡州府城舉行的科舉試一清二楚。
而周明裕在崇禎十五年的壬午科於湖廣鄉試中舉,且周明裕在前年秋季於湖廣省會武昌府城中舉之後,去黃鶴樓參加了一次集會。
當時在黃鶴樓參會者有百餘人,其中有近半是同期中舉的舉人,餘者皆是在湖廣各府州素有文名的名士,且他們還進行了結盟儀式,並稱之為‘須盟大集’,這其中就有周明裕。
而去年九月去參加獻賊科舉試之人,無論是迫於無奈亦或是為了有個好前程,既然去了又有誰會像周明裕這般牢騷滿腹?
況且,參與前年秋季在黃鶴樓的‘須盟大集’者百餘人當中,有大半已是成了‘山人’,而且隻有周明裕一人在去年九月去往衡州府城為獻賊效力。
當周明裕在九月底所說的那番牢騷之語被傳出去之後,在十月已是傳遍了衡州府北部與長沙府的士林,那些個不願從賊的山人名士自然抨擊辱罵周明裕沒有風骨,但更多的是以各種言辭譏諷辱罵張獻忠與獻賊偽政官員。
而主持九月獻賊科舉試的主考官乃是張獻忠所任命的衡州知府吳之才,偽知府吳之才亦是被不願從賊的湘南名士們給罵得狗血淋頭。
更讓吳之才驚怒交加的是,在十月中旬,衡陽名士王而農出手了!他親自書寫了一篇聲援周明裕的文章。
該文章大意為,王而農很理解周明裕的苦衷,對於他的遭遇深表同情,但獻賊不僅殘暴無道且奸佞之徒尤其多也。
若非如此,以周明裕之功名才學居然隻能在獻賊偽政之下擔任一個小小的府學訓導?難道我湖廣竟有如此之多才華過人者為張獻忠效力,以致身為正牌舉人的周明裕連個偽知縣或縣丞都當不得?
王而農的文章言辭犀利至極,這看似在聲援周明裕,實則是在譏諷衡州偽知府吳之才和衡陽偽知縣陳瑛等一幹奸佞小人。
在文章的末尾,王而農的兄長王石崖、好友夏如弼、管嗣裘、包世美等人皆在該文之上署名。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全都是崇禎十五年湖廣鄉試中舉的同期舉人,且與周明裕一樣都是‘須盟大集’中人。
王而農的此篇文章一出,頓時在衡州府北部和長沙府的士林中掀起了滔天巨浪,心向朝廷的眾多山人名士紛紛寫文章聲援周明裕,而譏諷張獻忠統治的罵文更是不知凡幾。
而這一切的源頭,可不正是緣於周明裕那番所謂的酒後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