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唐世勳與陳建誌等人在討論諸多要事之時,軍情三科的副科長丁遷來到了宴廳門口。
唐世勳知曉丁遷來定是有要事稟報,於是他告了聲罪起身走到了宴廳門口,而魏落桐亦隨他而去。
看著唐世勳的背影,趙烈喝了一碗酒後咂巴著嘴道:“這小子的腦瓜子當真好使,他哪像個二十來歲的小夥子?”
陳建誌啜了口香茗後歎道:“哎,老夫平生最為看走眼的便是若一。”
鄧謙亦深有同感,他明白陳建誌為何如此感歎,當初在東安城時,他也如陳建誌一樣很是認可唐世勳的能力,但他們還是不夠重視。
當唐世勳公開身份以後,陳建誌和鄧謙皆有不同的感悟,在陳建誌想來,若是當初他沒讓唐世勳以細作身份潛入零陵城,而是放在身邊做幕僚,這會否成為他最為得力的臂膀?
而在鄧謙想來,若他也如洪山海一樣投奔唐世勳,他定然也能像洪山海一樣獨自建立一個營頭。
如今洪山海雖然依舊隻有二百餘靖州老兵,但這並非唐世勳沒有給他立營招兵的權利,實際上他不僅是楚軍西路聯軍參謀分部的參謀次長,還兼任西路聯軍鎮撫,同時還是楚軍‘靖州營’的營將官。
不過洪山海有著極強的鄉土情結,他打算回到家鄉靖州以後再進行招兵,況且西路聯軍參謀分部與鎮撫分部的事務就已足夠他忙活的。
這時,唐世勳與魏落桐回到了小宴廳內,他亦不廢話,直接將丁遷適才所匯報的要事告訴陳建誌等三人。
在今日上午,跟隨劉誌寶的白虎左營進入郴州境內永興縣的軍情三科情報人員發回急報,永興縣的百姓於昨晚發生暴動!有近千百姓與商戶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死傷數百人。
雖然白虎左營於今日淩晨就已控製了局麵,但有東路聯軍占領地總管府的郴州管事和十餘個役丁也死於該次暴動。
劉誌寶嚴審暴民當中的挑頭者,才得知暴民乃是被人挑唆,而慫恿者乃是永興縣安陵書院的十幾個儒生。
陳建誌和鄧謙聽罷不禁眉頭微皺,隻聽鄧謙沉聲道,他知道永興縣的安陵書院,該書院始建於宋代,其內有不少清談之士。
這些儒生仗著有功名在身可沒少抨擊時政或地方要員,想當初鄧謙任郴州參將之時也被該書院的儒生寫文章罵過,原因是鄧謙於兩年前在永興縣剿匪之時曾誤殺了近百個流民與當地百姓。
當然,鄧謙尚算有涵養,故而並未對那些讀書人還以顏色,一來是他懶得與那些讀書人計較,二來,安陵書院的儒生當中有好些個都是當地豪門望族中人,其勢力盤根錯節,而鄧謙畢竟是剛升任郴州參將不久,對於地方勢力自然不便太過得罪之。
鄧謙將他所了解的情況簡單講述以後遂問唐世勳,不知若一賢侄打算如何處理此次暴亂?
唐世勳靠著厚重的官帽椅沉聲道,此次事件的起因是東路聯軍占領地總管府的郴州管事邱大強捅出的簍子,之前東路總管府的總管乃是許南瀟,而許老七乃是她的本家堂兄。
自半個月前唐世勳由零陵城去往祁陽城之後,便授意許南瀟與秦薇兒就東路總管府的事務進行交接,到了四月十五前後,許南瀟擔任北路聯軍占領地總管府的總管,而秦薇兒則接替她擔任東路總管府的總管。
當秦薇兒上任之後便提拔了好幾個親信,如她同父異母的庶弟秦五和邱大強等人,其中秦五被秦薇兒任命為東路總管府的郴州管事。
由於秦五並非嫡出,因此從小便未受到秦大人秦正甫的重視,加上他好舞刀弄槍性情豪爽,在十幾歲時便廝混於街頭並開設了一間打行,而後秦家因著打開零陵城門迎接獻賊孫將軍入城而勢力大漲,秦五亦因此而成了零陵縣黑道中響當當的人物。
後來秦五和邱大強因著零陵縣衙投毒案而銷聲匿跡,之後又陪著秦九去往楚江圩避難,直到唐世勳表示不再追究他們的過錯之後才重新回到秦家。
秦五行事甚是狠辣,而他帶去郴州永興縣的役丁也全是他以前在打行的手下,四月二十那日,他以東路總管府郴州管事的身份召集當地豪門望族,要求他們幫助總管府穩定地方局勢,並要求各大家族捐贈一筆物資善款雲雲。
要說穩定地方局勢還罷了,但秦五要他們捐贈物資善款卻並非楚軍各路總管府的既定政策,且軍情三科今日發來的飛信稱,永興縣的不少鄉紳皆送了銀子給秦五,可秦五並未上交,也就是說他仗著權勢在牟取私利。
要說秦五在私下斂財的這個點掐得極準,四月二十那日劉誌寶已經抵達衡陽城向唐世勳討要烈性火藥,而軍情三科的丁遷派往郴州的第四組總共隻有六個人,其中隻一人在永興城發展下線,另五人則已南下郴州州城與興寧縣等地開辟情報網。
加之永興縣初定,秦五這個郴州管事在永興縣實際上是在行使知縣的權力,而他以權謀私之舉在短短幾日之間並未被白虎左營的將領和軍情三科第四組的情報人員察覺。
到了昨日上午,即四月廿二,秦五又做了一件更過分的事,他見地方豪族大多沒有‘上供’,於是命人將城內望族張家的族長張員外給召至郴州總管府內,實則是將張員外給軟禁以勒索贖金。
至昨日中午,張員外的長子張公子等張家人得悉此事以後皆義憤填膺,且張公子與安陵書院的諸多儒生皆關係密切。
昨日傍晚事件發酵,張家私下串聯諸多地方豪族與士人,最後定下挑唆百姓衝擊永興縣總管府以救出張員外的計策。
好在昨日夜裏劉誌寶趕回了永興城,倒是未讓暴動的事態擴大,但秦五等十餘人皆死於此次事件當中,而張員外等地方豪族和安陵書院的儒生們已盡數被白虎左營看押,但究竟該如何處置,劉誌寶也不敢擅做決定。
當唐世勳說罷以後,陳建誌和鄧謙不禁對視了一眼,即便秦五罪大惡極,但他乃是東路總管府的郴州管事,如若不處置張員外與張公子等人,楚軍的威信何在?
但若處置之豈非要影響白虎左營的郴州攻略?畢竟永興縣隻是郴州的其中一個縣而已,陳建誌和鄧謙皆暗暗撓頭,這個事不大好處理啊?
唐世勳知曉丁遷來定是有要事稟報,於是他告了聲罪起身走到了宴廳門口,而魏落桐亦隨他而去。
看著唐世勳的背影,趙烈喝了一碗酒後咂巴著嘴道:“這小子的腦瓜子當真好使,他哪像個二十來歲的小夥子?”
陳建誌啜了口香茗後歎道:“哎,老夫平生最為看走眼的便是若一。”
鄧謙亦深有同感,他明白陳建誌為何如此感歎,當初在東安城時,他也如陳建誌一樣很是認可唐世勳的能力,但他們還是不夠重視。
當唐世勳公開身份以後,陳建誌和鄧謙皆有不同的感悟,在陳建誌想來,若是當初他沒讓唐世勳以細作身份潛入零陵城,而是放在身邊做幕僚,這會否成為他最為得力的臂膀?
而在鄧謙想來,若他也如洪山海一樣投奔唐世勳,他定然也能像洪山海一樣獨自建立一個營頭。
如今洪山海雖然依舊隻有二百餘靖州老兵,但這並非唐世勳沒有給他立營招兵的權利,實際上他不僅是楚軍西路聯軍參謀分部的參謀次長,還兼任西路聯軍鎮撫,同時還是楚軍‘靖州營’的營將官。
不過洪山海有著極強的鄉土情結,他打算回到家鄉靖州以後再進行招兵,況且西路聯軍參謀分部與鎮撫分部的事務就已足夠他忙活的。
這時,唐世勳與魏落桐回到了小宴廳內,他亦不廢話,直接將丁遷適才所匯報的要事告訴陳建誌等三人。
在今日上午,跟隨劉誌寶的白虎左營進入郴州境內永興縣的軍情三科情報人員發回急報,永興縣的百姓於昨晚發生暴動!有近千百姓與商戶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死傷數百人。
雖然白虎左營於今日淩晨就已控製了局麵,但有東路聯軍占領地總管府的郴州管事和十餘個役丁也死於該次暴動。
劉誌寶嚴審暴民當中的挑頭者,才得知暴民乃是被人挑唆,而慫恿者乃是永興縣安陵書院的十幾個儒生。
陳建誌和鄧謙聽罷不禁眉頭微皺,隻聽鄧謙沉聲道,他知道永興縣的安陵書院,該書院始建於宋代,其內有不少清談之士。
這些儒生仗著有功名在身可沒少抨擊時政或地方要員,想當初鄧謙任郴州參將之時也被該書院的儒生寫文章罵過,原因是鄧謙於兩年前在永興縣剿匪之時曾誤殺了近百個流民與當地百姓。
當然,鄧謙尚算有涵養,故而並未對那些讀書人還以顏色,一來是他懶得與那些讀書人計較,二來,安陵書院的儒生當中有好些個都是當地豪門望族中人,其勢力盤根錯節,而鄧謙畢竟是剛升任郴州參將不久,對於地方勢力自然不便太過得罪之。
鄧謙將他所了解的情況簡單講述以後遂問唐世勳,不知若一賢侄打算如何處理此次暴亂?
唐世勳靠著厚重的官帽椅沉聲道,此次事件的起因是東路聯軍占領地總管府的郴州管事邱大強捅出的簍子,之前東路總管府的總管乃是許南瀟,而許老七乃是她的本家堂兄。
自半個月前唐世勳由零陵城去往祁陽城之後,便授意許南瀟與秦薇兒就東路總管府的事務進行交接,到了四月十五前後,許南瀟擔任北路聯軍占領地總管府的總管,而秦薇兒則接替她擔任東路總管府的總管。
當秦薇兒上任之後便提拔了好幾個親信,如她同父異母的庶弟秦五和邱大強等人,其中秦五被秦薇兒任命為東路總管府的郴州管事。
由於秦五並非嫡出,因此從小便未受到秦大人秦正甫的重視,加上他好舞刀弄槍性情豪爽,在十幾歲時便廝混於街頭並開設了一間打行,而後秦家因著打開零陵城門迎接獻賊孫將軍入城而勢力大漲,秦五亦因此而成了零陵縣黑道中響當當的人物。
後來秦五和邱大強因著零陵縣衙投毒案而銷聲匿跡,之後又陪著秦九去往楚江圩避難,直到唐世勳表示不再追究他們的過錯之後才重新回到秦家。
秦五行事甚是狠辣,而他帶去郴州永興縣的役丁也全是他以前在打行的手下,四月二十那日,他以東路總管府郴州管事的身份召集當地豪門望族,要求他們幫助總管府穩定地方局勢,並要求各大家族捐贈一筆物資善款雲雲。
要說穩定地方局勢還罷了,但秦五要他們捐贈物資善款卻並非楚軍各路總管府的既定政策,且軍情三科今日發來的飛信稱,永興縣的不少鄉紳皆送了銀子給秦五,可秦五並未上交,也就是說他仗著權勢在牟取私利。
要說秦五在私下斂財的這個點掐得極準,四月二十那日劉誌寶已經抵達衡陽城向唐世勳討要烈性火藥,而軍情三科的丁遷派往郴州的第四組總共隻有六個人,其中隻一人在永興城發展下線,另五人則已南下郴州州城與興寧縣等地開辟情報網。
加之永興縣初定,秦五這個郴州管事在永興縣實際上是在行使知縣的權力,而他以權謀私之舉在短短幾日之間並未被白虎左營的將領和軍情三科第四組的情報人員察覺。
到了昨日上午,即四月廿二,秦五又做了一件更過分的事,他見地方豪族大多沒有‘上供’,於是命人將城內望族張家的族長張員外給召至郴州總管府內,實則是將張員外給軟禁以勒索贖金。
至昨日中午,張員外的長子張公子等張家人得悉此事以後皆義憤填膺,且張公子與安陵書院的諸多儒生皆關係密切。
昨日傍晚事件發酵,張家私下串聯諸多地方豪族與士人,最後定下挑唆百姓衝擊永興縣總管府以救出張員外的計策。
好在昨日夜裏劉誌寶趕回了永興城,倒是未讓暴動的事態擴大,但秦五等十餘人皆死於此次事件當中,而張員外等地方豪族和安陵書院的儒生們已盡數被白虎左營看押,但究竟該如何處置,劉誌寶也不敢擅做決定。
當唐世勳說罷以後,陳建誌和鄧謙不禁對視了一眼,即便秦五罪大惡極,但他乃是東路總管府的郴州管事,如若不處置張員外與張公子等人,楚軍的威信何在?
但若處置之豈非要影響白虎左營的郴州攻略?畢竟永興縣隻是郴州的其中一個縣而已,陳建誌和鄧謙皆暗暗撓頭,這個事不大好處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