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兵出漢中
穿越:封地實在窮,王爺不好當 作者:狂醉天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京城的某個角落裏,有一座安靜清幽的宅院。這裏是張據和張讓兩兄弟的藏身之處。當他們得知城門重新開放的消息後,並沒有感到欣喜,因為與此同時,他們還得知自己的畫像已經被貼在了城門口,所有進出城的人都會受到嚴密的盤問。
張讓憂心忡忡地看著哥哥張據,忍不住開口問道:\"二哥,我們現在該如何是好呢?\"
張據坐在椅子上,眉頭緊皺,沉思片刻後緩緩回答道:\"目前城門剛開,盤查肯定異常嚴格。我們若此時貿然行動,恐怕隻會自投羅網。所以,我認為當下最好還是按兵不動,靜待時機。等過些日子,他們一無所獲,自然會逐漸鬆懈下來。那時,我們再尋找出城的機會更為妥當!\"
張讓聽了哥哥的話,心中雖有萬般無奈,但也明白這確實是目前最為穩妥的方法。他默默地點點頭,表示同意哥哥的決定。然而,終日困守在這小小的宅院中,實在是無聊至極,令人心情煩悶。
就在京城裏幾大家族決定出兵之際,關中地區,討逆副元帥張邦堰已經率領著三萬先鋒軍經由子午道直奔漢中而來。
漢中地區自古以來就是軍事要地,其地理位置至關重要。從漢中通往關中共有四條蜿蜒曲折的山道,自東向西依次排列。
首先是子午穀,亦稱子午道,這條古道橫亙於兩縣之間,北邊是江口縣,南邊則是子午縣。子午穀中還設立了子午關,它是漢中與長安之間距離最短的路徑。
接下來是儻駱道,這是一條狹窄險峻的山路,行走其間異常艱難。因此,人們通常不願選擇這條路,稍有不慎就可能失足墜落山崖,粉身碎骨。儻駱道兩旁分別坐落著洋縣和周至縣兩個小縣城。
再往西去,則是褒斜道,又被稱為斜穀,它是關中進入漢中的主要幹道之一。這裏設有眉塢縣和留壩縣,從眉塢縣一路向西,穿越過五丈原後即可抵達陳倉。而從陳倉往南前行,便是陳倉道,它位於最西側。這條通道不僅是連接關中和漢中的交通樞紐,更是最為繁榮熱鬧之處。陳倉道沿途分布著大散關、鳳州城以及徽縣等重要據點。
從徽縣往東南方向進軍便是沔縣,穿越沔縣後即可抵達遼闊無垠的漢中平原。然而,如果選擇朝著西南方向前行,則會踏上另一條通向巴蜀之地的道路。這條路徑設置了一座至關重要的關隘,名為陽平關,它被譽為蜀北四大關之一。
這條道路不僅是巴蜀軍隊進攻漢中的關鍵要道,更是他們的戰略要衝。此刻,陽平關正牢牢地掌控在戴家手中。
繼續向西延伸,還有兩條崎嶇難行的道路:其一稱為岐山道;其二喚作陰平道。這兩條道路相互連接,高懸於險峻的山峰之間,要想成功翻越極其困難。此外,這條路並不是直通漢中的捷徑,而是通向隴右地區的高山之道。
而通過陽平關向南行進,最終便能抵達廣元城。廣元城作為金牛道上規模最大的城池,其地位舉足輕重。
而金牛道本身不僅是連接巴蜀與漢中最為關鍵的交通樞紐,更是兩地經濟、文化交流的大動脈。在這條蜿蜒曲折的幹道上,猶如銅牆鐵壁般矗立著三座險關要塞:棋盤關、葭萌關和劍閣。它們宛如三顆璀璨明珠,鑲嵌於要道之上,彼此呼應,共同構築成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這三道關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其防禦工事嚴密異常,可謂固若金湯,令人望而生畏。可以說,這裏是守衛巴蜀大地的咽喉要道,任何企圖突破此防線的敵人都將付出慘痛代價。
除了金牛道之外,往東還有另一條曆史悠久的古道——米倉道。它起始於漢中,穿過南江縣,途經巴中郡,最終抵達巴蜀的閬中。在巴中和閬中之間,還設有一處名為瓦口關的要隘,如同一座天然屏障,守護著這條古道的安寧。
繼續向東前行,便是荔枝道。這是一條狹窄險峻的山間小道,南端與巴蜀的達州城相連,北端則通向漢中的西鄉縣。但是由於道路狹窄難行,不宜作為行軍路線通行。
從達州城往南,則可進入涪陵城。涪陵位於長江之畔,物產豐饒,交通便利。順著江水東流而下,即可抵達白帝城和秭歸等地。這條水路暢通無阻,沿途風景如畫,更是美不勝收。
現在張家和戴家在兩地的勢力劃分可以說是,張家占據了漢中平原上所有的城池,徹底將戴家從漢中平原排擠出去了,而戴家則是占據了蜀北地區通往漢中的所有關隘,也正是因為如此,張家才再無力向著巴蜀地區擴張。
張邦堰此次率兵前來,首要攻取的方向便是米倉道,按照他的構想,金牛道關卡眾多,防守最為嚴密,更是有號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閣劍門關,所以從金牛道進軍絕非善事,
而米倉道作為南下的通道,除了巴中郡外,便是瓦口關。所以隻要先拿下巴中郡,隨後便可奪取瓦口關,隻要瓦口關一旦攻破,便可順勢南下進攻閬中,從而打開通往巴蜀的要道。
張邦堰騎在馬背之上,望著前行的部隊,隨後對身後的親隨問道:“大軍還有多久才能抵達漢中?”
親隨從懷中掏出一張羊皮地圖,看了看隨後說道:“元帥,我們今日上午便已經通過了子午縣,再有一日便可抵達漢中。”
張邦堰沒有說話,而是伸手去要地圖,親隨當即將地圖遞到張邦堰的手上。張邦堰接過地圖大致看了一下,隨即吩咐道:“命令部隊加速前進,到達漢中之後不要停留,直接向南鄭進發!另外傳令漢中,命令他們提前將糧草運往南鄭!”
“遵命”身旁的一名傳令兵接令之後飛快而去。
漢中城中,太守張邦禮端坐在府衙大堂之中,下手圍坐著郡丞韋釗、主簿崔浩玉,都尉張僉。
張僉乃是太守張邦禮的兒子,現任漢中都尉,趙衝稱帝後封其為明威將軍,官居正四品,統籌漢中所有兵馬。
漢中郡城之中守備軍約有兩萬餘人,其餘各地縣府約有一萬餘人,因為之前十幾年張、戴兩家再無戰事,所以漢中屯兵並不是很多,更多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抗擊北麵的匈奴了。
張邦禮開口說道:“眼下大軍還有一日便可抵達漢中,軍需糧草,攻城器械可都準備完畢了嗎?”
郡丞韋釗從椅子上站起來說道:“回稟太守,糧草已經準備完畢,可供五萬大軍食用十五日!”
隨後都尉張僉也起身說道:“攻城器械也已經準備完畢,箭矢十萬隻,攻城梯兩百餘架,預備刀盾三萬副,鎧甲三萬套!”
張邦禮微微一笑道:“好,此番我張家誓要攻入川蜀之地,屆時在坐的各位皆是有功之臣,我自會向陛下給各位請功。”
眾人聞言紛紛拱手道謝:“多謝太守大人!”
張讓憂心忡忡地看著哥哥張據,忍不住開口問道:\"二哥,我們現在該如何是好呢?\"
張據坐在椅子上,眉頭緊皺,沉思片刻後緩緩回答道:\"目前城門剛開,盤查肯定異常嚴格。我們若此時貿然行動,恐怕隻會自投羅網。所以,我認為當下最好還是按兵不動,靜待時機。等過些日子,他們一無所獲,自然會逐漸鬆懈下來。那時,我們再尋找出城的機會更為妥當!\"
張讓聽了哥哥的話,心中雖有萬般無奈,但也明白這確實是目前最為穩妥的方法。他默默地點點頭,表示同意哥哥的決定。然而,終日困守在這小小的宅院中,實在是無聊至極,令人心情煩悶。
就在京城裏幾大家族決定出兵之際,關中地區,討逆副元帥張邦堰已經率領著三萬先鋒軍經由子午道直奔漢中而來。
漢中地區自古以來就是軍事要地,其地理位置至關重要。從漢中通往關中共有四條蜿蜒曲折的山道,自東向西依次排列。
首先是子午穀,亦稱子午道,這條古道橫亙於兩縣之間,北邊是江口縣,南邊則是子午縣。子午穀中還設立了子午關,它是漢中與長安之間距離最短的路徑。
接下來是儻駱道,這是一條狹窄險峻的山路,行走其間異常艱難。因此,人們通常不願選擇這條路,稍有不慎就可能失足墜落山崖,粉身碎骨。儻駱道兩旁分別坐落著洋縣和周至縣兩個小縣城。
再往西去,則是褒斜道,又被稱為斜穀,它是關中進入漢中的主要幹道之一。這裏設有眉塢縣和留壩縣,從眉塢縣一路向西,穿越過五丈原後即可抵達陳倉。而從陳倉往南前行,便是陳倉道,它位於最西側。這條通道不僅是連接關中和漢中的交通樞紐,更是最為繁榮熱鬧之處。陳倉道沿途分布著大散關、鳳州城以及徽縣等重要據點。
從徽縣往東南方向進軍便是沔縣,穿越沔縣後即可抵達遼闊無垠的漢中平原。然而,如果選擇朝著西南方向前行,則會踏上另一條通向巴蜀之地的道路。這條路徑設置了一座至關重要的關隘,名為陽平關,它被譽為蜀北四大關之一。
這條道路不僅是巴蜀軍隊進攻漢中的關鍵要道,更是他們的戰略要衝。此刻,陽平關正牢牢地掌控在戴家手中。
繼續向西延伸,還有兩條崎嶇難行的道路:其一稱為岐山道;其二喚作陰平道。這兩條道路相互連接,高懸於險峻的山峰之間,要想成功翻越極其困難。此外,這條路並不是直通漢中的捷徑,而是通向隴右地區的高山之道。
而通過陽平關向南行進,最終便能抵達廣元城。廣元城作為金牛道上規模最大的城池,其地位舉足輕重。
而金牛道本身不僅是連接巴蜀與漢中最為關鍵的交通樞紐,更是兩地經濟、文化交流的大動脈。在這條蜿蜒曲折的幹道上,猶如銅牆鐵壁般矗立著三座險關要塞:棋盤關、葭萌關和劍閣。它們宛如三顆璀璨明珠,鑲嵌於要道之上,彼此呼應,共同構築成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這三道關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其防禦工事嚴密異常,可謂固若金湯,令人望而生畏。可以說,這裏是守衛巴蜀大地的咽喉要道,任何企圖突破此防線的敵人都將付出慘痛代價。
除了金牛道之外,往東還有另一條曆史悠久的古道——米倉道。它起始於漢中,穿過南江縣,途經巴中郡,最終抵達巴蜀的閬中。在巴中和閬中之間,還設有一處名為瓦口關的要隘,如同一座天然屏障,守護著這條古道的安寧。
繼續向東前行,便是荔枝道。這是一條狹窄險峻的山間小道,南端與巴蜀的達州城相連,北端則通向漢中的西鄉縣。但是由於道路狹窄難行,不宜作為行軍路線通行。
從達州城往南,則可進入涪陵城。涪陵位於長江之畔,物產豐饒,交通便利。順著江水東流而下,即可抵達白帝城和秭歸等地。這條水路暢通無阻,沿途風景如畫,更是美不勝收。
現在張家和戴家在兩地的勢力劃分可以說是,張家占據了漢中平原上所有的城池,徹底將戴家從漢中平原排擠出去了,而戴家則是占據了蜀北地區通往漢中的所有關隘,也正是因為如此,張家才再無力向著巴蜀地區擴張。
張邦堰此次率兵前來,首要攻取的方向便是米倉道,按照他的構想,金牛道關卡眾多,防守最為嚴密,更是有號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閣劍門關,所以從金牛道進軍絕非善事,
而米倉道作為南下的通道,除了巴中郡外,便是瓦口關。所以隻要先拿下巴中郡,隨後便可奪取瓦口關,隻要瓦口關一旦攻破,便可順勢南下進攻閬中,從而打開通往巴蜀的要道。
張邦堰騎在馬背之上,望著前行的部隊,隨後對身後的親隨問道:“大軍還有多久才能抵達漢中?”
親隨從懷中掏出一張羊皮地圖,看了看隨後說道:“元帥,我們今日上午便已經通過了子午縣,再有一日便可抵達漢中。”
張邦堰沒有說話,而是伸手去要地圖,親隨當即將地圖遞到張邦堰的手上。張邦堰接過地圖大致看了一下,隨即吩咐道:“命令部隊加速前進,到達漢中之後不要停留,直接向南鄭進發!另外傳令漢中,命令他們提前將糧草運往南鄭!”
“遵命”身旁的一名傳令兵接令之後飛快而去。
漢中城中,太守張邦禮端坐在府衙大堂之中,下手圍坐著郡丞韋釗、主簿崔浩玉,都尉張僉。
張僉乃是太守張邦禮的兒子,現任漢中都尉,趙衝稱帝後封其為明威將軍,官居正四品,統籌漢中所有兵馬。
漢中郡城之中守備軍約有兩萬餘人,其餘各地縣府約有一萬餘人,因為之前十幾年張、戴兩家再無戰事,所以漢中屯兵並不是很多,更多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抗擊北麵的匈奴了。
張邦禮開口說道:“眼下大軍還有一日便可抵達漢中,軍需糧草,攻城器械可都準備完畢了嗎?”
郡丞韋釗從椅子上站起來說道:“回稟太守,糧草已經準備完畢,可供五萬大軍食用十五日!”
隨後都尉張僉也起身說道:“攻城器械也已經準備完畢,箭矢十萬隻,攻城梯兩百餘架,預備刀盾三萬副,鎧甲三萬套!”
張邦禮微微一笑道:“好,此番我張家誓要攻入川蜀之地,屆時在坐的各位皆是有功之臣,我自會向陛下給各位請功。”
眾人聞言紛紛拱手道謝:“多謝太守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