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議和
穿越:封地實在窮,王爺不好當 作者:狂醉天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望著皇甫成的三萬軍馬漸漸遠去,司馬博平身邊的小廝勸慰道:“老爺,皇甫將軍已經走遠了,我們回府衙吧!”
司馬博平重新登上馬車,緩緩向城中而去。來到城門口一名身穿鎧甲的將領將馬車攔下。
“父親,皇甫將軍還是執意要南下嗎?”身穿鎧甲的將領來到馬車一側低聲詢問道。
此人正是太原都尉司馬東淵,也是司馬博平的大兒子!
馬車之內,司馬博平歎了一口氣道:“為父並未極力勸阻他!”
聽聞這話,司馬東淵不由得急忙問道:“父親這是為何?”
“皇甫成對朝廷忠心耿耿,雖然他前番違抗朝廷旨意,但那是也是事出有因,如今邊關威脅既然已經減弱,他自然不會再抗旨不尊了!”
“可是.....”
司馬東淵還想說什麽,車內再次傳來了司馬博平的聲音!
“也許他走了,對我們來講或許是一件好事,他的五萬大軍駐守在雁門關,我們做什麽事情都要束手束腳,如今他帶兵南下,我們也就沒有那麽多顧慮了!”
司馬博平的話讓司馬東淵眼眸為之一亮,過去的這些年裏,司馬家在太原甚至是河東雖然有一定的壯大,但是充其量也就是富庶的大族而已,但絕對算不上是什麽豪族。
之所以會這樣,其中有很大一個原因是河東、河北自收複之日起便是屬於皇家控製的勢力範圍,趙無疾不會允許在這裏出現超級家族,加之朝廷在兩地都有大軍駐守,司馬家也不敢有什麽大的妄動,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的道理,司馬博平還是明白的!
所以這些年他才竭力為朝廷辦事,目的就是為了最大限度的爭取朝廷的信任,讓朝廷對其放心,從而逐步控製河東最大的州府太原!
“父親下定決心?”司馬東淵淡淡的詢問道。
“皇甫成剛走,還是不要輕舉妄動,等時局再亂一點吧!”
“兒子明白!”
長安!
皇宮大殿之中,趙衝和關中群臣此時正在議事!
張家家主張恭站在首位,而其身後站著的兩人赫然正是此前朝廷的吏部右侍郎張據和兵部左侍郎張讓!
二人兩個月前,二人設法從京城逃離,之後輾轉多次,翻越山嶺,逃回了關中!
現在張據擔任關中朝廷的吏部尚書,而張讓則擔任兵部尚書!除此之外,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和禮部尚書也分別由張家的分支家族的家主張慶、張發以及之前被張恭稱之為九叔的張邦熙擔任。
關中朝廷的六部,五個有實權的署衙全部都是張家子弟,隻有工部尚書一職由關中宇文家族的宇文楷擔任!
除此之外六部之下的各部侍郎、侍中大多數是由孟、韋、崔、裴、杜、柳、宇文、皇甫等家族子弟擔任。
禮部尚書張邦熙朝著坐在大殿龍椅上的趙衝拱手道:“陛下,偽帝趙衍派信使前來求和了,老臣已命人將其安排在館驛了,陛下是否要召見他們?”
殿內的群臣聽到趙衍派人前來求和,都不由得紛紛大笑起來!
戶部尚書張慶笑道:“哈哈哈,趙衍這個小兒,如今也知道怕了!”
兵部尚書張讓不屑的說道:“哼,就憑他一個毛都沒長全小崽子也敢妄圖和陛下爭奪皇位,真是自不量力!”
趙衝聽到殿中眾人的話語,輕咳了兩聲,前段時日,武關、嶢關先後被聯軍攻破,趙衝一時著急上火,導致身體有所不適!
不過現如今,他的心情比之前要輕鬆多了,他微微張口道:“薛家老賊支持齊王稱帝,這給我們減輕了不少壓力,鴻臚寺少卿裴世儉功不可沒啊!”
鴻臚寺少卿裴世儉先前出使薛家,目的就是勸說薛家支持齊王稱帝,韋關中減輕壓力,如今事已成真,眾人自然都認為這是裴世儉的功勞!
趙衝說完這番話隨即看向殿內的英國公兼驃騎大將軍、尚書令,也就是張家家主張恭,道:“舅舅以為當如何賞賜裴愛卿為好?”
張恭回頭再人群之中望了一眼處在後方的鴻臚寺少卿裴世儉,隨後淡淡開口道:“回陛下,臣以為當官升一級,賞銀千兩!”
趙衝麵露一絲笑容淡淡道:“好,就按舅舅的說的辦吧!”
鴻臚寺少卿裴世儉聞言當即出列,跪地俯拜道:“臣謝尚書令,謝陛下隆恩!”
裴世儉雖然開口先謝的張恭,再謝的陛下隆恩,如果是在正常的朝廷之內,這絕對是殺頭的大罪,但是在這裏,沒有人會覺得有什麽突兀,有什麽不妥。
就連坐在龍椅上的趙衝雖然心裏有所不悅,但是表麵上對此卻沒有絲毫的不滿,他知道眼下自己依附於張家,殿中的這些人自然也都是張家之人,但是他們沒得選擇。
戶部左侍郎杜寧開口說道:“陛下,眼下我們的壓力雖然有所減輕,但是偽朝廷和幾大家族的實力還是不容小覷,以臣之見,這議和之事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兵部尚書張讓聞言,心有不悅的開口道:“議和?不行,他們想打就打,想和就和,哪有那麽便宜的事情!”
張讓的話語一出,立時引來幾位張家子弟的附和,尤其是那些統兵將領,前段時間他們被聯軍連番攻打,憋了一肚子的氣。
戶部尚書張慶見狀, 急忙開口勸阻道:“老三,你先別急,聽杜寧把話講完不遲!”
張慶是分支家族的家主,輩分上與張讓乃是同輩,但是年齡上要年長張讓很多,算是張讓的堂哥,而張讓在自家三兄弟之中,排行老三,所以張慶便已老三的排行稱呼他!
聽到張慶的話,張讓等人不由得漸漸停止了反對的聲音,他望向杜寧道:“行,那你先講完吧!”
杜寧聞言,繼續開口道:“陛下,前番聯軍圍攻關中,我軍雖然勝多敗少,但是終究損失了不少將士,而且武關和嶢關也先後丟失,如果不是薛家這次及時起兵反叛,隻怕關中確實危險!”
“現如今薛家和南越國舉兵二十萬攻打江南,而以江南之兵絕對難以抵擋,微臣猜測不出三兩個月,江南之戰勢必結束,那是薛家和南越國必定北上,到時候聯軍和薛家免不了要有一場大戰。”
“此時趙衍既然提出議和,我們不妨先答應下來,靜觀朝廷和薛家、南越大戰,也好借機休整,補充兵源,屆時不管是他們誰勝誰負,都必將損失慘重,到那時我們在出兵東進,收拾殘局即可!”
杜寧講完,拱手施了一禮之後,退回自己原來的位置!
龍椅上的趙衝點點頭,隨即對殿內眾人問道:“嗯,有道理,不知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殿內不少大臣紛紛表示讚同,覺得杜寧之言確實有道理,而且薛家此次能夠如此輕鬆的起勢成功,正是抓住了聯軍和關中大戰的機會,坐收漁利!
有人讚成,自然也有人反對!
兵部右侍郎宇文通開口道:“陛下,臣以為不妥,武關、嶢關,乃至漢中雖然已經盡數落入叛軍手中,但是我關中主力尚在,隻是分散防禦,導致我軍兵力缺乏優勢而已,如今南方既已大亂,我們應集合兵力順勢出擊,將叛軍各個擊破,如此以來,不僅關中之困被解,東出京師也大為不可!”
宇文通的話引來不少武將的附和,他們在殿中直接開口表示支持!
“是啊,不能就這樣跟他們議和!”
“對!不能議和,必須跟他們拚到底!”
執事太監見狀,急忙出聲道:“肅靜!”
眾臣聞言,稍稍安靜了下來。
趙衝看向張家家主張恭,語氣平和的問道:“舅舅以後如何是好?”
見龍椅上的趙衝詢問,張恭略一沉思道:“杜寧和宇文通所言都有一定的道理,不過我大軍已經連戰數月,將士折損也確實不少,且多有疲乏。
然而此時齊王稱帝,對江南和中原構成極大威脅,對我們來講也確實是個不錯的機會,偽帝趙衍此時先行提出議和,那就說明他們比我們還要著急。
既然如此,想要議和,那就也能輕而易舉的議和,必須讓他們付出一定的代價才行,。
微臣的意思是可以讓他們交還奪走的武關和嶢關,如此一來,我們便可兵不血刃的拿回關口的控製權,一旦時局有變,我們便可東出武關!”
趙衝聞言,略帶奉承的說道:“舅舅果然高明,既然如此,就按舅舅的意思來辦,想要議和就讓他們交出武關和嶢關!”
張恭微一拱手道:“陛下聖明!”
司馬博平重新登上馬車,緩緩向城中而去。來到城門口一名身穿鎧甲的將領將馬車攔下。
“父親,皇甫將軍還是執意要南下嗎?”身穿鎧甲的將領來到馬車一側低聲詢問道。
此人正是太原都尉司馬東淵,也是司馬博平的大兒子!
馬車之內,司馬博平歎了一口氣道:“為父並未極力勸阻他!”
聽聞這話,司馬東淵不由得急忙問道:“父親這是為何?”
“皇甫成對朝廷忠心耿耿,雖然他前番違抗朝廷旨意,但那是也是事出有因,如今邊關威脅既然已經減弱,他自然不會再抗旨不尊了!”
“可是.....”
司馬東淵還想說什麽,車內再次傳來了司馬博平的聲音!
“也許他走了,對我們來講或許是一件好事,他的五萬大軍駐守在雁門關,我們做什麽事情都要束手束腳,如今他帶兵南下,我們也就沒有那麽多顧慮了!”
司馬博平的話讓司馬東淵眼眸為之一亮,過去的這些年裏,司馬家在太原甚至是河東雖然有一定的壯大,但是充其量也就是富庶的大族而已,但絕對算不上是什麽豪族。
之所以會這樣,其中有很大一個原因是河東、河北自收複之日起便是屬於皇家控製的勢力範圍,趙無疾不會允許在這裏出現超級家族,加之朝廷在兩地都有大軍駐守,司馬家也不敢有什麽大的妄動,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的道理,司馬博平還是明白的!
所以這些年他才竭力為朝廷辦事,目的就是為了最大限度的爭取朝廷的信任,讓朝廷對其放心,從而逐步控製河東最大的州府太原!
“父親下定決心?”司馬東淵淡淡的詢問道。
“皇甫成剛走,還是不要輕舉妄動,等時局再亂一點吧!”
“兒子明白!”
長安!
皇宮大殿之中,趙衝和關中群臣此時正在議事!
張家家主張恭站在首位,而其身後站著的兩人赫然正是此前朝廷的吏部右侍郎張據和兵部左侍郎張讓!
二人兩個月前,二人設法從京城逃離,之後輾轉多次,翻越山嶺,逃回了關中!
現在張據擔任關中朝廷的吏部尚書,而張讓則擔任兵部尚書!除此之外,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和禮部尚書也分別由張家的分支家族的家主張慶、張發以及之前被張恭稱之為九叔的張邦熙擔任。
關中朝廷的六部,五個有實權的署衙全部都是張家子弟,隻有工部尚書一職由關中宇文家族的宇文楷擔任!
除此之外六部之下的各部侍郎、侍中大多數是由孟、韋、崔、裴、杜、柳、宇文、皇甫等家族子弟擔任。
禮部尚書張邦熙朝著坐在大殿龍椅上的趙衝拱手道:“陛下,偽帝趙衍派信使前來求和了,老臣已命人將其安排在館驛了,陛下是否要召見他們?”
殿內的群臣聽到趙衍派人前來求和,都不由得紛紛大笑起來!
戶部尚書張慶笑道:“哈哈哈,趙衍這個小兒,如今也知道怕了!”
兵部尚書張讓不屑的說道:“哼,就憑他一個毛都沒長全小崽子也敢妄圖和陛下爭奪皇位,真是自不量力!”
趙衝聽到殿中眾人的話語,輕咳了兩聲,前段時日,武關、嶢關先後被聯軍攻破,趙衝一時著急上火,導致身體有所不適!
不過現如今,他的心情比之前要輕鬆多了,他微微張口道:“薛家老賊支持齊王稱帝,這給我們減輕了不少壓力,鴻臚寺少卿裴世儉功不可沒啊!”
鴻臚寺少卿裴世儉先前出使薛家,目的就是勸說薛家支持齊王稱帝,韋關中減輕壓力,如今事已成真,眾人自然都認為這是裴世儉的功勞!
趙衝說完這番話隨即看向殿內的英國公兼驃騎大將軍、尚書令,也就是張家家主張恭,道:“舅舅以為當如何賞賜裴愛卿為好?”
張恭回頭再人群之中望了一眼處在後方的鴻臚寺少卿裴世儉,隨後淡淡開口道:“回陛下,臣以為當官升一級,賞銀千兩!”
趙衝麵露一絲笑容淡淡道:“好,就按舅舅的說的辦吧!”
鴻臚寺少卿裴世儉聞言當即出列,跪地俯拜道:“臣謝尚書令,謝陛下隆恩!”
裴世儉雖然開口先謝的張恭,再謝的陛下隆恩,如果是在正常的朝廷之內,這絕對是殺頭的大罪,但是在這裏,沒有人會覺得有什麽突兀,有什麽不妥。
就連坐在龍椅上的趙衝雖然心裏有所不悅,但是表麵上對此卻沒有絲毫的不滿,他知道眼下自己依附於張家,殿中的這些人自然也都是張家之人,但是他們沒得選擇。
戶部左侍郎杜寧開口說道:“陛下,眼下我們的壓力雖然有所減輕,但是偽朝廷和幾大家族的實力還是不容小覷,以臣之見,這議和之事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兵部尚書張讓聞言,心有不悅的開口道:“議和?不行,他們想打就打,想和就和,哪有那麽便宜的事情!”
張讓的話語一出,立時引來幾位張家子弟的附和,尤其是那些統兵將領,前段時間他們被聯軍連番攻打,憋了一肚子的氣。
戶部尚書張慶見狀, 急忙開口勸阻道:“老三,你先別急,聽杜寧把話講完不遲!”
張慶是分支家族的家主,輩分上與張讓乃是同輩,但是年齡上要年長張讓很多,算是張讓的堂哥,而張讓在自家三兄弟之中,排行老三,所以張慶便已老三的排行稱呼他!
聽到張慶的話,張讓等人不由得漸漸停止了反對的聲音,他望向杜寧道:“行,那你先講完吧!”
杜寧聞言,繼續開口道:“陛下,前番聯軍圍攻關中,我軍雖然勝多敗少,但是終究損失了不少將士,而且武關和嶢關也先後丟失,如果不是薛家這次及時起兵反叛,隻怕關中確實危險!”
“現如今薛家和南越國舉兵二十萬攻打江南,而以江南之兵絕對難以抵擋,微臣猜測不出三兩個月,江南之戰勢必結束,那是薛家和南越國必定北上,到時候聯軍和薛家免不了要有一場大戰。”
“此時趙衍既然提出議和,我們不妨先答應下來,靜觀朝廷和薛家、南越大戰,也好借機休整,補充兵源,屆時不管是他們誰勝誰負,都必將損失慘重,到那時我們在出兵東進,收拾殘局即可!”
杜寧講完,拱手施了一禮之後,退回自己原來的位置!
龍椅上的趙衝點點頭,隨即對殿內眾人問道:“嗯,有道理,不知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殿內不少大臣紛紛表示讚同,覺得杜寧之言確實有道理,而且薛家此次能夠如此輕鬆的起勢成功,正是抓住了聯軍和關中大戰的機會,坐收漁利!
有人讚成,自然也有人反對!
兵部右侍郎宇文通開口道:“陛下,臣以為不妥,武關、嶢關,乃至漢中雖然已經盡數落入叛軍手中,但是我關中主力尚在,隻是分散防禦,導致我軍兵力缺乏優勢而已,如今南方既已大亂,我們應集合兵力順勢出擊,將叛軍各個擊破,如此以來,不僅關中之困被解,東出京師也大為不可!”
宇文通的話引來不少武將的附和,他們在殿中直接開口表示支持!
“是啊,不能就這樣跟他們議和!”
“對!不能議和,必須跟他們拚到底!”
執事太監見狀,急忙出聲道:“肅靜!”
眾臣聞言,稍稍安靜了下來。
趙衝看向張家家主張恭,語氣平和的問道:“舅舅以後如何是好?”
見龍椅上的趙衝詢問,張恭略一沉思道:“杜寧和宇文通所言都有一定的道理,不過我大軍已經連戰數月,將士折損也確實不少,且多有疲乏。
然而此時齊王稱帝,對江南和中原構成極大威脅,對我們來講也確實是個不錯的機會,偽帝趙衍此時先行提出議和,那就說明他們比我們還要著急。
既然如此,想要議和,那就也能輕而易舉的議和,必須讓他們付出一定的代價才行,。
微臣的意思是可以讓他們交還奪走的武關和嶢關,如此一來,我們便可兵不血刃的拿回關口的控製權,一旦時局有變,我們便可東出武關!”
趙衝聞言,略帶奉承的說道:“舅舅果然高明,既然如此,就按舅舅的意思來辦,想要議和就讓他們交出武關和嶢關!”
張恭微一拱手道:“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