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勸降信
穿越:封地實在窮,王爺不好當 作者:狂醉天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轉天,曹禮交代好府衙的一些事項之後,便在田七等人的護送之下離開了燕城!而徐淩率領著原來一起練鹽的老兄弟出發去了沿海地區!
另一麵,李華將火藥坊製作出來的手榴彈和藥包足足裝了二十多車,加上幾車冶鐵廠生產的鐵製炮彈,共計湊了三十車!
由於擔心路上會出現什麽風險,李華又請命從剩餘的城防守衛軍中借調了五百軍士進行護送!即便如此,李華還是不敢大意,他還派人先行前往太原城給陸彪送信,希望陸彪能派人前往途中接應一下!
隻是令李華沒有想到的是,運輸的隊伍剛剛離開燕城一天時間,皇甫成的大軍便開到了太原城下!
太原城牆之上,陸彪望著城南的三萬大軍不由得皺了皺眉頭!
墨宇見陸彪這副神情,不由得開口問道:“大將軍何故發愁,皇甫成不過三萬人馬,我們攻打太原雖然折損了一些人手,但是加上城內的降卒,也差不多還有一萬五千人,肯定能守住太原的!”
墨宇說的話,陸彪當然知道,他搖搖頭輕聲道:“我並非擔心守不住太原,雁門的五萬守軍大多是河東道人氏,就如同咱們西關的將士大多是河北道人氏!但不管是河東還是河北道,都是為抗擊羯族人而戰鬥過的人,我隻是不忍看到兩軍互相殘殺!”
聽聞陸彪的話,墨宇的神情也變得憂愁了幾分,他鎮守西關多年,雖然從沒和雁門關的將領打過交道,但是這份相互守望的情誼他還是有的!
他將目光再次看向城外皇甫成的大營,有些無奈的開口道:“如果真的打起來,那也怪不了我們,怪就隻能怪他皇甫成自己看不清局勢,罔送了這三萬將士的性命!”
“話雖如此,但是折損的終究是河東、河北的防禦力量,眼下羯族人隻是暫時退卻,但是終有會卷土重來的一天!”
墨宇將陸彪猶豫不決,於是開口建議道:“如果大將軍實在不想看到兩軍交戰,不如派人前往皇甫成軍中,看能否招降於他!”
陸彪點點頭道:“嗯,不管能不能成,終究還是要試一下,即便是不能招降於他,隻要他不甘於此事,重新退守雁門關也是可以的!我這就寫一封書信與他!”
陸彪回到城樓內,拿起毛筆便開始書寫。不久之後,陸彪將書信交給墨宇,墨宇隨即下了城樓,吩咐一名士兵,將信件送往城外皇甫成的大營之中!
士兵上了馬,出了城便直奔皇甫成的大營而去,皇甫成的大營距離太原城不過三裏之遙,片刻的功夫,士兵就來到大營之外!
寨牆上的士兵紛紛彎弓搭箭,瞄準了士兵!一個校尉模樣的人高聲喊道:“你是何人?”
那名士兵見寨牆上的士兵都瞄準了自己,心下多少有幾份忐忑,見寨牆之上有人開口詢問,便壯著膽子回道:“我乃陸大將軍麾下的軍卒,奉我家大將軍之命前來給皇甫老將軍送信!”
士兵說完,掏出信件,隨手朝寨牆上的校尉晃了晃!
寨牆上的校尉見士兵確實拿著信件,於是走下寨牆,命士兵打開寨門!
送信士兵見寨門打開,隨即翻身下馬!
校尉打量了眼前的士兵兩眼,便道:“隨我來吧!”
士兵跟診校尉進入大寨,不久之後,來到皇甫成的大帳之外。校尉伸手要過士兵手中的信件,並開口道:“在這兒等著!”
大帳之內,皇甫成以及眾將官都在,校尉進入大帳,上手遞捧著信件,躬身說道:“稟大將軍,那個陸彪派人送信來了!”
皇甫成聞言,微微一愣,隨後他眼光微眯,看向校尉手中的信件!
“拿來我看!”
校尉緩緩上前幾步,雙手將信件遞給皇甫成,皇甫成接過信件,隨即拆開來查看!
皇甫成將軍台鑒:
見字如晤,展信舒顏。陸某頓首,遙寄書簡於太原之外,冀將軍垂覽之餘,能深思熟慮,以國家大義為重。
吾知將軍世代忠良,功勳卓著,為國之棟梁,民之楷模。然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今燕王欲重振大夏,興仁義師,天下共舉,此乃天理昭彰,人心所向。
陸某不才,幸蒙燕王殿下重托,率王師克複天下,兵臨太原,非好戰也,實為國家社稷計,為百姓蒼生計。
雁門將士與西關將士素有兄弟之情,手足之誼,二者守關拒敵,護衛河東、河北,以保百姓安寧。
今若兩軍交鋒,無論勝負,必將折損河東、河北之防禦力量,他日羯族南下,則兩地危已!
吾聞將軍深明大義,必不忍見生靈塗炭,故敢布一腹心,望將軍能審時度勢,棄暗投明。
將軍若能順應天意,歸順燕王,非但昔日功名得以保全,更能增光添彩,為國家立下不世之功。燕王必不吝封賞,將軍之名,必將彪炳史冊,流芳百世。
若將軍顧念朝廷,不願歸附,亦可率軍重回雁門,陸某定會秉奏燕王,軍需所資,亦複如舊,惟願將軍以河東百姓為念!
陸某於此,翹首以待,望將軍能明辨是非,速作決斷。
書不盡意,餘候麵敘。臨書惶恐,不知所雲,唯願將軍納陸某之誠,賜複為盼。
西關守將陸彪手書!
皇甫成看完信件博然大怒,啪的一聲將信件拍在桌案之上!
“黃口小兒,不知廉恥,為將不過載餘,竟敢與我大談國家社稷,妄圖勸我投降!來人,將送信之人削去一耳,逐出營寨!”
校尉震驚之餘,當即領命而去,片刻後大帳之外便傳來軍士的呐喊聲:“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你們......啊!”
校尉看著在地上捂著耳朵慘叫的士兵怒聲道:“滾回去告訴陸彪,識相的速速出城投降,某則大軍攻破城池,定讓他五馬分屍!”
士兵聞言,哪裏還敢耽擱,隻得捂著血流不止的耳朵倉皇逃出大寨!
大帳之內,郎將皇甫雲從氣憤的站起身道:“大將軍下令吧,末將這就率軍攻城!”
皇甫雲從,乃是皇甫成的親兒子,多年來一直追隨在皇甫成身邊,目前為雁門關五大郎將之一!
皇甫成見他如此性急,不由得嗬斥道:“胡鬧,太原城乃是河東最大的城池,一沒有攻城器械,二沒有兵力優勢,你拿什麽攻城?”
皇甫雲從有些不服氣的說道:“大將軍,陸彪率領區區一萬五千將士就攻下了太原,我們如今有三萬將士,有何不可?”
“混賬,那太原都尉司馬東淵豈能與陸彪相提並論,他不過是個二世祖罷了,仗著司馬博平這才乞求先帝賜予了都尉一職,他能守得住太原?
那陸彪豈是泛泛之輩,羯族十幾萬大軍都喪於其手,你真當他是黃口小兒不成!”
皇甫從雲聞言,不由得一陣麵紅耳赤,陸彪雖然擔任西關守將時間不長,但是前前後後的戰功加起來,怕是整個雁門關的人都比不上!
而方才皇甫成大罵陸彪為黃口小兒,也不過是一時氣憤罷了,並非真的瞧不上此子!
另一麵,李華將火藥坊製作出來的手榴彈和藥包足足裝了二十多車,加上幾車冶鐵廠生產的鐵製炮彈,共計湊了三十車!
由於擔心路上會出現什麽風險,李華又請命從剩餘的城防守衛軍中借調了五百軍士進行護送!即便如此,李華還是不敢大意,他還派人先行前往太原城給陸彪送信,希望陸彪能派人前往途中接應一下!
隻是令李華沒有想到的是,運輸的隊伍剛剛離開燕城一天時間,皇甫成的大軍便開到了太原城下!
太原城牆之上,陸彪望著城南的三萬大軍不由得皺了皺眉頭!
墨宇見陸彪這副神情,不由得開口問道:“大將軍何故發愁,皇甫成不過三萬人馬,我們攻打太原雖然折損了一些人手,但是加上城內的降卒,也差不多還有一萬五千人,肯定能守住太原的!”
墨宇說的話,陸彪當然知道,他搖搖頭輕聲道:“我並非擔心守不住太原,雁門的五萬守軍大多是河東道人氏,就如同咱們西關的將士大多是河北道人氏!但不管是河東還是河北道,都是為抗擊羯族人而戰鬥過的人,我隻是不忍看到兩軍互相殘殺!”
聽聞陸彪的話,墨宇的神情也變得憂愁了幾分,他鎮守西關多年,雖然從沒和雁門關的將領打過交道,但是這份相互守望的情誼他還是有的!
他將目光再次看向城外皇甫成的大營,有些無奈的開口道:“如果真的打起來,那也怪不了我們,怪就隻能怪他皇甫成自己看不清局勢,罔送了這三萬將士的性命!”
“話雖如此,但是折損的終究是河東、河北的防禦力量,眼下羯族人隻是暫時退卻,但是終有會卷土重來的一天!”
墨宇將陸彪猶豫不決,於是開口建議道:“如果大將軍實在不想看到兩軍交戰,不如派人前往皇甫成軍中,看能否招降於他!”
陸彪點點頭道:“嗯,不管能不能成,終究還是要試一下,即便是不能招降於他,隻要他不甘於此事,重新退守雁門關也是可以的!我這就寫一封書信與他!”
陸彪回到城樓內,拿起毛筆便開始書寫。不久之後,陸彪將書信交給墨宇,墨宇隨即下了城樓,吩咐一名士兵,將信件送往城外皇甫成的大營之中!
士兵上了馬,出了城便直奔皇甫成的大營而去,皇甫成的大營距離太原城不過三裏之遙,片刻的功夫,士兵就來到大營之外!
寨牆上的士兵紛紛彎弓搭箭,瞄準了士兵!一個校尉模樣的人高聲喊道:“你是何人?”
那名士兵見寨牆上的士兵都瞄準了自己,心下多少有幾份忐忑,見寨牆之上有人開口詢問,便壯著膽子回道:“我乃陸大將軍麾下的軍卒,奉我家大將軍之命前來給皇甫老將軍送信!”
士兵說完,掏出信件,隨手朝寨牆上的校尉晃了晃!
寨牆上的校尉見士兵確實拿著信件,於是走下寨牆,命士兵打開寨門!
送信士兵見寨門打開,隨即翻身下馬!
校尉打量了眼前的士兵兩眼,便道:“隨我來吧!”
士兵跟診校尉進入大寨,不久之後,來到皇甫成的大帳之外。校尉伸手要過士兵手中的信件,並開口道:“在這兒等著!”
大帳之內,皇甫成以及眾將官都在,校尉進入大帳,上手遞捧著信件,躬身說道:“稟大將軍,那個陸彪派人送信來了!”
皇甫成聞言,微微一愣,隨後他眼光微眯,看向校尉手中的信件!
“拿來我看!”
校尉緩緩上前幾步,雙手將信件遞給皇甫成,皇甫成接過信件,隨即拆開來查看!
皇甫成將軍台鑒:
見字如晤,展信舒顏。陸某頓首,遙寄書簡於太原之外,冀將軍垂覽之餘,能深思熟慮,以國家大義為重。
吾知將軍世代忠良,功勳卓著,為國之棟梁,民之楷模。然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今燕王欲重振大夏,興仁義師,天下共舉,此乃天理昭彰,人心所向。
陸某不才,幸蒙燕王殿下重托,率王師克複天下,兵臨太原,非好戰也,實為國家社稷計,為百姓蒼生計。
雁門將士與西關將士素有兄弟之情,手足之誼,二者守關拒敵,護衛河東、河北,以保百姓安寧。
今若兩軍交鋒,無論勝負,必將折損河東、河北之防禦力量,他日羯族南下,則兩地危已!
吾聞將軍深明大義,必不忍見生靈塗炭,故敢布一腹心,望將軍能審時度勢,棄暗投明。
將軍若能順應天意,歸順燕王,非但昔日功名得以保全,更能增光添彩,為國家立下不世之功。燕王必不吝封賞,將軍之名,必將彪炳史冊,流芳百世。
若將軍顧念朝廷,不願歸附,亦可率軍重回雁門,陸某定會秉奏燕王,軍需所資,亦複如舊,惟願將軍以河東百姓為念!
陸某於此,翹首以待,望將軍能明辨是非,速作決斷。
書不盡意,餘候麵敘。臨書惶恐,不知所雲,唯願將軍納陸某之誠,賜複為盼。
西關守將陸彪手書!
皇甫成看完信件博然大怒,啪的一聲將信件拍在桌案之上!
“黃口小兒,不知廉恥,為將不過載餘,竟敢與我大談國家社稷,妄圖勸我投降!來人,將送信之人削去一耳,逐出營寨!”
校尉震驚之餘,當即領命而去,片刻後大帳之外便傳來軍士的呐喊聲:“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你們......啊!”
校尉看著在地上捂著耳朵慘叫的士兵怒聲道:“滾回去告訴陸彪,識相的速速出城投降,某則大軍攻破城池,定讓他五馬分屍!”
士兵聞言,哪裏還敢耽擱,隻得捂著血流不止的耳朵倉皇逃出大寨!
大帳之內,郎將皇甫雲從氣憤的站起身道:“大將軍下令吧,末將這就率軍攻城!”
皇甫雲從,乃是皇甫成的親兒子,多年來一直追隨在皇甫成身邊,目前為雁門關五大郎將之一!
皇甫成見他如此性急,不由得嗬斥道:“胡鬧,太原城乃是河東最大的城池,一沒有攻城器械,二沒有兵力優勢,你拿什麽攻城?”
皇甫雲從有些不服氣的說道:“大將軍,陸彪率領區區一萬五千將士就攻下了太原,我們如今有三萬將士,有何不可?”
“混賬,那太原都尉司馬東淵豈能與陸彪相提並論,他不過是個二世祖罷了,仗著司馬博平這才乞求先帝賜予了都尉一職,他能守得住太原?
那陸彪豈是泛泛之輩,羯族十幾萬大軍都喪於其手,你真當他是黃口小兒不成!”
皇甫從雲聞言,不由得一陣麵紅耳赤,陸彪雖然擔任西關守將時間不長,但是前前後後的戰功加起來,怕是整個雁門關的人都比不上!
而方才皇甫成大罵陸彪為黃口小兒,也不過是一時氣憤罷了,並非真的瞧不上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