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加官進爵
吃瓜工具人坐上皇位後,他飛升了 作者:妄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小太監的話落地,謝昭清楚地看見慶元帝的臉色徹底黑了下去。
他低頭,遮住眼底幽色。
他確實是想將太子誤導,讓太子帶人趕過來,可謝昭沒想到,這麽短的時間,沈將軍與靖安侯竟然就入了宮,還隨著太子一同過來了。
這叫什麽?
這就叫天意如此,緣分啊!
謝昭按捺住意圖上翹的嘴角,沉默著。
孫老國公聽了小太監的話,也是被弄得一頭糊塗。
“太子他這是要做什麽?”
逼宮造反也不是這青天白日吧?
慶元帝冷笑,正欲說什麽,外頭忽然傳來爭執聲。
“太子!太子!您不可以進去!”
太子握著劍,對攔著他的太監射去一道淩冽的冷眼,“父皇危在旦夕,你一個奴才,一直阻攔孤等進殿,是何居心?”
慌亂攔人的太監忍著對太子的懼怕,“奴才絕無二心,隻是進出禦書房,需得通傳,陛下應了,才可以進殿,您這樣強闖,有違聖規,還請太子殿下恕罪!”
太子冷臉不信,“方才那小太監進去通傳,都過了這麽久,也不見出來,怕是出了大事,孤若再等下去,父皇性命出了差池,你們擔當得起嘛?”
太監也不知道今天太子怎麽了,跟吃了火藥似的,非得趕緊麵見聖駕,那傳話的太監也才進去不到一盞的茶時間,哪裏就晚了。
他這一停頓,太子已經用劍鞘打開他攔在身前的手,帶著沈將軍與靖安侯等人,急步踏入殿中。
太監霎時慌了,也顧不得驚擾聖安,扯著尖細的嗓子喊:“太子殿下!您不可——”
“太子強闖禦書房,是想做什麽?”
慶元帝陰冷的聲音在太監那拉長的尾音中道來,太子等人一怔,瞧見慶元帝慢慢從裏間走出來,神色被怒火染紅。
太子與沈將軍等人,看到毫發無損的慶元帝,都愣了一瞬,慶元帝見他握著劍,身後跟著東宮護衛,個個披甲挎刀,怒火燒的他臉色黑沉。
他抬手指著他們手中的刀,不辨喜怒:“太子這是要學孝文太子,弑父逼宮嘛?”
此言一出,不止太子,所有人都惶恐跪地,“皇上息怒——”
孝文太子當年的事,明麵上先帝說是孝文太子遭人巫蠱,神智不清,意外病逝,可事實卻是,孝文太子難忍先帝抬舉其他皇子,為保自身,逼宮謀逆,被先帝當場抓獲後,自刎而死。
且孝文太子也是先帝嫡出長子,一出生便被先帝立為儲君,與當今太子何其相似。
隻一點不同,先帝是真心疼愛過孝文太子,哪怕孝文太子做出謀逆之事,事敗之後,先帝也未曾遷怒東宮,隻誅殺幾名要員,甚至還給了他孝文這樣的美諡。
而當今太子卻是自在娘胎肚子裏,就不受慶元帝的待見,如今又做出這樣惹人懷疑的事,很難說後果如何。
謝昭俯在地上,眼底晦暗不明。
太子跪在地上,腰背筆直,毫無懼意的與處在暴怒中的慶元帝對視,淡定自若道:“兒臣絕無謀逆之意。”
“兒臣隻是聽聞定北侯意圖在禦書房行刺,父皇請了太醫,身為人子,兒臣憂心忡忡,心神慌亂之下,才做出這等失禮之事。”
“可兒臣卻絕無謀逆之心,還請父皇明鑒。”
慶元帝唇角勾了一下,也不說信與不信,轉而指向跪在他身後的沈將軍與靖安侯:“那兩位愛卿又是怎麽一回事?”
靖安侯淡然:“臣與沈將軍今日正在東宮與太子殿下商議政事,聽聞聖駕受驚,自是要一同隨太子前來護駕,以盡為臣之責。”
沈將軍也道:“太子殿下素來溫和孝順,對陛下言聽計從,怎麽會做出孝文太子那等不忠不孝之舉,陛下您平日裏如何苛責太子也罷,在這等事上,卻不可妄下定論,這有損太子清名,於儲君不利,於國也不利。”
謝昭聽著沈將軍這隻差沒懟到他父皇臉上,說他對太子偏見過深,故意汙蔑太子的話,有些難言。
親臨沈將軍與慶元帝的對峙現場,謝昭算是明白了沈貴妃那股直言不諱的性子從哪來的了。
家學淵源啊。
慶元帝心底的怒火,並未因他們的解釋就此打住,反而越燒越旺。
太子與靖安侯,他都極為不喜,但他最不喜的還是這位輔國大將軍沈鴻!
前兩位心中縱然對他這個皇帝不滿,卻也知道該給他留點麵子,沈鴻卻是恨不得把他的老臉都撕下來,狠狠踩上兩腳才肯作數!
慶元帝簡直恨不得現在就殺了他們!
“沈鴻,朕是皇帝!是太子的君父!朕要他生要他死,都是朕說了算!”
慶元帝死攥著掌心,盯著沈鴻的老臉,咬牙切齒。
沈鴻毫不畏懼,這麽多年以來,他早就習慣了皇帝的性子。
“正因為陛下是大周的君主,行事說話,才更要三思而後行!”沈鴻嚴肅道:“肆意妄為,不分是非,那是昏君所為!難不成陛下是想做一個昏君,將大周攪亂亡國嗎?”
一頂高帽安在了慶元帝的頭上,慶元帝氣得身體發抖,高德總管扶著他,生怕他就這麽氣厥了過去。
謝昭感慨沈老將軍好口才,也低聲勸道:“父皇,興許您是真的誤會了太子殿下,不如您看在靖安侯與沈將軍為大周立下的赫赫戰功的份上,寬恕太子殿下這一回吧。”
赫赫戰功四個字,簡直是慶元帝最討厭的一個詞了!
靖安侯與沈鴻那個老匹夫敢如此無視他的帝王之威,不就是依仗著手中的兵權與戰功嘛!
慶元帝決定了,等時機一到,收拾了太子一黨與沈家,一定要嚴加收控兵權,絕不能再給武將拿軍功來威脅帝王的機會!
謝昭知道,他這句話一出口,他父皇必然已經有了所謂的顧慮,忌憚沈家的兵權,忌憚靖安侯在朝中的勢力,太子此事,他一定會放過。
隻是怎麽放,還得有人給他好麵的父皇遞個台階。
謝昭與宋言離得近,他在無人注意的地方,扯了一下宋言的衣服,示意他開口。
宋言也清楚他們這個皇帝是個好臉的東西,立即明白了謝昭的意思。
在一片死寂中,他啞聲開口:“皇上,兩位大人說的有理,太子殿下也隻是一時情急,失了分寸。”
“說來,都怪定北侯突然發瘋,若非他膽大包天行刺皇上,也不會害得皇上受驚,精神未定,誤會了太子殿下的一片純純孝心,也讓兩位大人為此誤會了皇上。”
這話說得好,慶元帝臉色舒緩了些。
太子現在暫時動不了,靖安侯與沈鴻如此維護太子,若他執意處置太子,怕是會適得其反,將自己置於險境。
慶元帝壓住心底的怒意,盡量平和語氣,“算了,是朕驚弓之鳥了,你們都退下吧。”
太子喜怒不辨,被誤會,沒有得到半點安撫賞賜,他也未多言,恭敬的行禮謝恩,便與沈將軍和靖安侯退了出去。
人走了,慶元帝看向跪在地上恭敬的宋言,“你很會說話。”
宋言愈發恭敬:“卑職全是實言。”
謝昭似不解的嘀咕著:“連宋言都能看出父皇是受了驚嚇才誤會太子,怎麽靖安侯與沈將軍就不清楚,難道在他們眼裏,父皇就是那般昏庸之主嗎?”
慶元帝緩緩看向埋頭在地,嘀咕個不停的謝昭,神色不明。
“小三。”
慶元帝突然出聲,謝昭好似才意識到自己還在禦書房,趕緊閉上了嘴。
“父皇有何吩咐?”
慶元帝問:“你覺得方才靖安侯與沈將軍方才行事,如何?”
謝昭猶豫著,似不敢言。
慶元帝:“你不用怕,直說便是,這裏沒有旁人。”
得到慶元帝的首肯,謝昭鼓足了勇氣,道:“兒臣覺得方才兩位大人行事略有不妥。兩位大人是父皇的臣子,應當一心為父皇為主,就算父皇真要處置太子,他們也該站在父皇這邊。”
“畢竟太子還隻是太子,也是父皇的臣子,他們沒道理不幫父皇,反倒去幫太子的道理。”
慶元帝又看宋言:“你覺得小三這話說得可對?”
宋言:“三殿下言之有理,大周百姓都隻認天子一人為主,何況臣子。”
“來人,傳朕旨意,三皇子忠孝兩全,敬心侍上,即日起,封為肅王,領兵部主事!”
他低頭,遮住眼底幽色。
他確實是想將太子誤導,讓太子帶人趕過來,可謝昭沒想到,這麽短的時間,沈將軍與靖安侯竟然就入了宮,還隨著太子一同過來了。
這叫什麽?
這就叫天意如此,緣分啊!
謝昭按捺住意圖上翹的嘴角,沉默著。
孫老國公聽了小太監的話,也是被弄得一頭糊塗。
“太子他這是要做什麽?”
逼宮造反也不是這青天白日吧?
慶元帝冷笑,正欲說什麽,外頭忽然傳來爭執聲。
“太子!太子!您不可以進去!”
太子握著劍,對攔著他的太監射去一道淩冽的冷眼,“父皇危在旦夕,你一個奴才,一直阻攔孤等進殿,是何居心?”
慌亂攔人的太監忍著對太子的懼怕,“奴才絕無二心,隻是進出禦書房,需得通傳,陛下應了,才可以進殿,您這樣強闖,有違聖規,還請太子殿下恕罪!”
太子冷臉不信,“方才那小太監進去通傳,都過了這麽久,也不見出來,怕是出了大事,孤若再等下去,父皇性命出了差池,你們擔當得起嘛?”
太監也不知道今天太子怎麽了,跟吃了火藥似的,非得趕緊麵見聖駕,那傳話的太監也才進去不到一盞的茶時間,哪裏就晚了。
他這一停頓,太子已經用劍鞘打開他攔在身前的手,帶著沈將軍與靖安侯等人,急步踏入殿中。
太監霎時慌了,也顧不得驚擾聖安,扯著尖細的嗓子喊:“太子殿下!您不可——”
“太子強闖禦書房,是想做什麽?”
慶元帝陰冷的聲音在太監那拉長的尾音中道來,太子等人一怔,瞧見慶元帝慢慢從裏間走出來,神色被怒火染紅。
太子與沈將軍等人,看到毫發無損的慶元帝,都愣了一瞬,慶元帝見他握著劍,身後跟著東宮護衛,個個披甲挎刀,怒火燒的他臉色黑沉。
他抬手指著他們手中的刀,不辨喜怒:“太子這是要學孝文太子,弑父逼宮嘛?”
此言一出,不止太子,所有人都惶恐跪地,“皇上息怒——”
孝文太子當年的事,明麵上先帝說是孝文太子遭人巫蠱,神智不清,意外病逝,可事實卻是,孝文太子難忍先帝抬舉其他皇子,為保自身,逼宮謀逆,被先帝當場抓獲後,自刎而死。
且孝文太子也是先帝嫡出長子,一出生便被先帝立為儲君,與當今太子何其相似。
隻一點不同,先帝是真心疼愛過孝文太子,哪怕孝文太子做出謀逆之事,事敗之後,先帝也未曾遷怒東宮,隻誅殺幾名要員,甚至還給了他孝文這樣的美諡。
而當今太子卻是自在娘胎肚子裏,就不受慶元帝的待見,如今又做出這樣惹人懷疑的事,很難說後果如何。
謝昭俯在地上,眼底晦暗不明。
太子跪在地上,腰背筆直,毫無懼意的與處在暴怒中的慶元帝對視,淡定自若道:“兒臣絕無謀逆之意。”
“兒臣隻是聽聞定北侯意圖在禦書房行刺,父皇請了太醫,身為人子,兒臣憂心忡忡,心神慌亂之下,才做出這等失禮之事。”
“可兒臣卻絕無謀逆之心,還請父皇明鑒。”
慶元帝唇角勾了一下,也不說信與不信,轉而指向跪在他身後的沈將軍與靖安侯:“那兩位愛卿又是怎麽一回事?”
靖安侯淡然:“臣與沈將軍今日正在東宮與太子殿下商議政事,聽聞聖駕受驚,自是要一同隨太子前來護駕,以盡為臣之責。”
沈將軍也道:“太子殿下素來溫和孝順,對陛下言聽計從,怎麽會做出孝文太子那等不忠不孝之舉,陛下您平日裏如何苛責太子也罷,在這等事上,卻不可妄下定論,這有損太子清名,於儲君不利,於國也不利。”
謝昭聽著沈將軍這隻差沒懟到他父皇臉上,說他對太子偏見過深,故意汙蔑太子的話,有些難言。
親臨沈將軍與慶元帝的對峙現場,謝昭算是明白了沈貴妃那股直言不諱的性子從哪來的了。
家學淵源啊。
慶元帝心底的怒火,並未因他們的解釋就此打住,反而越燒越旺。
太子與靖安侯,他都極為不喜,但他最不喜的還是這位輔國大將軍沈鴻!
前兩位心中縱然對他這個皇帝不滿,卻也知道該給他留點麵子,沈鴻卻是恨不得把他的老臉都撕下來,狠狠踩上兩腳才肯作數!
慶元帝簡直恨不得現在就殺了他們!
“沈鴻,朕是皇帝!是太子的君父!朕要他生要他死,都是朕說了算!”
慶元帝死攥著掌心,盯著沈鴻的老臉,咬牙切齒。
沈鴻毫不畏懼,這麽多年以來,他早就習慣了皇帝的性子。
“正因為陛下是大周的君主,行事說話,才更要三思而後行!”沈鴻嚴肅道:“肆意妄為,不分是非,那是昏君所為!難不成陛下是想做一個昏君,將大周攪亂亡國嗎?”
一頂高帽安在了慶元帝的頭上,慶元帝氣得身體發抖,高德總管扶著他,生怕他就這麽氣厥了過去。
謝昭感慨沈老將軍好口才,也低聲勸道:“父皇,興許您是真的誤會了太子殿下,不如您看在靖安侯與沈將軍為大周立下的赫赫戰功的份上,寬恕太子殿下這一回吧。”
赫赫戰功四個字,簡直是慶元帝最討厭的一個詞了!
靖安侯與沈鴻那個老匹夫敢如此無視他的帝王之威,不就是依仗著手中的兵權與戰功嘛!
慶元帝決定了,等時機一到,收拾了太子一黨與沈家,一定要嚴加收控兵權,絕不能再給武將拿軍功來威脅帝王的機會!
謝昭知道,他這句話一出口,他父皇必然已經有了所謂的顧慮,忌憚沈家的兵權,忌憚靖安侯在朝中的勢力,太子此事,他一定會放過。
隻是怎麽放,還得有人給他好麵的父皇遞個台階。
謝昭與宋言離得近,他在無人注意的地方,扯了一下宋言的衣服,示意他開口。
宋言也清楚他們這個皇帝是個好臉的東西,立即明白了謝昭的意思。
在一片死寂中,他啞聲開口:“皇上,兩位大人說的有理,太子殿下也隻是一時情急,失了分寸。”
“說來,都怪定北侯突然發瘋,若非他膽大包天行刺皇上,也不會害得皇上受驚,精神未定,誤會了太子殿下的一片純純孝心,也讓兩位大人為此誤會了皇上。”
這話說得好,慶元帝臉色舒緩了些。
太子現在暫時動不了,靖安侯與沈鴻如此維護太子,若他執意處置太子,怕是會適得其反,將自己置於險境。
慶元帝壓住心底的怒意,盡量平和語氣,“算了,是朕驚弓之鳥了,你們都退下吧。”
太子喜怒不辨,被誤會,沒有得到半點安撫賞賜,他也未多言,恭敬的行禮謝恩,便與沈將軍和靖安侯退了出去。
人走了,慶元帝看向跪在地上恭敬的宋言,“你很會說話。”
宋言愈發恭敬:“卑職全是實言。”
謝昭似不解的嘀咕著:“連宋言都能看出父皇是受了驚嚇才誤會太子,怎麽靖安侯與沈將軍就不清楚,難道在他們眼裏,父皇就是那般昏庸之主嗎?”
慶元帝緩緩看向埋頭在地,嘀咕個不停的謝昭,神色不明。
“小三。”
慶元帝突然出聲,謝昭好似才意識到自己還在禦書房,趕緊閉上了嘴。
“父皇有何吩咐?”
慶元帝問:“你覺得方才靖安侯與沈將軍方才行事,如何?”
謝昭猶豫著,似不敢言。
慶元帝:“你不用怕,直說便是,這裏沒有旁人。”
得到慶元帝的首肯,謝昭鼓足了勇氣,道:“兒臣覺得方才兩位大人行事略有不妥。兩位大人是父皇的臣子,應當一心為父皇為主,就算父皇真要處置太子,他們也該站在父皇這邊。”
“畢竟太子還隻是太子,也是父皇的臣子,他們沒道理不幫父皇,反倒去幫太子的道理。”
慶元帝又看宋言:“你覺得小三這話說得可對?”
宋言:“三殿下言之有理,大周百姓都隻認天子一人為主,何況臣子。”
“來人,傳朕旨意,三皇子忠孝兩全,敬心侍上,即日起,封為肅王,領兵部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