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東三省來說,倭寇已經在這裏七年了,人民受到了多年壓迫,迫於無奈的生活著。最近一直有消息說華夏大地已經被解放,倭寇已經被趕出去了,東北也要馬上就要解放了。隻是消息一直在傳,卻沒有見到華夏軍到來!


    1938 年,倭寇在東北大肆修建防禦工事,曆經七年多的經營,將東三省打造成了一個看似強大的軍事基地。這裏工廠林立,礦場遍布,石油資源豐富,糧食基地廣袤,似乎實現了自給自足。


    倭寇把東三省變成了如刺蝟般難以攻破的防禦堡壘。大量的兵力在此囤積,重武器、坦克、飛機等裝備精良。關東軍作為倭寇的精銳部隊,實力不容小覷。他們裝備先進,訓練有素,以不可一世的姿態盤踞在這片土地上。


    到 1938 年時,關東軍已經擁有了 9 個師團。當時倭寇師團編製較為龐大,每個師團兵力在 1 萬多人到 2 萬多人不等,所以關東軍的總兵力應該在 16萬到 20 萬之間。並且,除了步兵師團外,還有其他輔助兵種和部隊,如獨立守備隊、憲兵隊等,這些兵力加起來使關東軍在東北形成了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總體來說,倭寇在東北的兵力超過了25萬,再加上當地的偽軍兵力過50萬,在朝鮮半島還有大量的倭寇士兵。隨時可以支援作戰!


    倭寇士兵普遍裝備有三八式步槍等,該槍精度較高、射程較遠,在當時是比較先進的步兵武器。此外,還有手槍、輕機槍等裝備,十一年式輕機槍(歪把子機槍),可為步兵作戰提供一定的火力支援。


    倭寇關東軍擁有各型火炮,包括野炮、山炮等。這些火炮在作戰中可以為部隊提供強大的火力壓製,對防禦工事和敵方陣地進行打擊。倭寇的 75 毫米口徑的野炮,在當時是比較常用的一種火炮,具有較高的機動性和火力性能。


    -關東軍配備了一定數量的坦克,雖然當時倭寇的坦克技術與歐美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在亞洲戰場,坦克的出現仍然給關東軍帶來了一定的裝甲突擊能力。其坦克型號主要有 89 式中型坦克、94 式超輕型坦克等,這些坦克在東北地區的地形條件下具有一定的適應性。關東軍擁有的坦克超過400輛。


    關東軍擁有一定規模的航空部隊,裝備有戰鬥機、轟炸機等多種機型。飛機的存在使關東軍具備了空中偵察、空中打擊和空中支援等能力,在作戰中可以掌握一定的製空權,為地麵部隊的作戰提供有力的支持。整個東北目前還擁有飛機370架左右。


    關東軍的士兵經過了較為嚴格的軍事訓練,在步兵戰術、射擊技能、戰鬥意誌等方麵都有較高的水平。而且,倭寇軍隊一直強調武士道精神,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士兵的戰鬥意誌和忠誠度,使他們在戰鬥中表現出較強的戰鬥力。


    - 在“九一八事變”後,關東軍迅速占領了華夏東北大片地區,在與中國東北抗日武裝的戰鬥中積累了一定的作戰經驗。這些經驗使他們在戰術運用、戰場指揮等方麵有了一定的提升,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戰鬥力。


    不過,此時的關東軍與華夏軍軍隊相比,在裝備和兵力上仍有非常大的差距,尤其是在重武器和裝甲部隊、空軍部隊上麵。


    除了倭寇的關東軍,倭寇自從1931年後,在東北到處修建軍事基地。修建軍火庫,為以後統治東北做足準備。在東北的大山裏麵,東北的交通要道都修建了大量的防禦工事!


    -位於黑龍江省東寧縣,是二戰時期倭寇修建的大型軍事要塞東寧要塞,正麵寬 110 多公裏,縱深達到 50 多公裏,被日本倭寇稱為“東方馬其諾防線”。這裏有大量的永備工事、地下倉庫、電站、通信樞紐部等附屬軍事設施,還有軍用機場、鐵路和公路等。東寧要塞是倭寇為了進攻蘇俄而建立,曾屯駐大量兵力和裝備。現在變成了對抗華夏軍的重要基地,這個要塞可以說是倭寇目前國內科技的集中顯示!


    - 虎頭要塞位於黑龍江省虎林市虎頭鎮周邊的完達山餘脈丘陵中,西起火石山,東至烏蘇裏江,南起邊連子山,北至虎北山,與蘇俄的伊曼市隔江相望。該要塞於 1934 年開始修建,耗時多年,投入數億資金,強征東北勞工 10 餘萬。- 虎頭要塞中心區域正麵寬12千米,縱深6千米,主要由猛虎山、虎北山、虎西山、虎東山、虎嘯山五個陣地組成。主陣地是猛虎山,它由中、東、西猛虎山的三個丘陵組成,周圍是沼澤地帶,形成難以通行的天然屏障- 地下工事包括指揮所、通訊室、士兵休息室、夥房、浴池、糧庫、彈藥庫、發電所等,有豎井直通山頂觀測所和出入口、通風口、槍眼、炮眼、反擊口等幾十條橫豎通道,像蜘蛛網一樣在山底下向各處延伸。工事上麵自然植被茂密,不見一點兒人工痕跡。


    虎頭要塞的炮兵陣地中有41厘米口徑榴彈炮1門,30厘米口徑榴彈炮2門,24厘米口徑榴彈炮2門,15厘米口徑加農炮6門,10厘米口徑榴彈炮8門,還有野炮、步兵炮、山炮、迫擊炮43門。要塞還構築有防空火力,配備高射炮18門,高射機槍10挺。


    - 要塞內儲備的糧食、燃料、被服等可供一萬多倭寇3個月左右的需求。


    - 海拉爾要塞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是倭寇關東軍為進攻蘇俄在東北邊境設立的 15 處軍事工事中最大的兩處之一。由 5 個主陣地和 4 個輔助陣地組成,地下通道總長約 4000 餘米,各類用房 50 多間。其地下工事距地麵 12 至 17 米,采取地下掘進式建成,有大量的永備火力點、指揮所、觀察所、發射陣地等,還修建了防坦克壕、鐵絲網等防禦設施。


    倭寇在東北的鐵路沿線、交通要道、戰略要點等地修建了大量的碉堡和炮樓。在鴨大鐵路沿線,倭寇鬼子修建了很多炮樓,用於監視和控製周邊地區,防止勞工反抗和其他勢力的攻擊。


    除了大型要塞,倭寇還修建了眾多的防禦工事群和一般陣地。這些工事群和陣地相互連接、配合,形成了較為嚴密的防禦體係。包括大量的戰壕、掩體、暗堡、機槍陣地等,有些還配備了地雷、鐵絲網等障礙物。


    為了應對空中威脅,倭寇在東北的一些重要城市、軍事基地、交通樞紐等地修建了防空設施,高射炮陣地、防空洞等。這些防空設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倭寇的防空能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軍團視角下最強裝備組裝抗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有機有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有機有瘦並收藏軍團視角下最強裝備組裝抗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