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艦隊此時隻剩下兩艘航空母艦還在掙紮逃跑,我軍當然沒準備放過他們,艦隊快速過去對倭寇艦隊進行殲滅。


    我軍的艦載機沒有立刻返航,而是開始向著倭寇在琉球島上的岸防炮飛去,我軍這次起飛的轟炸機都攜帶有燃燒彈,準備對倭寇港口和岸防炮係統進行一次徹底的洗禮!


    我軍轟炸機如展翅的雄鷹,向著倭寇軍港呼嘯而去。機翼下的燃燒彈在陽光下閃爍著死亡的寒光。當機群抵達目標上空,並未急於俯衝,而是在高空盤旋。隨著指揮官一聲令下,一枚枚燃燒彈如雨點般傾瀉而下。


    此時,倭寇地麵部隊已得知海軍慘敗,他們決心依靠岸防炮死守琉球島。陣地上,各種防空武器早已準備就緒。高射炮炮管直指天空,像一根根豎起的刺;士兵們嚴陣以待,眼睛緊盯著天空,手中的防空機槍泛著冰冷的金屬光澤。彈藥箱堆積如山,旁邊還有隨時準備補充火力的後備人員。倭寇部隊還在為馬上到來的大戰做準備,遠遠檢測到我軍飛機到來,倭寇部隊趕緊做好開火準備。沒想到我軍飛機直接丟下大量炸彈就飛走了,沒有降低高度,也沒有要求轟炸精度。


    燃燒彈落地瞬間,巨大的火焰之花綻放開來。火勢迅速蔓延,高溫將空氣扭曲。倭寇的港口陷入一片火海,岸防炮在烈焰中被燒得通紅。那些來不及躲避的倭寇士兵,瞬間被火焰吞噬,發出淒厲的慘叫。軍港內的建築在高溫下開始崩塌,船隻被火焰點燃,彈藥庫發生劇烈爆炸,宛如末日降臨,倭寇部隊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


    燃燒彈如死神的使者般紛紛墜落,無情地砸在倭寇的岸防炮陣地上。刹那間,岸防炮周邊被一片耀眼的火光所籠罩。火焰以驚人的速度蔓延開來,那些木質結構的防禦工事瞬間被點燃,火勢像饑餓的猛獸般迅速吞噬了一切。火苗在風中瘋狂舞動,劈裏啪啦地作響,仿佛在奏響一首毀滅的交響曲。


    不少倭寇士兵被這突如其來的災難擊中。有的士兵頭發瞬間著火,他們慘叫著,在地上痛苦地翻滾,試圖撲滅身上的火焰,然而火勢太猛,很快他們的臉龐被燒得焦黑,皮膚開始脫落;還有的士兵衣物著火,在奔跑中逐漸體力不支倒下,身上被燒出一個個可怖的血泡,那場景宛如置身於人間煉獄。濃煙滾滾中,到處都是士兵們淒慘的呼喊聲和火焰燃燒的肆虐聲。


    不過這隻是我軍的第一波攻擊,這次因為沒有足夠的炸彈,我軍也就是進行了一潑轟炸,隨後又是68架飛機從航空母艦起飛,開始來到這裏進行第二次轟炸


    68架飛機如同一群複仇之神,以整齊而威嚴的進攻方陣向著倭寇陣地疾馳而去。它們的機翼在陽光下閃爍著銳利的光芒,發動機的轟鳴聲震耳欲聾,仿佛是奏響倭寇滅亡的序曲。


    在首輪燃燒彈的肆虐下,倭寇的防禦體係已破綻百出。原本嚴陣以待的防空力量,如今在熊熊烈火與濃煙中大幅削弱。高射炮的火力不再密集,許多防空武器被高溫炙烤得變形損壞,操作它們的士兵或死或傷,陣地上一片混亂。


    我軍飛機瞅準時機,開始了凶猛的進攻。大量的航空高爆彈如雨點般落下,每一次爆炸都似大地在怒吼。在港口位置,高爆彈炸起衝天水柱,碼頭被炸得粉碎,停靠的船隻像是脆弱的玩具般被拋向半空,隨後在火焰中支離破碎。巨大的爆炸波將沿岸的建築夷為平地,原本堅固的倉庫被炸出一個個大坑,裏麵儲存的物資在爆炸和火焰中化為烏有。


    而倭寇的岸防炮更是我軍重點關照的對象。一枚枚高爆彈精準地落在岸防炮周圍,強大的衝擊力將岸防炮從基座上掀翻。炮管被炸得扭曲變形,像麻花一般,旁邊的彈藥庫被引爆,發出一連串震耳欲聾的爆炸,衝天的火光和濃煙遮蔽了天空。那些還未被完全摧毀的岸防炮,周圍的操作人員也被高爆彈的爆炸波震死或震傷,原本令人生畏的岸防炮陣如今已成為一片廢墟,再無還手之力。


    我軍戰艦氣勢如虹,在倭寇岸防炮被摧毀後,如凶猛的巨獸般向前推進。艦炮昂起頭,黑洞洞的炮口猶如死神的巨眼。隨著一聲令下,艦炮發出震耳欲聾的怒吼,炮口噴吐出橘紅色的火焰和滾滾濃煙。一枚枚炮彈如流星般劃過天空,帶著毀滅的力量砸向倭寇陣地。每一枚炮彈爆炸都如同一朵巨大的死亡之花綻放,強大的衝擊波如洶湧的海浪般向四周擴散,所到之處倭寇的防禦工事被炸得粉碎,地麵被炸出巨大的彈坑,碎石和泥土飛濺到半空。


    隨後,我軍運兵船和lst(坦克登陸艦)以及大量1. lvt係列登陸車緩緩靠向岸邊。在裝甲部隊所在的大型運兵船的帶領下,一艘艘小型運兵船如同一群密密麻麻的水甲蟲。大型運兵船放下跳板,一輛輛謝爾曼dd(duplex drive)兩棲坦克如鋼鐵巨獸般轟鳴著駛向陸地,履帶碾壓過沙灘,留下深深的痕跡。小型運兵船則快速地將步兵送上岸,戰士們手持武器,眼神堅定而無畏,向著倭寇殘軍衝去,勢要將敵人徹底消滅。


    lst(坦克登陸艦)


    - 外觀與結構:lst體型龐大,有著平底的船型設計,船頭有巨大的可開啟式艙門,像一張大口。這種設計是為了方便車輛和登陸部隊直接從船頭駛出。其艦體較為方正,上層建築分布在船身中部和後部,能夠容納大量的士兵和裝備。


    - 運載能力:它可以搭載多輛謝爾曼坦克等裝甲車輛,通常在20 - 30輛左右,同時還能搭載數百名士兵。例如在諾曼底登陸中,lst發揮了關鍵作用,將大批的坦克、卡車和士兵運送到灘頭。


    - 登陸方式:lst在靠近灘頭後,會放下船頭的艙門,在淺灘處就像一座連接艦船和陸地的橋梁。車輛可以直接從艙內通過這個斜坡開上灘頭,士兵也能同步跟上,迅速展開登陸作戰。


    lcvp(車輛人員登陸艇)


    - 外觀與結構:lcvp相對較小,外形呈平底船型,艇首是鈍圓形,艇身兩側有較高的護板。它通常是由木材和金屬混合製造,比較輕便靈活。


    - 運載能力:可以運載大約36名士兵或者一輛吉普車大小的車輛。這種登陸艇在眾多島嶼登陸作戰和諾曼底登陸的初期階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登陸方式:它能夠直接衝向灘頭,靠岸後放下艇首的跳板,讓士兵快速跳下衝鋒,或者車輛直接開上灘頭。由於吃水淺,它可以在較淺的水域活動,非常適合搶灘登陸。


    謝爾曼dd(duplex drive)兩棲坦克的部分參數如下:


    1. 基本尺寸:


    - 車長(含炮管):約7.5米。


    - 車寬:約3米。


    - 車高:依據不同改型略有差異,但大致在2.97米左右。


    2. 重量:戰鬥全重通常在30多噸,由於加裝了兩棲浮渡裝置等,相比普通謝爾曼坦克略重。


    3. 動力係統:


    - 發動機:搭載汽油發動機,排量較大,能提供充足動力。例如一些謝爾曼坦克的發動機排量達到18升,可爆發出500匹馬力,這為坦克在水中的行進以及登陸後的作戰行動提供了動力保障。


    - 水上推進:在尾部安裝有螺旋槳推進器,用於在水中推動坦克前進,其水中最高速度可達4節(約7公裏\/小時)。


    4. 運載與乘員:


    - 運載能力:除了搭載車組乘員外,還可攜帶一定量的彈藥和裝備等物資。可搭載5名乘員,包括車長、炮手、裝填手、駕駛員及副駕駛員。


    - 裝甲防護:其裝甲防護水平與普通謝爾曼坦克相近,但在兩棲作戰的特殊需求下,可能在一些部位進行了改進或調整。不過整體而言,其防護性在二戰坦克中並不突出,這也是該坦克備受詬病的一點。


    5. 武器裝備:


    - 主炮:裝備75毫米口徑的坦克炮,可發射多種彈藥,對敵方的工事、裝甲目標等具有一定的打擊能力。


    - 輔助武器:配備數挺7.62毫米口徑的機槍,用於對付敵方步兵及低空飛行的目標等。


    1. lvt係列登陸車:


    - lvt1:美軍在1941 年開始訂購,綽號“鱷魚”。戰鬥全重 14 噸,擁有船體造型,履帶結構類似過頂式履帶,上下履帶間有薄鋼板箱子增加浮力,履帶板上有劃水用的鋼片。可運輸 25 名士兵或約 2 噸重的貨物,早期無武器裝備,後來增加了機槍座,可安裝 m2 機槍和 7.62 毫米機槍。水上最大行駛速度 10 千米\/小時,陸上最大行駛速度 19 千米\/小時。


    - lvt2:是 lvt1 的改進型,綽號“水牛”。改善了車體結構和履帶,延長車體增加了水上行駛穩定性和浮力,采用帶有彈性的扭轉彈性懸掛,履帶劃水板改成 m 型,劃水效率增加。武器裝備有一挺 m2 重機槍,還可安裝一挺 7.62 毫米機槍或者 37 毫米炮、一具火焰噴射器等。水上最大行駛速度 12 千米\/小時,陸地上最大行駛速度 32 千米\/小時。


    - lvt3:綽號“大毒蛇”,在 lvt2 的基礎上改進而來,大量采用 m3 輕型坦克的零部件,引擎被移動到中部兩側的浮箱內,尾部增加跳板式尾門。戰鬥全重 17.5 噸,能運輸約 30 名全副武裝的士兵,貨物運輸重量增加到約 4 噸,武器為 2 挺 m2 重機槍。


    - lvt4:是 lvt2 的另一種改型,是該係列產量最大的型號,多達 8351 輛。引擎移動到車體前方,使車體空間更大,除運輸 30 名士兵外,還能直接運輸吉普車或者中小口徑的反坦克炮。武器裝備除正麵兩挺 m2 重機槍,兩舷位置還能各自布置一挺 7.62 毫米機槍,還能裝備 m8 自行火炮的炮塔,主武器為一門 75 毫米短管榴彈炮。


    2. m114 兩棲偵察車:是一種指揮、偵察車,與著名的 m113 是同一時代的產物,m113 注重裝甲運兵功能,而 m114 注重偵察功能。該車為了保證兩棲能力,采用了鋁合金裝甲,導致防禦力不足,容易被大口徑機槍打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軍團視角下最強裝備組裝抗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有機有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有機有瘦並收藏軍團視角下最強裝備組裝抗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