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一旁堆了足夠多的麻袋,就會被裝上一輛輛的車子,然後運往遠處,那裏,有一間間巨大的庫房,專門用來儲藏這兩萬畝官田糧食的。


    “大哥,小弟總覺得這上海縣的一切,與我大明哪裏都不一樣,哪怕是京師……”


    朱棣那張已經震驚到變得木訥的眼神,直勾勾地看著那些奇奇怪怪,令人驚歎的收糧工具。


    正是有了這些工具的幫助,這收糧的效率,簡直令人咂舌不已。


    “升弟啊,你這些工具……”


    常二郎上前,拍了拍那些集中了無數人智慧的好東西,頗為感慨地道。


    “目前有一些便於運輸的,已經開始正式量產,但是有一些,怕是還不成,還得再減減重,又或者是看看如何才能夠更加的堅固耐用。”


    畢竟這些東西是要交給那些苦哈哈地在地裏刨食的老百姓使用,第一個,價值要足夠低廉,第二個,那就是要堅固耐用。


    就像那個脫粒機,如果沒有這玩意,一畝田地的稻穀打下來,能夠把幾個壯漢累成傻鳥。


    可有了這樣的脫粒機,哪怕是幾個半大孩子,又或者是老弱,也能夠輕輕鬆鬆地解決這個原本隻有壯勞力才能夠完成的工作。


    這,就是技術革命帶來的進步。雖然有許多的工具,都是出自常二郎的腦子。


    但是真正動手製作與改良的,還是那些大明的能工巧匠們,他們用自己的雙手,讓常二郎手中的設計圖,一件件的都變成了現實中的物件。


    看著那些老百姓們收割,脫粒,傳送,裝袋,運走,那行雲流水一般,未見絲毫凝滯的一連串工作。


    朱標站在這裏,看著這絲滑無比的過程,糧食就那麽直接從田地裏邊被運向了那遠處的倉庫。


    也不知道站了多久,感覺兩條腿都有些發麻了的朱標突然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升弟,莫非這也是一種流水線的模式?”


    “不愧是姐夫,您果然一眼就瞧出了其中端倪。”


    常二郎朝著親姐夫大拇指一翹,馬屁拍上。


    “你這雙季稻米,一畝一季能產多少糧食?”


    隨著朱標開始問細節,常二郎自然也恢複了專業水平,不假思索地答道。


    “一季三石,兩季六石。這兩萬畝良田,今年一共產糧十二萬石。”


    聽到了這個消息,朱標的眼皮微微一跳,不過,還沒完。


    “這隻是開始而已,姐夫,那邊有幾畝地,咱們去看看……”


    “怎麽,那幾畝地,與這些有什麽不同?”


    “那邊是用上了我們上海縣肥料廠生產的肥料的良田,不過一共隻有十畝地。”


    “上一季,畝產大約是四石半,這一季,也不知道能產出多少。”


    “你說多少?”一旁的朱棣忍不住伸長了脖子。


    “四石半而已,我估摸著,這一季所產,怕也差不多吧。”


    常二郎頗為虛偽地一聲輕歎,看得朱棣想要呸他一口,咋的,你在本王跟前這麽裝逼好嗎?


    不過看到親哥的眼珠子難以置信地瞪得溜圓,再想一想,一畝地一年就能夠產九石,豈不就相當於江南一帶的良田的三倍?


    好吧,真讓這家夥給裝到了。


    快步來到了那些試驗田跟前,此刻不論是朱標還是朱棣,也都察覺到了這裏的田中稻穀,似乎感覺更壯碩一些,而且抽出來的沉甸甸的稻穗也更多一些。


    “常二郎,你說的那些肥料是何物?”


    “種類比較多,但主要還是有機肥料為主,其實相比起那些老百姓自製的農家肥而言。”


    “肥料廠所生產的肥料,不但肥力足,而且各種微量元素搭配更合理……”


    常二郎再一次用滿嘴跑火車的架勢,把朱家兄弟晃點得腦袋暈呼呼的。


    那一堆令人聽不明白的名詞,實在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可眼前這些試驗田中的稻穀,卻不是假的。


    看到此刻,已經幹脆一屁股就坐到了田坎邊上的朱棣,還有那摘了一根稻穗,拿在眼皮子底下檢查,口中喃喃念念有詞的朱標。


    常二郎看到已經失態到近乎口歪眼斜的朱家兄弟,目光則落在了另外一個方向。


    就在那邊,還有一處特地用磚牆給圍起來的數十畝稻田。


    那裏並沒有用來各種雙季稻,那裏邊,都是上海探險隊的那些浪貨們,從天南地北各處帶回來的稻種。


    而常二郎心心念念的海南野稻也都被送到了這裏來。


    那裏,就是上海縣雜交稻研究中心,裏邊既有種了數十年水稻的老行家,同樣也有一些常老二培養的學生。


    都被常二郎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並且學習了常二郎給出的雜交稻基礎理論。


    他們在那裏,幹的就是專業的給稻穀搞雜交,讓那些不知道多少萬年素未謀麵的稻種們,相聚一堂。


    然後在那裏卿卿我我,以便於生長出更加優質的後代。


    感謝那位華夏的偉人袁老,常二郎覺得自己現如今做所的一切,正是因為有了袁老這樣的人在前方引路。


    雖然研究雜交水稻的工作十分艱辛而又漫長。


    但是常二郎不怕投入,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常二郎相信,雜交水稻,終將會在大明的土地上推廣開來。


    這些更加茁壯,產量更大的雜交稻,會讓大明帝國的糧倉,多出更多的糧食。


    讓更多的有識之士,能夠從背朝黃土麵朝天的日子中抬起頭來,讓他們的兒孫後輩們,可以坐在課堂裏學習知識。


    可以在工廠中提高大明的工業水平而努力,可以在商鋪中加快商品的流通,以及向整個世界,販賣大明的商品……


    更少的農民,生產出更多的糧食,養活更多的人口,而那些大量脫離了土地的人口,則可以進入到工商業等各行各業中去。


    創造更多的財富與社會價值,這就是後世的做法。


    那麽憑什麽這個時代就不可以?常二郎吸了吸鼻子,站在那裏,雙手叉腰,手肘向後。


    感謝老丈人對自己的寬容,還有姐夫哥對自己的看重,不然,就自己這些各種騷操作,怎麽可能到現在還能活得如此滋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嶽父是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悠小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悠小淘並收藏我嶽父是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