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養豬場
六零軍婚,我在饑荒年代種田囤糧 作者:果子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話薑翠花倒是聽進去了:“我知道,回頭就跟你爹這麽說。”
年紀大了就是年紀大了,跟年輕的時候比不了。
要是不注意身體,還真容易把身子搞垮了。
除了一袋子菜幹,薑翠花還收拾了一些芝麻花生黃豆啥的給顧炎炎吃。
也是不方便帶雞蛋,要不就讓他們多帶點雞蛋去島上吃了。
柳茵茵拿了一百塊錢塞給薑翠花。
“你們在家注意身體,要是有不舒服的地方,就及時去醫院檢查一下,別總想著省錢,錢要是不夠用就給我寫信。”
薑翠花“嗐”了一聲:“我有三個兒子,兩個都有工作,哪裏要你給錢。”
在鄉下,就算生病也沒有找閨女要錢的道理。
柳茵茵可不管這些:“娘,我現在也是有工作的人,甭管兒子女兒,孝敬父母都是應該的。”
提到閨女,薑翠花又催道:“炎炎現在也不小了,趁著年輕,你跟顧成應該抓緊時間再生一個了。”
柳茵茵臉上一僵,隨口道:“......我跟顧成現在都有工作,生孩子也沒空帶。”
薑翠花歎氣:“這倒是。”
閨女婆家本來就靠不住,在島上也沒個親人,要是生孩子,連照顧她坐月子的都沒有。
不過,也不能因為這個就不生孩子。
薑翠花琢磨著:“你要是生了孩子,到時候我去給你坐月子,至於沒人照顧孩子......你二嫂也在島上,可以讓她幫幫忙。”
扯遠了,柳茵茵轉移話題道:“娘,我聽人說村裏要建一個大型養殖場?”
薑翠花點點頭:“是啊,明年打算擴大養豬的規模,還有養兔子。”
今年靠著養豬養兔子吃到了不少甜頭,柳長全現在幹什麽都有底氣。
柳茵茵思忖道:“養豬場肯定需要人手,到時候......可以讓三哥試試。”
她的意思,不是讓柳明遠去幹養豬場喂豬打掃豬圈的髒活累活。
而是想他跟著江知青,學習一些農業養殖的技術。
這時候,養豬確實是一個賺錢的路子,將來村裏養豬的規模越來越大,需要的人手肯定也多。
柳明遠要是能學點真本事,在養豬場工作,總比下地掙工分要強。
薑翠花把這話聽進去了,她自然也想小兒子有出息。
思索片刻,薑翠花說:“我知道了,回頭我問一下明遠。”
學養豬技術固然是好,但也得看柳明遠自個願不願意。
薑翠花反正是讚成的:“這樣也好,省得你三哥老丈人那邊,總惦記著教他學養蜂。”
“養蜂確實是個好手藝,可咱村又不適合養蜂,到時候你三哥怕是還得去雙溪村住。”
“你三哥走了,你三嫂跟兩個孩子肯定也會跟著一塊去?這不成上門女婿了嗎?”
薑翠花絮絮叨叨道:“反正,我跟你爹是不同意他去雙溪村學養蜂的,現在好了,你大哥二哥都走了,我跟你爹身邊就剩一個兒子,我看他還怎麽惦記你三哥!”
別以為她看不出來,黃癩子會答應這門親事,就是看中了她家兒子多,想撈個上門女婿。
柳茵茵:“......”
她就疑惑薑翠花怎麽突然想得這麽開了,舍得讓柳二哥一家去島上定居。
原來裏麵還有這一層原因。
第二天,柳茵茵把家裏床單被罩洗幹淨,被芯褥子也需要曬一曬。
明天走之前,直接放到櫃子裏麵。
薑翠花提過要幫她收拾家裏的東西,柳茵茵拒絕了。
她在家裏帶幾個孫子也怪累。
等柳二哥一家離開,柳家的人又少了幾個。
落在薑翠花身上的活自然會更多。
正忙活著,黃小月來了,帶了一袋子山珍給柳茵茵。
有栗子,核桃,杏仁,還有一些菌菇幹。
一袋子幹貨不輕,少說有五六斤......
“鄉下也沒啥好東西,這些山貨都是我用蜂蜜跟別人換的。”
對柳茵茵來說,這些純天然無添加的山貨,可都是值錢的東西。
柳茵茵笑了笑:“正好,我在島上可買不到這些吃的。”
黃小月聞言接話道:“你要喜歡,以後我再換一些給你寄過去。”
鄉下也有大集,柳茵茵這次回來沒趕上。
年景好的時候,集市什麽東西都有的換。
柳茵茵很喜歡吃這些純天然的山貨,再多也不嫌棄。
“行,回頭我給你寄海鮮幹貨。”
黃小月在山溝溝裏長大,吃慣了山裏的東西,不覺得有什麽好吃的。
海鮮幹貨......其實她也不怎麽吃得慣。
不過,她兩個兒子挺喜歡吃的,給平平安安增加輔食後。
黃小月煮米糊的時候,剁點蝦幹或是沒有骨頭的魚幹在裏麵。
當然,給平平安安吃的海鮮幹貨,是柳茵茵自個曬的,都是新鮮的海鮮曬的,也沒放鹽。
別說,效果是真的好,她兩個兒子喂養得白白胖胖的,誰見到了都會誇兩句。
說她會養孩子。
黃小月點頭道:“我正想跟你說這個呢,平平安安都喜歡吃你曬的海鮮幹。”
到晚上,吃完晚飯後,柳茵茵把家裏剩下的米啊菜啊啥的都送到薑翠花那邊去了。
火車上的吃食,柳茵茵就帶了一些零食,肉幹,餅幹,紅薯幹。
別的就沒準備了,他們的行李挺多的,不好拿。
在火車上買飯菜也挺方便的。
柳二哥一家準備去島上定居,他們帶的行李更多。
除了衣服被子,柳二嫂挑挑揀揀,碗筷,臉盆,針線啥的。
隻要能帶的就都帶上,省得到島上再花錢買了。
行李多,柳明遠拉了板車送他們到火車上。
這回隻買到了四張臥鋪票,幾個大人得帶著孩子擠一擠。
兩天後,火車緩緩抵達青市。
接著,一行人坐船到島上。
“天啊,島上怎麽變了個樣子。”柳二嫂驚歎道。
上回來的時候,島上大多都是石頭房子。
這回......
由於去年年底的時候發生了雪災,不少村民的房子都坍塌了。
再重新修蓋房子的時候,有些人為了安全,直接蓋了磚瓦房。
年紀大了就是年紀大了,跟年輕的時候比不了。
要是不注意身體,還真容易把身子搞垮了。
除了一袋子菜幹,薑翠花還收拾了一些芝麻花生黃豆啥的給顧炎炎吃。
也是不方便帶雞蛋,要不就讓他們多帶點雞蛋去島上吃了。
柳茵茵拿了一百塊錢塞給薑翠花。
“你們在家注意身體,要是有不舒服的地方,就及時去醫院檢查一下,別總想著省錢,錢要是不夠用就給我寫信。”
薑翠花“嗐”了一聲:“我有三個兒子,兩個都有工作,哪裏要你給錢。”
在鄉下,就算生病也沒有找閨女要錢的道理。
柳茵茵可不管這些:“娘,我現在也是有工作的人,甭管兒子女兒,孝敬父母都是應該的。”
提到閨女,薑翠花又催道:“炎炎現在也不小了,趁著年輕,你跟顧成應該抓緊時間再生一個了。”
柳茵茵臉上一僵,隨口道:“......我跟顧成現在都有工作,生孩子也沒空帶。”
薑翠花歎氣:“這倒是。”
閨女婆家本來就靠不住,在島上也沒個親人,要是生孩子,連照顧她坐月子的都沒有。
不過,也不能因為這個就不生孩子。
薑翠花琢磨著:“你要是生了孩子,到時候我去給你坐月子,至於沒人照顧孩子......你二嫂也在島上,可以讓她幫幫忙。”
扯遠了,柳茵茵轉移話題道:“娘,我聽人說村裏要建一個大型養殖場?”
薑翠花點點頭:“是啊,明年打算擴大養豬的規模,還有養兔子。”
今年靠著養豬養兔子吃到了不少甜頭,柳長全現在幹什麽都有底氣。
柳茵茵思忖道:“養豬場肯定需要人手,到時候......可以讓三哥試試。”
她的意思,不是讓柳明遠去幹養豬場喂豬打掃豬圈的髒活累活。
而是想他跟著江知青,學習一些農業養殖的技術。
這時候,養豬確實是一個賺錢的路子,將來村裏養豬的規模越來越大,需要的人手肯定也多。
柳明遠要是能學點真本事,在養豬場工作,總比下地掙工分要強。
薑翠花把這話聽進去了,她自然也想小兒子有出息。
思索片刻,薑翠花說:“我知道了,回頭我問一下明遠。”
學養豬技術固然是好,但也得看柳明遠自個願不願意。
薑翠花反正是讚成的:“這樣也好,省得你三哥老丈人那邊,總惦記著教他學養蜂。”
“養蜂確實是個好手藝,可咱村又不適合養蜂,到時候你三哥怕是還得去雙溪村住。”
“你三哥走了,你三嫂跟兩個孩子肯定也會跟著一塊去?這不成上門女婿了嗎?”
薑翠花絮絮叨叨道:“反正,我跟你爹是不同意他去雙溪村學養蜂的,現在好了,你大哥二哥都走了,我跟你爹身邊就剩一個兒子,我看他還怎麽惦記你三哥!”
別以為她看不出來,黃癩子會答應這門親事,就是看中了她家兒子多,想撈個上門女婿。
柳茵茵:“......”
她就疑惑薑翠花怎麽突然想得這麽開了,舍得讓柳二哥一家去島上定居。
原來裏麵還有這一層原因。
第二天,柳茵茵把家裏床單被罩洗幹淨,被芯褥子也需要曬一曬。
明天走之前,直接放到櫃子裏麵。
薑翠花提過要幫她收拾家裏的東西,柳茵茵拒絕了。
她在家裏帶幾個孫子也怪累。
等柳二哥一家離開,柳家的人又少了幾個。
落在薑翠花身上的活自然會更多。
正忙活著,黃小月來了,帶了一袋子山珍給柳茵茵。
有栗子,核桃,杏仁,還有一些菌菇幹。
一袋子幹貨不輕,少說有五六斤......
“鄉下也沒啥好東西,這些山貨都是我用蜂蜜跟別人換的。”
對柳茵茵來說,這些純天然無添加的山貨,可都是值錢的東西。
柳茵茵笑了笑:“正好,我在島上可買不到這些吃的。”
黃小月聞言接話道:“你要喜歡,以後我再換一些給你寄過去。”
鄉下也有大集,柳茵茵這次回來沒趕上。
年景好的時候,集市什麽東西都有的換。
柳茵茵很喜歡吃這些純天然的山貨,再多也不嫌棄。
“行,回頭我給你寄海鮮幹貨。”
黃小月在山溝溝裏長大,吃慣了山裏的東西,不覺得有什麽好吃的。
海鮮幹貨......其實她也不怎麽吃得慣。
不過,她兩個兒子挺喜歡吃的,給平平安安增加輔食後。
黃小月煮米糊的時候,剁點蝦幹或是沒有骨頭的魚幹在裏麵。
當然,給平平安安吃的海鮮幹貨,是柳茵茵自個曬的,都是新鮮的海鮮曬的,也沒放鹽。
別說,效果是真的好,她兩個兒子喂養得白白胖胖的,誰見到了都會誇兩句。
說她會養孩子。
黃小月點頭道:“我正想跟你說這個呢,平平安安都喜歡吃你曬的海鮮幹。”
到晚上,吃完晚飯後,柳茵茵把家裏剩下的米啊菜啊啥的都送到薑翠花那邊去了。
火車上的吃食,柳茵茵就帶了一些零食,肉幹,餅幹,紅薯幹。
別的就沒準備了,他們的行李挺多的,不好拿。
在火車上買飯菜也挺方便的。
柳二哥一家準備去島上定居,他們帶的行李更多。
除了衣服被子,柳二嫂挑挑揀揀,碗筷,臉盆,針線啥的。
隻要能帶的就都帶上,省得到島上再花錢買了。
行李多,柳明遠拉了板車送他們到火車上。
這回隻買到了四張臥鋪票,幾個大人得帶著孩子擠一擠。
兩天後,火車緩緩抵達青市。
接著,一行人坐船到島上。
“天啊,島上怎麽變了個樣子。”柳二嫂驚歎道。
上回來的時候,島上大多都是石頭房子。
這回......
由於去年年底的時候發生了雪災,不少村民的房子都坍塌了。
再重新修蓋房子的時候,有些人為了安全,直接蓋了磚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