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可能是誰在念叨朕吧
斷親後,我帶著金手指逃荒護娘親 作者:風車車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成功的處理掉興公公,齊思遠就跟皇帝提出要親自帶兵前往邊關的事情,皇帝雖然有些驚訝和不舍,但是作為一個帝王,自然是考慮的更加的深遠一些。
大元朝遲早是要交到齊思遠這個太子的手裏的,此時自己還能抗得住,不如讓他出去闖闖也好,順便也能積累出些名聲和功績,到時候等他繼位,就能夠更快的得到百姓和文武官員的擁護。
玉秀這邊的藥品準備的也是很順利,因為這次的藥品是要送去邊關的,所以她為了讓效果更好,盡可能多的給放了一些稀釋的靈泉水進去。
看著那一箱箱準備好的藥丸藥粉,想著它們很快就能被送到那些需要的士兵手上,玉秀也是感覺到滿滿的成就感。
朝廷即將出兵去邊關的事情,如今還是隻有少部分相關人員知道,並沒有大肆宣揚開。
玉秀在得知齊思遠這個太子要親自帶人過去時,便請他順便帶些東西過去給寧王府的幾個人。
她去找了老王妃,說是正好有人送東西過去,可以幫著帶個信給許謹義幾人。
老王妃便懷著激動的心情,寫了厚厚的一封書信,又拿出早就準備好的一些換洗衣服和鞋子,收拾出來一個包裹。
這些都是她身體好了之後,親手給幾個兒孫做的,就連玉秀一家人,也早就得了一身新衣服。
如今衣服他們雖然是不缺,但是這一針一線之間,全是老王妃這個長輩,對兒孫們的慈愛之情。
除了這些,玉秀還給他們準備了一些好東西。
首先靈泉水肯定是少不了的,但是這個東西不能多給,不然也就說不過去了。
在係統商城定製了一些拇指大小的玉瓶子,玉秀小心的把靈泉水給裝了進去,一共是二十個小瓶子。
“這些材料極其難得,我娘能調配出來,還是因為有幾樣稀少藥物是我師公留給她的,也是用一次就少一些的。”
玉秀把小玉瓶子分成了兩份,給許謹義裝了十瓶,齊思遠這邊十瓶。
“一定要貼身帶著,這可是關鍵時刻能夠救命的東西,一次用一瓶就夠了。”
然後就是一些解毒丸,之前崔氏調配的那種培元丸,零零碎碎的裝了好幾個瓶子,每樣都寫了一張紙放進去,讓他們用的時候方便一些。
於是玉秀離開的時候,齊思遠的屋子裏就留下了一大一小的兩個包袱。
大的是老王妃準備的,玉秀的藥瓶就用一個布袋裝了塞進去。
小的裏麵就是之前玉秀所說的那些藥瓶,這是留給齊思遠的。
總不能讓人帶東西,隻給寧王府幾人準備,不給齊思遠準備,這樣也說不過去。
因為事情緊急,所以齊思遠在拿到這些東西的第二日就帶著人前往邊關了,臨走前還讓人來玉秀家拉走了一批做好的藥品,並把銀錢給結算了。
至於那些沒有做完的,後麵會有人過來取走,然後跟著其他物資在一起送過去。
京城的百姓們不知道發生了這樣的大事,還在熱熱鬧鬧的籌備著過年的的事宜。
“唉,也不知道嚴老哥是不是遇到了什麽麻煩事,這怎麽說好的要來,這好幾日過去了,連個人影都沒有……”
自從那日跟嚴老三分別後,兩人就說好了第二日在菜市口再見。
許清河說要給他帶一種崔氏配出來的解毒丸,可是能解百毒的好東西,嚴老三也說會送許清河一本家中珍藏的醫書,反正他自己看不懂,幹脆拿出來送人,說不定崔氏還能拿去有些用處。
但是這眼看著最後一日的活動都做完了,大家都在開始拆除那搭建起來的木棚子了,嚴老三卻一直都沒有出現。
許清河是個實在人,他也沒有想過人家是忘記了或者是不想來之類的,隻當嚴老三是遇到了什麽困難才無法前來赴約,不免為他擔心不已。
不過那日他也沒有問嚴老三的具體地址,這麽大的京城他要是去尋一個人,可是不那麽容易。
“啊嚏!啊嚏!”
此時的皇宮裏,皇帝再一次打了一連串響亮的噴嚏。
“陛下莫不是受涼了?老奴去請太醫過來給您診診脈可好?”
說話的太監叫桂公公,也是皇帝還是太子的時候就跟著的老人了,不過之前不在他跟前伺候,隻幫著管一些宮中的雜事。
那時候有興公公這個大紅人在,桂公公被排擠的沒有什麽話事權,已經許久都沒有見到皇帝的麵了。
這次興公公被杖斃,他的那些義子義孫們也都受到了牽連,被齊思遠的人給想辦法全給拔除了。
於是皇帝又想起了一直都隻會老老實實幹活,嘴笨話少的桂公公,便把他又喚到了禦前伺候。
“朕無礙,可能是有誰在念叨朕吧。”
皇帝不在意的擺了擺手,又重新翻開了一道奏折批了起來。
自從得知邊關可能馬上要起戰事,他表麵上鎮定,其實心中十分的焦躁。
實在是這幾年大元朝就沒有個消停的時候,不是天災就是人禍,他即便任勞任怨的處理朝政,但是也總是無法讓百姓們過上安穩日子。
他甚至一度懷疑,是不是他根本就不適合坐上這個位置,該退位讓賢了。
但是他的子嗣不豐,如今膝下也就隻有兩個皇子,又都沒有成家,讓他又如何能夠放心呢?
隻可惜國師當年在說完那件事之後就過世了,不然現在還能給自己出出主意也好。
皇帝忙著處理朝政,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直到半夜突然從夢中驚醒,才想起來自己這是失約了。
實在是這事兒也不怪皇帝,他從小到大都是別人過來見他,什麽失約?他從來沒有這個概念。
那日跟許清河還算是相談甚歡,皇帝即便是早就知道他是一個鄉下泥腿子出身,但是卻從他身上感覺的出來,這個人的學識很是深厚。
不管是談吐之間不經意流露出來的自信與從容,還是自己說什麽人家都能引經據典,分析的頭頭是道。
這些即便是朝廷中的那些學富五車的文官們,也有許多知道的不是那樣清楚。
隻是可惜了,這樣的人才,卻在鄉下蹉跎了幾十年。
大元朝遲早是要交到齊思遠這個太子的手裏的,此時自己還能抗得住,不如讓他出去闖闖也好,順便也能積累出些名聲和功績,到時候等他繼位,就能夠更快的得到百姓和文武官員的擁護。
玉秀這邊的藥品準備的也是很順利,因為這次的藥品是要送去邊關的,所以她為了讓效果更好,盡可能多的給放了一些稀釋的靈泉水進去。
看著那一箱箱準備好的藥丸藥粉,想著它們很快就能被送到那些需要的士兵手上,玉秀也是感覺到滿滿的成就感。
朝廷即將出兵去邊關的事情,如今還是隻有少部分相關人員知道,並沒有大肆宣揚開。
玉秀在得知齊思遠這個太子要親自帶人過去時,便請他順便帶些東西過去給寧王府的幾個人。
她去找了老王妃,說是正好有人送東西過去,可以幫著帶個信給許謹義幾人。
老王妃便懷著激動的心情,寫了厚厚的一封書信,又拿出早就準備好的一些換洗衣服和鞋子,收拾出來一個包裹。
這些都是她身體好了之後,親手給幾個兒孫做的,就連玉秀一家人,也早就得了一身新衣服。
如今衣服他們雖然是不缺,但是這一針一線之間,全是老王妃這個長輩,對兒孫們的慈愛之情。
除了這些,玉秀還給他們準備了一些好東西。
首先靈泉水肯定是少不了的,但是這個東西不能多給,不然也就說不過去了。
在係統商城定製了一些拇指大小的玉瓶子,玉秀小心的把靈泉水給裝了進去,一共是二十個小瓶子。
“這些材料極其難得,我娘能調配出來,還是因為有幾樣稀少藥物是我師公留給她的,也是用一次就少一些的。”
玉秀把小玉瓶子分成了兩份,給許謹義裝了十瓶,齊思遠這邊十瓶。
“一定要貼身帶著,這可是關鍵時刻能夠救命的東西,一次用一瓶就夠了。”
然後就是一些解毒丸,之前崔氏調配的那種培元丸,零零碎碎的裝了好幾個瓶子,每樣都寫了一張紙放進去,讓他們用的時候方便一些。
於是玉秀離開的時候,齊思遠的屋子裏就留下了一大一小的兩個包袱。
大的是老王妃準備的,玉秀的藥瓶就用一個布袋裝了塞進去。
小的裏麵就是之前玉秀所說的那些藥瓶,這是留給齊思遠的。
總不能讓人帶東西,隻給寧王府幾人準備,不給齊思遠準備,這樣也說不過去。
因為事情緊急,所以齊思遠在拿到這些東西的第二日就帶著人前往邊關了,臨走前還讓人來玉秀家拉走了一批做好的藥品,並把銀錢給結算了。
至於那些沒有做完的,後麵會有人過來取走,然後跟著其他物資在一起送過去。
京城的百姓們不知道發生了這樣的大事,還在熱熱鬧鬧的籌備著過年的的事宜。
“唉,也不知道嚴老哥是不是遇到了什麽麻煩事,這怎麽說好的要來,這好幾日過去了,連個人影都沒有……”
自從那日跟嚴老三分別後,兩人就說好了第二日在菜市口再見。
許清河說要給他帶一種崔氏配出來的解毒丸,可是能解百毒的好東西,嚴老三也說會送許清河一本家中珍藏的醫書,反正他自己看不懂,幹脆拿出來送人,說不定崔氏還能拿去有些用處。
但是這眼看著最後一日的活動都做完了,大家都在開始拆除那搭建起來的木棚子了,嚴老三卻一直都沒有出現。
許清河是個實在人,他也沒有想過人家是忘記了或者是不想來之類的,隻當嚴老三是遇到了什麽困難才無法前來赴約,不免為他擔心不已。
不過那日他也沒有問嚴老三的具體地址,這麽大的京城他要是去尋一個人,可是不那麽容易。
“啊嚏!啊嚏!”
此時的皇宮裏,皇帝再一次打了一連串響亮的噴嚏。
“陛下莫不是受涼了?老奴去請太醫過來給您診診脈可好?”
說話的太監叫桂公公,也是皇帝還是太子的時候就跟著的老人了,不過之前不在他跟前伺候,隻幫著管一些宮中的雜事。
那時候有興公公這個大紅人在,桂公公被排擠的沒有什麽話事權,已經許久都沒有見到皇帝的麵了。
這次興公公被杖斃,他的那些義子義孫們也都受到了牽連,被齊思遠的人給想辦法全給拔除了。
於是皇帝又想起了一直都隻會老老實實幹活,嘴笨話少的桂公公,便把他又喚到了禦前伺候。
“朕無礙,可能是有誰在念叨朕吧。”
皇帝不在意的擺了擺手,又重新翻開了一道奏折批了起來。
自從得知邊關可能馬上要起戰事,他表麵上鎮定,其實心中十分的焦躁。
實在是這幾年大元朝就沒有個消停的時候,不是天災就是人禍,他即便任勞任怨的處理朝政,但是也總是無法讓百姓們過上安穩日子。
他甚至一度懷疑,是不是他根本就不適合坐上這個位置,該退位讓賢了。
但是他的子嗣不豐,如今膝下也就隻有兩個皇子,又都沒有成家,讓他又如何能夠放心呢?
隻可惜國師當年在說完那件事之後就過世了,不然現在還能給自己出出主意也好。
皇帝忙著處理朝政,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直到半夜突然從夢中驚醒,才想起來自己這是失約了。
實在是這事兒也不怪皇帝,他從小到大都是別人過來見他,什麽失約?他從來沒有這個概念。
那日跟許清河還算是相談甚歡,皇帝即便是早就知道他是一個鄉下泥腿子出身,但是卻從他身上感覺的出來,這個人的學識很是深厚。
不管是談吐之間不經意流露出來的自信與從容,還是自己說什麽人家都能引經據典,分析的頭頭是道。
這些即便是朝廷中的那些學富五車的文官們,也有許多知道的不是那樣清楚。
隻是可惜了,這樣的人才,卻在鄉下蹉跎了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