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家廚房的大鐵鍋已經被搬了出來,在院子角落支起柴火,鍋裏正在燒著一大鍋熱水。
水花翻滾,嫋嫋白煙升騰著,鍋底的木頭劈裏啪啦的響著,唱響讚歌。
很快,一頭羊就被慕季收拾的幹幹淨淨,連一些下水肚貨也被打整的清爽無異味。
收拾利索的羊雜很快被賀煙切吧切吧,下了鍋。
付家婆媳一大早就過來幫忙了,六個婦人這會兒正坐在廊下,一邊摘菜,一邊說笑著。
“現在的日子真是越來越好啊,一個月之前還在為著下一頓吃什麽絞盡腦汁,如今連羊雜湯都能喝上不說,晚上還能吃上一口烤全羊,這日子安逸的,給啥也不換。”村長媳婦感慨道。
“村長嬸子,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我們四年災荒年都熬過來,以後的日子隻會越來越好。”楊思佳笑著說道。
林語也笑著應和道,“是啊,逃荒路上我有無數次幻想過這樣的生活,如今過上了,竟感覺有點不真切,恍如做夢,說起來,還得謝謝你們家啊,有什麽新鮮吃食都沒漏了我們家。”
“付嫂子這話說的,我家吃你們家東西吃少了?多的不說,就我公爹的煙絲可曾缺過?
說起來,我自認為我手藝還行,可做的饃饃就是沒有你做的饃饃勁道好吃。”賀煙笑著說道。
這話真不是她故意奉承付家婆媳,實在是付家對藍家不論是老的還是小的,都貼心的很。
什麽好吃的好喝的,付家有的藍家都有一份,獨一份的吃食都先緊著懶懶。
說不感激是不可能的,人心都是肉長的。
人心換人心,誰是真心誰是假意,一目了然。
藍家對付家的好,不過是投桃報李罷了。
就連付月偶爾的小性子,藍家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畢竟大部分時候,吃虧的都是付月。
“愛吃我做的饃饃?那今日這主食誰都別想跟我搶!
別的不成,這做饃饃我還是有點心得的。
至於晚上的飯菜,還是得弟妹出手,我公爹和我家那位可是每日都想的緊,一找著機會就來你們家騙吃騙喝的,說起來還不是我手藝不行,被他們嫌棄嘍。”
林語笑著攬活,惹的眾人笑個不停。
“這個老婆子可以作證,林語還說的含蓄了點,他們爺倆怕是恨不得卷著鋪蓋常住藍家。”
正在幫忙的付村長父子倆聽到了婆媳倆的吐槽,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老婆子今日把話說開了,下次來藍家騙吃騙喝,我就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了。”
“爹說得對!”付及第應和道。
藍老爺子叼著個大煙袋,笑眯眯的聽著,心裏也樂得不行。
遠親不如近鄰,能同付家把關係處得這般好,他也是屬實沒想到。
可能這就是人和人之間的緣分吧。
兄友弟恭,兒孫繞膝,歡聲笑語,未來可期。
人生幸事也!
……
最先吸引方揚目光的不是冒著熱氣的大鍋,也不是慕季正在處理的羊肉,更不是可可愛愛的懶懶。
而是那堆放在藍家院子裏的一大片綠油油的秧苗。
饒是方揚沒種過田,看著那些一看就被照料的很好的秧苗也是兩眼放光,如獲至寶。
鬱鬱蔥蔥的秧苗們一看就根莖強壯,生命力特別旺盛。
該說不說,看著甚是喜人。
種下去了,存活率肯定很高。
若都是眼前這些高質量秧苗,他可以拍著胸脯保證秋天一定會迎來一個大豐收。
讓村民們看到,特別是那些種田的老把式,都不用他多費口舌去說服他們,他們自己都能說服自己的同時順便說服村裏人。
這一刻,方揚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
身為華國兒女,誰不想看到自己的國家蒸蒸日上?
何其有幸,能見證華國的崛起!
不等方揚說話,岑溪先開口了。
“藍大叔、付大叔,今日叨擾了!慕姐姐和兩位弟妹,岑溪今日可得好好跟著你們學學手藝。
我家相公吃慣了大叔家的飯食,再吃我做的吃食就嫌棄我這裏不好那裏不妙的,嘴都吃叼了,屬實難伺候!”
慕青顏昨日在縣城就同岑溪聊的來,都是性情爽朗之人,忙介紹岑溪同家裏婦人們認識並熟悉起來。
懶懶也自覺的介紹起方以恩、方以慈同家中哥哥姐姐們認識。
這一刻,方家兄妹倆驚訝的發現。
藍家小妹妹會說話?
還說的這麽溜?
合著昨日都是裝的?
雖然驚訝,卻意外的半點生氣的意思也沒有。
一會兒功夫,小崽子們就玩到一起去了。
男人們一堆,女人們一堆,聊的 歡快。
……
羊雜湯先煮上,烤全羊也上了架子。
一行人收拾收拾,就準備去藍家田地插秧去。
院子裏的秧苗一會兒功夫就被藍家兩兄弟和慕家六兄弟合力裝好,準備運去藍家田埂上。
準備悄摸跟在哥哥們後麵尋寶的懶懶小朋友被方揚眼疾手快的抓了壯丁。
在小丫頭苦口婆心的勸說下,小崽子們的眠山尋寶之旅被迫中止,一個個乖乖跟著下田去呢。
在方揚的示意下,藍老大挑著秧苗慢悠悠的,狀似不經意的在落溪一村好一番轉悠。
村子裏大半輩子都和莊稼打交道的老把式在看見那些茁壯的秧苗,瞬間紅了眼。
不是嫉妒,是感慨。
有多少年沒見過這般“眉清目秀”的秧苗了?
別說荒年裏,就是荒年前長得這般好的秧苗他們也育不出來啊!
要不是方師爺杵在那裏,他們恨不得攔下藍老大,問問他這般好的秧苗從哪裏來的?
是不是後麵他們也有機會能種上這樣的秧苗?
若是能親手種上這樣的秧苗,死而無憾啊!
然後,落溪一村的村民們也不開荒了,烏泱泱的一大群人,跟在藍家人身後。
好在昨日一村和二村的護牆已經壘起來了,不然這般大的陣仗想瞞著二村村民屬實有點難。
這些人裏麵最激動的是一個年過八旬的老爺子,姓李。
李老爺子是落溪一村年齡最大的老者,種了一輩子的田地,這般好的秧苗他也是第一次見。
若不是怕給小輩們做不好的示範,他恨不得直接撲上去抱著那些秧苗,大喊一聲“寶貝”啊!
水花翻滾,嫋嫋白煙升騰著,鍋底的木頭劈裏啪啦的響著,唱響讚歌。
很快,一頭羊就被慕季收拾的幹幹淨淨,連一些下水肚貨也被打整的清爽無異味。
收拾利索的羊雜很快被賀煙切吧切吧,下了鍋。
付家婆媳一大早就過來幫忙了,六個婦人這會兒正坐在廊下,一邊摘菜,一邊說笑著。
“現在的日子真是越來越好啊,一個月之前還在為著下一頓吃什麽絞盡腦汁,如今連羊雜湯都能喝上不說,晚上還能吃上一口烤全羊,這日子安逸的,給啥也不換。”村長媳婦感慨道。
“村長嬸子,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我們四年災荒年都熬過來,以後的日子隻會越來越好。”楊思佳笑著說道。
林語也笑著應和道,“是啊,逃荒路上我有無數次幻想過這樣的生活,如今過上了,竟感覺有點不真切,恍如做夢,說起來,還得謝謝你們家啊,有什麽新鮮吃食都沒漏了我們家。”
“付嫂子這話說的,我家吃你們家東西吃少了?多的不說,就我公爹的煙絲可曾缺過?
說起來,我自認為我手藝還行,可做的饃饃就是沒有你做的饃饃勁道好吃。”賀煙笑著說道。
這話真不是她故意奉承付家婆媳,實在是付家對藍家不論是老的還是小的,都貼心的很。
什麽好吃的好喝的,付家有的藍家都有一份,獨一份的吃食都先緊著懶懶。
說不感激是不可能的,人心都是肉長的。
人心換人心,誰是真心誰是假意,一目了然。
藍家對付家的好,不過是投桃報李罷了。
就連付月偶爾的小性子,藍家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畢竟大部分時候,吃虧的都是付月。
“愛吃我做的饃饃?那今日這主食誰都別想跟我搶!
別的不成,這做饃饃我還是有點心得的。
至於晚上的飯菜,還是得弟妹出手,我公爹和我家那位可是每日都想的緊,一找著機會就來你們家騙吃騙喝的,說起來還不是我手藝不行,被他們嫌棄嘍。”
林語笑著攬活,惹的眾人笑個不停。
“這個老婆子可以作證,林語還說的含蓄了點,他們爺倆怕是恨不得卷著鋪蓋常住藍家。”
正在幫忙的付村長父子倆聽到了婆媳倆的吐槽,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老婆子今日把話說開了,下次來藍家騙吃騙喝,我就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了。”
“爹說得對!”付及第應和道。
藍老爺子叼著個大煙袋,笑眯眯的聽著,心裏也樂得不行。
遠親不如近鄰,能同付家把關係處得這般好,他也是屬實沒想到。
可能這就是人和人之間的緣分吧。
兄友弟恭,兒孫繞膝,歡聲笑語,未來可期。
人生幸事也!
……
最先吸引方揚目光的不是冒著熱氣的大鍋,也不是慕季正在處理的羊肉,更不是可可愛愛的懶懶。
而是那堆放在藍家院子裏的一大片綠油油的秧苗。
饒是方揚沒種過田,看著那些一看就被照料的很好的秧苗也是兩眼放光,如獲至寶。
鬱鬱蔥蔥的秧苗們一看就根莖強壯,生命力特別旺盛。
該說不說,看著甚是喜人。
種下去了,存活率肯定很高。
若都是眼前這些高質量秧苗,他可以拍著胸脯保證秋天一定會迎來一個大豐收。
讓村民們看到,特別是那些種田的老把式,都不用他多費口舌去說服他們,他們自己都能說服自己的同時順便說服村裏人。
這一刻,方揚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
身為華國兒女,誰不想看到自己的國家蒸蒸日上?
何其有幸,能見證華國的崛起!
不等方揚說話,岑溪先開口了。
“藍大叔、付大叔,今日叨擾了!慕姐姐和兩位弟妹,岑溪今日可得好好跟著你們學學手藝。
我家相公吃慣了大叔家的飯食,再吃我做的吃食就嫌棄我這裏不好那裏不妙的,嘴都吃叼了,屬實難伺候!”
慕青顏昨日在縣城就同岑溪聊的來,都是性情爽朗之人,忙介紹岑溪同家裏婦人們認識並熟悉起來。
懶懶也自覺的介紹起方以恩、方以慈同家中哥哥姐姐們認識。
這一刻,方家兄妹倆驚訝的發現。
藍家小妹妹會說話?
還說的這麽溜?
合著昨日都是裝的?
雖然驚訝,卻意外的半點生氣的意思也沒有。
一會兒功夫,小崽子們就玩到一起去了。
男人們一堆,女人們一堆,聊的 歡快。
……
羊雜湯先煮上,烤全羊也上了架子。
一行人收拾收拾,就準備去藍家田地插秧去。
院子裏的秧苗一會兒功夫就被藍家兩兄弟和慕家六兄弟合力裝好,準備運去藍家田埂上。
準備悄摸跟在哥哥們後麵尋寶的懶懶小朋友被方揚眼疾手快的抓了壯丁。
在小丫頭苦口婆心的勸說下,小崽子們的眠山尋寶之旅被迫中止,一個個乖乖跟著下田去呢。
在方揚的示意下,藍老大挑著秧苗慢悠悠的,狀似不經意的在落溪一村好一番轉悠。
村子裏大半輩子都和莊稼打交道的老把式在看見那些茁壯的秧苗,瞬間紅了眼。
不是嫉妒,是感慨。
有多少年沒見過這般“眉清目秀”的秧苗了?
別說荒年裏,就是荒年前長得這般好的秧苗他們也育不出來啊!
要不是方師爺杵在那裏,他們恨不得攔下藍老大,問問他這般好的秧苗從哪裏來的?
是不是後麵他們也有機會能種上這樣的秧苗?
若是能親手種上這樣的秧苗,死而無憾啊!
然後,落溪一村的村民們也不開荒了,烏泱泱的一大群人,跟在藍家人身後。
好在昨日一村和二村的護牆已經壘起來了,不然這般大的陣仗想瞞著二村村民屬實有點難。
這些人裏麵最激動的是一個年過八旬的老爺子,姓李。
李老爺子是落溪一村年齡最大的老者,種了一輩子的田地,這般好的秧苗他也是第一次見。
若不是怕給小輩們做不好的示範,他恨不得直接撲上去抱著那些秧苗,大喊一聲“寶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