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領著五人艱難的行走在打掃出來的小道上,周圍都是一人多高的積雪。
因著王維也在,慕伯不好帶著懶懶飛。
一路上,沒人說話,隻有喘著粗氣的聲音。
王維是不敢開口,慕伯幾兄弟是不知道說些什麽。
至於懶懶,窩在慕仲懷裏,掰著手指頭數要準備的糧食,嘴裏還在念念有詞著。
王維離的遠,不知道小丫頭在說什麽。
離得近的慕伯幾兄弟努力憋笑著,特別是抱著懶懶的慕仲。
原來憋笑是這般痛苦的事啊。
究其原因,也是簡單。
以前大家都以為懶懶絕頂聰明,學什麽都是一學就會。
可直到小丫頭進了學堂,慕青顏這才發現,小人精似的懶懶愣是數不清楚數。【注:前麵從空間拿糧食出來,用的是意念,小丫頭隻要心裏知道要拿出來的數量就成,不涉及數數。】
無論她怎麽引導怎麽教,小丫頭就似沒開竅般,死活學不會。
超過十,就蒙圈。
為此,慕青顏和付村長多次嚐試私下給她開小灶。
奈何,收效甚微!
學到最後,兩人都放棄了。
算了算了,也不指望小丫頭去做生意,數不清楚數就數不清楚吧。
眼下小丫頭就是在掰著手指頭數這次留下來的糧食夠城外那群人吃多久,畢竟短時間內,爺爺是不會再讓她進城來的。
以防萬一的話,還是多留一些的好。
可是吧,這麽多人的糧食,對隻能數到十的她來說,實在不怎麽友好。
算了幾遍,愣是沒算清楚。
小丫頭掰手指掰到最後,索性也不糾結了。
她算的再好,還不如一會兒問方叔叔。
掉頭發的事,還是讓頭發長的人來才好。
至於她,才不想變成禿頭大寶貝呢。
很快,幾人就到了方家院子外麵。
王維先一步上前敲門,喊道。
“方師爺,小小姐來了!”
聽到敲門聲準備過來開門的岑溪愣了一下,才意識到王維口中的小小姐是誰。
在方家,排序沿用的還是京都那一套,對縣衙的人來說,方以沐是大少爺,方以恩是小少爺,方以慈是小姐。
自從方知縣認懶懶做了義女,眾人又喊出來個小小姐。
因著懶懶確實小,小小姐就這樣喊出名了。
如今門外之人說的小小姐,怕真是她以為的那人,岑溪開門的腳步止不住的快了起來。
門一打開,赫然一個球……
哦~不對!
是一個包裹成球的小丫頭抵在門前,一雙大眼睛好似會說話般,楚楚動人。
岑溪按耐住想從慕仲懷裏接過懶懶的衝動,謝過王維後,忙不迭的引著眾人進門。
她想抱懶懶,可這滿地的冰碴子不同意。
一個不小心,兩人都得摔跤,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如今房間裏還有個病號躺在那裏,她再摔倒了,飯都沒得吃。
總不能指望兄長吧?
兄長做的飯,也就以沐那小子不挑食,能吃的下去。
讓她吃兄長做的飯菜,她寧願餓死。
餓死是一時的,兄長做的飯,那陰影是一輩子,她可不想體驗第二次。
等岑溪把炭盆給生了起來,正廳的溫度才逐漸升了起來。
雖然落溪一村送過來不少的木炭,可架不住每日都要往城外送啊。
銀絲碳舍不得拿出去,那些中低等木炭,還是給村民們送去了不少。
雖不能保證燃燒一夜,稍稍取個暖,還是不成問題的。
方家每日也就半斤銀絲碳的用度,多一塊,岑溪都舍不得,隻敢每晚兩個房間稍稍熱一點就給熄了。
今日,是她破天荒的白日燒炭盆,就怕冷著懶懶。
沒看到身體不適的方揚這會兒也是一臉無語的看著忙來忙去的岑溪。
說實話,就算這個人是懶懶,他都忍不住的冒酸水。
岑溪可曾對他這般關懷備至過?
不說他吧,就拿方以慈來說,岑溪都未曾這般貼心過。
若是有那不明真相的人看了,怕是會真以為懶懶是岑溪的女兒。
不過……
能有個這樣的女兒也是福氣。
說起這個,他還滿肚子怨氣。
那次在落溪二村,因著懶懶丟了,他一時救人心切,隨口胡謅了個懶懶是兄長的幹閨女。
他的原意是拿兄長的縣太爺名頭來壓一壓陳飛等人,豈料……
幹正事的時候不見人,撿桃子的時候跑的比誰都快。
沒錯,他說的就是他曾經特別敬愛的兄長——方名。
兄長竟然無恥的備著厚禮跑去藍家,臭不要臉的認下懶懶做義女。
明明是他先看上的小閨女,硬生生被兄長搶了先,這叫他如何沒有怨氣。
可一個是兄長,一個是懶懶,他有氣也無處發啊!
“懶懶,今日可是特地來看方叔叔的?”聲音從遠處傳來。
方揚因著身體不適,怕過了病氣給懶懶,又架不住想來看看懶懶,這才一進正廳,就遠遠的坐在那裏,把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說話都甕聲甕氣的。
“是啊!懶懶有禮物給方叔叔!”邊說著,小丫頭邊從球裏掏啊掏啊掏,掏出來一根大白蘿卜,放在桌上。
方揚夫妻倆看著小丫頭從球……棉衣荷包裏掏出來的野山參,第一反應都是朝著正廳外麵看過去。
岑溪第一次慶幸她養成了隨手關門的好習慣,也慶幸她今日沒有熱情的邀請王維進門坐坐。
這麽大根野山參就這樣從荷包裏大喇喇的拿出來?
合適嗎?
雖然小丫頭之前就送給過岑溪一隻炮製好的野山參,可那次是正好撞著了。
哪裏知道,時隔幾個月,小丫頭直接揣著根野山參就出門來了?
還好有慕仲幾兄弟護著她,不然……
她想都不敢想。
方揚想的要比岑溪多,懶懶丫頭身上的秘密可是不少了。
特別是上次憑空出現的幾萬斤糧食和蔬菜,還有那多出來的一大包鹽。
不說別呢,就說那一大包鹽,整個華國,乃至諸國,都找不出來比那質量更好的鹽。
那些鹽,全被他兌給了做生意的朋友,換回來將近三倍量的華國平日吃的鹽。
加了鹽的白菜糙米粥,吃下去後,災民們身體都肉眼可見的好了起來。
加了鹽的白菜糙米粥,飽腹感也更強。
說是多虧了那包鹽,也不為過。
因著王維也在,慕伯不好帶著懶懶飛。
一路上,沒人說話,隻有喘著粗氣的聲音。
王維是不敢開口,慕伯幾兄弟是不知道說些什麽。
至於懶懶,窩在慕仲懷裏,掰著手指頭數要準備的糧食,嘴裏還在念念有詞著。
王維離的遠,不知道小丫頭在說什麽。
離得近的慕伯幾兄弟努力憋笑著,特別是抱著懶懶的慕仲。
原來憋笑是這般痛苦的事啊。
究其原因,也是簡單。
以前大家都以為懶懶絕頂聰明,學什麽都是一學就會。
可直到小丫頭進了學堂,慕青顏這才發現,小人精似的懶懶愣是數不清楚數。【注:前麵從空間拿糧食出來,用的是意念,小丫頭隻要心裏知道要拿出來的數量就成,不涉及數數。】
無論她怎麽引導怎麽教,小丫頭就似沒開竅般,死活學不會。
超過十,就蒙圈。
為此,慕青顏和付村長多次嚐試私下給她開小灶。
奈何,收效甚微!
學到最後,兩人都放棄了。
算了算了,也不指望小丫頭去做生意,數不清楚數就數不清楚吧。
眼下小丫頭就是在掰著手指頭數這次留下來的糧食夠城外那群人吃多久,畢竟短時間內,爺爺是不會再讓她進城來的。
以防萬一的話,還是多留一些的好。
可是吧,這麽多人的糧食,對隻能數到十的她來說,實在不怎麽友好。
算了幾遍,愣是沒算清楚。
小丫頭掰手指掰到最後,索性也不糾結了。
她算的再好,還不如一會兒問方叔叔。
掉頭發的事,還是讓頭發長的人來才好。
至於她,才不想變成禿頭大寶貝呢。
很快,幾人就到了方家院子外麵。
王維先一步上前敲門,喊道。
“方師爺,小小姐來了!”
聽到敲門聲準備過來開門的岑溪愣了一下,才意識到王維口中的小小姐是誰。
在方家,排序沿用的還是京都那一套,對縣衙的人來說,方以沐是大少爺,方以恩是小少爺,方以慈是小姐。
自從方知縣認懶懶做了義女,眾人又喊出來個小小姐。
因著懶懶確實小,小小姐就這樣喊出名了。
如今門外之人說的小小姐,怕真是她以為的那人,岑溪開門的腳步止不住的快了起來。
門一打開,赫然一個球……
哦~不對!
是一個包裹成球的小丫頭抵在門前,一雙大眼睛好似會說話般,楚楚動人。
岑溪按耐住想從慕仲懷裏接過懶懶的衝動,謝過王維後,忙不迭的引著眾人進門。
她想抱懶懶,可這滿地的冰碴子不同意。
一個不小心,兩人都得摔跤,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如今房間裏還有個病號躺在那裏,她再摔倒了,飯都沒得吃。
總不能指望兄長吧?
兄長做的飯,也就以沐那小子不挑食,能吃的下去。
讓她吃兄長做的飯菜,她寧願餓死。
餓死是一時的,兄長做的飯,那陰影是一輩子,她可不想體驗第二次。
等岑溪把炭盆給生了起來,正廳的溫度才逐漸升了起來。
雖然落溪一村送過來不少的木炭,可架不住每日都要往城外送啊。
銀絲碳舍不得拿出去,那些中低等木炭,還是給村民們送去了不少。
雖不能保證燃燒一夜,稍稍取個暖,還是不成問題的。
方家每日也就半斤銀絲碳的用度,多一塊,岑溪都舍不得,隻敢每晚兩個房間稍稍熱一點就給熄了。
今日,是她破天荒的白日燒炭盆,就怕冷著懶懶。
沒看到身體不適的方揚這會兒也是一臉無語的看著忙來忙去的岑溪。
說實話,就算這個人是懶懶,他都忍不住的冒酸水。
岑溪可曾對他這般關懷備至過?
不說他吧,就拿方以慈來說,岑溪都未曾這般貼心過。
若是有那不明真相的人看了,怕是會真以為懶懶是岑溪的女兒。
不過……
能有個這樣的女兒也是福氣。
說起這個,他還滿肚子怨氣。
那次在落溪二村,因著懶懶丟了,他一時救人心切,隨口胡謅了個懶懶是兄長的幹閨女。
他的原意是拿兄長的縣太爺名頭來壓一壓陳飛等人,豈料……
幹正事的時候不見人,撿桃子的時候跑的比誰都快。
沒錯,他說的就是他曾經特別敬愛的兄長——方名。
兄長竟然無恥的備著厚禮跑去藍家,臭不要臉的認下懶懶做義女。
明明是他先看上的小閨女,硬生生被兄長搶了先,這叫他如何沒有怨氣。
可一個是兄長,一個是懶懶,他有氣也無處發啊!
“懶懶,今日可是特地來看方叔叔的?”聲音從遠處傳來。
方揚因著身體不適,怕過了病氣給懶懶,又架不住想來看看懶懶,這才一進正廳,就遠遠的坐在那裏,把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說話都甕聲甕氣的。
“是啊!懶懶有禮物給方叔叔!”邊說著,小丫頭邊從球裏掏啊掏啊掏,掏出來一根大白蘿卜,放在桌上。
方揚夫妻倆看著小丫頭從球……棉衣荷包裏掏出來的野山參,第一反應都是朝著正廳外麵看過去。
岑溪第一次慶幸她養成了隨手關門的好習慣,也慶幸她今日沒有熱情的邀請王維進門坐坐。
這麽大根野山參就這樣從荷包裏大喇喇的拿出來?
合適嗎?
雖然小丫頭之前就送給過岑溪一隻炮製好的野山參,可那次是正好撞著了。
哪裏知道,時隔幾個月,小丫頭直接揣著根野山參就出門來了?
還好有慕仲幾兄弟護著她,不然……
她想都不敢想。
方揚想的要比岑溪多,懶懶丫頭身上的秘密可是不少了。
特別是上次憑空出現的幾萬斤糧食和蔬菜,還有那多出來的一大包鹽。
不說別呢,就說那一大包鹽,整個華國,乃至諸國,都找不出來比那質量更好的鹽。
那些鹽,全被他兌給了做生意的朋友,換回來將近三倍量的華國平日吃的鹽。
加了鹽的白菜糙米粥,吃下去後,災民們身體都肉眼可見的好了起來。
加了鹽的白菜糙米粥,飽腹感也更強。
說是多虧了那包鹽,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