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晃晃悠悠的過了幾日,整個青陽縣快速入春,一天一個樣子。
這期間,方名兄弟倆親力親為的帶著縣衙的捕快和城門口的災民們,又號召了各村的壯勞動力們,前前後後花了一天一夜的時間,把整個青陽縣境內所有埋在雪堆裏有家人或者無家人的所有凍的邦邦硬的屍體都清理出來了。
看著堆積如山的屍體,大家都沉默了。
在征詢了大家的意見後,想親自落葬的可以領了屍體近幾日安排落葬事宜,沒時間沒精力的就全權交給了縣衙。
早在清理屍體之前,方名就帶著大家先在以前的亂葬崗的位置清理出來一大塊能同時容納幾千上萬具屍體的萬人坑,但凡沒人認領的屍體,一律被拉到這裏,統一火葬後落了墳。
按理說,這個時候人們更多的還是在意什麽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分毫之類的話。
可在方名兄弟帶著捕快們的遊說中,大家紛紛意識到一旦天暖,這麽多屍體可能帶來的各種時疫和災難,最終忍著悲痛同意。
活著人生活都難的時候,實在顧不上死去的人。
就連那些領回屍體的家庭,為了以防萬一,也都選擇了火葬。
唯一的區別就是,骨灰是本人的,墳是自家壘的。
那幾日,整個青陽縣濃煙滾滾,後來還是懶懶不知道從哪裏掏出來一大桶和火油類似的東西,給了方名兩人,才使得整個工作速度加快不少。
所有屍體燒完後,方揚親自坐陣,帶著一眾壯勞動力一鍬一鍬的在萬人坑那裏壘起來一個巨大的墳堆。
後在藍老二的幫助下,立個一個大大的墓碑,記做萬人墓。
之後的日子裏,方揚也是親力親為的把當時匆匆記下的身份,和縣衙的記載對應起來,把萬人墓裏所有人的生平和祖籍都一一做了記載,以便將來哪一天有後人過來尋找、祭拜的。
雖然眼下看來有點做無用功的意思,可從長遠來看,還是有先見之明的。
華國人,在乎的都是一個落葉歸根的意圖。
方揚勞心勞力的做這件事,不過是想全了死者在人世間的最後一份念想。
生前,沒有好日子後,死後總得有人能記住他們吧。
就算終其一生,後輩也沒有人尋過來,那麽他也願意代替他們的後輩清明冬至的,過來嘮一嘮嗑,點上三炷清香。
全了這一世的情誼!
後來,萬人墓成了所有來青陽縣的人一個必須要打卡的地方。
席地而坐、奉上三炷清香、聽老一輩的守墓人說一說那一年大雪封山的。
聆聽一番先輩們曾經經曆過的苦難,從而更珍惜當下的生活。
在守墓人的寥寥數語間,回顧完老一輩的一生,感歎上一句,也算他們沒白來這人世間一趟。
後輩們也立誌建設更好的明天,為後來者們鋪設出一條康莊大道來。
期間,災民們的安置工作也日漸落下帷幕。
但凡人品過硬的,若是願意在青陽縣落戶,所有空置的房屋都可以直接落戶,方揚為此大開方便之門。
日子實在過不下去的,也可以先在東城門口繼續過渡一段時日。
等到春耕開始之後,城門口的施粥棚子才會全部拆掉。
到那時,隻要不懶的,都能去城外各家春耕的人家幫忙,混個一天兩頓飽飯,問題還是不大的。
但凡勤快些的,指定餓不死。
另外,方名還以官府的名義幫宜安出了征工公告,城牆的修建已經提上日程。
給的工錢雖然不高,一日才十文錢,可勝在糙米飯管飽!
至於落溪一村的春耕安排,應著各家要求,依然沿用了上一年的契約,隻做了細微的修改。
村民們還是希望夥幹夥分,總覺得大家一起幹活時才更有動力。
對此,付村長和藍老爺子猶豫了一瞬,終是點頭應允。
隻要大家還是落溪一村的人,一日沒生出禍害村子的心思,大家就當一家人處著。
不過在此之前,醜話也得先說清楚了。
但凡落溪一村的人,生出了什麽不好的心思,趕出村子事小,管不住嘴的還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這是大家默認的事實!
除此之外,藍家是不準備繼續多種田地了。
不說別的,就村子裏分的糧食也夠一家人嚼用的,更遑論那些租子。
也不是說大家都指望懶懶,實則受懶懶影響,藍家現在每個人都想賺更多的錢。
開春過後,除了原有的田地繼續耕種以外,眾人都想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些賺錢的營生。
藍老大和付及第肯定還是得幫著懶懶打理宜安,藍老二夫妻在懶懶的支持下準備拓展宜安的業務範圍,準備進軍木器產業。
什麽桌子、椅子,有懶懶繪的圖紙,待大家緩上一段時間,最多到夏季收獲的時候,生意就能逐步走上正軌。
賀煙準備開酒樓的心思更是昭然若揭,特別是有了藍小二的幫助,母子倆想撐起一個酒樓,也沒想象中那麽困難。
還有就是楊思佳養了幾個月的兔子,如今繁衍出了一大群後代,就算是真的開個專賣兔子吃食的鋪子,自給自足也是夠了。
況且,村長婆媳一直心心念念著要來幫忙,到時候幾個人一起忙活,更是能輕鬆不少。
如今最大的問題是,賀煙不想去縣城開酒樓,來來回回的浪費時間不說,她也是不放心留下一家子老老小小的,還有就是藍小二的學業問題。
雖說臭小子沒有這方麵的天賦,可賀煙也不願意讓他做個睜眼瞎。
開酒樓是個出路,可藍家幾個小輩,總不能差別太大吧?
如今看來,藍小一肯定會走仕途,藍小三醫術方麵更是癡迷,付村長和藍老爺子想讓藍小四跟在付及第後麵經商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藍小五年紀還小,未來也有更多的可能。
唯一讓她擔心的還是藍小二。
職業沒有高低貴賤,可人與人之間差別大了,就容易生出嫌隙啊!
好在這個問題也很快就解決了。
原來的落溪二村村民們被方名帶著人都趕了出青陽縣後,那邊就都是空置著了下來,地契也一一落在了宜安的名下。
付村長的意思是,若是幾人不急,可以把那二村好好休整一番,該推的房子推了,該建的房子也建上,順勢直接延伸到官道那邊,開上一個食肆,加上住宿,倒也在家門口就把銀錢賺了。
就算是一時半會兒沒生意,損失也不大。
買東西就得不遠奔波的去縣城,為什麽不能是那十裏八鄉的鄉親們為了買上一件好木器,直接來落溪村?
官道就在附近,隻要名頭打出去了,上門定製木器的還能少呢?
不出村子,就能開鋪子賺銀子,何樂而不為?
這期間,方名兄弟倆親力親為的帶著縣衙的捕快和城門口的災民們,又號召了各村的壯勞動力們,前前後後花了一天一夜的時間,把整個青陽縣境內所有埋在雪堆裏有家人或者無家人的所有凍的邦邦硬的屍體都清理出來了。
看著堆積如山的屍體,大家都沉默了。
在征詢了大家的意見後,想親自落葬的可以領了屍體近幾日安排落葬事宜,沒時間沒精力的就全權交給了縣衙。
早在清理屍體之前,方名就帶著大家先在以前的亂葬崗的位置清理出來一大塊能同時容納幾千上萬具屍體的萬人坑,但凡沒人認領的屍體,一律被拉到這裏,統一火葬後落了墳。
按理說,這個時候人們更多的還是在意什麽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分毫之類的話。
可在方名兄弟帶著捕快們的遊說中,大家紛紛意識到一旦天暖,這麽多屍體可能帶來的各種時疫和災難,最終忍著悲痛同意。
活著人生活都難的時候,實在顧不上死去的人。
就連那些領回屍體的家庭,為了以防萬一,也都選擇了火葬。
唯一的區別就是,骨灰是本人的,墳是自家壘的。
那幾日,整個青陽縣濃煙滾滾,後來還是懶懶不知道從哪裏掏出來一大桶和火油類似的東西,給了方名兩人,才使得整個工作速度加快不少。
所有屍體燒完後,方揚親自坐陣,帶著一眾壯勞動力一鍬一鍬的在萬人坑那裏壘起來一個巨大的墳堆。
後在藍老二的幫助下,立個一個大大的墓碑,記做萬人墓。
之後的日子裏,方揚也是親力親為的把當時匆匆記下的身份,和縣衙的記載對應起來,把萬人墓裏所有人的生平和祖籍都一一做了記載,以便將來哪一天有後人過來尋找、祭拜的。
雖然眼下看來有點做無用功的意思,可從長遠來看,還是有先見之明的。
華國人,在乎的都是一個落葉歸根的意圖。
方揚勞心勞力的做這件事,不過是想全了死者在人世間的最後一份念想。
生前,沒有好日子後,死後總得有人能記住他們吧。
就算終其一生,後輩也沒有人尋過來,那麽他也願意代替他們的後輩清明冬至的,過來嘮一嘮嗑,點上三炷清香。
全了這一世的情誼!
後來,萬人墓成了所有來青陽縣的人一個必須要打卡的地方。
席地而坐、奉上三炷清香、聽老一輩的守墓人說一說那一年大雪封山的。
聆聽一番先輩們曾經經曆過的苦難,從而更珍惜當下的生活。
在守墓人的寥寥數語間,回顧完老一輩的一生,感歎上一句,也算他們沒白來這人世間一趟。
後輩們也立誌建設更好的明天,為後來者們鋪設出一條康莊大道來。
期間,災民們的安置工作也日漸落下帷幕。
但凡人品過硬的,若是願意在青陽縣落戶,所有空置的房屋都可以直接落戶,方揚為此大開方便之門。
日子實在過不下去的,也可以先在東城門口繼續過渡一段時日。
等到春耕開始之後,城門口的施粥棚子才會全部拆掉。
到那時,隻要不懶的,都能去城外各家春耕的人家幫忙,混個一天兩頓飽飯,問題還是不大的。
但凡勤快些的,指定餓不死。
另外,方名還以官府的名義幫宜安出了征工公告,城牆的修建已經提上日程。
給的工錢雖然不高,一日才十文錢,可勝在糙米飯管飽!
至於落溪一村的春耕安排,應著各家要求,依然沿用了上一年的契約,隻做了細微的修改。
村民們還是希望夥幹夥分,總覺得大家一起幹活時才更有動力。
對此,付村長和藍老爺子猶豫了一瞬,終是點頭應允。
隻要大家還是落溪一村的人,一日沒生出禍害村子的心思,大家就當一家人處著。
不過在此之前,醜話也得先說清楚了。
但凡落溪一村的人,生出了什麽不好的心思,趕出村子事小,管不住嘴的還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這是大家默認的事實!
除此之外,藍家是不準備繼續多種田地了。
不說別的,就村子裏分的糧食也夠一家人嚼用的,更遑論那些租子。
也不是說大家都指望懶懶,實則受懶懶影響,藍家現在每個人都想賺更多的錢。
開春過後,除了原有的田地繼續耕種以外,眾人都想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些賺錢的營生。
藍老大和付及第肯定還是得幫著懶懶打理宜安,藍老二夫妻在懶懶的支持下準備拓展宜安的業務範圍,準備進軍木器產業。
什麽桌子、椅子,有懶懶繪的圖紙,待大家緩上一段時間,最多到夏季收獲的時候,生意就能逐步走上正軌。
賀煙準備開酒樓的心思更是昭然若揭,特別是有了藍小二的幫助,母子倆想撐起一個酒樓,也沒想象中那麽困難。
還有就是楊思佳養了幾個月的兔子,如今繁衍出了一大群後代,就算是真的開個專賣兔子吃食的鋪子,自給自足也是夠了。
況且,村長婆媳一直心心念念著要來幫忙,到時候幾個人一起忙活,更是能輕鬆不少。
如今最大的問題是,賀煙不想去縣城開酒樓,來來回回的浪費時間不說,她也是不放心留下一家子老老小小的,還有就是藍小二的學業問題。
雖說臭小子沒有這方麵的天賦,可賀煙也不願意讓他做個睜眼瞎。
開酒樓是個出路,可藍家幾個小輩,總不能差別太大吧?
如今看來,藍小一肯定會走仕途,藍小三醫術方麵更是癡迷,付村長和藍老爺子想讓藍小四跟在付及第後麵經商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藍小五年紀還小,未來也有更多的可能。
唯一讓她擔心的還是藍小二。
職業沒有高低貴賤,可人與人之間差別大了,就容易生出嫌隙啊!
好在這個問題也很快就解決了。
原來的落溪二村村民們被方名帶著人都趕了出青陽縣後,那邊就都是空置著了下來,地契也一一落在了宜安的名下。
付村長的意思是,若是幾人不急,可以把那二村好好休整一番,該推的房子推了,該建的房子也建上,順勢直接延伸到官道那邊,開上一個食肆,加上住宿,倒也在家門口就把銀錢賺了。
就算是一時半會兒沒生意,損失也不大。
買東西就得不遠奔波的去縣城,為什麽不能是那十裏八鄉的鄉親們為了買上一件好木器,直接來落溪村?
官道就在附近,隻要名頭打出去了,上門定製木器的還能少呢?
不出村子,就能開鋪子賺銀子,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