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竹見到眼前之景後,心中焦急萬分,連忙三步並作兩步快速上前。
還沒等走到跟前,臉上就已經堆滿笑容,殷勤地開口說道,“哎呀呀!小小姐您看啊,這梨子真是又大又圓、色澤金黃,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呢!不知道老奴有沒有這個榮幸,能向小小姐討取一隻嚐嚐鮮呢?”
其實絲竹根本不是真的想要吃這梨子,他隻是想借著要梨子的說辭幫聞老解個圍罷了。
但令絲竹萬萬沒有料到的是,自己這麽一句再明顯不過的解圍玩笑話,最後換來的竟然會是……
兩個水靈靈的大大大黃梨!
絲竹的眼神不停地在大黃梨和懶懶之間遊移,然後一臉茫然地看向聞老。
聞老同樣被絲竹手上那兩個明顯比自己手上的梨子大了一圈的梨子氣得眼紅,他頗為無語的開口。
“懶懶丫頭啊,你這怕不是有點子厚此薄彼了吧?”說話間,聞老將手中明顯小一圈的梨舉起來朝著懶懶晃了晃。
不對!
和絲竹手上那碩大且金黃的大黃梨相比起來,他手裏拿著的這個簡直就是個小不點!
不僅個頭小得可憐,顏色也不夠黃亮!
不用吃他都能想象的出來,味道指定也沒絲竹手上的好。
果然,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啊!
無論是多麽讓人喜愛的東西,隻要一經比較,就會立刻顯得黯然失色、相形見絀。
此刻聞老滿臉都是委屈巴巴的神情,連一旁的絲竹看到後都忍不住使勁兒抽了抽嘴角。
“老爺,您千萬不要為難小小姐啊,老奴我這就......”話還沒說完,絲竹就接收到了自家老爺子淩厲目光的洗禮,到嘴邊的“給您”二字硬生生被他咽了下去。
嘿!
這下可有意思了!
原來這是在爭寵啊!
自從自家老爺子來到這座邊城之後,整個人都變得跟個小孩子似的,簡直就是一個活脫脫的老頑童嘛!
不過這樣也挺好的,至少說明他現在的心態很不錯!
狠狠地瞪了一眼絲竹之後,聞老立刻換上了一副和藹可親的麵容,對著一臉無辜的懶懶俏皮地眨了眨眼。
當眾來了個大變臉。
麵對聞老滿含期待的眼神,懶懶無奈之下隻好再次從小包裏摸索出了三個比之前更大的大黃梨。
“哎呀,都是懶懶不好,拿錯啦!師祖您大人有大量,可千萬別怪罪懶懶哦!”
聞老眼瞅著遞過來的比絲竹手上大黃梨明顯大一圈的梨子,臉上表情瞬間陰轉晴,原本緊繃著的臉像是春日裏解凍的冰河一般,迅速消融開來,取而代之的是滿麵春風、喜笑顏開。
他二話不說接過梨子便啃了起來,那模樣要多悠閑就有多悠閑,仿佛得到了世間最珍貴的寶物一樣滿足。
絲竹站在一旁默默看著這一幕,心中不禁感歎:果然是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啊!
想他這位平日裏刻板嚴肅、不苟言笑的老爺竟然也會有如此可愛有趣的時候!
然而依著他這麽多年對自家老爺的了解,他也不好明目張膽的笑出聲來。
隻能強忍著笑意轉過身去,可身體卻還是不受控製地微微顫抖著,肩膀更是一聳一聳的,顯然憋得十分辛苦。
對此,聞老看到了也裝作沒看到。
解決完一整個大黃梨後,聞老才心滿意足地打了個飽嗝,然後慢悠悠地開口。
“老夫已經決定不去落溪一村了,也不打算繼續輔佐太子殿下啦。”他緩緩放下手中啃得幹幹淨淨的梨核,輕輕歎了口氣。
“這人呐,不服老是不行咯!懶懶丫頭說得對啊,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更比一代強。像我這樣的老頭子,也該到了退位讓賢的時候嘍!”
老爺子臉上閃過一絲難以掩飾的落寞,但很快就恢複了平靜。
還沒等懶懶和絲竹想好如何安慰他,聞老就像是沒事兒人一樣,自顧自地繼續說道。
“不過呢,老夫暫時也沒有回蘇杭老家的打算。懶懶丫頭啊,你在邊城待的時間可比老夫長多了,你知不知道這兒附近有沒有什麽書院或者公學之類的地方呀?”
說完,他滿懷期待地看著懶懶。
懶懶被問得有些措手不及,她想都沒想,下意識地就搖了搖頭。
若是聞老問的是其他方麵的問題,她或許還會支支吾吾,難以給出準確的回答。
可聞老問與書院有關的問題,她還是 挺有發言權的!
自從來了邊城,她每日除了必要的訓練外,大部分時間都在小白的陪同下穿梭在邊城的大街小巷。
猶記得初次目睹眾多適齡兒童陪伴著雙親及祖輩,忙碌於各種顯然超出其年齡段承受範圍的勞作之際,她也曾“何不食肉糜”的問過為何不去學堂讀書的話來。
對於懶懶這個不那麽善良的問題,那些純樸善良之人又是如何回應的呢?
時至今日,她依然記憶猶新。
“姑娘啊,您乃富貴之家的千金大小姐,自然不知我等貧苦百姓的苦衷。對我們這樣的小門小戶而言,送孩子上學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讀書可是件大事,即便耗盡全族之力,也未必能夠培養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讀書人呐!
我們這些小門小戶的,活下去都用盡全力,入學堂讀書又談何容易啊!
讀書是大事兒,又有幾家真的舍得傾盡全家之力了?
這年頭,一家老小難道都餓死嗎?”
確實!
在一本書都能賣出天價還有價無市的年代,普通人家想通過科舉取士來改變命運,是何其的艱難?
莫說普通人家了,就是一般的名門望族,按道理講,他們既不缺錢,也不乏名師教導,但他們要想培養出幾個有出息的讀書人來,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唯一有所不同的可能是,世家大族擁有更多的嚐試機會和更高的容錯率。
然而,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十年寒窗苦讀”絕對不僅僅是一句空話。
實際上,能夠經過十年的努力學習而一舉蟾宮折桂的人,簡直是如鳳毛麟角,少之又少。
還沒等走到跟前,臉上就已經堆滿笑容,殷勤地開口說道,“哎呀呀!小小姐您看啊,這梨子真是又大又圓、色澤金黃,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呢!不知道老奴有沒有這個榮幸,能向小小姐討取一隻嚐嚐鮮呢?”
其實絲竹根本不是真的想要吃這梨子,他隻是想借著要梨子的說辭幫聞老解個圍罷了。
但令絲竹萬萬沒有料到的是,自己這麽一句再明顯不過的解圍玩笑話,最後換來的竟然會是……
兩個水靈靈的大大大黃梨!
絲竹的眼神不停地在大黃梨和懶懶之間遊移,然後一臉茫然地看向聞老。
聞老同樣被絲竹手上那兩個明顯比自己手上的梨子大了一圈的梨子氣得眼紅,他頗為無語的開口。
“懶懶丫頭啊,你這怕不是有點子厚此薄彼了吧?”說話間,聞老將手中明顯小一圈的梨舉起來朝著懶懶晃了晃。
不對!
和絲竹手上那碩大且金黃的大黃梨相比起來,他手裏拿著的這個簡直就是個小不點!
不僅個頭小得可憐,顏色也不夠黃亮!
不用吃他都能想象的出來,味道指定也沒絲竹手上的好。
果然,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啊!
無論是多麽讓人喜愛的東西,隻要一經比較,就會立刻顯得黯然失色、相形見絀。
此刻聞老滿臉都是委屈巴巴的神情,連一旁的絲竹看到後都忍不住使勁兒抽了抽嘴角。
“老爺,您千萬不要為難小小姐啊,老奴我這就......”話還沒說完,絲竹就接收到了自家老爺子淩厲目光的洗禮,到嘴邊的“給您”二字硬生生被他咽了下去。
嘿!
這下可有意思了!
原來這是在爭寵啊!
自從自家老爺子來到這座邊城之後,整個人都變得跟個小孩子似的,簡直就是一個活脫脫的老頑童嘛!
不過這樣也挺好的,至少說明他現在的心態很不錯!
狠狠地瞪了一眼絲竹之後,聞老立刻換上了一副和藹可親的麵容,對著一臉無辜的懶懶俏皮地眨了眨眼。
當眾來了個大變臉。
麵對聞老滿含期待的眼神,懶懶無奈之下隻好再次從小包裏摸索出了三個比之前更大的大黃梨。
“哎呀,都是懶懶不好,拿錯啦!師祖您大人有大量,可千萬別怪罪懶懶哦!”
聞老眼瞅著遞過來的比絲竹手上大黃梨明顯大一圈的梨子,臉上表情瞬間陰轉晴,原本緊繃著的臉像是春日裏解凍的冰河一般,迅速消融開來,取而代之的是滿麵春風、喜笑顏開。
他二話不說接過梨子便啃了起來,那模樣要多悠閑就有多悠閑,仿佛得到了世間最珍貴的寶物一樣滿足。
絲竹站在一旁默默看著這一幕,心中不禁感歎:果然是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啊!
想他這位平日裏刻板嚴肅、不苟言笑的老爺竟然也會有如此可愛有趣的時候!
然而依著他這麽多年對自家老爺的了解,他也不好明目張膽的笑出聲來。
隻能強忍著笑意轉過身去,可身體卻還是不受控製地微微顫抖著,肩膀更是一聳一聳的,顯然憋得十分辛苦。
對此,聞老看到了也裝作沒看到。
解決完一整個大黃梨後,聞老才心滿意足地打了個飽嗝,然後慢悠悠地開口。
“老夫已經決定不去落溪一村了,也不打算繼續輔佐太子殿下啦。”他緩緩放下手中啃得幹幹淨淨的梨核,輕輕歎了口氣。
“這人呐,不服老是不行咯!懶懶丫頭說得對啊,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更比一代強。像我這樣的老頭子,也該到了退位讓賢的時候嘍!”
老爺子臉上閃過一絲難以掩飾的落寞,但很快就恢複了平靜。
還沒等懶懶和絲竹想好如何安慰他,聞老就像是沒事兒人一樣,自顧自地繼續說道。
“不過呢,老夫暫時也沒有回蘇杭老家的打算。懶懶丫頭啊,你在邊城待的時間可比老夫長多了,你知不知道這兒附近有沒有什麽書院或者公學之類的地方呀?”
說完,他滿懷期待地看著懶懶。
懶懶被問得有些措手不及,她想都沒想,下意識地就搖了搖頭。
若是聞老問的是其他方麵的問題,她或許還會支支吾吾,難以給出準確的回答。
可聞老問與書院有關的問題,她還是 挺有發言權的!
自從來了邊城,她每日除了必要的訓練外,大部分時間都在小白的陪同下穿梭在邊城的大街小巷。
猶記得初次目睹眾多適齡兒童陪伴著雙親及祖輩,忙碌於各種顯然超出其年齡段承受範圍的勞作之際,她也曾“何不食肉糜”的問過為何不去學堂讀書的話來。
對於懶懶這個不那麽善良的問題,那些純樸善良之人又是如何回應的呢?
時至今日,她依然記憶猶新。
“姑娘啊,您乃富貴之家的千金大小姐,自然不知我等貧苦百姓的苦衷。對我們這樣的小門小戶而言,送孩子上學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讀書可是件大事,即便耗盡全族之力,也未必能夠培養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讀書人呐!
我們這些小門小戶的,活下去都用盡全力,入學堂讀書又談何容易啊!
讀書是大事兒,又有幾家真的舍得傾盡全家之力了?
這年頭,一家老小難道都餓死嗎?”
確實!
在一本書都能賣出天價還有價無市的年代,普通人家想通過科舉取士來改變命運,是何其的艱難?
莫說普通人家了,就是一般的名門望族,按道理講,他們既不缺錢,也不乏名師教導,但他們要想培養出幾個有出息的讀書人來,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唯一有所不同的可能是,世家大族擁有更多的嚐試機會和更高的容錯率。
然而,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十年寒窗苦讀”絕對不僅僅是一句空話。
實際上,能夠經過十年的努力學習而一舉蟾宮折桂的人,簡直是如鳳毛麟角,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