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城,是最早一批向邊城學習的城池,除了沒有向陽學府,如今簡直就是邊城的翻版。
不說仿了個十成十吧,怎麽說也仿了個大差不差。
除了向陽學府,剩下的幾乎是一比一還原的邊城。
就為了這個,靖安城的知府可是跟在藍小四身邊隨傳隨到、伏小做低了近十天,才得藍小四金口一張,接下來的一切那叫一個水到渠成。
別的不說,就說宜安和美食一條街的順利落地,如果沒有藍小四的首肯,怎能如此輕鬆?
靖安城,毗鄰邊城,曆年都是華國貧瘠的幾個城池之一,宛如一顆被遺忘的明珠,黯淡無光。
以前的靖安城王勉雖然沒實地走訪過,但靖安知府的詔報每年都是經由他手整理出來後,再行上報給寧逸的。
可以說,靖安城的情況,他該是了如指掌才對。
依著他這麽多年對各地詔報的整理發現,詔報上的內容猶如經過美化的畫卷!
實際情況往往比詔報上的要糟糕的多!
也對!
詔報是各地知府們對自己過去一年功績的整理,亦是評判他們升降的標準,誰願意自己給自己扣上不作為的帽子?
當然啦,也有那正直良善之輩寫的詔報,不添油也不加醋,最後如何了?
一頂不作為的帽子扣了下來,不僅是晉升無望,更重要的是下一年的戶部指標更是一降再降。
這樣的事發生的次數多了,詔報上更是看不出啥名堂來。
即便看不出什麽端倪,但靖安城的貧瘠還是深深地印刻在了所有人的心裏。
由於它臨近邊城,卻又不會成為主要戰場,所以曆年來戶部給予的指標都是最低檔次的。
在進城之前,王勉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
他唯一的想法不過是未雨綢繆,想通過各種渠道探聽一下寧隼和那位紅顏知己的事情。
畢竟,這世上就沒有不透風的牆!
人越多的地方,談論這些事情的人自然也就越多,出現了解內情的人的概率自然也就越大。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雖然他信心滿滿,但聽聽各方的說辭也並無不可。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當他一進城,靖安城就給他帶來了一個天大的驚喜。
這……
眼前的這座城池,真的是他印象中的那個靖安城嗎?
還是說,這麽多年靖安知府的詔報一直在裝窮?
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路人,一個個麵色紅潤,笑容明媚,恍惚間,王勉還以為自己這會兒正置身於京都最繁華的那條街上呢。
此時此刻的靖安城,哪裏還有半分詔報上描繪的樣子?
且不說與京都相比吧,就是和他來時路上看到的大半城池相比,這裏也算得上是一枝獨秀啊!
至少,他晃悠了大半天,竟然連一個難民乞丐都沒看到,這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要知道,即便是在京都天子腳下,也不能保證大街上一個乞丐都沒有,向來貧瘠的靖安城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難道是他的到來被靖安城知府提前知曉了?這是特意做出來的表象?
他的好奇心被徹底勾了起來!
然而,他的好奇心,注定是無人能夠滿足他了。
不管他是如何的空口白牙的打聽,還是用銀錢來打探,每每問到關鍵問題,對方就會三緘其口。
連續受挫幾次後,王勉便也歇了繼續打探的心思。
什麽有錢能使鬼推磨?
這一招在靖安城根本就行不通!
還是說……
靖安城已經富裕到如此程度了?
普通老百姓連百兩銀票都不放在眼裏了?
路過茶樓酒肆,皆是座無虛席。
隨處可聞的感慨,就能對邊城情況的改變略知一二。
雖然大家都不願意說出口,可直覺告訴王勉這一切都和那寧太子有關。
路邊的茶樓上,幾個粗獷大漢相對而坐,一邊摳著腳丫子一邊喝著茶水閑聊著。
“聽說了嗎?殿下準備率軍出征北伐了?”
“真的嗎?你這消息是從哪裏聽來的?”
“我跟你講……”
“我可聽說了,現在北邊亂得一塌糊塗,百姓們吃不飽穿不暖的,皇帝還不作為!”
“是啊!你以為誰都能像我們一樣,趕上了好時候,遇到了好殿下,不然哪裏來的如今這幸福日子過?”
“一天三頓飯都吃的飽飽的,每天夜裏我都輾轉反側的睡不著,生怕一覺醒來發現都是夢!如果真的是夢,就讓我一輩子都活在夢裏吧!”
“是啊!隻怕是偌大的華國,唯有太子殿下治下的地方老百姓能吃飽喝足了,還能睡個安穩覺!”
“以前隻聽說過我們去別人家投奔親戚,今年我們家第一次有親戚來投奔了!該說不說,挺有麵子的!”
“我家親戚也來投奔了!我一天三頓安排的穩穩當當的!”
“再等上一年,一年後我們就能吃上自己種的糧食了!”
“到那時候,我一頓飯既蒸幹飯又熬稀粥。家裏人想吃幹的吃幹的,想喝稀的喝稀的!”
“對對對!我也要這麽幹,想吃米飯吃米飯,想吃麵食吃麵食!”
“那是當然!誰叫我們太子殿下有宜安相助了!”
“說起宜安我還想起來了,今日正好是那宜安的會員狂歡日,晚上過了戌時,水果全部半價!一會兒我得去排個隊,也嚐嚐鮮!”一個人突然想起這事來,同眾人說道。
“宜安賣水果,兄台怕不是被人騙了吧?要不我帶你去知府大人那裏報案去吧!”有人一時沒反應過來,惹得說話之人和部分為官之人無奈。
“大兄弟,你該不會還不知道宜安除了賣糧食還賣瓜果蔬菜吧?”
“去知府大人那裏報案,你難道不怕被人直接轟出來嗎?”
“額……竟然還有這事?我今天才知道的。”
有人接了一句,接著又道。
“一會兒有要去占便宜的嗎?大家一起去啊!”
“那我也要去!”
“我也要去!”
“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加我一個!”
“算我一個!”
“……”
這樣的對話,王勉隻溜達一圈,就聽了不下五波人議論了。
不說仿了個十成十吧,怎麽說也仿了個大差不差。
除了向陽學府,剩下的幾乎是一比一還原的邊城。
就為了這個,靖安城的知府可是跟在藍小四身邊隨傳隨到、伏小做低了近十天,才得藍小四金口一張,接下來的一切那叫一個水到渠成。
別的不說,就說宜安和美食一條街的順利落地,如果沒有藍小四的首肯,怎能如此輕鬆?
靖安城,毗鄰邊城,曆年都是華國貧瘠的幾個城池之一,宛如一顆被遺忘的明珠,黯淡無光。
以前的靖安城王勉雖然沒實地走訪過,但靖安知府的詔報每年都是經由他手整理出來後,再行上報給寧逸的。
可以說,靖安城的情況,他該是了如指掌才對。
依著他這麽多年對各地詔報的整理發現,詔報上的內容猶如經過美化的畫卷!
實際情況往往比詔報上的要糟糕的多!
也對!
詔報是各地知府們對自己過去一年功績的整理,亦是評判他們升降的標準,誰願意自己給自己扣上不作為的帽子?
當然啦,也有那正直良善之輩寫的詔報,不添油也不加醋,最後如何了?
一頂不作為的帽子扣了下來,不僅是晉升無望,更重要的是下一年的戶部指標更是一降再降。
這樣的事發生的次數多了,詔報上更是看不出啥名堂來。
即便看不出什麽端倪,但靖安城的貧瘠還是深深地印刻在了所有人的心裏。
由於它臨近邊城,卻又不會成為主要戰場,所以曆年來戶部給予的指標都是最低檔次的。
在進城之前,王勉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
他唯一的想法不過是未雨綢繆,想通過各種渠道探聽一下寧隼和那位紅顏知己的事情。
畢竟,這世上就沒有不透風的牆!
人越多的地方,談論這些事情的人自然也就越多,出現了解內情的人的概率自然也就越大。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雖然他信心滿滿,但聽聽各方的說辭也並無不可。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當他一進城,靖安城就給他帶來了一個天大的驚喜。
這……
眼前的這座城池,真的是他印象中的那個靖安城嗎?
還是說,這麽多年靖安知府的詔報一直在裝窮?
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路人,一個個麵色紅潤,笑容明媚,恍惚間,王勉還以為自己這會兒正置身於京都最繁華的那條街上呢。
此時此刻的靖安城,哪裏還有半分詔報上描繪的樣子?
且不說與京都相比吧,就是和他來時路上看到的大半城池相比,這裏也算得上是一枝獨秀啊!
至少,他晃悠了大半天,竟然連一個難民乞丐都沒看到,這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要知道,即便是在京都天子腳下,也不能保證大街上一個乞丐都沒有,向來貧瘠的靖安城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難道是他的到來被靖安城知府提前知曉了?這是特意做出來的表象?
他的好奇心被徹底勾了起來!
然而,他的好奇心,注定是無人能夠滿足他了。
不管他是如何的空口白牙的打聽,還是用銀錢來打探,每每問到關鍵問題,對方就會三緘其口。
連續受挫幾次後,王勉便也歇了繼續打探的心思。
什麽有錢能使鬼推磨?
這一招在靖安城根本就行不通!
還是說……
靖安城已經富裕到如此程度了?
普通老百姓連百兩銀票都不放在眼裏了?
路過茶樓酒肆,皆是座無虛席。
隨處可聞的感慨,就能對邊城情況的改變略知一二。
雖然大家都不願意說出口,可直覺告訴王勉這一切都和那寧太子有關。
路邊的茶樓上,幾個粗獷大漢相對而坐,一邊摳著腳丫子一邊喝著茶水閑聊著。
“聽說了嗎?殿下準備率軍出征北伐了?”
“真的嗎?你這消息是從哪裏聽來的?”
“我跟你講……”
“我可聽說了,現在北邊亂得一塌糊塗,百姓們吃不飽穿不暖的,皇帝還不作為!”
“是啊!你以為誰都能像我們一樣,趕上了好時候,遇到了好殿下,不然哪裏來的如今這幸福日子過?”
“一天三頓飯都吃的飽飽的,每天夜裏我都輾轉反側的睡不著,生怕一覺醒來發現都是夢!如果真的是夢,就讓我一輩子都活在夢裏吧!”
“是啊!隻怕是偌大的華國,唯有太子殿下治下的地方老百姓能吃飽喝足了,還能睡個安穩覺!”
“以前隻聽說過我們去別人家投奔親戚,今年我們家第一次有親戚來投奔了!該說不說,挺有麵子的!”
“我家親戚也來投奔了!我一天三頓安排的穩穩當當的!”
“再等上一年,一年後我們就能吃上自己種的糧食了!”
“到那時候,我一頓飯既蒸幹飯又熬稀粥。家裏人想吃幹的吃幹的,想喝稀的喝稀的!”
“對對對!我也要這麽幹,想吃米飯吃米飯,想吃麵食吃麵食!”
“那是當然!誰叫我們太子殿下有宜安相助了!”
“說起宜安我還想起來了,今日正好是那宜安的會員狂歡日,晚上過了戌時,水果全部半價!一會兒我得去排個隊,也嚐嚐鮮!”一個人突然想起這事來,同眾人說道。
“宜安賣水果,兄台怕不是被人騙了吧?要不我帶你去知府大人那裏報案去吧!”有人一時沒反應過來,惹得說話之人和部分為官之人無奈。
“大兄弟,你該不會還不知道宜安除了賣糧食還賣瓜果蔬菜吧?”
“去知府大人那裏報案,你難道不怕被人直接轟出來嗎?”
“額……竟然還有這事?我今天才知道的。”
有人接了一句,接著又道。
“一會兒有要去占便宜的嗎?大家一起去啊!”
“那我也要去!”
“我也要去!”
“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加我一個!”
“算我一個!”
“……”
這樣的對話,王勉隻溜達一圈,就聽了不下五波人議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