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依懶懶之見,對麵選擇這個節點登門,所為何事?”
“有人撐不住了唄!”懶懶撇了撇嘴,一臉不在意地說道。
如意算盤誰都會打,能不能如意可就未必了啊。
隻怕是到了現在,那幫子所謂的世家大族們還是抱著老想法來看待寧隼的。
寧隼於他們而言,不過以為是他們稍稍使些手段就能輕鬆拿捏的存在。
不然的話,絕對不會選擇這個節點來講和。
談判的大前提,不該是有談判的資本在手才對嗎?
試問一句,他們有什麽?
沒有能掣肘的資本,談何講和?
不過有一點懶懶比較好奇,那寧逸知道自己被人背刺了嗎?
拿下遼國十三城的華南國有不被外地敵入侵的可能,那麽華北呢?
寧逸割地賠款的消息饒是大雪封山,想來也是傳的沸沸揚揚了。
如今的華北那邊,會不會有外敵來犯可就不能保證了啊。
於華南而言,暫時並不需要維穩,可華北呢?
是不是需要一個和平穩定渡過的緩衝期了?
如今這個緊要關頭,北邊世家大族代表卻是登門拜訪來了,這背後的意圖,甚是值得咂摸咂摸。
但凡寧隼這邊沒那麽硬氣,對待盤踞已久的世家大族,想穩坐釣魚台的話懷柔政策是唯一出路。
如今敵明我暗的時候,投誠現場怕是有意思極了。
惹毛了,怕是那剛簽訂不久的契約也能成為廢紙一張。
到最後,直接武力打下來也未嚐不可。
“不過,依師父之見,那邊是準備攜家帶口的投誠以佑庇護,還是背主來降把北邊拱手相讓?”這是懶懶猜不到的,兩三百年的閱曆並不足以讓她想明白個中關竅。
投誠和投降,本質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啊!
“世家大族似一棵又一棵盤根錯節的大樹,動一發即動全身。
世家大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於他們而言,明哲保身遠比扶搖直上來的更重要。
他們明麵上的家主背後有著一整個智囊團來出謀劃策,審時度勢著選擇一條最有利於家族長盛久安的路來走。
暴風雪之前,他們即便看到了隼兒的經世之才、守邊軍戰無不勝的傳奇,卻遠遠達不到讓他們明麵上選擇站在咱們這邊來,他們賭不起,隻敢暗戳戳的讓人舍些銀錢過來探探路,僅此而已。
那會兒我們這邊明麵上勢不可擋,卻終不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他們唯一沒想到的大概就是我們竟真的不費一兵一卒就讓北邊割地賠款,順利接手了包括遼國十三城在內的所有城池。
那會兒,他們雖然不甘,卻不做他想。
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他們的家族地位不受丁點影響。
一場暴風雪,卻讓他們直麵了南北的不同來,若不在隼兒還沒坐穩皇位前來爭取爭取的話,等到一切塵埃落定了,他們還有談判的籌碼嗎?”
“那……隼哥哥會接納他們嗎?”懶懶好奇道。
“會不會接納為師不知!可有一點你得知曉,沒有永恒的敵人,隻有永恒的利益!
隼兒再是有魄力,也不能真的把華南國當做自己的一言堂,忠奸是相對的,也是對比出來的。
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奸臣的對比考驗,又如何能體現出忠臣的忠心不二了?”
“意思是……隼哥哥會接受他們?”
“不一定!”
“這是為何?”
“不會全部接受!有挑選的接受,才能讓隼兒為自己爭取到最大的話語權和最大的利益!
隻有攪動一池了水,才好渾水摸條大魚!”
“那隼哥哥會給對方想要的嗎?”
“適當懷柔,在可控範圍內給予對方一些權利罷了!”
“額……還好我不準備當皇帝,不然頭發早晚得掉完。當皇帝哪有當米蟲來的快樂無憂!”
經過守邊軍將士不分晝夜的努力,華南國二十五座城池的主要官道已盡數通車,落溪一村年輕一輩的小崽子們陸陸續續被懶懶安排著送往了各處城池。
有的去學堂做了夫子,有的去鋪子裏做了個賬房先生,也有那機靈的直接開了鋪子……
村子裏花了大價錢培養了他們,這會兒正是他們為村子裏效力的時候。
或者說得更準確點,到了他們實現自己價值的時候了。
有誌者,四海為家。
無為者,承歡膝下。
選擇什麽樣的人生本無高低貴賤之分,不過隨心而已。
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他們出門前懶懶有一條額外要求,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幫忙打探所屬城池的人、事和物,在學有所長的基礎上,賺錢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借著身份的遮掩,伺機盡可能的掌握明麵上或者私下的一些情況。
例如,某個世家大族祖籍何地、現任家主是誰,家中老少主子多少人,基本信息和喜好,能打聽的都要打聽了,並整理好登記在冊。
除了一些主要成員外,懶懶還要求他們格外打聽一些府上姬妾的來源問題,以及在府上的受寵程度。
還包括一些得主人麵的仆婦、門房,也在關注之列。
可千萬別小瞧了這些或有或無的小細節,一旦明麵上尋找不到由頭時,這些小細節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
見微才能知著!
有什麽樣的狗腿子,反推回去就有什麽樣的主子。
找不到主子的命門,從狗腿子尋門路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法子。
都是一群從災荒年裏摸爬滾打過來的人,骨子裏的正直也隻有對著親近之人才會有。
對待外人時,能對得起良心就已經是最大的仁慈了。
一旦對立,誰還不是往對方命門上招呼?
若是掌握這些信息的是對方,他們還能給這邊活路了不成?
隻要是能保護家裏人,能讓寧隼的皇位坐的更穩妥些,如何行事都不算過分。
落溪一村與寧隼眼下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讓外人知道寧隼還有這麽大塊軟肋在,他們能不想方設法的尋求突破口?
寧隼是有得天獨厚的能力和武將們的支持,可真到了治國那一步,怎麽可能不啟用文臣呢?
“有人撐不住了唄!”懶懶撇了撇嘴,一臉不在意地說道。
如意算盤誰都會打,能不能如意可就未必了啊。
隻怕是到了現在,那幫子所謂的世家大族們還是抱著老想法來看待寧隼的。
寧隼於他們而言,不過以為是他們稍稍使些手段就能輕鬆拿捏的存在。
不然的話,絕對不會選擇這個節點來講和。
談判的大前提,不該是有談判的資本在手才對嗎?
試問一句,他們有什麽?
沒有能掣肘的資本,談何講和?
不過有一點懶懶比較好奇,那寧逸知道自己被人背刺了嗎?
拿下遼國十三城的華南國有不被外地敵入侵的可能,那麽華北呢?
寧逸割地賠款的消息饒是大雪封山,想來也是傳的沸沸揚揚了。
如今的華北那邊,會不會有外敵來犯可就不能保證了啊。
於華南而言,暫時並不需要維穩,可華北呢?
是不是需要一個和平穩定渡過的緩衝期了?
如今這個緊要關頭,北邊世家大族代表卻是登門拜訪來了,這背後的意圖,甚是值得咂摸咂摸。
但凡寧隼這邊沒那麽硬氣,對待盤踞已久的世家大族,想穩坐釣魚台的話懷柔政策是唯一出路。
如今敵明我暗的時候,投誠現場怕是有意思極了。
惹毛了,怕是那剛簽訂不久的契約也能成為廢紙一張。
到最後,直接武力打下來也未嚐不可。
“不過,依師父之見,那邊是準備攜家帶口的投誠以佑庇護,還是背主來降把北邊拱手相讓?”這是懶懶猜不到的,兩三百年的閱曆並不足以讓她想明白個中關竅。
投誠和投降,本質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啊!
“世家大族似一棵又一棵盤根錯節的大樹,動一發即動全身。
世家大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於他們而言,明哲保身遠比扶搖直上來的更重要。
他們明麵上的家主背後有著一整個智囊團來出謀劃策,審時度勢著選擇一條最有利於家族長盛久安的路來走。
暴風雪之前,他們即便看到了隼兒的經世之才、守邊軍戰無不勝的傳奇,卻遠遠達不到讓他們明麵上選擇站在咱們這邊來,他們賭不起,隻敢暗戳戳的讓人舍些銀錢過來探探路,僅此而已。
那會兒我們這邊明麵上勢不可擋,卻終不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他們唯一沒想到的大概就是我們竟真的不費一兵一卒就讓北邊割地賠款,順利接手了包括遼國十三城在內的所有城池。
那會兒,他們雖然不甘,卻不做他想。
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他們的家族地位不受丁點影響。
一場暴風雪,卻讓他們直麵了南北的不同來,若不在隼兒還沒坐穩皇位前來爭取爭取的話,等到一切塵埃落定了,他們還有談判的籌碼嗎?”
“那……隼哥哥會接納他們嗎?”懶懶好奇道。
“會不會接納為師不知!可有一點你得知曉,沒有永恒的敵人,隻有永恒的利益!
隼兒再是有魄力,也不能真的把華南國當做自己的一言堂,忠奸是相對的,也是對比出來的。
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奸臣的對比考驗,又如何能體現出忠臣的忠心不二了?”
“意思是……隼哥哥會接受他們?”
“不一定!”
“這是為何?”
“不會全部接受!有挑選的接受,才能讓隼兒為自己爭取到最大的話語權和最大的利益!
隻有攪動一池了水,才好渾水摸條大魚!”
“那隼哥哥會給對方想要的嗎?”
“適當懷柔,在可控範圍內給予對方一些權利罷了!”
“額……還好我不準備當皇帝,不然頭發早晚得掉完。當皇帝哪有當米蟲來的快樂無憂!”
經過守邊軍將士不分晝夜的努力,華南國二十五座城池的主要官道已盡數通車,落溪一村年輕一輩的小崽子們陸陸續續被懶懶安排著送往了各處城池。
有的去學堂做了夫子,有的去鋪子裏做了個賬房先生,也有那機靈的直接開了鋪子……
村子裏花了大價錢培養了他們,這會兒正是他們為村子裏效力的時候。
或者說得更準確點,到了他們實現自己價值的時候了。
有誌者,四海為家。
無為者,承歡膝下。
選擇什麽樣的人生本無高低貴賤之分,不過隨心而已。
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他們出門前懶懶有一條額外要求,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幫忙打探所屬城池的人、事和物,在學有所長的基礎上,賺錢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借著身份的遮掩,伺機盡可能的掌握明麵上或者私下的一些情況。
例如,某個世家大族祖籍何地、現任家主是誰,家中老少主子多少人,基本信息和喜好,能打聽的都要打聽了,並整理好登記在冊。
除了一些主要成員外,懶懶還要求他們格外打聽一些府上姬妾的來源問題,以及在府上的受寵程度。
還包括一些得主人麵的仆婦、門房,也在關注之列。
可千萬別小瞧了這些或有或無的小細節,一旦明麵上尋找不到由頭時,這些小細節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
見微才能知著!
有什麽樣的狗腿子,反推回去就有什麽樣的主子。
找不到主子的命門,從狗腿子尋門路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法子。
都是一群從災荒年裏摸爬滾打過來的人,骨子裏的正直也隻有對著親近之人才會有。
對待外人時,能對得起良心就已經是最大的仁慈了。
一旦對立,誰還不是往對方命門上招呼?
若是掌握這些信息的是對方,他們還能給這邊活路了不成?
隻要是能保護家裏人,能讓寧隼的皇位坐的更穩妥些,如何行事都不算過分。
落溪一村與寧隼眼下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讓外人知道寧隼還有這麽大塊軟肋在,他們能不想方設法的尋求突破口?
寧隼是有得天獨厚的能力和武將們的支持,可真到了治國那一步,怎麽可能不啟用文臣呢?